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树合理密植实现早果早丰
2017-10-27李冬梅
李冬梅
兴隆县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土壤、气候条件适宜山楂栽培,果品品质优良。2013年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兴隆山楂”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4年9月,红棉球山楂、秋金星山楂分别荣获第十八届中国(廊坊)农产品交易会银奖、铜奖;兴隆县长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大旺山楂荣获第十八届中国(廊坊)农产品交易会山楂王称号。2015年9月,河北省科学技术厅认定兴隆县为河北省省级农业科技园区。2015年底全县山楂栽培面积达到22万亩、900万株、产量22万吨,产值4亿元,农民人均山楂一项收入达到2500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多年来,兴隆县委、县政府坚持“林果立县”的发展战略,通过扩大种植规模,提高果品产量,壮大龙头企业,实现了栽植面积、果品产量均居全国县级首位,被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山楂之乡”。作为一名工作在农业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为山楂树合理密植,实现早果早丰,特提出如下管理措施,供果农参考。
1山楂树合理密植适应性与作用
从开花结果习性来看,山楂树是适合密植的树种,具有易成花、结果早,边长树、边结果的特点。进入结果期后,凡是发育强壮充实的长、中、短枝,叶丛枝的顶芽以及长、中枝先端的数个侧芽均易形成花芽。生长充实的夏梢(二次梢)顶芽也能形成花芽。生长健壮的营养枝,虽然顶芽未形成花芽,但中、上部的侧芽,有时也能形成花芽,成为结果母枝。强壮结果枝,结果后仍能连续成花。适当密植,是提高山楂单位面积产量的主要途径之一。从山楂的生长特性来看,过密栽植,早期能创出较高的单位面积产量,但很难维持连年高产。从生产实际需要出发,实行变化性宽行密植(山楂园的土地利用率达90%时,每亩株数60~30株为宜,即株行距由2米×5米改为4米×5米),一方面对个体施行控制措施,另一方面在不使个体和群体光照条件恶化的情况下,逐步进行间伐。平地南北向成行,南部第一株的高度控制在2米左右,每行树呈梯形分布,最北部最后一株树高可达3.5~4米。这样就可保障每棵树都能把无效光区降到最小,光合作用强,为高产、稳产、优质奠定良好基础。为充分发挥地力,提高前期产量,也可在较大的株、行间实行加密株或加密行(每亩有100~200株即可)。总之,既要考虑到早期土地利用率,又要便于正常管理。临时加密株,要维持一定结果年限(6~8年),绝不是越密越好。合理增加单位面积株数,虽然单株个体小,但群体体积大,保持个体(单株)强壮,就能发挥群体结果的优势。密植扩大了单位面积上的枝叶量,通过合理整形修剪,加强生长季夏剪等综合控冠措施,增大光合叶面积系数,提高光能利用率,光合产量增加,树体营养积累丰富,花芽形成多、质量好,进而显著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山楂密植丰产主要技术措施
在建立山楂园时,首先要选好园地,坡度陡、土质瘠薄的土地不能建立密植丰产园,必须选择通透性好、肥沃的土地,才能达到早期丰产目的。采用实生苗作砧木,接穗品种以选用地方良种为主,引入外地良种为辅。选择优种壮苗入园,成活率高,缓苗快,生长一致,园貌整齐,有利于发挥群体结果优势。山楂的须根主要分布在表土以下10~60厘米范围内,根系与地上部分是一一对应的,栽植密度越大,单棵树根系的吸收利用面积就越小,因此,栽植密度越大,肥水条件就要越好,要全面深翻并大量施肥,使活土层增厚,改善根系集中分布层的肥力条件。山楂树需水量大,主要因为叶面积大,根系集中分布较浅,不耐旱,要及时补充3个需水关键时期的水分:一是从萌芽到开花前;二是从落花后到生理落果前;三是采前(果实生长最后一次高峰前),即8月下旬至9月中旬。
山楂幼树早期产量的高低与前期枝量成正相关。枝多、叶片多、叶面积系数很快达到高产指标,在此基础上采取成花措施,效果显著。但并不是枝量越多越好。枝量过多,影响光照,产量反而不高。据对连续丰产树调查,亩枝量达到9.5万~10万条时,亩产量可达到2500~3000公斤。亩枝量超过10万条,枝冠光照不足,花瘦、果小、著色差、枝条细弱,很易枯死,产量反而不高。枝条拉平,促使后部芽萌发抽枝,增加枝量。枝条拉成水平,顶端生长素的形成受到抑制,从而控制了新梢生长,有利花芽分化,达到早结果的目的。
修剪主要采取两项措施,一是轻剪,二是主干环状剥皮。轻剪可显著增加总枝量,并且改变枝类组成,使长枝比例减少,中短枝比率增大。从光合作用角度分析,轻剪一方面由于枝量增大,增加了总叶面积,起到“开源”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改变了枝类组成,增加了树冠内中短枝数量,中短枝早成熟、早积累营养,也具有“节流”的效果。主干环剥所造成的伤口,在愈合前阻碍了有机物质的正常向下输送,暂时增加了环剥部位以上碳水化合作物的积累和内源激素的下降,从而促进花芽形成。在根外追肥的配合下,成花效果显著。山楂适宜环剥的时间为5月中旬至7月中旬。拉枝、开角,也有利于枝条成花,角度以60度~80度为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