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字出版特征的现代出版人才技能探究

2017-10-27黄成群余艳平

出版参考 2017年8期
关键词:数字出版

黄成群 余艳平

摘要:本文结合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大趋势,结合数字出版特征探讨了在此背景下传统编辑人員应如何转型、适应趋势,如何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的相关能力、寻找到新的发力点。

关键词:数字出版 出版人才 技能研究

在数字化的国际浪潮中,出版业的发展方向已悄然发生改变,数字化出版已成为出版产业发展不可扭转的方向,在选题策划、内容生产、出版载体、传播方式、产业模式等方面较之传统出版发生了较大变化,这催生出了新的出版产业链,也对出版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出版从业者,如何在传统出版视域与实践背景下适应新的变革环境,华丽转身,并乘势而上,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一、数字出版业发展分析

1.产业总体情况

《2016-2017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总收入5720.85亿元,较上年增长29.9%。其中互联网期刊、电子图书、数字报纸收入总数为78.5亿元,比2015年增长了5.44%。2016年移动出版收入约1399亿元,在线教育收入251亿元,网络动漫收入155亿元。三者相加占到数字出版总收入的31%,比2015年增长了2.49%。

通过对比分析,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良好,规模稳步上升,且移动出版总收入已占数字出版产业总收入的24.4%,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将成为数字出版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2.网民增长情况及阅读习惯

2017年7月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2016年全年共新增网民4299万人,增长率为6.2%。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占比达95.1%,增长率连续3年超过10%。

2017年4月发布的“全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达到79.9%,其中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达到68.2%,较上年上升4.2%,继续呈现上升趋势。以下两表为李广超、李欣制作的我国2011 2013年数字化阅读方式转变和阅读人群分布情况表。

从两表可以看出,数字阅读率逐年增长,与此同时数字阅读已经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新方式,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数字阅读,而这些人也是数字出版市场的消费主力(18-29周岁的人群中有49.3%的人习惯于数字化阅读)。

3.国家扶持政策

在数字出版政策方面,2015-2016年,国务院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单位先后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都对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起到了有力的助推作用。

2017年5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化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在2017年7月3日发布了《新闻出版单位数字化转型升级制度保障体系建设规范》,这为深入推进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提供了保障。

各种政策措施的密集出台,一方面显示出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之快,另一方面也显现了行业管理者的忧虑。通过连续不断的政策规划和政策激励,不仅在资金、政策等方面提供保障支持,而且在公共服务引导、出版企业发展环境方面不断完善,意在促进传统出版转型升级,加快数字出版发展的步伐。

产业发展方向已经明晰,读者或者说核心读者的阅读方式已悄然发生变化,作为传统出版重镇的教育出版也在向数字化发展,作为出版人在保持优势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策划、组织、编校、设计、营销——的基础上也应该增强数字出版方面的能力,为实现传统出版更好的转型升级做好准备。

二、数字出版人才技能分析

在产业形势的鞭策和国家政策的指引下,以图书、报纸,期刊出版为主的传统出版企业纷纷踏上转型的道路,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数字化改造,涉及选题策划、编辑加工、复制发行、消费阅读等方面。有的出版企业还同技术商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共同开展数字出版业务,如中国移动的手机阅读基地已经与59家出版社形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展移动阅读业务,分享数字出版成果。

人才是一切产业发展的核心,出版产业也不例外。作为传统出版人在数字出版的大发展中如何才能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与技术技能,不但熟悉传统出版流程,而且精通数字技术及经营管理,成为复合型人才?笔者认为这是一个需要长时间培养与积累的过程,广大出版人应努力适应新环境,结合出版产业发展实际提高自身的数字出版方面的技能。但数字出版能力包含的内容很多,如熟悉数字出版涉及的技术,了解数字出版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动态,深刻领会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政策等,如果一一深入学习,一方面在日常工作之余也无法全面系统地开展学习,另一方面学习的针对性也不强,所以应使学习具有明确的针对性。

数字出版是出版业与高新技术相结合产生的新兴出版业态,其特征有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传播渠道数字化。我们应针对这些特征所内含的数字出版技术及技能,有针对性地学习和提高,方能有的放矢。

1.了解和掌握信息加工能力

数字出版的第一个特征是内容生产数字化,要求在整个出版流程中采用二进制数字编码等数字化形式和手段,将出版产品信息都记载和存储于相应的介质中。

传统的编辑及出版载体多为纸质及光盘等,这已经持续了上百年,但在数字出版环境下,出版内容不仅有文字、图片,还有音频、视频、动画等,所涉及的载体不仅有纸质图书,还有个人电脑、智能手机、电子阅读器等,由此看来光有传统出版的经验及技术远远不够,还必须了解和掌握相关的计算机通信技术、网络存储技术、流媒体及显示技术等高新技术,才能用全媒体、立体化的运作方式对内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开发利用,才能实现数字化产品的可交互、可检索等特性。endprint

2.提高信息管理及重新挖掘信息的能力

数字出版的管理过程数字化区别于传统出版的生产管理模式,指借助较为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实现数字出版产品的生产流程控制和管理、后期的产品储存和管理,尤其是需要从技术上防止对数字媒体的非法复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数字出版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求数字出版环境下的出版人必须掌握全数字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对于出版整体流程中的各种信息,按照既定的管理流程实行动态管理,并与实际生产流程保持一致,实现动态更新,从而有利于出版流程涉及的各方随时把控生产过程,确保编辑策划意图的顺利实现和保证产品质量。

另一方面,相对于新兴数字出版企业,传统的出版单位(出版社)的主要优势在于在长期发展中积累、沉淀了海量的出版资源,现阶段从务实的角度出发,应加大对出版社在以往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各种资源的开发,如建立数据库,对历史上所出版的图书出版物、音像出版物等分门别类地进行检索、关联、重组、挖掘,以新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呈现给读者,实现出版资源的再放光彩,这如同策划、出版新的选题一样,也是一种选择、组织、鉴审和整理加工,并构建一定的文化符号向社会传播的过程,而且可以在营销上通过内容的集中呈现实现精准营销。

3.了解和掌握多样化的信息处理能力

内容生产数字化的必然结果是产品形态数字化,这也构成了数字化传播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若没有产品形态的数字化,那么数字化传播和数字化阅读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传统出版的优势在于“内容”,数字出版的优势在于其可以整合图形、文字及音视频于一体,实现产品形态的数字化,增強读者的感官体验,从而实现立体化传播效应。正是由于数字化产品有众多不同的表现形式,所以形成了多样化的出版物,如电子图书、报纸、期刊,网络文学,数字音乐,网络动漫、游戏等。

面对数字化产品形态的要求,编辑及出版人员必须处理原有的信息信号,使其以二进制编码信息流等数字化形式和手段呈现,与此同时还需要熟练地进行转换,即熟练地将数字流转换成人类可以感知的图形图像、声音、文字符号等信息信号。只有如此,方能较为灵活地在各种形态出版物的转化中得心应手,也能拓展出版编辑人员的选题策划思路,丰富产品的表现形态,提高产品的立体化开发程度,从而满足数字化时代读者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及更高水平的消费阅读体验需求,快捷而灵活地实现深化传播的目的。

4.增强信息传播能力

数字出版的传播方式包含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将来可能出现的其他数字信息传播方式等,从而能够多方面满足人们的交互性阅读需求。与传统出版一样,图书产品只有实现了传播与销售,才能完成出版的闭环,数字出版物亦如此,只有利用各种基于互联网、数字化技术的媒介终端进行传播,方能实现其自身的价值。数字出版因实现方式多样、传播途径广泛、传播速度快捷、内容体验丰富,改变了整个出版行业的传播方式以及读者获取出版物的方式。

传统出版物的传播需要通过包装、仓储、分拣、物流等一系列环节才能实现,而数字出版产品基于其产品本质的数字流特性,无需依托传统物流系统,依托一定的信息及网络系统便能快速、便捷且低成本地传播,读者等待的时间变少,传播途中受到损失的几率也大为减少。这就要求编辑出版人必须熟悉各种媒介终端的优劣及技术特点,如阅读器、APP、二维码所涉及的数字通信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等,一方面更深入、主动地介入数字出版的全流程,实现产品传播的便捷化,另一方面通过新的传播手段实现与读者的互动,发掘读者的新需求,让读者参与到选题策划中来,不断加深数字出版与社会的广泛联系。

三、结束语

以上基于数字出版的特征分析了数字出版人才应具备的相关技能,但这些只是被动地适应,从主观能动性的角度看,由于数字出版较之传统出版有着信息海量传播、信息开放式传播、信息反馈及时性、受众与媒体交流互动直接性及信息内容个性化等特点,因此我们应转变选题策划意识——把数字出版技术和互联网思维融入出版的选题策划、生产流程、市场营销宣传中;转变内容生产意识——在坚持“内容为王”的基础上,一方面不断开发新资源,另一方面不忘挖掘旧资源,实现出版资源的多元挖掘和出版内容的再生产;转变服务意识——时刻关注读者的阅读需求、不断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改善服务质量,须知读者的“关注点”和“痛点”正是我们新的机遇。endprint

猜你喜欢

数字出版
浅谈新媒体在美术类图书出版中的应用
做一个全民阅读时代的“悦”读人
国际图书出版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