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党委宣传部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2017-10-26徐福生曹杰
徐福生+曹杰
为进一步深化“基层工作加强年”要求,切实加强县级党委宣传部干部队伍建设,我们在开展调查统计、进行数据汇总分析的基础上,认真研究进一步加强县级党委宣传干部队伍建设问题,总结经验,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基本特点
此次调研覆盖江苏所有县级党委宣传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共采集样本2379份,涉及县级党委宣传部长100人、班子成员436人、干部队伍1843人。总体上看,我省县级党委宣传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呈现四个特点。
班子结构较为合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部门工作要强起来,首先是领导干部要强起来,班子要强起来。江苏落实总书记要求,坚决配齐配强班子。数据显示,102个县级党委宣传部(含部分开发园区)中,班子成员配齐率97%;領导班子成员平均党龄21.15年,普遍经历了长时间的党性锤炼;县级党委宣传部部长和班子成员中40—49岁占比分别为66%和62%,绝大部分正值年富力强阶段,年龄结构合理,阅历多见识广,工作经验较为丰富。
任职来源广泛多样。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要求,努力把党和人民需要的宣传文化好干部精心培养起来、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根据统计,全省县级党委宣传部部长和班子成员平均任职时间为3.91年,基本符合干部成长规律,任职来源也较为广泛。以县级党委宣传部部长为例,来源于县市区班子副职、乡镇街道或委办局负责人、上级宣传文化单位有关负责人分别占54%、17%和10%。同时,数据显示,县级党委宣传部干部队伍中,从其他工作岗位调动至宣传部的占57%,公开遴选占30%,干部来源也较为丰富。
队伍素质提升显著。统计显示,2017年县级党委宣传部干部队伍中研究生占比达23%,比2014年提升近7%。其中,县级党委宣传部部长和班子成员中,研究生占比分别达63%和30.7%。在所学专业方面,中文、历史、社会学等占大多数,经济学、法学以及外语也占一定比重。总体上看,全省县级宣传干部队伍尤其是领导班子成员学养较为深厚,知识化特征较为突出。
重点工作推进有力。县级党委宣传部门通过强化理论学习、新闻宣传以及精神文明创建等重点工作,统筹安排带动全局工作开展。调查显示,精神文明创建、新闻宣传、理论学习是县级党委宣传部门干部队伍投入时间和精力最多的工作。对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感到满意的占83.8%,身边好人和道德模范评选发挥了很好效果;对新闻宣传工作感到满意的占82.9%,各县区市都形成了丰富多元的宣传文化渠道;认为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完善、运转良好的占89.5%,基层宣讲效果总体评价中“很好”比例为90.5%。可见,各项工作得以有序开展、有力推进。
存在问题
人员配备与事业发展尚不同步。当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域越来越宽、内容越来越广、任务越来越重、要求越来越高,但县级宣传部干部队伍建设整体推进力度与宣传文化事业快速多变的发展要求还不能很好地同步,一部分地区仍然存在“重经济轻文化”“先经济后文化”的思想观念,制约着基层宣传思想工作的长足发展。全省县级宣传部干部核定编制为2221人,实际在编1843人,平均一个县级宣传部18人左右,与承担的工作任务相比,尚有一定缺口。调研中,多数县市区党委宣传部反馈,由于机构改革和事改企等原因,为解决部分人员的身份问题,出现了在编不在岗的挂靠现象,造成被挂靠部门人手紧张。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一个科室承担了办公室、理论研究、文艺活动、新闻外宣、网络舆情、文化产业、精神文明建设、统战等多项职能,严重影响工作有效开展。
能力素质与行家里手尚不匹配。伴随着经济结构深度调整与社会转型快速变化,基层宣传文化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矛盾、新问题和新挑战,对干部队伍科学有效应对工作的能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江苏基层宣传文化干部队伍能力素质有了提升,但仍然不容乐观。基层宣传文化干部半路出家的多,科班出身的少,往往经过短期上岗培训后就开展工作,缺乏专家型宣传文化人才。部分县市区宣传部干部队伍存在年龄老化、知识结构老化现象,梯队建设有潜在断层危机。数据显示,江苏县级宣传部干部队伍来源于转岗调动的占比57%,其中大多数人未从事过宣传文化工作,不熟悉宣传文化工作规律,存在宣传文化工作经验缺乏、相关知识储备不足等问题。如何尽快成为行家里手,培育出长期从事宣传工作的热情和动力,提升应对新情况和新问题的能力素质,是当前宣传文化干部队伍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难题之一。
发展空间与成长预期尚不协调。随着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的进一步深入,我省基层党委宣传部年轻干部比例逐步提升,对自身发展期望越来越高。调研显示,13个设区市中,有10个市集中反映县级党委宣传部班子成员和基层干部队伍流动相对较慢,主要体现在:一些有一技之长的宣传思想文化人才进不来;一些干部尤其是县级党委宣传部副职长期在单个岗位工作而多年没有交流,即使交流也仅仅局限于系统内或上下级部门之间;干部个人成长机制单一,进步缓慢等。进口不畅,出路不宽,上升空间小,导致基层宣传文化干部队伍活力不足,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
专业结构与工作需求尚不相称。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深刻改变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社会条件,更对宣传文化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江苏大部分基层宣传干部专业结构多偏文史类,且“半路出家”多,十分缺乏懂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及熟练掌握现代传媒新手段的专业人才,开展工作更多依靠工作经验积累,难以胜任媒体融合、网络信息管理等岗位新要求。此外,虽然组织基层干部培训对于提升干部队伍专业素养有较大帮助,但同时存在着培训层次不够高、针对性不够强,覆盖面窄、次数有限等问题,仍有继续提升空间。
对策建议
强化顶层设计。一是加强统一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要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加强对宣传思想领域重大问题分析研判和重大战略性任务的统筹指导,不断提高领导宣传思想工作能力和水平。要全面贯彻总书记要求,坚持党管宣传、党管干部原则,立足基层宣传文化工作需要,加强县级党委宣传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统一领导,继续推动县级党委宣传部工作机构、编制、人员、经费等落实到位,完善宣传文化系统干部管理措施和办法,进一步明确干部审批范围、审批程序以及监督管理要求。二是优化领导班子。着眼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始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把具有坚定政治立场,较强政策理论水平、组织协调能力、开拓创新意识,热爱宣传文化事业的干部选拔到县级党委宣传部部长岗位。进一步选好配强县级党委宣传部领导班子,注意选拔适应新形势下宣传文化工作要求的优秀干部充实到领导班子。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县级党委宣传部领导班子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加大考核力度,对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的同志要重点培养、优先使用,对不适合、不适应的坚决做出调整。三是实施动态管理。建立健全县级宣传文化系统干部政治理论、工作业绩和工作能力评价体系,把评价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激励约束有机结合起来,树立科学用人导向。分层分类建立江苏宣传文化系统干部信息库,实施大数据动态管理运用,不断提升宣传干部队伍建设科学化水平。endprint
突出实践锻炼。一是多渠道培训。建立完善分级分类、分工负责的培训机制,按照部门对部门、条口对条口原则,组织多层次、多渠道、高质量的教育培训,重点加强县级党委宣传部领导班子新知识、新业务、新技能培训。组织各级党委宣传文化管理部门结合各自业务特点,举办宣传文化业务学习班,着重强化社科理论、媒体融合、网络管理、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专业培训,促进基层宣传文化干部更新知识结构,增强业务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二是多岗位锻炼。根据基层宣传文化工作领域不断拓展、任务日益繁重的现实情况,进一步完善基层宣传干部异地交流、岗位轮换、下派挂职等制度,采取蹲点调查、帮助乡镇解决突出问题,参加扶贫或阶段性中心工作等多种形式,推动干部人才丰富阅历、拓宽视野、积累经验、增长才干。每年组织一批基层宣传文化干部进行为期3个月的挂职锻炼,力争以5年为一个周期覆盖全体宣传干部。结合全省扶贫、村第一书记和科技镇长团等工作,选派宣传文化干部互派挂职,推动县区宣传文化干部异地轮岗学习。三是多角度参与。组织宣传干部到全省大发展、大建设、大民生战线和基层一线开展“大走访”,全方位参与中心工作,把握舆论态势,找准宣传着力点,让宣传文化工作更接地气。
畅通发展渠道。一是加大选拔力度。深化宣传文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探索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方式方法,在充分认识了解宣传文化干部成长规律和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加快推动各级党委政府选配政治上可靠、群众认可度高,在理论上、口才上、文字上、抓落实上有“几把刷子”的优秀宣传文化干部担当重任,进一步拓宽基层宣传文化干部“往上走”的渠道。严格落实县级党委宣传部按照领导职数50%配备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二是加快干部流动。对基层宣传文化干部要做到政治上信任、工作上支持、发展上帮助、生活上关心,进一步加大宣传文化系统干部交流力度,理顺各级宣传部与“宣传口”单位的干部使用渠道。加大领导干部交流轮岗力度,对在同一职位任正职或副职满5年以上的,有计划地进行交流。三是发挥激励效应。坚持精神激励、事业激励、物质激励并举,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充分激发宣传干部队伍活力。进一步提高基层宣传文化工作者的政治待遇,积极推荐具有参政议政能力的人员作为人大、政协代表人选。对长期工作生活在基层的宣传文化工作者,在评奖评优、职务晋升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使基层宣传文化干部有干头、有盼头、有奔头。
加强作风建设。一是走群众路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讲人民性。要充分结合“两学一做”和“大走访”活动,用群众观点、群众立场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不断增强宣传思想干部队伍的服务意识。组织县级党委宣传部干部走进基层、走进群众,开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大调研大走访,找准问题,明确思路,进一步掌握做好工作的主動权。二是听群众评说。对群众正常、合理、善意的批评和监督,要认真听取、切实加以改正。要坚决以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干部提拔使用的根本标准,各项考核指标、措施、政策,都始终坚持“群众第一”“群众至上”的原则,将民意、民情真正吸纳、充实到干部选拔任用方案、标准的制定中,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认真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充分尊重民意,广泛征求民意,不断提高干部人才工作的民主程度和群众参与程度。三是让群众信服。建立健全基层宣传文化干部管理长效机制,多层次多渠道管理约束,把从严管理贯穿到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建立全方位立体式监督网,延伸监督触角,充分发挥各监督主体尤其是群众监督的作用,增强监督合力。
(作者单位:省委宣传部干部处、江苏人才强省建设决策咨询研究基地)
责任编辑:张 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