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以“物联网+”为核心的智能经济

2017-10-26王凤良唐晨越

群众 2017年10期
关键词:江苏联网制造业

王凤良+唐晨越

省委书记李强在无锡调研时强调,要大力发展物联网、智能制造、新能源等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积极创新商业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催生更多的创新型企业,抢占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创造历史性机遇,全球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孕育期,智能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将智能技术深度融入经济社会生活各领域,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实现智能化革新,并成为引领未来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的主角。

江苏倚借世界物联网大会的平台,着力探索适合智能经济创新发展的新体制、新机制和新模式。2016年全省物联网产业实现业务收入4610亿元,近六年来年均增长达28%。全省形成了以无锡为核心、苏州和南京为主要支撑的“一体两翼多基地”的产业格局,突破了核心芯片、通信协议、协同处理、智能控制等关键技术,形成了覆盖信息感知、网络通讯、应用处理、共性平台、技术支撑的产业体系,在全球近30个国家、200多个城市承担物联网应用工程项目,主导或参与制定的物联网国际标准多达20项,产业规模多年保持高速增长,行业影响力不断提升,为全省经济转型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重要战略支点。

聚焦以“物联网+”为核心的智能制造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深度调整和变革之中,制造业向中高端加速迈进,物联网将成为一把利器,助力制造业华丽转身、破茧成蝶。

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发展先进制造业,要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品牌化的方向,推进中国制造2025苏南城市群试点示范,推动智能制造快速发展,加快提升传统产业,调整优化制造业布局,加强历史经典产业保护和发展,努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和知名品牌。

江苏是制造业大省,拥有门类齐全的生产体系、庞大的产业工人队伍、巨大的运输网络和消费市场,形成了具有较强优势的制造业生态链,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当前形势下,江苏制造实现弯道超车面临重大机遇,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着力提升先进制造业比重,加快构建新型制造体系,通过“互联网+制造业+服务”的聚合裂变,打造制造业升级版。

为此,要加大智能制造推广力度,依托物联网促进制造业加快转型。目前,物联网的核心是实现数字化,而数字化正是实现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基础。因此除了自身产业的发展,物联网的发展还将促进江苏本地制造业转型,与目前江苏产业升级战略相契合。以工业物联网为切入点,大力推进物联网技术在制造业全面渗透、综合集成和深度融合,提升生產设备、生产过程、制造工艺的智能化水平。应该说,智能制造是在物联网基础上,利用传感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实现全流程生产制造和管理的智能化。通过物联网技术深入应用推动“物联网+”,实现标准化、精益化、模块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促进江苏制造走向江苏智造。

聚力以“物联网+”为核心的新业态

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持续推进以及5G时代的到来,物联网产业与移动互联网将进一步深度结合,应用领域更宽,经济价值更大。在产业变革的关键时期,物联网不仅是一项技术革命,而且还会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新业态、新动能加速孕育兴起,成为“撬动经济转型的重要战略支点”,进而改变我国乃至全球的经济格局。

近年来,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发展,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和工作推进力度,全省物联网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形成了以“物联网+”为核心的智能经济新业态。智能经济作为对传统工业经济、信息经济的提高和发展,依托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的进步,融合于工程器械、航空器制造、汽车工业、电子信息、家电家居等诸多产业之内,培育出智能制造、无人机、智能汽车、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智能家电家居等一系列全新产品和业态。

江苏要大力推动物联网在新业态中的融合应用,推动工业体系向个性化定制、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和服务化转型发展;组织实施行业重大应用示范工程,重点支持车联网、智慧交通、智能制造、智慧医疗和健康服务等领域,并推进物联网感知设施规划布局,深化物联网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应用。结合智能经济发展趋势,精心选择培育机器人、光电信息、智能家电等重点产业,不断给产业结构的升级换挡加注“智能”因子。

物联网相关技术在江苏无论是在经济发展还是城市管理中都有大量应用,推动了系统集成和商业模式的创新。物联网的应用立足于无锡,辐射周边城市,推广网络化协同制造模式,将物联网广泛融入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全过程,推动骨干企业加快工业网络、控制系统、管理软件和数据平台的纵向集成,促进生产、质量控制和运营管理系统全面互联,实现全流程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推动企业间研发设计、客户管理、供应链管理、营销服务等系统的横向集成,加快形成网络化产业生态体系。

两届世界物联网博览会的成功举办,有力地促进了国内外产业资源向我省集聚,智慧交通、智慧安防、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环保等得到普遍应用,加快推进公共服务智能便捷化、城市管理精细化,使江苏成为物联网应用的新业态试验田。

聚集以“物联网+”为核心的企业主体

企业是智能经济发展的主体“引擎”,而各类高端要素资源是智能经济加速启动的关键“燃料”。 智能经济时代催生出大量技术领域的变革式创新,使在高校、实验室、研发机构乃至科技孵化器内涌现的新想法、新创意能快速走上产业化、市场化、资本化道路,并诞生一批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带动整个产业蓬勃发展。

江苏应积极依托“物联网+”推动创新企业产业化发展、传统企业智能化发展、平台企业生态化发展,形成基础厚实、结构合理、实力突出的智能经济企业梯队,厚植智能经济发展根基。一是大力推动创新型企业孵化成长。依托“物联网+”平台,完善龙头企业+高层次人才+基金+园区新产业孵化培育模式,促进市场与创新、资本与“智本”、产业链与创新链精准对接,实现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应用,消除智能技术创新的“孤岛现象”。二是切实加快传统制造企业智能化改造步伐。加快推动传统优势产业生产方式向智能化转变、向价值链高端转型。特别是面向重点离散型制造、流程型制造行业,建设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三是深化跨界融合。物联网发展牵涉的面很广,需要技术跨界融合。技术之间都是密切相关、互相推动的,推动中国制造的发展,需要相关技术融合起来、共同支撑。

目前,江苏涌现出一大批具有行业竞争力的骨干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科技型中小企业,初步建成国内领先的物联网技术创新先导区、产业发展集聚区和应用示范先行区。结合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方位和竞争优势,应增强区域之间各要素互补、分工深化和产业链、价值链互济功能,加快释放区域经济辐射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生产力优化布局。同时,在更高水平推动物联网应用,推动一批示范项目落地;在江苏信息技术产业前沿领域加强研发;支持重点产业做大做强,支持100家骨干企业,把龙头做强;政府当好“店小二”,加强部门和行业之间的配合,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第一作者系长三角地区党校校长论坛秘书长;第二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王 婷endprint

猜你喜欢

江苏联网制造业
“身联网”等五则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数读江苏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江苏
抢占物联网
可再生能源与物联网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