APP下载

美术学科拓展资源的设计与应用

2017-10-27刘葳

中国教师 2017年18期
关键词:青花瓷美术校园

刘葳

美术基础教育不是为了培养天赋异秉的艺术家,学习美术也不只是学习眼前的一本名为《美术》的书,单一地获取美术知识与技能,而是通过学习美术开启艺术生活的大门,体察丰富而无限延展的万千可能的世界。我校美术学科以校本拓展资源建设为抓手,培养学生感知艺术现象、理解艺术文化的能力,将美术运用到艺术、文化、生活中的能力,用美术的方式美化生活和环境的能力。本文具体谈谈我们是如何实践的。

一、将校园生活物品转化为艺术品

我们结合传统工艺、节日、习俗,让学生熟悉校园中的植物、景物、事物、活动,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学校、关爱生命的情感态度,同时指导学生把自己的艺术感受转化成艺术作品,在校园中各个角落都留下美丽的印记。

目前很多校园的环境文化建设存在商品包装程式化的问题,忽视了校园的本质:校园是属于学生的校园,文化建设应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建设。比如我们现在看到的洗漱置物架,学生们比我们还要熟悉它们。它们服务学生的生活,无形中记录学生的生活气息,闲置之后功能性发生了變化,状态、形式不再单一,随着时间、地点、情形不同而有了更多可能性,应更加多样化、艺术化。比如结构造型上倒置后转变成鲜花簇拥的花架。就像我们所熟悉的美国当代抽象艺术代表艺术家劳申·伯格的艺术创作一样,不但融合多种绘画形式,而且还结合雕塑进行多元创作。

更值得一提的是,常用到的材料甚至是捡拾来的生活废弃物进行组合而创作的艺术装置,不但艺术造型富有形式感,更是艺术家用艺术的方式记录生活轨迹,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的体现。我们利用闲置洗漱置物架和废旧窗帘布进行艺术装置的创作,可以说与艺术家不谋而合,具象化了时间,代表我校从1992年到2017年跨越25周年的历史与记忆。保留原有线条更丰富了艺术装置的结构美,而且这一组艺术装置在校园中结合不同的时间、天气而反映出的不同光感,不同观察视角更引导学生多角度看待事物的辩证思维。它们既是学生生活痕迹的展现,更是废旧物生命价值的体现。数字随年更替可以使时间无限延伸,学生还可以以此为基础画布进行进一步艺术创作。

二、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育元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越来越受到当代人的关注,作为中国人、作为教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应是我们和学生共同深埋于内心的种子,通过我们一代又一代不断地浇筑、滋养而茁壮屹立。自2016年起,我校就已经开展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科研等多项研究活动,除了相关课题研究之外,我们美术组所承担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项目,旨在为学生营造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参与其中的建设者主要来源于学生。传统文化主题元素走进校园环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而且影响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拉近了学生与传统文化的距离,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美术组全体教师通过多次梳理、研究、挖掘国家课程资源,如“北京的胡同”“北京的建筑”“画家齐白石”“走进收藏世界”“吉祥图案”“拓印版画”“吴昌硕的书法篆刻”等资源,开展了“北京的传统建筑——门文化”“活字印刷”“中国钱币”“青花瓷”等系列主题式校园文化建设项目。这一系列专题项目以国家课程资源为基础,有效提取出综合、发展、多元性的拓展资源,如建筑、数学、汉字、书法、设计、历史等多种科目相关联的传统文化资源,在“美术”教育的同时也联系多学科,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打开学生思维空间,从而让学生形成全面的知识观与学习观。

主题式课程开展面向全体学生,同时也发挥特色专业方向的社团学生的优势。课程资源的元素从平面到立体,从实物到艺术再现,从古代到今天再延展到未来,我们让学生从不同维度进行研究和展示。比如活字印刷、中国钱币系列,既是从古至今历史文化的延伸,又是工艺、艺术的发展,参与的学生在技艺上体验拓印、设计,情感上感受文化精神的精髓,再结合自身理解进行艺术再现,观者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其中,也能从另一个角度,结合主观理解而感受间接体验、参与。

以《青花瓷》这一主题的设计实施为例,我们从“瓷器”一词的英文表达,感受到其是代表中国特色和民族特性的元素。资源的开发源于部分国家课程的延展,如六年级下册的《吉祥图案》。本课作为典型,直接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之美,通过分析研究我国传统工艺品(瓷器、漆器、银饰、景泰蓝、木雕等)中图案设计的吉祥寓意,感受传统工艺品中吉祥图案的强烈艺术性和独特的民族性。学生在感受传统文化设计寓意的基础上,思考传统工艺制作者的设计、构思、绘制过程。而“青花瓷”这一拓展资源以《吉祥图案》这类课为契机,作为拓展资源的校本课程和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创作课程,在七年级全年级学生和阳光书画社的成员中开展。

课程理念:在让学生感受青花瓷的图案设计的方法寓意的基础上,更加深入探索研究青花瓷的起源与历史发展,不同历史时期青花瓷的不同艺术特点,青花瓷历史上的传播与应用,直到当代,结合生活实际的创新应用,在现代广告和产品等设计应用中延伸应用,逐步感受青花瓷这一视觉元素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创新的艺术含义。

课程实施:学生观察、分析中国传统图案纹样,整合已有知识,拓展青花瓷补充知识,以装饰艺术盘和艺术装饰画为载体进行表现,通过了解传统装饰纹样图案的特点,深入讨论学习传统图案的寓意,并能将传统文化的意蕴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和设计装饰中,做到学以致用,并学习将传统文化发扬并得以传承。

与其说是拓展资源课程实施,更像是师生合作创作的青花瓷主题“mini展馆”,前期师生梳理课程的相关内容、实物、周边、设计衍生品并汇总展示,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在参观中感受。这里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青花瓷碎片的创作再现,创作思路来源于青花瓷碎片,青花瓷碎片的出土本质上带有强烈历史意义与艺术价值,虽破损,却更突出图案的细节和独特的残缺美,创作的材料来源于废旧挂历纸,光亮感仿制青花瓷之外,学生在绘制过程中用“撕”的方法表现破碎边缘质感,学生用绘画、手工制作等艺术形式再现并感受。

我们将学生创作作品展示于他们生活、学习的校园环境之中,发挥主体意识,让学生感到既是学校的主人又是校园的设计师、建设者,以激发学生爱校、爱生活的情感。这样情感因素的投入,无论是作为参与者的学生还是作为欣赏者的学生,都会产生情感共鸣,乐于用艺术的思维角度去学习、生活。

同时,延伸至未来,我们思考传承与创新的关系。青花瓷元素被广泛应用于国内设计中,国外艺术家也纷纷个性创作再现,甚至是当代周边设计的热捧,都让我们感受到来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染力和全世界对文化的认同的提升,更让学生感受到艺术与生活关系,感受到美是世界的语言。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肖佳晓

Xiaojx@zgjszz.cnendprint

猜你喜欢

青花瓷美术校园
青花瓷的前世今生
不翼而飞的青花瓷
美术篇
青花瓷里觅南山——江西
蒋宇涛??《青花瓷》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