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羽、刘邦、曹操:毛泽东眼中的三位帝王

2017-10-26曹应旺

领导文萃 2017年19期
关键词:高明项羽刘邦

曹应旺

“不可沽名学霸王”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国民党统治终结。毛泽东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思接楚汉之争,挥毫写下《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著名诗篇:“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诗中“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指的是两千多年前楚汉之争的历史故事,是将楚汉相争的历史古为今用,要求将革命进行到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在会议讲话、与人交谈或写文章时多次评点项羽,借古喻今。1962年1月30日,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阐述了发扬民主、敢于听取不同意见、集中集体智慧的重要性,并由此点评了项羽。

他指出:“只要是大事,就得集体讨论,认真地听取不同的意见,认真地对于复杂的情况和不同的意见加以分析。尽可能地慎重一些,周到一些。如果不是这样,就是一个人称霸。这样的第一书记,应当叫做霸王,不是民主集中制的‘班长。从前有个项羽,叫做西楚霸王,他就不爱听别人的不同意见。他那里有个范增,给他出过些主意,可是项羽不听范增的话。”“我们现在有些第一书记,连封建时代的刘邦都不如,倒有点像项羽。这些同志如果不改,最后要垮台的。不是有一出戏叫《霸王别姬》吗?这些同志如果总是不改,难免有一天要‘别姬就是了。”

项羽是个悲剧性的人物,但他在推翻暴秦中是有贡献的。他身上也有不少优点,尤其是他的英雄气节为不少后人所赞叹。毛泽东由此还提出学习项羽的英雄气节。1939年4月8日,他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的演讲中说:“楚霸王项羽在中国是一个有名的英雄,他在没有办法的时候自杀,这比汪精卫、张国焘好得多。但项羽尚有一个缺点,从前有一个人在他自杀的地方作了一首诗,问他你为什么要自杀,可以到江东去再召八千兵来打天下。我们不学汪精卫、张国焘,要学项羽的英雄气节,但不自杀,要干到底。”

刘邦:“一位高明的政治家”

毛泽东在读《史记·高祖本纪》时,曾写下这样一条批语:“项王非政治家。汉王则为一位高明的政治家。”

为什么说刘邦是一位高明的政治家,刘邦高明在哪里呢?毛泽东与吴冷西的一段谈话回答了这个问题。吴冷西回忆:

1957年6月13日晚,毛主席找我和胡乔木到他的住所中南海丰泽园菊香书屋谈话。谈到如何办报纸时,毛主席讲了一段很长的话。他从领导的任务一是决策、一是用人讲起,评说汉代几个皇帝的优劣。他称赞刘邦会用人。他说汉高祖刘邦比西楚霸王项羽强,他得天下一因决策对头,二因用人得当。据史记载,刘邦称帝之初,曾问群臣:何以他得天下而项羽失天下?群臣应对不一。刘邦均不以为然。毛主席这时背诵《史记》中刘邦说的一段话:“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1962年1月30日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又从另一个角度回答了刘邦的高明之处。毛泽东在讲“项羽不听范增的话”之后说:“另外一个人叫刘邦,就是汉高祖,他比较能够采纳各种不同的意见。有个知识分子名叫郦食其,去见刘邦。初一报,说是读书人,孔夫子这一派的。回答说:现在军事时期,不见儒生。这个郦食其就发了火,他向管门房的人说,你给我滚进去报告,老子是高阳酒徒,不是儒生。管门房的人进去照样报告了一遍。好,请。请了进去。刘邦正在洗脚,连忙起来欢迎。郦食其因为刘邦不见儒生的事,心中还有火,批评了刘邦一顿。他说,你究竟要不要取天下,你为什么轻视长者!这时候,郦食其已经六十多岁了,刘邦比他年轻,所以他自称长者。刘邦一听,向他道歉,立即采纳了郦食其夺取陈留县的意见。此事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刘邦是在封建时代被历史学家称为‘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刘邦同项羽打了好几年仗,结果刘邦胜了,项羽败了,不是偶然的。”

对于刘邦善于采纳别人建议、“从谏如流”,毛泽东多次提起。在汉由弱转强的转折之际,刘邦听从张良之劝,封韩信为齐王;楚汉划界鸿沟后,听张良、陈平之劝,乘胜追击引兵东向的项羽;刘邦称帝之后,欲建都洛阳,听齐人刘敬建议,入都关中长安。

从以上两段谈话,可以看出毛泽东认为刘邦高明至少有四条,即:决策对头、用人得当、豁达大度、从谏如流。

评说曹操:“这个案要翻”

毛泽东对中国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中评价之高者,莫过于秦始皇嬴政和汉武帝刘彻。但是,毛泽东诗词对秦始皇、汉武帝的评价是八个字:“秦皇汉武,略输文采”。毛泽东对秦皇统一中国的贡献,对汉武帝开拓疆土的卓著武功是充分肯定的,但对他们文化上、思想上没有给后人留下什么东西持批评和叹息的态度。

在毛澤东心目中,曹操在统一国家和开拓疆土的贡献方面不输秦皇汉武,不仅统一北方,创立魏国,而且为结束三国鼎立的分治局面,统一全中国奠定了基础。更重要的是,曹操的诗词、文章、军事理论等文采方面的建树,远为秦皇汉武所不及。毛泽东曾对身边工作人员说:“我还是喜欢曹操的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又曾对他的孩子们说:“曹操的文章诗词,极为本色,直抒胸臆,豁达通脱,应当学习。”

毛泽东不仅喜欢曹操的诗、文章,对曹操的历史功绩也给予很高的评价。

1959年2月19日,《光明日报》发表了翦伯赞撰写的应该替曹操翻案的文章,其中讲到曹操“一贯地把统一中国当作自己的政治使命”和他的征伐对于以后西晋统一所产生的作用。认为“曹操不仅是三国豪强中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而且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有数的杰出人物”。毛泽东谈到这篇文章时说:曹操和秦始皇都应恢复名誉,“曹操统一北方,创立魏国。那时黄河流域是全国的中心地区。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制,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些难道不该肯定?难道不是了不起?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书上这么写,剧里这么演,老百姓这么说,那是封建正统观念制造的冤案,还有那些反动士族,他们是封建文化的垄断者,他们写东西就是维护封建正统。这个案要翻”。

多谋善断是毛泽东倡导的一个重要的工作方法。党的八届七中全会上,毛泽东作“工作方法”讲话时,第一条是讲“多谋善断”。他说:第一要多谋,第二还要能断。现在有些同志不多谋,也不善断,是少谋武断。袁绍、刘备、孙权都有这个缺点,都是优柔寡断,而曹操则是多谋善断。我们做事情不要独断,要多谋,但多谋还要善断,不要多谋寡断,也不要多谋寡要,没有抓住要点,言不及义,这都不好。

不求虚名讲求实际,这也是毛泽东的一个重要思想特点。这个思想特点也与毛泽东从曹操那里汲取历史的智慧有一定的关联。毛泽东称赞“自明本志好文章”,尤为赞成曹操的“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的重要思想。

就像对秦皇汉武都有深刻的批评一样,毛泽东对曹操也有批评,如对曹操的赤壁之败有批评。他说:赤壁之战,曹营号称83万人马,其实只有二三十万,又不熟水性,败在孙权手下,不单是因为孔明借东风。他更认为赤壁之败未能自罪,是不符合曹操“败军者抵罪”的规定的。他读《三国志·魏书》“败军者抵罪”时批注道:“赤壁之败,将抵何人之罪?”

(摘自《作家文摘》)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明项羽刘邦
Propagation of surface magnetoplasmon polaritons in a symmetric waveguide with two-dimensional electron gas
项羽为什么不肯定都关中
爸爸的“高明”之处
Study on the Perturb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wo-Channel Laser Propagation in Atmospheric Turbulence
汉初刘邦集团“入都关中”事迹查验
刘邦记嫂之恨
刘邦斩丁公
刘邦不识字吗?
梦遇项羽
Enzyme-catalyzed Synthesis of Vitamin E Succinate Using aChemically Modified Novozym-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