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积极推进“园区化”现代农业建设
2017-10-27李玉梅
李玉梅
摘要:本文系统阐述了“园区化”现代农业建设模式理论、典型举措,并提出今后发展对策,为相同区域、相近发展阶段的地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
关键词:现代农业;园区化
针对人少地多、土地广阔的实际,山东省东营市近年来坚持用工业化理念指导农业、用产业化理念经营农业、用市场化手段管理农业,以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和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为主要目标,初步构建起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通过精品类、产业类现代农业园区的梯次建设,辐射带动全市现代农业发展,形成了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劳动密集为一体的“园区化”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模式。
一、强规划,选准现代农业发展突破口
东营市被整建制列为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后,把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确定为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的突破口,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和抓手,通过点上突破,辐射带动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最终实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目标。
先后出台《东营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意见》、《东营市市级现代农业园区认定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提出加快推进精品类和产业类园区建设,使之成为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发展的核心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样板区、农业自主创新的先导区、农村体制机制创新的实验区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先行区。具体说来,以一个乡镇或几个乡镇为单位,整建制推进建设一批相对集中连片、产业布局合理、要素高度集聚、多功能有机融合、循环清洁生产、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以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创业农民等为单位,推进建设一批产品特色鲜明、竞争优势明显、品牌效应突出、经济效益领先的现代农业精品园区。
“十二五”期间,市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20个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同时,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列入县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每年组织一次市级现代农业园区认定,全力推进园区建设。目前,全市建设市级现代农业园区(精品园区)169家,现代农业园区化率达到48.1%,形成了以大园区、大项目、大投入带动大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格局。
二、强主体,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做到“四个坚持”,强化农业生产主体现代化发展,逐步构建以发展现代农业园区为目标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一是坚持以推进经营主体的规模化经营为方向,鼓励家庭农场、种养大户扩大生产规模,发挥其规模生产优势。二是坚持以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为基础,鼓励农民合作社增强产前、产中、产后以及营销服务功能,强化其社会化服务优势。三是坚持以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为着力点,发挥农业企业加工以及产业化创新能力优势,建立与合作社、农户紧密利益联结机制,通过系统化储藏、深加工和分销创造经济附加值。四是坚持以各类农业主体间相互协调为关键,通过差异化政策引导提升家庭农场及专业大户生产能力、农民合作社社会化服务能力、农业企业带动产业转型升级能力,形成各类生产经营主体优势突出、功能互补、齐头并进、合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十二五”期间,东营市制定了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的政策文件,市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资金扶持20家家庭农场、20家农民合作社;安排800万元资金扶持10家左右的农业龙头企业。目前,全市家庭农场发展到1039家,经营面积5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发展到2835户,经营面积55.97万亩,适度规模经营面积、效益实现同步发展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967家,实现了涉农行政村全覆盖,农业组织化程度和社会化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农业龙头企業发展到650家,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深化,逐步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全产业链发展。
三、强调整,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坚持把园区建设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同步推进,实施高端园区项目建设战略。先后与泰国正大、新加坡澳亚、印尼佳发、美国枫叶、江西正邦等国际国内大型农牧集团进行战略合作,初步构建起具有高效生态特色的黄河三角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具体说来,在畜牧业方面,已建成万头奶牛牧场5个,全市奶牛存栏量达到9万头,成为全国优质奶产品供应基地。在渔业方面,30万亩现代渔业示范区建设取得新成效,20万亩海水板块已建成高标准海参池塘10万亩,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单片滩涂养殖区;10万亩淡水板块已成为黄河口大闸蟹产业核心基地。在食用菌业方面,重点发展荣丰、华骜、晨阳等10余家食用菌生产加工企业,年生产能力已达40万吨,成为全国重要的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基地,并逐步由生产主导型向加工主导型转变,被中国菌物学会命名为“中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之乡”。在种苗花卉业方面,选育优良品种,打造知名品牌,发展具有地方特色、高附加值的观赏苗木花卉基地15.7万亩;规划建设总面积30万亩的11处生态林场,促进苗木花卉业的快速发展。在种植业方面,按照高效、生态、智能、精准的标准和要求,把龙头企业原料基地与休闲观光、品种展示、农机农艺融合、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有机结合,建成了山东蓝海生态农业园区等一批以设施农业为主的高标准园区。
四、强统筹,构建现代农业基础保障体系
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统一管理”的原则,统筹推进农业、水利、发改、国土、农开等各类农业基本项目建设,整合各项资金,统一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完善农田灌排工程,配套沟、渠、路及水网、林网建设,全面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构建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农业基础设施保障体系。
实行项目资金“三统一”:即“资金统一安排”,由项目区县级政府根据资金总体规模统筹安排项目建设,编制资金整合方案;“资金统一使用”,各项资金拨付县级财政后,由县级政府整合为一项资金,统一安排使用,实现资金的实质性整合;“资金统一管理”,县级财政部门牵头抓好整合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建立项目整合资金专账,实行统一资金拨付、统一报账管理、统一会计核算。endprint
东营市(广饶县花官镇、陈官镇及东营区牛庄镇)20万亩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已于2015年规划实施,目前已建设高标准农田4.5万亩,带动全市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175万亩。
五、强科技,构建完善园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服务体系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建设,整合有关农业科研、科技推广资源,组建成立东营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加强与国内外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先后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组织实施了一批农业科研项目。积极实施“百家院所进东营”行动,与27家农业高校院所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建成24家科研站所,在食药用菌、耐盐林木、名优水产品、畜牧等特色产业领域,取得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适用技术成果。
全市农业科技创新与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突出抓好新型农民培训,整合各级各类农业培训资源,大规模创建新型农民培训学校。成立由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县区成立新型农民学校校委会,每个乡镇设立分校,实现了农民培训全覆盖。
六、强改革,增强农业园区发展后劲和活力
加大农业农村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力度,盘活东营境内土地资源,增强农业园区发展后劲和活力。出台《东营市国有农场管理体制改革指导意见》,以原广北农场权属面积为界成立东营市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2012年更名为“东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原黄河农场和市畜禽良种场权属面积为界成立东营市现代畜牧业示范区,以原渤海农场权属面积为界成立了汇邦农业公司,建立既体现东营农场特点又适应当前农业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管理体制和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一批现代农业园区项目相继落户,形成了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格局。
加大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力度。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在全省率先完成,涉及全市34个乡镇、1696个村居的249.77万亩承包地,一年内基本完成合同签订并建立登记簿,占总任务的99.9%,确权土地面积248.4万亩,颁证到户率99.1%。同时,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全市已建设35个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流转土地70萬亩,7万多农户受益,为农村劳动力创业提供了便利,为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提供了空间。
参考文献:
1.崔凯,蒋和平;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四种模式及借鉴启示;科技与经济;2010年第2期。
2.曹俊杰;我国东部地区几种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比较及启示; 现代经济探讨;2009年第1期。
3.曹仁稳;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福建热作科技;2003年第3期。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营市农业局)
责任编辑:欣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