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人机航拍在突发事件新闻报道中的应用

2017-10-27向湘龙潘雨

科技传播 2017年19期
关键词:纸媒突发事件

向湘龙++潘雨

摘 要 本文结合作者自身对无人机航拍技术的学习使用情况,分析了新闻采编过程中,尤其是重大突发新闻事件报道中,如何加强无人机航拍技术与影像创作的整合,有效提升影像质量。

关键词 突发事件;无人机航拍;纸媒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96-0104-03

随着无人机市场价格的不断下降,无人机航拍以操作简单、应用方便、视觉独特等优点正被越来越多的传统纸媒所运用。無人机航拍内容也从常规性新闻报道延伸到专题新闻、大型活动和重大突发新闻事件报道中。

在新闻采访中,尤其是重大突发新闻事件报道中,如何进一步拓宽无人机航拍的拍摄视野,加强无人机航拍技术与影像创作的整合,有效提升影像质量,笔者从《怀化日报》无人机航拍的新闻实践来谈谈体会。

1 无人机航拍对传统新闻摄影的影响

无人机航拍被称之为会飞的相机,从2014年来,民用无人机开始飞入寻常人们的视

野中。

在无人机航拍出现之前,摄影记者为了一张从高角度拍摄的全景式图片,可能会爬上高楼、攀登高山,经历过无数次的踩点后方能得到一张满意的照片,这也许是最好的结果,更多的时候,虽然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却因拍摄角度的问题,不一定拍摄到理想的图片。或者,也可能用高昂的价格去租用热气球或者直升机完成高空拍摄。2010年,笔者就经历过一次热气球航拍。当时,怀化市举办了一次车展,笔者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上就登上了广告宣传用的热气球。上去之后,笔者被通知需呆在一个固定的地方,热气球的动力燃料是4个液化气罐,只能控制升降。因为角度和时间限制,笔者只能用随身携带的相机拍下了为数不多的几张照片。因为图片效果不理想,没能见报,只能作为城市发展的影像资料保存

下来。

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发展,无人机的市场价格越来越平民化,无人机在易用性、便携性、智能化等方面也实现了巨大的提升。尤其是无人机电池的续航时间,飞行器的稳定性、全方位避障、图片拍摄质量较以往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地方纸媒开始为摄影记者配备无人机航拍,无人机也为图片新闻报道带来无限

可能。

2 无人机航拍在突发事件新闻报道中的优势

在自然灾害等重大突发事件中,为了获取一线第一手资料,新闻记者都要深入到受灾地拍摄需要的新闻图片。而往往这个时候,新闻记者大多都处于复杂的地形及艰难的环境下,用以往传统的拍摄工具,很难获取冲击力强的全景式新闻图片,新闻记者为了选取一个高角度地点拍摄图片,很多时候自身安全得不到保障。随着无人机航拍的广泛使用,这个问题迎刃而解,航拍不仅能最快速度、最大限度地获取影像素材,同时也能很大程度地保证现场记者的

安全。

2017年6月29日至7月2日,怀化市经历了空前的区域性暴雨与流域性洪水。据气象部门预报显示,7月1日下午4时,沅水洪峰将经过辰溪县城,预计超警戒水位7m以上,接近100年一遇,预计洪峰流量达到3万m3以上。灾情就是命令,7月1日上午7时,怀化日报社全媒体航拍直播小组记者奔赴辰溪县城。此时的辰溪县城已成为一座被洪水围困的孤岛,通往城区的三条国省道全部中断,原本40余分钟车程,记者一行绕道3个小时方才到达,然后乘船前往主

城区。

到达主城区,航拍直播小组记者第一件事情就是放飞无人机航拍,环绕主城区查看现场灾情,获取最高视角的影像素材,并根据无人机所提供的受灾画面,制定下一步的采访计划、拍摄

地点。

根据第一次的飞行素材提示,航拍直播小组记者科学制定了航拍计划:第一步,无人机前往位于辰溪县城沅水北岸的主城区拍摄;第二步,无人机前往辰溪县城沅水南岸拍摄城南区域受灾情况以及拍摄洪峰过境的航拍画面;第三步,新闻记者前往辰溪县城受灾最为严重的东风桥附近用相机视角拍摄救援画面;第四步,新闻记者在沅水大桥上用相机视角拍摄洪峰过境

画面。

根据航拍计划,无人机起飞地点选择在沅水北岸的居民小区起降,此时洪水还在上涨,已经没有安全起降的地方,航拍直播小组记者采取手持无人机在洪水中起降,用姿态模式起飞,在半空中搜星后,飞往沅水上空航拍,拍摄了近20分钟,图片效果都达到预期

效果。

当天下午2时,航拍直播小组一行步行前往下一个航拍点——受灾最为严重的城南片区。城南片区是新城区,人口不是很密集。飞机升空后,现场记者完全被航拍画面所震撼,画面中雨后天晴,空气通透,这也是摄影记者最喜欢的天气。阳光照射着鳞次栉比的高楼,按理说,这应该是一幅城市快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画卷,可眼前的城市被洪水侵蚀,城市居民正遭受洪水引起的断水断电、交通受阻的影响。记者有责任将灾区真实情况第一时间传递给广大读者,于是,大家坐在路边的台阶上,用笔记本处理航拍图片,用平板电脑编辑航拍视频,并通过4G网络第一时间传回报社本部,报社编辑也在第一时间将图片、视频、文字同步直播到网

络上。

此次航拍,航拍直播小组获取了大量高质量图片和视频。其中,怀化日报、边城晚报共刊发航拍图片10张;“掌上怀化”客户端“图文直播/全力迎战强降雨 众志成城抗洪灾——辰溪挺住”专题报道刊发航拍图片12张,航拍视频4个;被上级媒体和新浪、腾讯、搜狐等网站转载航拍图片数十次。同时,航拍图片和航拍视频因其独特的视角冲击,被广大市民点赞并转发朋友圈,为抗洪救灾凝聚了强大

合力。

3 无人机航拍中应注意的事项

全媒体的深入融合发展,对新闻记者使用无人机航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记者必须第一时间将航拍图片传回后台编辑,编辑也需要在第一时间将影像资料发布网路进行现场直播。无人机在拍摄中,实时的图片与视频资料同步传回到地面的数码设备并保存,通过发达的4G网络我们可以快捷将图片传回报社,地面App软件也可以迅速地剪辑视频素材,将体积庞大的视频素材压缩并传输,这一切只需10分钟就能完成;或者通过直播平台,可以实现实时视频endprint

直播。

在楼宇林立的主城区拍摄,GPS信号以及图像回传将受到很大的干扰,安全飞行将是一个很大的问题。2016年5月,陪伴笔者一年多的初代八轴无人机搭载相机,因为信号影响和技术操作等问题在城区森林公园海拔1 000余米的高山上坠机,这也是笔者数百次的飞行起降中的唯一一次坠机。随着科技的进步、无人机的更迭,这些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姿态模式升空后能很迅速地搜到GPS卫星、并准确地定位记录起飞地点。2.4G与5.8G的双频率图传能较好地解决图传信号卡顿、全方位避障,使无人机在楼宇间遇到障碍时悬停或爬升。但需要注意的是,每次20多分钟的飞行时间只能说勉强够用,特别是在灾区停水停电的情况下,需要准备足够多的电池,确保飞行计划正常完成。

平常在使用无人机航拍或训练的时候,航拍记者一定要熟读说明书、熟知飞行器的各项基本操作与它的飞行极限。要尽可能多地使用姿态模式,不要太多地依赖GPS飞行以及智能飞行模式,能不用自动返航的时候不要使用自动返航功能,珍惜每次的飞行与返航时间,尽可能地使用手动功能将无人机降落。這样的目的就是为了应对复杂的地形及艰难的环境下的正常起降,经过练习做到全天候、全地形放飞无人机并安全

降落。

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现在,无人机的监管逐步完善,无人机不能任性飞行,每次飞行前一定要熟知当地的法律法规,切记不允许起飞的地方不能起飞。

4 无人机航拍在救灾报道中多帮忙不添乱

突发事件中,记者在第一时间前往现场,完成自己的拍摄和采访任务的同时,要尽可能地帮助需要帮助人,不要给灾区添乱。这一次怀化日报航拍直播小组一行前往灾区救灾拍摄,救援一个被困的近百岁老人就是最大的收获。

7月1日12时25分,怀化日报社全媒体航拍直播小组一行在辰溪县心家泊小区门口用无人机图文直播洪峰过境县城时,家住辰溪县城东风大桥附近的郝大姐焦急地向记者寻求帮助,说自己96岁的婆婆和70多岁的聋哑姑姑被洪水围困两天了,与外界无任何联系,情况十分紧急。了解情况后,直播团队迅速用无人机定位察看,最终找到了位于辰溪县东峰大桥桥头一栋四层楼的房屋,发现在窗口挥手求救的老人。此时洪水水位已经开始上涨,如果不能在下午4时洪峰到来前安全转移两位老人,后果不堪设想。

时间就是生命,救援刻不容缓。直播团队一方面立马通过“掌上怀化”客户端、怀化新闻网、今日头条、微信、微博、朋友圈等平台转发求助消息,并公布了老人家属的求助电话;另一方面,直播团队商量后决定,直播工作和救援工作同步进行,记者专门联系相关救援部门,对被洪水围困的老人展开营救。当天下午3时,记者几经波折终于联系到了正在现场指挥救援工作的辰溪县人武部民兵应急救援分队。救援队员立马驾驶救生艇,在记者的带领下前去转移被困人员,最终将两位老人安全救出。碰巧的是,在救援老人的过程中,还发现一名中年男子也被困楼房中,救生艇一起将他带出了危险地带。endprint

猜你喜欢

纸媒突发事件
保持开放心态,探索新媒体营销新形式
我国纸媒转型突破方案
纸媒微信平台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分析
县级电视台如何做好突发事件的报道
新媒体环境下纸媒发展的几点思考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突发事件
“融”时代的突发事件报道之“变”
你会如何应对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