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准确把握“四个伟大”的科学内涵

2017-10-26刘德海

群众 2017年10期
关键词:四个伟大伟大事业伟大工程

刘德海

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首次将提出于不同时期的四个“伟大”作为一个整体进行阐述,形成了“四个伟大”的有机体系。深入理解、准确把握“四个伟大”的科学内涵,对于贯彻落实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四个伟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实践中孕育形成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梳理四个“伟大”的源流始末,可以发现,四个“伟大”分别回应了不同时期的实践要求,既是基于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同时又对实践发展起到引领和推动作用。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出于党的十二大,到党的十三大概括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党的十四大提出“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此后,经过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内涵不断深化拓展。黨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都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展开。可以说,“伟大事业”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于1994年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党的十六大报告将其深化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概括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十八大报告重申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并强调“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先声。将党的建设视为一项“伟大工程”,体现了党对自身建设艰巨性、复杂性和系统性的深刻认识,将党的性质、党的宗旨和党的历史使命有机融合在一起。

“伟大斗争”首次出现于党的十八大报告。报告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及“伟大斗争”,并且在表述上出现了需要我们深刻领会的变化。2013年8月19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2016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使用了“为更好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表述。从“准备进行”到“正在进行”,再到“为更好进行”,这三个表述的变化体现出十八大以来的5年,我们党对“伟大斗争”在认识上和实践上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在党的十八大之后提出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他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说,“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2012年11月29日,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明确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中国梦”联系起来。在“7·26”重要讲话中,进一步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式概括为“伟大梦想”。这一梦想将“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融合一体,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融合一体,将共产主义的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与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理想融合一体,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历史“最强音”。

从四个“伟大”提出的历史脉络来看,“四个伟大”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总结、不断升华、从分述到逐步融合再到最终集成的过程。从党的十二大提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为“伟大事业”的雏形,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到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完成了“两个伟大”的并列;再到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为更好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有必要制定一部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准则”,完成了“三个伟大”的并列;最后到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完成了“四个伟大”的理论创新和集成,把我们党和国家的奋斗图景愈加完整地勾勒出来,把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努力方向愈加清晰地展现开来。

“四个伟大”:逻辑严谨、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

“四个伟大”蕴含着深刻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是一个逻辑严谨、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

“伟大事业”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改革开放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党的十二大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自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党的历次代表大会报告的主线,更在实质上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正因如此,无论是面对“苏东剧变”带来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重大挫折,还是应对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乃至当今世界日渐抬头的“逆全球化”思潮和贸易保护主义,我们都能够始终坚持旗帜不移、道路不变,并不断取得重大成就。这充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正确选择。正是在“伟大事业”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中,“伟大工程”“伟大斗争”“伟大梦想”才有了现实依托和实现土壤。

“伟大工程”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从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伟大工程”,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不断从紧从严向纵深发展,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制度日益完善,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为“伟大事业”“伟大斗争”“伟大梦想”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这是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握的基本规律。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结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我们面临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建设伟大工程,要围绕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来展开,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endprint

“伟大斗争”是治国理政必须回答好的重大时代课题。我们正在进行的“伟大斗争”是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这些“新的历史特点”既与时代特征息息相关,又与我们所进行的“伟大事业”的发展阶段紧密相连。“伟大斗争”涉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多层次、多领域、多方面,主要包括“反腐败斗争”“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作斗争”“意识形态斗争”“党内思想斗争”“同一切弱化先进性、损害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军事斗争”“国际反恐斗争”“反分裂斗争”“同西方国家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作斗争”“同重大自然灾害的斗争”,等等。概言之,就是要与我们前进道路上各种艰难险阻进行不能停歇、不能失败的斗争。只有进行好“伟大斗争”,才能为“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现不断开辟新途径、提供新空间。更为重要的是,“伟大斗争”昭示着一种奋斗姿态和亮剑精神,有了这种姿态、这种精神,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就有了一往无前的精气神。

“伟大梦想”是党带领全国人民不懈奋斗的目标使命。推进“伟大事业”、建设“伟大工程”、进行“伟大斗争”,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个“伟大梦想”。换言之,“伟大梦想”就是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之不懈奋斗的目标使命。今天,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朝着“伟大梦想”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依然任重道远,还会面临很多“漩涡”“暗礁”“巨浪”,还要迎击很多困难、风险、挑战。这就需要推进伟大事业为之提供依托,建设伟大工程为之提供坚强领导,进行伟大斗争为之提供抓手和实现条件。

“四个伟大”:新的发展阶段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推进“伟大事业”,就要牢牢把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理论勇气提出进行改革开放。党的十二大发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响亮号召。党的十三大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解决了社会主义初阶阶段的发展道路问题。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理论,解决了发展方式问题。党的十五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完善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体系。党的十六大总结了十条基本经验,明确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行动指南。党的十八大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遵循的八项基本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往开来,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智慧,奋力书写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建设“伟大工程”,就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管党治党不仅关系党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越是形势复杂多变,越是任务艰巨繁重,越是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勇气、更大的力气抓紧抓好。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要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成果,成绩值得充分肯定,经验值得深入总结,但决不能因此而沾沾自喜、盲目乐观,必须坚持不懈抓下去,使管党治党真正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还要结合新的形势和任务,在深刻把握全面从严治党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把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乘风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进行“伟大斗争”,就要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居安思危、知危图安。当今国际社会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中。反全球化逆全球化暗流涌动,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带来了新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世界经济缓慢复苏的态势在短时期内难以出现大的改变,美国等西方国家蓄意抬高投资和贸易“门槛”,对我国的传统竞争优势将产生冲击;新的科技和产业革命孕育着突破,对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将产生多重影响。与此同时,在国情和党情方面,也都出现了一些新的值得重视的新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既要看到成绩和机遇,更要看到短板和不足、困难和挑战,看到形势发展变化给我们带来的风险。看到成绩,不仅是对过去工作的肯定,更重要的是,这是我们继续开拓前进的基础所在、信心所在。而看到短板和不足、困难和风险挑战,是要提醒全党同志,居安思危、知危图安,扎实推进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实现“伟大梦想”,就要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机贯通,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十三五”时期,既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从这个意义上讲,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也就是在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和“伟大梦想”而奋斗。我们要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机贯通起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作者系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研究员)

责任编辑:苏胜利endprint

猜你喜欢

四个伟大伟大事业伟大工程
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重读周恩来《过好“五关”》
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篇章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
持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四个伟大”是一个顶层设计
“四个伟大”:治国理政的大逻辑
推进“四个伟大”实践的思想武器与行动指南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讲话精神开启党校发展新征程
“四个伟大”的科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