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自身属性的漫画作文之天然局限

2017-10-27袁海锋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指向性漫画维度

袁海锋

“漫画”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反映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因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时代属性,它已成为高考语文试卷命制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素材来源。这一点在新世纪之后的高考语文试卷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一、高考“江湖”里的漫画风景

漫画大致分为讽刺性的传统漫画、叙事性的卡通漫画以及探索性的先锋漫画几种类型。审视现有高考语文试卷的漫画选材,几乎全部来自幽默讽刺性的传统漫画。这类漫画,多以变形、夸张、比拟、象征等手法,以社会生活为内容,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或画面组,进而呈现讽刺批判的价值指向。

高考恢复至今已四十年,漫画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多次现身,但具体充任的角色大体两种:一是作为考查图文转换运用能力的题目素材,据不完全统计出现有十七次之多①。一是作为作文素材,构成审题立意的来源,共出现六次,分布在1983年全国卷(漫画《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1996年全国卷(漫画《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和《截错了》)、2007年全国Ⅰ卷(漫画《摔了一跤》)、2008年江西卷(文字材料+漫画《助鼠为患》)、2010年全国Ⅰ卷(漫画《有鱼吃还捉老鼠?》)和2016全国Ⅰ卷(漫画《 奖惩之后》)。

漫画作为素材进入高考试题,并在近十多年里比例剧增,有其外在的时代性背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国民阅读进入读图时代,图形、影像阅读正在成为当代阅读的主要形式,这在80/90后一代高考主力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同时,阅读图像、图文转换能力也成为这个时代个体能力的重要内容,是基础教育难以回避的课题。漫画作为考试材料,贴近学生实际,题目富有生活感;题目的主旨意义需要经过学生由图到文的转换,契合时代发展的潮流。高考考核内在的目的性则是漫画材料高频出现的深层因素。无论漫画作文还是图文转换都既体现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也要考察学生材料主旨的析取能力。讽刺性传统漫画针对一些生活现象呈现出讽刺批判的价值判断,蕴含着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对普世道德观的宣扬。由漫画的自身属性突出引导和反映当代青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构建的整体导向。这些内容极大程度地暗合了“一点四面”的高考改革主题②。

2007至2016年十年时间中,全国卷漫画作文出现了三次,这样的出现频次是极高的,可以看作是对漫画作文优势的一种肯定。漫画题目在各地高考卷中出现十八次,绝大多数呈现为分值较小的图文转换题,江西卷作为唯一的漫画作文题,还是采用的“文字材料+漫画”的形式。这又隐约地表明命题人对漫画作文的审慎态度。面对高考“江湖”的漫画风景,全国卷漫画作文的高频出现,不足以掩盖漫画作为作文素材的问题,地方高考卷对漫画作文的审慎态度更可以佐证它的天然局限。基于自身属性,漫画作为作文材料具有明显的自身优势,但也不可避免地凸显了它的天然局限。这种局限性具有强大的反噬力,一旦没有被充分审视和规避,便会极大地消解漫画作文材料的自身优势,进而对学生作文的写作立意和三观呈现形成巨大限制,进而遮蔽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漫画作文的“七寸”之所短

高考作文形式的探索,从命题作文,到话题作文、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其内在衍变的目的和动力是解放学生思维,展示学生思想深度、高度和广度,彰显学生能力,进而达到人才选拔的目的。漫画作文的出现,不能也不应游离于这样的目的和动力。讽刺性漫画的创作具有较强的指向性,其指向性存在两个维度的意义可能:一是面向创作对象的指向性,漫画是作者针对生活中的一些特殊的、不和谐的社会现象,运用独特的表现方法,艺术地呈现个人观点。它的内容是具体而明确的,超出指定内容,漫画承载的意义有效性会严重受损,甚至无效。二是作者对漫画内容的态度具有强烈的指向性,这种态度指向性往往合乎人类的普世价值,符合社会的主流价值,具体呈现为对漫画涉及对象的批评否定,这使得漫画具有了批判性的特点。漫画的指向性和批判性是漫画自身的天然属性,这也使得漫画作文有它的优势在,此不赘言。不过,从另一个侧面看,这些特征又摇身一变,化作漫画作文的“七寸”,成了它难以逾越的天然局限。

2016年9月份进行的广东省六校第一次联考③(天一卷)作文题选择了漫画作文材料的形式,这一题目在答案命制和学生审题中出现的某些偏差,充分地暴露出了漫画作为作文素材的一些天然局限,因而以此为斑,窥探漫画作文的“七寸”之所短。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三、漫画作文“七寸”之话题内容范畴固定化

话题内容范畴固定化根因于漫画自身强烈的指向性。漫画是针对特定社会现象的艺术发言,漫画作文的话题内容也被限定在某个固定的话题内容之内。作文材料设定话题范畴没有问题,任何一种类型的作文材料都要求学生“带着镣铐舞蹈”,而且话题切口变小也是近年来高考作文的整体走向。作文材料的内容表达必然圈定相应的话题范畴,形成相应指向,但是漫画材料和文字材料的指向能力却是有区别的。漫画借助图形呈现,图形单一明确,与作者意图形成直接的对应关系。读者解读一旦脱离或偏移作者意图,就形成了对作品的绝对误读;漫画作文题目中“(不脱离)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的要求又在无形中强化了题目中的“作者意图”,只不过这里“作者意图”更多是以官方命题人的理解来体现的。文字材料借助词句表述,文字意义的生产不似画面意义那般确定直接,它必须经过读者的二次加工。加工过程中,意义内容可以正向延伸,也可以反向拓展,话题的呈现维度在这一过程变得丰富。因为漫画材料的特殊性,漫画作文的话题探讨无形中被限定和固化,学生话题思考的疆域被压缩。對于学生的思考力、创新性而言,这不能不说是一具过于沉重的镣铐。endprint

六校(天一卷)试题所选的漫画的内容厘定和确认便存在这样的问题:漫画的内容可以是针对好高骛远,不能脚踏实地,从当前的小事做起,只会空想的一些人,由此引发学生的思考,展示学生的思维力,这里涉及的是对学生个体发展中价值观、人生观的探察。仅从漫画的内容考虑,它还可以是针对当下那些不懂可持续发展、一味放纵私欲,索取自然,造成资源枯竭,却依然执迷不悟的错误发展观、自然观,考察的重点相应地转移到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讨论。至少从解释学角度看,两种对漫画内容的理解都有其合理性,是可以并行存在的。但是从漫画的指向性特征,或者说创作动机、作者意图来看,这种意义并行的可能性是不能也不允许的。试卷公布的官方参考立意为“①讽刺社会上一些‘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干的现象;②实现梦想要从眼前出发;③大机遇要争取,小机遇不放弃;等等。”很明显,第二种意义可能的作文立意是被当成跑题或离题的立意,被驱逐出话题探讨的范畴,而漫画作文话题探讨范畴的固定化倾向可以由此窥其一斑。毫无疑问,而这种固定化倾向已经对学生理解多元性、思维创造力形成了一种巨大限制和伤害。至少在我的班级中,很多成绩很好的学生“不幸”在这里中招。

作为高考题目,漫画的内容和意义经过了专家反复厘定和确认,话题范畴的确定性相应固化。以2010年全国Ⅰ卷漫画作文《有鱼吃还捉老鼠?》为例,借助“作者意图”的强大话语权,话题范畴基本可以确定为物质生活充裕后,对个体本分本性的坚守或沦丧问题的讨论。这样的话题贴合国家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后的当下现实,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如果脱离这一话题范畴,开辟新的理解疆域,比如物质生活提升后生活习惯的变迁,以开放包容的姿态积极接受新生活方式。无论三观取向如何正确,如何对新时代青年生活富于指导意义,这种审题立意都是违背“作者意图”的。

四、漫画作文“七寸”立意思考维度单一化。

立意思考维度单一化则可以溯源至漫画的批判性特征。思考维度是思考展开的宏观方向,思考角度则是宏观大方向下的微观展开和掘进。观点则是由此深化的个体主观思想的产物,它与个体的阅历、立场、知识构成等息息相关,进而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差异性,这是人类认识的基本规律。高考作文题目的设置必须充分考虑这样的认识规律——不强行预设思维方向,让学生立意思考的维度更加多元丰富,更好地展示年轻一代的思想力度。事实上近年来全国高考卷的作文试题也大都能遵循和体现这一认识规律。比如2014年全国卷“山羊过独木桥”比赛中出现的新情况,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进而让学生思考争论,表明看法。题目中设置的“激烈争论”本身就表明事件评价不存在定论,学生可以就事件表达或赞成或否定的多元立意思考。2015年全国卷“学生举报父亲高速驾车打电话的违法行为”,引起众人点赞或质疑,激起社会大范围、多角度的讨论。材料依然不设定论,学生自辨是非,进而激发学生观点立意的冲撞与升华。2017年新课标全国Ⅰ卷和Ⅱ卷作文则是由考生选择表象材料,自己寻找材料间的多元价值关系,进而形成前所未有的思维开放性。

相对于这些作文材料立意思考维度的自由,漫画作文则是一个例外而呈现出单一化的倾向。这与漫画自身的批判性特征密切相关——由于漫画创作的目的和动机,漫画寓意往往有基于作者意图的观点预设,这样观点有不容置疑的价值观正确;任何违逆预设观点的理解都是都是对漫画寓意的背离,都是对漫画内容的绝对误读。考生面对漫画题目时,反向立意的可能已经被彻底切断,考生只能跟随观点预设顺势而为。虽然可以在单一思考维度下寻找不同角度,呈现多样的观点,但是学生思考已经失去了多元、批判地审视话题的可能。即使千百万人,却也只能如提线木偶般同质化地演绎“作者意图”。就六校(天一卷)试题而言,根据漫画内容和解释学的理念,漫画的寓意亦可以从两个层面理解:一是画中捕鱼人一味举着渔网,脑中幻想肥美的大鱼,而对眼前的小鱼视而不见。这明显是合乎作者意图的正向理解,意在批判当前的一些社会现象,这样的立意无疑是契合“一点四面”的作文改革趋向的。二是画中人坚定地举着渔网,不为眼前的小鱼小虾、蝇头小利动摇,坚定心中的梦想,执着地等待属于自己的“大鱼”。这明显是违逆作者意图的反向立意,它虽然合乎社会主流价值观,契合高考作文的改革方向,但依然逃不脱误读漫画、立意离题的宿命。这不是这道题目,或者命题、改卷老师的问题,这是非此不可,因为这是漫画作为作文题目难以祛除的天然局限。

由于漫画作文的这种“天然基因”拘限,即使经过命题专家反复打磨的《摔了一跤》《有鱼吃还捉老鼠?》《奖惩之后》三道题目在立意思考的维度无一例外地呈现为单一的批判之维:对遭受挫折的孩子报以先见式“关爱”的批判/对沉溺丰裕而失落本性的本分者的批判/对急功近利地面对孩子分数(教育)者的批判。其中立意思考单一化倾向有着“异曲同工”的体现,一旦超越这种“作者意图”制导下的立意维度,如前述《有鱼吃还捉老鼠?》之赞赏物质生活提升后生活习惯的变迁与开放包容地接受新生活方式,无疑有忤逆之嫌,进而有“杀身之祸”。

漫画作文的这种局限从小处看,对学生个体理解多元性、思维创造力形成限制和伤害;从大处看,则可以发挥对整个民族青年一代思想规训和简化的效力。不论是从学生个体的能力展示,还是国家民族的长远发展,这种立意思考维度的单一化都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正如中山大学谢有顺教授在《中国的作文教育拉低民族智商》一文中所言;“这样的题目(2016年全国卷漫画作文)既肤浅,又无想象空间……(它)意旨简陋,指向性太明确,且有过于清楚的价值暗示,这种暗示甚至是结论性的”。这样的思想规训与简化长此以往,谢有顺教授“拉低民族智商”的感慨又哪里是杞人忧天?!

漫画作文的局限是基于自身属性的先天之物,是难以割除的“另一面”。对这些局限的审视无非是希望从更高层面认知这种作文形式,藉此生发一种命题人面对此类作文材料的审慎态度。即使退而求其次,亦可由此迁移至作文教学,有效地指导学生绕过漫画作文审题立意过程中的“雷区”,提升学生对此类作文的应对能力。

参考文献

①具体出现的年份是2005年(湖北天津浙江卷)、2006年(辽宁山东重庆卷)、2007年(四川卷)、2008年(重庆卷)、2009年(山东卷)、2010(天津江西卷)、2012年(福建江苏湖北卷)、2013年(天津重庆卷)、2014年(江苏卷)。

②姜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中国高等教育》,2015年第2期。

③参加联考的六所学校分别是广州第二中学、深圳实验中学、珠海一中、中山纪念中学、东莞中学、惠州一中。笔者参与了此份作文立意评定和试卷评分,对试题答卷情況较为了解。

[作者通联:广东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指向性漫画维度
一种接收换能器指向性凹陷方法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人大专题询问:增强监督“指向性”
声波测井圆环阵指向性设计
知识漫画
漫画4幅
漫画与幽默
光的维度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忽逢桃林 落英缤纷——我的“指向性写作”教学点滴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