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5后”大学生负面恋爱心理特点及对策

2017-10-26骆奕裴松刘晴

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 2017年10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

骆奕+裴松+刘晴

摘 要:文章主要阐述了“95后”大学生负面恋爱的心理特点,具有“匆忙的浪漫主义色彩”,“开放的西方主义色彩”和“盲目的随意主义色彩”;分析了节日和网络对当代大学生负面恋爱心理的影响,并从心理咨询、团体辅导和性健康教育三方面提出了“95后”大学生负面恋爱心理危机的干预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负面恋爱;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10-0089-04

當今大学生的主力军是“90后”和“95后”,其中“95后”大学生所占比例逐年递增。随着手机、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生活习惯均受到一定影响,这个时期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思想观念还未完全成熟,极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尤其受到西方“强冲击”、“高华丽”、“巨新颖”的开放式文化的影响。这些外界因素对大学生身心发展有利有弊,因此当今大学生更需要高校相关工作者,尤其是辅导员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和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使其具备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大学校园是恋爱的沃土,经研究表明,当今中国恋爱趋势上升,恋爱年龄年轻化[1],也就是说大学生的恋爱比例逐渐增大。目前,多数学者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从恋爱原因、恋爱动机、恋爱态度、恋爱方式等方面对当今大学生的恋爱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对探索大学生恋爱心理和动态提供了基础。如,汪小强利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分析了当今大学生的恋爱观,通过对安徽农业大学学生的调查,得出当今大学生的择偶标准比较理性化,恋爱动机呈现多元化,恋爱自主性强等特点[2];孙明辉等基于湖南某重点高校的调查,分析研究了当今大学生恋爱的性别差异性,结果表明,大学男女生在如何对待恋爱纠纷、失恋、性观念、性意识等问题上存在较大的性别差异[3];方鸿志等,对辽宁省某高校的部分学生的恋爱心理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多元、复杂的恋爱心理,是当前大学生出现心理偏差的重要原因之一[4]。张建英等,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利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恋爱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恋爱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没有显著的影响[5]。傅佐东运用日本教育家原田玲仁恋爱心理学相关知识,分析了大学生恋爱的心理学原因[6]。陈红梅研究了大学生情感危机和影响因素[7],指出了解大学生情感危机的表现形式,洞察大学生情感危机的影响因素,对及时化解大学生心理困惑、解除大学生情感的应急状态、预防因恋爱受挫可能带来的伤害事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大学生恋爱心理特点出发,探索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以供相关工作者进行参考,帮助大学生建立健康积极的恋爱观,处理好恋爱过程中产生的种种问题。

一、大学生负面恋爱的心理特点

大学生恋爱心理是指大学生在生理、心理能量、环境的共同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对异性的求知、接近、进行恋爱、追求爱情等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8]。要想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需要进一步了解一般青年的恋爱心理特点及大学生特有的心理特点。

研究表明恋爱的心理行为特征主要有“直觉性”、“隐蔽性”、“排他性”、“冲动性”等[9]。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主要有过度的“追求心理与依赖心”、矛盾的“自负与自卑”、强烈的“孤独无助心理”[10],进而当今大学生的恋爱心理特点为“自主性强且较理想主义”、“非婚姻取向明显,责任和义务薄弱”、“不成熟性与不稳定性”、“速度快、感情脆弱、易猜疑、嫉妒”、“自控性与耐挫力较弱” 等。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对当今大学生,尤其是“95后”大学生特有的负面恋爱心理特点进行探讨,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一)匆忙的浪漫主义色彩

堂吉诃德式的传奇,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爱情,这些理想与浪漫主义色彩思想无时无刻不影响着青春期的每一个少年,尤其是对刚从高中魔鬼训练中脱离的大学生们(中国),美好的爱情向往充溢着当代大学生的内心。

“2·14”西方情人节、“七夕”中国情人节、“12·24”圣诞节、“11·11”光棍节等节日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关注,隐形中提高了他们的恋爱冲动,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恋爱契机。据相关研究表明,“95”后大学生最喜欢的西方节日依次是情人节、万圣节、愚人节和圣诞节,其中情人节的比例占到了63.9%[11],可见情人节对大学生恋观念的影响逐渐深入。它们某种程度上增强了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的恋爱自主性,提高了大学生群体的恋爱比例,但同时也带来了恋爱的“匆忙感”。主要原因是大学生的恋爱带有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缺少务实性,当面对升学、工作、家庭等实际问题时,浪漫的恋爱往往被冲击得支离破碎而无法维持。

(二)开放的西方主义色彩

图1 不同时间下各年龄段人群上网比例

手机、计算机和网络是20世纪和21世纪改变人类生活的不可不说的三项重要发明。信息时代的到来,真正影响了现代人看世界的方式、思维的方式和生活的方式。在受到这些科技产物影响的人群中,“95后”大学生则是最深刻的一个群体。图1为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统计的2011—2015年期间各年龄段人群上网比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对其分析可得,10—19年龄段人群的上网比例逐年减小,而20—29年龄段人群的上网比例逐年增大,由此可见高中生人群的上网比例逐年减小,而大学生人群的上网比例逐年增大。

大学生依然处于身心成长阶段,随着网络对其恋爱观的影响愈加严重,大尺度的影片和图片随着网络传播给大学生,西方开放的性观念与他们的传统观念互相碰撞的同时,亦慢慢渗透到大学生恋爱生活中,有时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据相关研究,江苏地区某高校“95后”大学生牵手允许率为99.4%,实行率为59.9%;深情拥抱允许率为99.1%,实行率为55.9%;亲吻率允许率为97.9%,实行率为40.7%;深度爱抚允许率为73.9%,实行率为20.3%;性行为允许率为46.4%,实行率为9.3%[12]。可见大学生的思想开放性与实际行动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但是与20世纪90年代末的调查数据相比[13],当今大学生的恋爱开放性观念有明显的提升。现代大学生恋爱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开放的西方主义色彩也值得关注和思考。endprint

(三)盲目的随意主义色彩

大学生恋爱态度对大学生盲目的随意主义色彩具有深刻的影响。据相关调查,“95后”大学生中,以经历恋爱历程为出发点而谈恋爱的大学生比例远远大于以婚姻为出发点而谈恋爱的大学生[14]。因为把“恋爱”当成一种感受体验或者学习成熟的经历,很多大学生对恋爱这件“小事”抱有不认真和不慎重的态度,或盲目追求物质享受,或盲目追求身心刺激,高兴就谈,不高兴就散,导致恋爱的幸福感大打折扣,从而使大学生产生更加负面的恋爱心理因素,影响其正确的婚恋观和身心健康发展。

对恋爱理性认识的薄弱也造成了大学生恋爱盲目的随意主义色彩。以面对工作选择为例,当问及“就业时,你有可能获得一份理想工作,你会如何处理爱情与工作关系”时,某高校有27.07%的大学生选择“以工作为重,终止爱情”,14.5%的大学生选择“以爱情为重,牺牲工作”,52.43%的大学生选择“不知道该怎么办”,另外有6%的大学生选择其他观点[15]。可见当遇到较为实际的问题时,大学生往往表现出不知所措和茫然的态度,缺乏较为理性的认识。当然爱情也是纯粹和美好的,因此才得到人们的追求和赞赏,但盲目和随意的恋爱往往造成不好的结果,尤其对身心还不成熟的大学生,其造成的伤害将进一步放大,因此,当代大学生在恋爱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到这一点,在恋爱中注重感情升华的同时,也要关注共同解决问题和理性面对困难能力的提升。

二、大学生负面恋爱心理的干预措施

大学生的负面恋爱心理已成为其心理危机的主要表现之一。虽然大学生在生理上已经成熟,但是心理还处在发展时期,且是走向成熟前的关键阶段。处于此阶段的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情绪波动较大,当受到挫折时,往往表现出沮丧、不安、焦躁等消极情绪,产生心理危机。而恋爱所产生的负面问题对“95后”大学造成的影响更是深刻,有些“95后”大学生甚至因失恋而一蹶不振,对生活失去希望,对学业失去兴趣,荒废了大好青春。因此,对大学生的负面恋爱心理进行适当的干预和健康教育很有必要。

(一)心理健康咨询

心理咨询往往采用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方式,通过被治疗者与咨询教师(专家)的交流,解除治疗者的心理危机,使治疗者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通过心理咨询,处于负面恋爱心理状态的大学生可以更深刻地了解恋爱的真正意义,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念和恋爱态度,明晰恋爱与学习和生活的关系,找到恋爱与生活和学习的平衡点。通过心理咨询,大学生可以学会如何去应对恋爱中遇到的挫折,走出恋爱带来的困境。通过心理咨询,大学生可以提高自我情绪的控制能力,杜绝因偏激所带来的对自己和他人的伤害。心理咨询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加强心理咨询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心理咨询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又是一项复杂且较专业化的工作。孔惠敏等通过对173例学生心理咨询记录进行统计分析[16],发现因恋爱心理问题而进行心理咨询的大学生占29位,即16.76 %。目前,在高校心理咨询队伍还未专业化的情况下,辅导员兼职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师的现象普遍存在,但由于专业背景的局限性和工作环境的复杂性等因素,辅导员兼职大学生心理咨询师存在一些问题,如:专业能力相对较弱,多重角色(教师、学生管理者、德育工作者、咨询工作)导致其时间精力不足等[17]。因此,高校应迅速培养专业化心理咨询队伍,尽量避免辅导员兼职的情况,同时加强现在已有心理咨询队伍的培育和提高。

(二)团体辅导

团体辅导主要以团体人员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治疗的对象,在团队辅导过程中,通过建立和谐的团队氛围,活泼的团队体系,鼓励团队成员互相交流,分享观点,通过思想碰撞或者心灵感受达到提高其对问题的正确认识和处理能力,从而解除治疗者的心理危机。研究表明,通过团体辅导后,治疗成员的人际敏感因子、敌对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敌对因子等(SCL- 90部分因子)相对于辅导前有所降低[18],可见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具有显著的成效。

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如何应用的研究一直备受各学者的关注。孙云瑞等探讨了团体辅导在改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19],结果表明团体辅导在改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方面可行且有效;李力生研究了團体咨询辅以个体咨询的心理咨询方法对改善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20],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显著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雪桐研究表明[21],团体咨询在“引导大学生正确认知自我,消除心理落差”,“帮助学生进行人生规划”,“缓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压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总体来讲,团体心理咨询具有“建立咨询对象间平等关系”、“用少数咨询员解决多数咨询对象问题”、“培养咨询对象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和“巩固心理疗效与延迟心理治疗”等特点[22]。这些特点使团体咨询具有解决群体性心理问题的优势,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一些弊端,如对于涉及隐私、保密、安全等方面的心理问题,采用团体咨询法就可能起不到较好的效果。因此,在对恋爱出现问题的大学生进行团体咨询时,需注意以下几方面。

1.对象归类。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产生的不良情绪原因及所处的状态因人而异,如产生的原因有些为物质上的,有些为性格上的,有些为工作、家庭中的等;在状态上有些处于双方抱怨、痛苦但还未分手的阶段,有些已经分手。通过将处于相同情况的人员组织在一起进行团体辅导,可以更具有针对性。

2.活动多样。团体活动的多样性,不仅可以调动受辅成员的积极性,同时可以提高整体的治疗效果。如通过“说”,可以缓解咨询者的内心压力,把心理危机分配给其他成员;通过对成功恢复案例进行讲解,可以让团员“学”习如何处理当前的心理危机;通过团员之间的“斗”智,可以摩擦出思想的火花,提高对恋爱的正确认识,及提出具体的解除危机办法;通过“唱”,可以活跃团体辅导的气氛,增加团员的正能量。endprint

3.注意隐私。恋爱问题属于个人隐私问题,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阶段的大学生谈及“恋爱”这一敏感话题时,更是具有一定的防备心理。因此,当采用团体辅导的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恋爱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或者心理治疗时,必须尊重患者的隐私,把握每一位患者的心理动态和群体心理动态,一旦触碰到大学生的“敏感神经”,很可能使治疗者心理退缩,导致治疗失败。

(三)性健康教育

当代大学生是网络信息时代的受益者,亦是受害者,本文前面提到“95后”大学生的负面恋爱心理特点具有开放的西方主义色彩,其重要的一方面就表现在思想和行为上的性开放,但这种思想和行为是否正确,尚且别论,然而从马克思唯物辩证法来看,了解事物的本质是必要的,因此开设必要的性教育课程或通过其他方式来增加大学生对性的理解,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恋爱观及处理恋爱关系具有帮助,然而大学生性健康教育工作还未取得较好的成效,专业指导人员相对缺乏,这是今后大学生教育工作需要关注的方面。

性健康教育对大学生恋爱观产生的影响举足轻重,正确的恋爱观是大学生正常恋爱心理状态的保障。因此,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性健康教育受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广泛重视。宁盛卫等以某一高校为例[23],研究了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状态,结果表明性别、年级、专业等均对大学生的性心理健康状态产生影响。吴丽敏对大学生性健康教育课程建设进行了探讨[24],着重指出,在大学生性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中应注意课程形式的多样化和授课教师水平的专业化。刘玲玲以某师范高校为例[25],对大学生的性观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其调查对象中有“91.6% 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对性了解不够,性知识贫乏”,“大学生性观念受传统观念影响更大”,并提出丰富性教育模式和注重结合人格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张凤云等具体研究了生殖健康和性行为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26],通过症状自评量表对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通过分析得出生殖健康和性行为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具有影响作用,建议采取有针对性的性健康教育对策。

总之,许多大学生恋爱心理问题往往产生于性健康知识的缺乏。“95后”大学生思想相对开放,对婚前性行为态度模糊,有些大学生认为婚前性行为对“伴侣”不会造成伤害[27]。然而大学生的恋爱是相对脆弱的,“性损失+失恋”对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的心理冲击是巨大的,甚至影响其今后的正常生活。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性健康教育,使其形成正确的恋爱观及在恋爱过程中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文旭平.“90后”大学生婚恋观调查与分析——以江苏

省南京市部分高校为例[J].现代交际,2016,(424).

[2]汪小强.90后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与思考——基于安

徽农业大学学生的调查[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12,(7).

[3]孙明辉,丁小燕.90后大学生恋爱的性别差异研究——

基于湖南某重点高校的调查分析[J].高校辅导员学刊,

2013,(2).

[4]方鸿志,周方遒,隽美惠.大学生恋爱心理现状及对策研

究[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

[5]张建英,侯大寅.大学生恋爱与心理健康关系的调查研

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0).

[6]傅佐东.大学生恋爱原因的心理学分析[J].广西职业技

术学院学报,2013,(3).

[7]陈红梅.大学生情感危机及影响因素研究[J].高校辅导

员,2012,(13).

[8]黄希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上海:上海华东师范

大学出版社,2004:113.

[9]冯晓艳.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特征及原因分析[J].邯郸职

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10]刘冰.95后大学生心理状况分析及改善策略[J].科教

导刊,2015,(16).

[11]王耕,项杨.“95”后大学生对中西方传统节日价值取向

的分析[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6,(3).

[12]朱安新,风笑天.“90后”大学生异性交往观念[J].青

年探索,2016,(2).

[13]何希耕.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探析[J].福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999,(2).

[14]姚盼盼.“90后”大学生恋爱现状及对策[J].才智,

2016,(2).

[15]陈志钊.“90后”大学生恋爱观教育探索与启示[J].广

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2,(4).

[16]孔惠敏.青岛市某高校173例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

析[J].中国校医,2012,(4).

[17]石晓磊.高校辅导员进行大学生心理咨询服务问题研

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6,(9).

[18]张莹,林丽,李灵.团体辅导对女大学生恋爱心理危机

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9).

[19]孙云瑞,李辉.团体咨询改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效

果评价[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5).

[20]李力生.团体咨询辅以个体咨询对提高贫困大学生心

理健康水平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1).

[21]高雪桐.团体咨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探究[J].

高教学刊,2015,(19).

[22]杜敏.论高校大学生团体心理咨询方法的特点[J].吉

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12).

[23]宁盛卫,杨文娴,张楠.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影

响因素以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为例[J].中国性科学,

2017,(2).

[24]吴丽敏.新时期大学生性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开发研究

[J].求知导刊,2016,(4).

[25]刘玲玲.“90 后”师范大学生性观念调查研究[J].中国

市场,2016,(35).

[26]张凤云,饶艳,盛蕾等.女大學生性行为与生殖健康状

况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3,(10).

[27]黄情.新形势下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恋爱观的思考

[J].改革与开放,2016,(18).

[责任编辑 李爱华]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