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2017-10-26王利娥张超英朱新华覃章荣张灿龙刘鹏
王利娥 张超英 朱新华 覃章荣 张灿龙 刘鹏
[摘 要]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面临因地域限制带来的基础差异大、专业跨度对教学内容的侧重不同、内容多而杂等教学难点。广西师范大学从自身情况出发,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的课程特性和目前的教学现状,结合时下流行的微课教学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微课教学模式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为学生提供了翻转式的自主学习模式。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教学;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10-0076-04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计算机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计算机的应用已成为各学科发展的基础。随着计算机越来越普及,计算机技能对于信息化时代的大学生来说已经成为其谋生技能,而不是工作技能。
一、计算机基础课程特色
计算机基础作为我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和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公共必修课,是向学习者传授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入门课程。但该门课程不同于其他专业课程,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该课程的特色如下。
(一)计算机基础是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率,影响学校的社会形象
对于处在信息化时代的我们来说,计算机基础可以说是必须掌握的谋生技能之一,有人甚至用不懂计算机就是现代“文盲”来说明计算机的重要性。眾所周知,不管我们以后在什么岗位工作,都离不开计算机,甚至有不少企业也把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作为招聘条件之一。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对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动手能力非常关键,它影响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就直接影响学校的就业率,甚至会影响学校的社会形象。
(二)作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基础课,计算机基础课程授课对象基数大,后续关联课程多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其包括文、理、工科等专业,具有基数大、操作性强等特点,是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第一层次,是学习其他计算机课程的根本。其目的是拓展学生的视野,使他们在各自的专业中能够有意识地借鉴、引入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些理念、技术和方法。如果计算机基础没学好,那么与计算机相关的专业课程学习起来就存在一定的困难。可见,计算机课程已经成为当今这个信息化程度极高的社会的一门工具性学科。
(三)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多而杂,课程的深度和广度可选性大,知识点分明,相互关联度小,易于分解
本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而泛,包括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操作系统、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数据库、演示文稿等,每个章节若要深度扩展均可成为一门课程。如果授课时间太短,会存在有学生吃不饱的现象,但若扩展得太深,又会出现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等问题。此外,我们还注意到计算机基础课程各章节知识点分明,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度并不大,尤其是某一章节的知识点之间,其独立性较强,易于分解进行单元教学。例如文字排版中的字体格式化与段落格式化、表格的编辑、图片对象的插入等操作之间关联性不大,易于进行知识点的分割,如要设置段落格式化并不一定要先学会字体格式化,而表格操作也与图片的操作无关联。
二、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
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很多学生在大学之前就接触过计算机,因此很多人觉得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很简单。其实,要真正要上好这门课程,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还是有很多困难的。笔者结合自己多年从事师范类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经验, 针对全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的现状,认为目前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分级教学实施难
受城乡差别、地域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大一新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部分来自我区偏远农村的学生,这些学生根本不具有任何计算机知识。相比之下,部分来自城镇的学生,仅掌握了简单的计算机操作。而大中城市的学生,在中学时已开设了计算机课程,有的甚至在小学就学会了Office办公软件的操作。另外,由于个人爱好不同,有些学生虽然接触过计算机,但也仅限于上网、玩游戏和聊天,没有系统的学过计算机理论知识,与大学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水平的要求相距甚远。传统的集体化上课模式,无法满足不同基础、不同学习能力和方式的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导致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吃不消”,这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果。我校曾采用“分级教学”模式尝试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但由于使用教材单一、考核模式单一、不同专业排课困难、后续课程开设不够等问题,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这些方式甚至打击了分到低级班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二)授课专业跨度大,统一教学易忽视专业差异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其包括文、理、工科等专业,各专业对计算机课程的不同内容要求差异明显。而在我国高校中,计算机基础教育不是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设计相应的计算机课程,而是通常由学校设立的公共基础教学部来实施统一教学,这忽视了学生所在专业对计算机技术的要求,不利于后续课程的开展。例如哲学、文学、社会学等专业更需要做好文字排版等工作,我们应增加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课时及授课深度;而对于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则应该强化Excel表格处理软件的课时及授课深度。
(三)学生人数增加的同时,师资力量增长不足,这导致大班教学难以实现能力培养
近年来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教师人数和相应的教学设备并没按比例增长,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的压力逐渐增大,矛盾也日渐突出。由于公共计算机基础教学部的教师数量不足,而一个班的学生通常都在60人以上,甚至有的班多达100人,这种教师少学生多的矛盾日益明显。而计算机学科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既是一门工具性质的基础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授课方式通常是在机房授课, 由一名任课教师同时指导上百名学生进行实验,教师疲于奔命,顾此失彼,而学生也因为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而失去学习兴趣,难以实现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endprint
(四)自治区计算机应用水平等级考试的取消,给课程定位、课程考核标准等带来难题
广西区普通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等级考试是广西区教育厅组织的、面向全区普通本专科学校学生的一项统一的教学考试,这项考试已经组织实施多年,对检验各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状况和促进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近年来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的计算机教学内容趋于多样化,用统一考试的方式检验教学水平不再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且各校参考人数逐年减少,考试已无法达到检验公共课教学水平的设计初衷。根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广西区教育厅所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决定从2014下半年起取消该项考试。此项政策的变动让已适应“考纲教学”的高校有点束手无策,其课程地位、考核标准等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战。授课内容过浅或过深都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学生的自主学习或素质教育。
总而言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是涉及面更广、影响更加深远的教学改革。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希望构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集体化教学模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较系统地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的计算机操作技术;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的先后顺序,以满足不同专业差异化的学习需求,进而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实现计算机实践综合能力的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让他们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
三、微课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微课教学的特点
微时代的悄然来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或者我们可以尝试基于微课的自主课堂来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所谓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的教与学活动全过程。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本身就是围绕计算机进行教学,再采用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微课进行辅助教学,两者相得益彰。本文针对以上现状,结合微课教学的特色,提出了一种基于微课教学的翻转式教学模式,并将其应用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实践进行检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针对上文提到的学生基础差异大,专业需求各异和师资力量增长不足等问题,采用微课教学模式可迎刃而解。因为基于微课的自主课堂正是将选择权交还到学生手中,由学生根据自身基础、专业需求选择感兴趣的课程内容。这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吃不饱、难消化”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学生对于自身的专业需求非常清楚,其选择的内容更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和以后的工作需要,这可谓是一举两得。而对于师资力量不足,微课教学的“一对一”授课模式,让教师从重复回答问題中解放出来,教师只需要针对出现的问题作适当的归纳总结,发现的新问题后及时将其补充到微课内容中去,完善并丰富微课资源。教学相长的和谐课堂,正是我们所乐见的局面。
(二)立体化的微课教学模式的构建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微课教学模式能够轻松应对大班教学、差异化教学等教学难题,将教师从基础教学还是深度教学的困境中解放出来。笔者及其教研室同仁均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一线教师,具有多年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优化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内容,根据学生特色编写教材与实例教程,不再局限于计算机概论、Windows 操作系统、Office 操作、Inter?鄄net 基础知识及使用等知识点,进一步深入介绍计算机硬件结构、网络基础等基础知识和工作原理,增加程序设计思想、数据库和多媒体等相关知识,为基础好的学生提供进阶空间。该教学团队从知识点的分割,知识点难度的递进,知识点的扩展,同步练习的布置和上机作业的安排等方面进行了多方讨论和论证,分工录制了各章节的微课教学视频。比如我们将课程中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分解为14个微课视频,包括PC的启动过程、计算机的发展与分类、计算机的工作流程、主机、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计算机的能与不能、计算机的数值表示、字符编码、指令与程序语言、软件系统、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等。在微课录制过程中,我们将知识点融入案例设计中,逐步深入,层层剥开,带领学生在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一步一步完成整个作品的设计,化解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同时设计了多层次的同步练习任务,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满足基础好的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但要真正将选择权交还到学生手里,让学生在校园网中可随时进行学习,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按需学习,还需要构建配套的在线学习平台。因此,我们构建了基于虚拟课堂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教学平台,整合了配套资源,让学生完成微课学习后即可进行相关知识点的测评,包括理论和上机操作,并给出分数和试卷分析。如果知识点已经掌握,高分数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鼓励,能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分数很低,学生可以根据试卷分析了解失分点,并进行相应知识点的反复学习、研究、讨论, 直到会做, 这也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此外,为让学生对自己“会与不会”胸有成竹,我们基于考试大纲和历年的试题整理测试题库,录入不同难度的试题,充分利用我校现有无纸化考试系统平台,结合各专业特色,进行分难度、分阶段、可选模块等多种测验,以配合微课教学的开展。
基于虚拟课堂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教学平台由一个在线课堂学习平台及其配套的学习资源组成。其中,学习平台通过在线的虚拟课堂模拟现实中的常规教学课堂,采取二级管理模式,分为全校共享的大课堂和任课教师的小课堂(班级区)。公共大课堂面向全校的所有班级,主要有课程的知识点解析、PPT教学课件,以及发布课程信息与需要共享的教学资源;而班级区是任课教师的私人小课堂,每个任课教师可以为其所教授的每一个班开设一个独立的班级区。班级区只对某一班级的任课教师与该班级的学生开放,提供微课堂、资料下载、课后作业、在线测试、在线练习与在线交流等功能模块,教师可在班级区定制设置本班级的教学进度、发布本班级的课后作业与学习资源。这种二级管理模式的学习平台,非常适合于全校性的公共课程的教学过程管理,其旨在将传统的全程教师手把手地教学转变成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可充分利用平台向学生提供微课视频等教学资源,让基础参差不齐、专业需求各异的学生可以在宽松的环境下选择各自感兴趣的学习内容,避免了统一教学中的“吃不饱”和“吃不消”两种极端,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实现了学生的按需学习。该学习平台采用实时登录的方式,可以提供学生的出勤率,每个知识点都有相应的在线练习需要完成,每一章都有相应的在线测试,教师可根据在线练习和在线测试成绩,轻松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态以及学习效果。endprint
此外,学习平台同时还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方式、学习效率、学习进度、学习积极性等信息进行统计,便于教师对学生群体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及行为分析,以便教师对各个学生的情况有一个及时地了解,并可针对某种群体趋势适当做出教学调整。软件采用MVC架构,前端页面采用了流行的JSP技术,数据库采用MySQL轻量级数据库,后台采用J2EE技术实现,服务器采用tomcat。根据需求,系统共分为学生角色、教师角色和管理员角色,不同的角色分配有不同的权限,这很好地实现了权限管理。
(三)我校的微课教学模式初探
基于以上的平台和配套资源的准备,结合广西师范大学的办学实际,为更好地推进微课教学改革的自主课堂教学模式,我们有选择地在个别大班(学生人数100人及以上)和小班(学生人数50人及以下)班级进行了试点教学,课堂组织采取了“把课堂留给学生”的自主课堂的教学模式,采用设问或任务驱动的方法督促学生进行微课学习,其中30分钟留给学生自主学习,10分钟留给教师归纳总结、反馈答疑。该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公共计算机课程在线学习平台,向学生提供优质微课视频资源。课堂上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地进行学习后,必须完成相应实训任务或在线测评,教师随堂巡视答疑,并适当指导基础好的学生进行进阶学习,最后归纳问题组织下课前的知识点总结和强化。该教学模式的实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我校已于2015年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翻转式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實践》的本科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进行立项,并于12月9日和兄弟院校广西科技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团队进行了微课示范教学等教学交流。课题《〈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已于2016年4月获得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立项。同时,我校连续两年受到邀请在全区计算机基础年会上做了基于微课的基础教学改革汇报,得到与会院校的高度认同。我们针对将微课技术应用到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和广西区多所高校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并一致认为:微课教学作为新兴的教学模式,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但仍然处在探索阶段,其难点在于教学设计和微课堂的组织以及考核。多家学校主动要求来我校观摩微课教学,并期盼合作共建微课资源,实现全区资源共享。
四、结语
论文从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特色和教学难点分析入手,结合时下流行的微课教学特色,尝试构建一种基于微课教学的翻转式课堂,为真正将学习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构建了微课教学视频、配套教学平台、多层次的同步学习任务等一系列丰富的教学资源,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其他高等院校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教学模式。
[ 参 考 文 献 ]
[1] 广西高校计算机教学与考试指导委员会.全国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广西考区) 一级考试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朱新华,刘红翼,覃章荣.大学计算机基础[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 朱新华,张超英,覃章荣.大学计算机基础实例教程[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4] 张灿龙,张超英,张兰芳.师范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分级教学改革初探[J].高教论坛,2009(4):33-35.
[5] 覃章荣.《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级教学改革和实践[J].福建电脑,2012(6):33-46.
[6] 祁博.微课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14(24):82-85.
[责任编辑:陈 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