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与实践

2017-10-26贝毅桦

科技创新导报 2017年22期
关键词:本科教学创新人才科研成果

贝毅桦

摘 要: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坚实基础,培养创新型科研人才是当代经济转型和科研院所的重要需求。在中国“科研”和“教学”相对独立的高等教育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途径相对匮乏,而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这一教学模式可以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并对现有人才考核机制和教学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和创新,能够拓宽培养创新科研人才的途径。这种教学模式经过试点已有一定的成果,因此能够为中国的现行教育体系提供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科研成果 创新人才 本科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8(a)-0211-03

Abstract:Education is a substantial basis of country development. Training innovative scientific research talents is an important requirement for the current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development. In China,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eaching” are relatively independent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mode, so the acquisition of new knowledge is insufficient for teachers and collage students. “Integrat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to teaching” can update the teaching content in time, reform and innovate the present talent assessment mode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and broaden the ways of cultivating creative scientific talents as well. This teaching mode has been proved to have certain achievements, which may provide a novel development mode for the current education system in China.

Key Words: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novative talents; Undergraduate teaching

教育是一個国家发展的根本力量源泉[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上升,主要表现在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国防力量的不断完善。此外,改革开放也给中国的教育体系和科研水平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转型,过去的人口优势正在慢慢消失,随之而来的是对高新技术人才的巨大需求。正是在对创新能力科研人才的需求下,极大程度地激发了高校教师在课堂教育中进行反思并对中国现行的教育体系和科研体系改革创新的热情。

1 “科研”和“教学”相对独立的高等教育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体制日趋完善[2]。在现行的教育体制里,九年义务教育在提高了整体的知识架构的同时,也为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奠定了基础[3]。然而,对于学生的考核机制依然是单一的“考试”,在内涵上,这样的考核机制和盛行了几千年的“科举制”的内涵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似性,并且目前的高等教育也基于这样的考核机制培养学生。在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体系中,“科研”和“教学”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内容[4-5]。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高等教育为高校学生塑造三项职能,即培养专门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6]。现行高校教学主要根据学士学位的本科生而设计,在这个环节中,高等院校普遍采用“考试”这一单一的指标考核教学成果。在本科教育中,学科基础必修课仅需考核学生学习知识的完成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选择教育读本,传授知识,并以布置作业和考试的方式考核学生对学科的完成度。在这种模式下,年复一年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及考试内容,不但使教师对教学失去激情,更使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日益缺乏。因此不但无法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本科生,更不可能激发出追求科研的兴趣。虽然部分学生在本科教育结束后继续选择攻读研究生学位进行深造,但是经过问卷调查,大部分本科生选择“读研”是作为一种逃避职场压力的方式以及鉴于目前大部分用人单位要求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等原因,而并非是因为真正对学科的科学研究兴趣而进行深造。

近年来,上海各高校本科生毕业就业率并不低,但专业对口率始终不高。许多理工科的本科生纷纷投入了银行、证券、销售等行业,却鲜有投入对口的专业领域,这就意味着高等教育没有能够在本科教学中为学生有效地建立起对专业的热爱。据笔者统计,2016年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工程毕业的本科生仅有不足一半(42.9%)的学生继续攻读生物工程硕士学位。这就值得我们去反思,为什么我们培养的本科生在社会中不能够成为“专门人才”,不能成为“科学研究”的人才?

“科研”的发展主要依靠硕士和博士学位的研究生的学术成果。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培养模式是导师制,主要依靠导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学、自律能力,并且以科研成果要求作为硬性指标督促研究生的科研工作[7]。缺乏了对科研具有深厚兴趣的研究生,在这个模式下也并不能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科研工作者。目前这种“教学”和“科研”相对独立的方式已不能满足中国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当前高等教育的现状,其根源在于本科教育的考核体系和对教学的评价体系。endprint

2 “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创新人才考核机制和教学评价体系

在本科阶段,教师和学生为了应对学校的考核要求,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教学及考核的方式与内容。在这个体系内,教师备课的内容选择范围是统一的教材,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年复一年地重复着类似内容的讲授,不关心学生的互动;而对学生的教学评价则仅仅通过强调出勤率来保证学生聆听教学内容[8]。这种模式下,教学成了教师的重复性工作。另一方面,在这种体系下,学生考核的内容相对固定,年复一年形成了“题库”这样的考试复习资料,学生的学习成果更加无法得到合理的测评,学生愈加不关心教师上课的内容。在这种非良性循环下,教师们的反映呈现的感觉是学生一届不如一届,学生一届比一届更加“精明”。

“科研成果”主要是指科研工作者在科研領域探索的成果,科研成果不分国界,可以通过“科研成果”认识整个世界的科学研究。相对于传统的知识而言,有一些知识由于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或由于出现了一些“科学纠纷”,又或由于课本知识的更新换代比较慢等等原因没有纳入教师的教学中,这类知识是比较新颖的“科研成果”。在当前高等教育的体系中,学科基础课和大学通识教育课程都可以很好地融入“科研成果”,并带来良好的作用[9-10]。对于学科基础知识的传授而言,“科研成果”可以推进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和补充。比如,在此前细胞生物学的教学内容中,传统观念认为心肌细胞是终末端分化的细胞,不具有增殖和分裂的能力,但在目前的科研成果中,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心肌细胞存在一定的增殖能力,并且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这种能力会被提高。“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后的教学模式,一方面让学生不再盲目迷信课本;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学习到新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对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而言,“科研成果”可以提供更多更新的知识,可以让学生了解当前的科学研究导向,关注科学研究热点。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但目前大多的通识教育泛泛而谈,颇有一种科普教育的性质,这种教学没有实质意义,学生也不感兴趣;另一些通识课则过多地强调了专业基础知识,使初步接触课程的学生失去求知兴趣。比如,学习通信工程的同学,在选修生命科学通识课时,往往会对遗传物质的基本理论等专业知识感到深奥及难以理解,这时如果将世界上目前如何应用通信工程信息学的内容来研究遗传学的“科研成果”融入到课程中,就能够通过结合与通信工程相关的交叉学科知识,真正为跨学科领域的学生提供新的视野和思维,达到了通识课程的目的。

科研是一项深奥的研究,但却不是一个高深莫测的领域,通过“科研成果”融入教学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学生通过教师引领、自发学习,逐渐培养自学的能力,建立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可以为课堂教学带来一种新的气象。

这种方式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评价体系的改革。通过“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和对学生学习的考核都不能再单一地延续传统的评价体系,从而促进了高等教育评价体系的多元化进程,可以丰富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11]。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综述、报告、调研”等多种方式考核学生,而评价体系则可以纳入对学生的“态度、成长、参与度”等多项打分,而不是单一的评分标准。通过“科研成果”融入教学,教师也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重拾对教学的兴趣和教学的成就感。

3 “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培养创新科研人才

“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不仅可以为本科教学提供新的模式、内容和考核方式,更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并且能为一些学生建立深厚的科研兴趣,为科研院所培养具有主动学习能力和敏锐科研能力的学生。

在已有研究和实践试点中,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在本科一年级的通识课中进行试验,学生反映良好,在满意度评比中也证明这种教学能够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在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对2014年秋季入学的本科生进行“科研成果融入教学”试点,发现这种教育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对于科学研究的兴趣。在已进行的试点班中,为本科生提供创新科研的平台,从而发掘出对科学研究具有极大兴趣的学生。一些学生在本科2年级阶段就开始参与科学研究,其中已有同学在本科阶段参与发表SCI科技论文和英文的观点性论文数篇。同时通过该平台的培养,一些本科生经过培训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从而获得了国内外顶尖科研院校继续深造的机会。他们相比于其他一些本科生而言,更具有科研兴趣和科研思维。

“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为什么能培养创新科研人才?通过对已有的试点调查发现,主要有以下一些因素。首先,“科研成果”告诉了本科生什么是科学研究,这些经过学习的学生对待科研不是一种“镀金”的态度,而是真正地了解和喜爱科学研究。其次,“科研成果”为学生带来崭新的视角和思路,不同于研究生阶段,本科生拥有更多新的创意,在一定的努力尝试下,他们的创意往往能够发现新的事物。并且,“科研成果”拉进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两者站在同一角度去思考和讨论科学问题,“因材施教”的方式进行培养学生,给予不同的帮助。因此,这种培养模式更易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的科研人才。

4 结语

“科研成果融入教学”有诸多益处,能够为当前的中国高等教育提供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也能够为科学研究人才储备提供一种新的培养模式。但要大范围地推进“科研成果融入教学”的改革需要一定的准备,将何种“科研成果”融入教学,需要教师有一定的甄别和筛选能力。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学习新知识以及投入科研工作的积极性,才能将真正有意义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学。

参考文献

[1] 李太平,黄岚.论教育的民族性[J].高等教育研究,2012,33

(11):13-18.

[2] 郝克明,杨银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启示[J].教育研究,2010(3):3-14.

[3] 曾天山,邓友超,杨润勇,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石[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1):5-16.

[4] 杨松.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1(11):150-151.

[5] 张强.科研成果融入本科教学,培养大学的科研创新意识[J].安徽农学通讯,2012,18(19):199-208.

[6] 王爱民.论高等教育的社会职能与培养创新人才的内在逻辑[J].继续教育,2014(3):10-12.

[7] 赵军.研究生导师制改革:反思与推进[J].高校教育管理,2010,4(3):34-38.

[8] 司衍雷,陈伟庭.浅谈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出勤率低的原因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10):32-33.

[9] 钟民涛,刘磊,黄敏.浅谈对科研融入到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以提高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的体会[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3,25(3):353-356.

[10] 梁兴文.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2):26-29.

[11] 马广平.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多元化构建探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10):52-54.endprint

猜你喜欢

本科教学创新人才科研成果
科研成果转化
中国科研成果震撼全球
加强医疗科技自主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
完善教学信息反馈体系,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审批复杂 科研成果落地难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