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个有战斗力的AMD,又回来了

2017-10-26

个人电脑 2017年7期
关键词:锐龙线程散热器

AMD又回来了,多年心血之作Zen架构几乎超出所有人预料,无论性能、功耗、价格还是生态环境支持,几乎都无可挑剔,给高端市场带来了久违的激情。PC用户也因此有了更丰富的选择,千元出头就可以买一颗四核,再配上一块功能齐全的B350主板,就可以获得最潮流的体验,装机成本却大大降低。

在高性能处理器领域沉寂整整十年之后,AMD是彻底爆发了。在万众期待中,AMD终于拿出了全新的zen架构,竟然实现了相比于上代产品多达52%的理论性能提升,实现了一个几乎不可能的奇迹。首发的锐龙Ryzen 7系列高端产品也光芒四射,凭借14nm工艺、8核心16线程、65-95W热设计功耗、全面开放超频、SenseMI智能管理技术、全新300系列芯片组,成功实现了挑战Intel发烧平台的夙愿,多线程性能尤其威猛,更关键的是价格却便宜得多。

锐龙7当然只是个开始,AMD后边的大招还有很多很多,包括中低端桌面、APU、笔记本、服务器、高性能计算、嵌入式等等,都在等着全新的zen架构。锐龙7固然很美好,不过定位高端市场,很适合发烧友,但对于更广大的普通消费者来说,一般并不想要那么高的规格,价格也有点不好承受。

AMD当然知道这一点,于是在锐龙7发布之后仅仅两个星期,AMD又在中国举办的创新技术大会上宣布了主流化的锐龙5系列,价格从发烧级的2500-4000元价位来到更接近普通消费者的1000-2000元。8核心16线程也变为6核心12线程、4核心8线程,毕竟主流应用并不十分渴求太多核心线程。当然了,锐龙5仍然提供足够强大的多线程性能,满足日常多任务并行需求,尤其是新系列中最高端的锐龙5 1600x,是当今频率最高的6核心。

而将6核心带入主流市场的意义是非凡的。多年来,Intel在主流市场上一直坚持4核心,早就让大量用户不耐烦了,这一次终于可以提升一个档次,而根据传闻,Intel未来的新平台Coffee Lake,也终将提供主流版的6核心。

除了准备新硬件,AMD这段时间在生态建设方面的成果也有目共睹。的确,带来优秀的硬件产品还只是第一步,如何将其各方面表现发挥到最佳、获得最好的行业支持,甚至更加关键。这一点在首发评测中我们就说过,结果没让我们失望。这一段时间AMD自身以及各界针对锐龙平台的支持、优化也在同步快速推进。AMD平台重现了久违的热闹氛围。

各种锐龙平台专用的新内存/散热器不断出现,规格、性能都达到了很高水准;主板产品越来越丰富,BIOS也不断更新,每次都能带来1-2%的性能提升,稳定性也越来越好。操作系统的优化支持越来越完善,windows就正在进行各种底层优化;各种软件、游戏也都在做针对性的调整优化,普遍有5-10%的提升,尤其是《奇点灰烬》、《全战:战锤》等等。作为首款D×12游戏,《奇点灰烬》4月份最新版特别针对锐龙优化,更好地支持多核心多线程,性能骤然提升20%以上,甚至可以超过30%。

担当首发的锐龙7系列在高端有三款型号1800X、1700X、1700,都是8核心16线程,价格分别为3999元、3399元、2799元。锐龙5系列首发则是四款型号,包括两款6核、两款4核:1600X、1600、1500X、1400,价格分别为:1999元、1749元、1499元和1299元。

锐龙5 1600X可以称之为AMD的主流旗舰,6核心12线程,主频3.6-4.0GHz,二级缓存3MB(每核心512KB),三级缓存完整16MB(每四个核心共享8MB),热设计功耗95W,国行价格1999元。其实,它完全可以看做是8核旗舰Ryzen 7 1800X拿掉两个核心之后的产物,其他规格都完全一样,尤其是频率依然保持在高水平,而价格便宜了整整一半!这也是迄今为止,频率最高的6核心产品。同时拥有高频率、多核心,自然是相当的难得,关键是热设计功耗还控制在了区区95W。

锐龙5 1600也是6核12线程,频率在锐龍5 1600X的基础上降低7400M Hz而来到3.2-3.6G Hz,但好消息是热设计功耗也降至65W,其它完全不变,价格方面为1749元。锐龙5 1500X为4核心8线程,二级缓存因此减少到2MB,但是三级缓存仍然有完整的16MB,主频得以再次拔高到3.5-3.7GH z,但热设计功耗仍然只有65w,1499元。锐龙5 1400也是4核心8线程,主频相比锐龙51500X减少7300MHz而来到3 2-3.5G Hz,三级缓存也首次精简,砍掉一半只剩下8MB,热设计功耗65W,1299元。

为了便于理解对比,我们将锐龙7/5系列的全部型号及其规格、价格汇总成表格如上。可以看出,锐龙7/5系列的产品结构非常清晰,布局也很合理,从发烧级到主流级都有完整的覆盖,不同需求的用户都可以找到自己心仪的型号。

原装散热器方面,锐龙5 1600X是没有的,只有一颗U,需要用户另行单独购买散热器。这么做可能是考虑它是锐龙5系列最高端型号,用户对于散热器的表现会有更高要求,也可能会超频,需要更强力的辅助。锐龙5 1600/1500X自带幽灵Wraith Spire,其貌不扬,但散热能力可以达到95W,对付这两个65W热设计功耗的轻松无压力,适当超频也没事,而且它也有信仰灯圈。原装散热器还有个更强的幽灵Wraith MAX,但仅供OEM,零售市场暂时看不到。

如同锐龙7系列一样,锐龙5系列同样完整支持SenseMI技术,包括精确功耗控制、基准频率提升、自适应动态扩频、神经网络预测、智能数据预取。尤其是自适应动态扩频,也都继承了下来,它可在最高加速频率之外,根据实际需要再提升一部分频率。区别还是老样子,末尾带x后缀的型号,自适应动态扩频的幅度是不带X后缀的两倍。

锐龙5系列的封装接口也是Socket AM4,这和锐龙7系列,以及更早的第七代桌面APU是通用的,彼此之间可以无缝切换。这也将是AMD处理器未来几年都坚持的接口,不会轻易改变。全新的AM4平台,使得AMD在各项扩展技术上也跟上了最新潮流,DDR4内存、USB 3.1/3.0接口、SATA 6Gbps/SATA Express接口、PCI-E3.0总线、NVMe标准等等要哈有啥。endprint

锐龙7系列的御用主板是X370系列,支持双显卡、丰富USB/SATA接口与PCI-E通道,完全开放超频,各大主板厂商已经奉上了100多款各种产品。锐龙5系列则会主要搭配B350主板,不再支持双显卡{其实可以用CrossFire),USB/SATA接口和PCI-E通道有所减少,但依然可以随意超频。另外还有个A320芯片组,相关主板还不是很多,因为它的规格精简更多,尤其是不能超频,和它主力搭档的将是未来的锐龙3系列。

规格降下来的同时,锐龙5、B350主板的成本和价格也大大降低,更符合主流消费者的大众需求,尤其是在如今各种电子产品纷纷涨价,内存、固态硬盘都涨涨涨的环境下,锐龙5平台无疑能大大减轻装机、升级时的压力。

锐龙5系列有四款产品,本次测试的是最高端型号锐龙5 1600X。其产品外观与锐龙7系列完全一致,从表面文字可以看到编号为YD160XBCM61AE,核心芯片在美国的GlobalFoundries纽约州工厂制造,最终在中国完成整体封装并出厂,也是一种“Made in China”。那么,该用它对比谁呢?其实,选择测试对比对象是一件很纠结的事情,因为规格类似的价格往往差别很大,而价格类似的规格又经常天差地别。

比如之前用8核心16线程的锐龙7对阵4核ib8线程的Core i7-7700K,很多人就认为不公平,尽管二者价格差不多(当时分别为2499元和2799元)。其实这也很正常,毕竟不同的厂商,对于自家产品的设计、定位都有自己的标准。不同厂商之间会有针对性的竞争,但任何产品都不可能完全对位,肯定都会努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亮点,进行差异化竞争。

锐龙5系列的对手又是谁呢?很多人认为是Core i5系列,从价格上看确实也比较对位,比如说锐龙5 1600X 1999元,Core i5-7600K 1799元。但是别忘了,Core i5-7600K只是一个4核心4线程。由于我们这里只是做性能测试,市场定位不是首要考虑因素,所以最终我们为锐龙5 1600X选定的对手是Core i7-6800K,二者除了频率略有差异外,规格几乎如出一辙。

从规格来看,二者都是14nm工艺的6核心12线程,频率和缓存都相差不大,很适合做性能对比。当然,两款产品的热设计功耗、售价都相去甚远,毕竟Core i7-6800K来自Intel发烧级平台,是当今定位第三高的产品,这一点大家在对比性能的时候也不要忘了。未来有机会,我们也会再对比一些同价位的产品,大家可以从不同角度去了解产品。为了便于大家了解8核心16线程、6核心12线程的锐龙又多大区别,我们还加入了一颗锐龙7 1700,热设计功耗也是65W。注意其频率只有3.0-3.7GHz,所以大家也正好可以看看,低频多核心、高频少核心,到底哪个更适合你。

散热器方面,AM4平台产品已经十分丰富,有新出的,也有新增扣具兼容的,选择空间很大。AMD也为锐龙家族准备了三款不同的原装散热器,命名为Wraith幽灵系列,这里我们拿到了其中最高端的Wraith MAX,不过它暂时仅供OEM渠道,零售市场上不捆绑也不单卖。Wraith MAX拥有两条纯铜热管、纯铜底座、大面积散热鳍片,对付95W热设计功耗的锐龙轻松无压力,另外还有闪亮的信仰灯圈。

主板采用了技嘉的一块GA-AB350Gammg 3,是技嘉B350 Gaming系列中的最高型号,黑红配色也很有高端的架势。虽然这是一款主流化产品,但无论做工还是功能依然不俗,提供四条DDR4内存插槽、两条金属外壳保护PCI-E 3.0 x16扩展插槽、32Gbps M.2高速接口、USB 3.1 Gen2高速接口、独立音频区域和专用电容等等。内存找来了GeiL的两条EVO×DDR4 8GB,在锐龙平台上可以轻松跑到3200MHz,测试中就是使用这个频率。

鉴于最新的CPU-Z 1.78.3还没有正式支持銳龙5,只能看到一部分信息,但是型号、工艺、核心线程数量、主频、缓存容量、指令集等是没错的。而各个级别的缓存容量都没错:一级576KB、二级3MB、三级16MB。内存频率、时序等没检测出来。频率设置为3200MHz,时序16-16-16-39。而作为对比的锐龙7 1700和Core i7-6800K的规格信息已经完整支持。

测试依然包括两部分,首先考察CPU基准性能,也就是理论表现,单线程、多线程都会照顾到。CPU-Z是最常用的CPU处理器和相关检测工具,但也加入了简单的CPU基准性能测试,包括单线程和多线程。虽然说不说多么权威,但也可以提供一个简单直观的参考,至少同类产品之间很有可比性。

锐龙5 1600X的单线程性能与Core i7-6800K基本一致,对比锐龙7 1700则超出了大约12%,很好地符合频率差异。多线程方面,锐龙5 1600X相比锐龙7 1700成绩低了约13%,更高的频率很好地弥补了核心少1/4的劣势。不过,Core i7-6800K的多线程成绩明显偏低,也进一步说明CPU-Z不太适合不同架构之间的对比。

再来看CineBench R15,这无疑是考验处理器单线程、多线程性能的最佳工具,权威性毋庸置疑。锐龙5 1600X单线程得分143,相比于Core i7-6800K低了十几分,同时又比锐龙5 1700高出不到十分。多线程方面,锐龙5 1600X得分1233,竟然超出同样6核心12线程的Core i7-6800K 12%之多,多核效率显然更佳,同时落后锐龙5 1700大约13%,这和CPU-Z是完全相同的,足以证明锐龙5 1600X高超的多线程性能。另外,对比之前的首发评测,锐龙71700现在的性能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看来优化支持确实更加到位了,可喜可贺。

AIDA64是检测内存和缓存性能的好东西。AMD现在也完全支持了DDR4,频率很开放,手上的这两条芝奇条子,即便在B350主板上也可以轻松上到3200MHz。测试中,几套平台都是双通道的2×8GBDDR4-3200,时序均为16-16-16-39。锐龙5 1600X、锐龙5 1600X内存性能都很出色,而且彼此几乎没有任何不同。Core i7-6800K本来支持四通道,不过这里只有两条内存,跑的是双通道,所以效率不够高,但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锐龙系列的双通道DDR4效率不俗。endprint

缓存和内存延迟关乎架构设计,尤其是前者。AMD Zen架构的缓存表现还是不错的,一级二级都与Intel Broadwell架构完全持平,三级缓存则有明显优势,快了20-30%,看来每四个核心共享三级缓存的机制效率还挺高。不过,锐龙5 1600X的三级缓存延迟还低于锐龙7 1700,快了超过10%,可能和核心数量少、访问更轻松有关。

内存延迟方面AMD不太占优势,慢了超过30%,要知道此时Core i7-6800K跑的还只是双通道,结合内存读写速度可以说喜忧参半,不过根据相关测试,内存频率如今对实际性能影响并不太大,2133MHz、3200MHz的差异也只会体现在极少数内存敏感性应用中,不必太过于纠结。

SuperPI 1M(一百万位)是一个古老而经典的测试项目,通过运算圆周率数值来考察CPU架构性能,但缺点是仅支持单线程,和频率密切相关,多核心、多线程在此无用。锐龙5 1600X耗时接近11秒钟,只比Core i7-6800K慢了不到0.2秒钟,同时又比锐龙7 1700快了1.3秒钟之多,差距大约11%。

wPrime也是圆周率计算测试,但支持多核心多线程,频率和核心都很重要。锐龙5 1600X 32M(3200万位计算)耗时11.172秒钟,相比于Core i7-6800K慢了0.5秒钟,对比锐龙7 1700则快了5%。1024M(10.24亿位)测试中,锐龙5 1600X耗时5分半钟,相比于Core i7-6800K慢了大约22秒钟,但幅度只有7%,同时比锐龙7 1700快了约8%,更高的频率在这里使其占据上风。

国际象棋是侧重于多核心多线程的项目,锐龙5 1600X、Core i7-6800K彼此彼此,但相比锐龙7 1700也只慢了约6%。HandBrake是常用的视频转码工具,测试中我们将一段1080p分辨率、17.5Mbps码率的ts视频转换为720p分辨率的MP4视频。锐龙5 1600X测试用时98秒钟,相比Core i7-6800K快了13秒钟,幅度达到了13%,同时比锐龙7 1700慢了13秒钟,幅度为15%。

3DMark物理测试就是考验CPU的,本次这里我们同时跑了Fire Strike、Time Spy两个环节,保持默认设置。锐龙5 1600X在两个环节汇总都明显胜出Core i7-6800K,领先幅度11-14%,不过对比锐龙7 1700有些奇怪,Time Spy里差很多,Fire Strike里则稍稍领先。

对于如今的大型PC游戏,瓶颈主要在显卡,处理器只要不低于主流档次,都不会明显拖后腿,测试成绩也相差不会太多。换言之,i7、i3跑游戏会有明显不同感觉,但是i7、i5一般是体会不出来的。之前的测试表明,锐龙7系列已经可以为显卡、游戏提供足够的动力,完全不逊于i7,那么六核的锐龙5系列如何呢?

考虑到锐龙5面向主流市场,游戏测试中我们将分辨率设为2560×1440 2K级别,游戏设置则选择中高档位。3DMark基准测试,大家平起平坐,六核锐龙5也同样给力。Unigine Heaven也是一个很常用的GPU图形性能衡量工具,这里设置为高等质量、常规曲面细分、4x抗锯齿,分辨率跟随系统3440×1440。可见,无论帧率还是总分大家都在同一水平上,锐龙7 1700慢了大约50分但无关大局。

以下游戏均为2K分辨率,其中《文明6》设置为高性能、高内存占用、2×MSAA抗锯齿。锐龙5 1600X意外地表现最好,领先Core i7-6800K 2FPS,同时领先锐龙7 1700 5FPS,同时帧延迟也更低,说明更流畅。《GTA5》画质选项设置为普通或柔和,关闭抗锯齿。锐龙5 1600X平均帧率和最低帧率都领先于Core i7-6800K,但是低于锐龙7 1700,还是略有差距的。《古墓丽影:崛起》设置为DXl1模式、高等画质,同时开启2x SSAA抗锯齿。三套平台表现差不多,帧率差异基本也就1FPS左右,可以忽略不计。

AMD、InteI处理器都会标注一个热设计功耗(TDP),但这其实是关于处理器发热和风扇散热的一个指标,代表散热器需要能够带走多少热量,和处理器实际消耗能量并无直接对应关系,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功耗的级别。另外,AMD、Intel热设计功耗的计算方式不完全相同,其实没有直接可比性。

测试中,我们运行OCCT拷机项目中的CPU部分,持续五分钟后待状态稳定时,通过功率计记录系统功耗{不包含显示器),取一个典型值。锐龙5 1600x热设计功耗为95W,高于锐龙7 1700 65W,实际功耗也略高一些,其中待機高出23%,但满载仅高出7%。Core i7-6800K热设计功耗高达140W,实际也不弱,待机略高于锐龙51600X,满载就很明显了,高出25%。

AMD锐龙系列新发布不久,第三方温度检测工具基本都还无法准确识别,这里我们参考的是AMD自己的Ryzen Master工具的监测值,已经官方更新完整支持锐龙5。Core i7-6800K的温度来自AIDA64检测。锐龙5 1600X、锐龙7 1700待机都在22℃上下,满载前者最高达到48.5℃,而后者为42.75℃,二者正好和热设计功耗对应相同的锐龙7 1800X/1700X保持一致,也证明AMD原装散热器的效率是足够高的。Core i7-6800K待机时候的24℃也不错,不过满载略高一些,已经快到60℃了。当然,核心温度海域散热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这里的测试结果仅供参考。

很多人都吐槽Intel这几年频频“挤牙膏”,事实也就是这么无奈,一方面是行业形势变化,PC不再是Intel公司的业务重点,另一方面就是缺乏竞争,没人在后边狂追谁会一路飞奔?幸运的是,打不死的“小强”AMD又回来了,多年心血之作Zen架构几乎超出所有人预料,无论性能、功耗、价格还是生态环境支持,几乎都无可挑剔,给高端市场带来了久违的激情。endprint

锐龙一登场,大家在为AMD欢呼的同时,也都期盼着两家芯片巨头能迅速展开“肉搏战”,带来更优秀、更便宜的产品。不过很奇怪,尽管锐龙7系列表现出色,冲击力很强,但是Intel方面却异常淡定,既没有任何降价回击行动,后续产品规划也在按部就班地推进:第八代酷睿仍将是14nm工艺,新的发烧平台Kaby Lake-X/Skvlake-X甚至有140w四核这样的奇葩。

无论如何,AMD都在按照自己预定的步伐前进着,很快就带来了平民化的锐龙5系列,6核心12线程/4核心8线程的配置和1000-200元价位的价格更贴近主流消费群体,“性价比”依然是个制胜法宝。实测证明,同样是6核心12线程,锐龙5 1600X已经可以媲美甚至很大程度上超Intel Core i7-6800K,高频率使其在单线程性能上步步紧追,多核心效率则出人意料地明显胜出,说完爆很夸张但赢面也是相当的大。

同时,锐龙5 1600X的热设计功耗只有95W,Core i7-6800K则高达140W,实际体验中锐龙5 1600X的功耗和温度表现也都令人满意,原装风扇即可轻松对付。要知道,锐龙5 1600X只卖1999元,Core i7-6800K可是要价3399元,贵了足足70%!这简直有点疯狂。同样的6核心12线程,更低的功耗和温度,超低的价格,却有着普遍更好的性能……如果不是亲自测试出来的结果,真是有点无法置信。

锐龙5 1600/1500X/1400等其他几款型号暂时没有实际测试到,不过可以想象同样不会让我们失望。PC用户也因此有了更丰富的选择,千元出头就可以买一颗四核,再配上一块功能齐全的B350主板,就可以获得最潮流的体验,装机成本却大大降低。后边的锐龙3系列、APU、笔记本、服务器、嵌入式等等一系列新品,也更有理由值得期待。

说到这里,话题又不能不回到市场竞争层面——我们期待的“价格战”何时会到来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曾经在采访AMD CEO苏姿丰博士的时候提及过,苏博士很淡定地回应说,AMD唯一要做好的就是腳踏实地、一步一步地把工作做好,把整个市场的竞争态势激活,而市场有竞争是好事。

Intel肯定不想看到AMD如此“嚣张”,但不知道是否因为重心完全转移走了,这么长时间了仍然没有做出实质性的回应。Core i7-7700K、Core i3-7350K这样的明星产品倒是有降价,但幅度太轻微,不足以对市场竞争产生根本性的影响。未来的新产品暂时也看不到跨越式的提升。无论如何,AMD做到了自己应该做的,如此表现已经配得上优秀二字,接下来就静待更猛烈的暴风雨吧!endprint

猜你喜欢

锐龙线程散热器
◆ 散热器
◆ 散热器
散热器
◆ 散热器
锐龙7 APU到底怎么样
八核的锐龙U轻薄本或不多见
尽量买512GB版MagicBook,因为SSD是PCI-E总线的
AMD锐龙APU迷你机
浅谈linux多线程协作
基于上下文定界的Fork/Join并行性的并发程序可达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