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激发知识分子创造力的认识

2017-10-26曹晗蓉

群众 2017年10期
关键词:知识分子总书记习近平

曹晗蓉

高度重视做好知识分子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高度注重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战略高度,分别在许多重大场合就知识分子问题发表重要讲话,系统深刻地阐述并回答了知识分子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就知识分子工作的系列讲话是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标志着党对知识分子工作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进入了新境界。

站在新的高度看待知识分子问题

我们党历来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但是不同时期知识分子的作用是有所侧重的,这与不同的时代背景和历史使命紧密相关。今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委员时说:“我国广大知识分子是社会的精英、国家的栋梁、人民的骄傲,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总书记从伟大事业的高度重申和强调知识与知识分子的极端重要性,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和作用作出了新概括。这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时代大背景下,站在新时代的尖端,将知识分子和知识分子工作立足于中国实际,放眼国际去认识、考量和定位。

转型发展与科技创新需要激发知识分子的创造力。当前,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发展模式转变,发展驱动模式转变,创新成为重要的发展驱动。但在很多领域,尤其是高新尖领域的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国家对战略科技支撑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迫切。此外,目前大数据时代对于创新的需求也是前所未有的强烈。创新是建立在新技术、新思维、新模式基础上的,没有创新型人才,创新就是空中楼阁。

我们要站在新的高度和思路去认识知识分子群体本身的巨大变化。知识分子群体规模不断壮大,规模空前。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2016年,全国大学本专科招生748.6万人,研究生招生66.7万人,在学研究生198.1万人。2014年,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约为8114万人,居世界第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分布在社会各领域,构成政府公务员、教育医疗等专业人员、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的主体,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与以往知识分子是社会精英的少数人相比,知识分子群体已经扩大到社会的中坚阶层,他们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面对现时期我国人才流失的现实,更要重视知识分子工作。当今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竞争,很大层面上也体现在人才的交流与竞争。习近平在出席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时指出,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使留学人员回到祖国有用武之地,留在国外有报国之门”。从改革开放开始至2016年,我国大约派出458万留学生,回国322万,八成以上留学生回国效力。与此同时,中国引进了更多的外国人才。2014年5月22日,习近平在上海召开的外国专家座谈会上指出:“一个国家对外开放,必须首先推进人的对外开放,特别是人才的对外开放。”近年来,我国吸引海外人才的力度不断加大,已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3位,发达国家院士46位,世界名校教授1400多位,到中国工作的全球“高精尖”人才数量正迅速增长。要想解决人才流失问题,就必须站在国际人才的交流与竞争的高度去认识知识分子工作,将人才强国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优化知识分子发明创造的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社会都要关心知识分子、尊重知识分子,营造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的良好社会氛围。要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广开进贤之路,把各方面知识分子凝聚起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同知识分子打交道,做知识分子的挚友、诤友。”这就要求各级党政部门要以尊重知识分子为前提,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目标,想方设法给知识分子创造条件,释放他们的创造力。

对知识分子有诚意。尊重知识,这主要体现为对待知识分子要有诚意,诚心诚意与知识分子交心。只有诚心诚意地关心知识分子,切实解决他们面临的种种现实问题,才能吸引人才、激发人才的创造力。要清醒地认识到,社会良性有序治理需要知识分子的真知灼见,教育科技的发展需要知识分子发挥才能,创新的推进更是需要知识分子。诚意是坦诚,对待知识分子不是“利用”而是“激发”,要把知识分子当“自己人”。领导干部要做知识分子的贴心人、交心人,与真正有担当有抱负的知识分子成为挚友,广开进言之路,发挥好知识分子的作用。

为知识分子创造更好条件。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使各类贤才能尽其用且为我所用,这就要求各级党委政府搭建机制、政策等平台,为知识分子创造各种便利条件。要遵循知识分子的群体特点和规律,加快形成有利于广大知识分子干事创业的体制机制。完善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机制,充分听取知识分子的建议和意见;完善相应政策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促进有追求有成果的知识分子投身创新创业,让他们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对知识分子多包容。很多知识分子出于对国家的责任和担当,利用所学所长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国家治理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其中很多都很中肯,也有不少具有批判精神。“忠言逆耳”,考验的是各级相关部门的执政胸怀和智慧。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对来自知识分子的意见和批评,只要出发点是好的,就要热忱欢迎,对的就要积极采纳。即使一些意见和批评有偏差,甚至不正确,也要多一些包容、多一些宽容,坚持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广开言路,这样才能形成轻松的氛围。知识分子都是术业有专攻,他们很多的意见和建议难免会有些局限性,要对他们抱以宽容之心,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采众家之长,只要出发点是好的,就要让知识分子敢说话。

知识分子要勇于担当、多作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知识分子要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多作贡献。习近平同志的系列重要论述,既是对知识分子寄予深切的希望,更是对知识分子要敢于担当提出明确要求,是广大知识分子健康成长、建功立业的行动指南。

勇于担当要有清醒的政治意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给广大知识分子予以更高的定位,寄托更大的期望。知识分子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要让自己的所学所长发挥最大的价值,必须以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目标和使命;必须在大是大非面前做到坚守正道,始终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保持清醒的政治意识。要继承传统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更要继承新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热爱祖国、勇于奉献的精神。要始终做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与党同心,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践行者,方能不辱使命。

勇于担当要勇于投身社会实践。当前国家的发展对创新的要求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知识分子也应把创造性劳动作为使命,这就需要知识分子要勇于投身社会实践。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将中国的现实作为研究对象,避免闭门造车,避免脱离中国实际言必称西方,要“接地氣”,要投身于公共服务,研究中国问题。科研工作者应该紧密结合市场所需,结合生产实际需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模式,推进科研成果的转化。

勇于担当要敬业精业。爱岗敬业,有专攻方能有所长,要有业精于勤、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只有这样,广大知识分子才有建功立业的本领。要耐得住寂寞,无论从事什么样的领域,都要秉持求真务实的精神,肯下功夫不断精进,才能为国家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

责任编辑:张 宁endprint

猜你喜欢

知识分子总书记习近平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总书记的告诚
标题党
习近平主席访欧成果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复兴之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抉择
知识分子精神内涵的演变——基于西方几种主要知识分子理论的分析
1930年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眼中的中共——以《再生》为例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