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讲好运河故事的江苏探索

2017-10-26陈瑜

群众 2017年10期
关键词:大运河运河歌剧

陈瑜

第三届精彩江苏艺术展演月的開幕演出就是大型交响乐组歌——《大运河畅想》。这是省文化厅和省演艺集团历时3年精心打造的重点舞台艺术作品。

2017年9月15日,江苏省委书记李强就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在淮安调研并召开座谈会。他强调,要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好落实好,要实现“一条河尽显江苏文化之美”。近年来,江苏一直高度重视挖掘整理大运河文化资源,讲述运河故事,传播运河文化。大型原创歌剧《运之河》、组歌《大运河畅想》等相继问世,引起国内外高度关注,获得广泛好评。

去芜存菁讲好运河故事

河运与国运盛衰相共,河运与文运忧喜相随。贯通南北的大运河牵动无数文人墨客的心,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一首首诗歌脍炙人口、传诵千古,一曲曲民谣传唱两岸、浸润人心。运河文化博大精深,运河故事千千万万,以运河故事为蓝本进行文艺创作,对创作者而言是难度系数非常高的挑战。

讲述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智慧。《运之河》的创作团队选取隋亡唐兴这段历史,用朝代兴亡故事讲述中国传统治国理政思想中的精髓——民本思想。先贤早就指出,谁能获得百姓的信任,谁就会赢得最终的胜利;谁损害老百姓的利益,谁就必然招致灭亡。《尚书》多次强调知人安民的重要性。《荀子·王制》把君和民的关系比作舟与水的关系,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管子·四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中国古代朴素的民本思想,从盘庚的“重民”、周公的“保民”到孔子的“爱民”、孟子的“贵民”、荀子的“民水君舟”,还有汉唐以来林林总总的民本论,至今仍有重要的价值。《运之河》用隋亡唐兴的历史故事向全世界传播中国古代政治伦理的精髓,让世界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

讲述开凿大运河水利工程的精神。大运河凝聚了劳动人民的辛勤汗水和匠心智慧。在修筑大运河的过程中,人民体现出来的工程智慧让人惊叹,人民勇于改造自然的精神让人佩服。组曲《大运河畅想》展现了人民开凿运河的艰辛和维护运河安全的努力,歌剧《运之河》讲述了隋炀帝时期中国人民开凿运河的艰辛和顽强拼搏奋斗的精神,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探索自然改造自然的伟大创造。大运河贯通南北,现在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等重要水系。在维护大运河的历程中,无数劳动人民在疏浚河流、联通水系、工程整修等环节殚精竭虑,克服万难。在大运河开凿和整治过程中所运用的河道技术、船闸技术、水源技术等方面体现了当时科技的最高水平。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到了9项原创性水工技术,其中有7项是在大运河上创造并运用的。

讲述大运河贯通南北的历史贡献。“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首诗不仅点出了中国朝代盛衰更替的规律,而且也辩证地指出了大运河的历史价值和贡献。江淮一代河流成网,湖泊众多,隋代之前,邗沟、鸿沟等人工运河已经被开凿,并且在军事和政治上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水利带来区域城市繁荣,因交通带来流域商贸往来,历代统治者都看到了运河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这是一条河,千里长河,连两三河可通四海,船行天下物畅诸国,将承载着大隋国运,将流淌着万民的福泽。修一条河哟,一条梦中的河,这是我此生最美的宏愿……”在歌剧《运之河》中,隋炀帝在南征北战、功成名就之后,想迅速实现自己的梦想——修一条梦中的河,他的初心是想沟通南北,解决关中经济难题,但是好大喜功,妄想速成,极大地耗损民力,搞得民不聊生,这不是他的本意。“命如舟,运如河”,开凿大运河利在千秋,虽然这项速成工程当时使得隋朝政权民心殆失,但是在之后一千多年发挥的重要作用是不可磨灭的。

高端谋划传播运河文化

运河通南北,文化传千年。传播好大运河文化需要精心的顶层设计、高水准的载体和高效的推动力。恰逢2014年大运河申遗成功的契机,以“感知江苏”文化周活动为载体,以《运之河》等艺术精品为主打,以运河沿线城市协同发展为抓手,大运河文化得以向世界发声。

以文化周活动为载体。中宣部、国新办、外交部指导的感知中国文化周的活动,是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载体。2015年,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前往欧洲三国四地举办“感知中国·江苏文化欧洲行”大型文化交流活动,为大运河文化交流搭建好的平台。活动以大型原创歌剧《运之河》欧洲巡演为主,同期开展“美哉大运河”大型图片展、运河沿线城市文化主题展、江苏现当代书画精品展、非遗工艺美术展演展示以及系列对外宣传报道等活动。这次文化交流活动赢得了欧洲众多媒体的跟踪报道,引起了众多关注。

以《运之河》等艺术精品为主打。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演艺集团共同出品的大型原创歌剧《运之河》,采用西方正歌剧的形式,以强大的演员阵容和恢弘大气的舞美设计,向世界输送中国文化和中国智慧。组歌《大运河畅想》围绕大运河的历史、现在、未来,进行了艺术回顾和美好展望,寄托了江苏人民对大运河文化复兴的憧憬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期盼。这些艺术精品都是以大运河为主要歌颂和赞美的对象,展示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不朽贡献。

以运河沿线城市协同发展为抓手。挖掘运河资源,传播运河文化。江苏段运河沿线城市积极创新,拓宽视野,着力把运输资源变成文化旅游资源。一方面通过大运河沿线城市联合成功申遗,并以此为协同发展的契机,挖掘整合大运河沿线古桥、古镇、古村落、古码头等资源,发挥文化遗址的旅游价值;另一方面,以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为平台,以思想峰会带动大运河文化带协同发展,加强运河流域文化交流,促进商贸文旅沟通。

多样手法展示运河精神

大运河浩浩荡荡,流经千里,润泽万方,其意义已经不仅仅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水利工程本身,而是蕴含中华民族文化密码的重要命脉。激活运河记忆,解码沉淀在基因中的运河精神并向世界展示,是当前打造活态的大运河文化带重要的课题之一。

展示中国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力。为了大运河,历朝历代人民群众付出了艰辛劳动,无数能工巧匠付出智慧。歌剧《运之河》中,《河工号子》用艺术的手法唱出了挑河工的艰辛。那些古代劳动人民为克服地形差异对大运河的影响采取的有效措施,如增大运河弯曲半径、修闸筑坝和设置水柜,这些技术放在今天都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这些古代工程的线路设计、处理黄河和运河的关系、调集水源、天然河湖的利用和改造等,代表古代水利科技的成就,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彰显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大运河是贯通南北的中国文化长廊,是中国水利文明的见证,是中国千年封建历史的见证。运用地域化的元素和国际化的视野,来更好地呈现大运河这一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我们文化自信的表现。而歌剧艺术是世界的艺术,《运之河》这台歌剧担负着传播大运河文化的使命,用世界的语言去表达大运河,演绎大运河,传播大运河。《大运河畅想》组歌作品以大运河两岸的遗址和风土人情为创作素材,吸取江苏本土民歌元素,用交响、合唱、独唱、重唱结合多媒体全景展示等形式渲染了运河独特的风情韵味,展示了运河儿女的奋斗,唤起受众对运河的记忆。

构建开放包容的文化家园。保护文化遗产,保存家园记忆,构建文化家园,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抓手。大运河有着丰富的线性文化景观遗产,运河流域通过南北文化交流交融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文化共同体。大运河文化带为凝聚运河儿女的共同梦想提供了平台,为流域沿线城市留住乡愁提供了载体。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必然为运河沿线城市构建开放包容的文化家园。

责任编辑:陈伟龄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运河运河歌剧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秀美大运河 千年韵古今
文化,让运河“活”起来
《中国运河志》简介
如泰运河谣
大运河:最后的绝唱
走进歌剧厅
放歌大运河
遇见“大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