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呼和浩特地区中小学教师压力的调查研究
2017-10-25陈鹏宇廉晓诺
陈鹏宇+廉晓诺
摘要: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处于无形的高压之下,因此,中小学教师的压力与日俱增。我们关注了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三所重点高中里教师所受到的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以发放在线问卷,线上采访,数据处理及文献查找的形式完成了调查研究。研究报告的内容分为压力成因及种类,压力所带来后果及解决压力的可行途径三部分内容。
关键词:教师压力;成因;种类后果;可行途径
教師建议:在进行问卷调查时,我们设置了教师建议的题目,老师们的提议十分深刻。我们认为,在探讨解决教师压力的方法时,不能一味由高层决定政策方法,基层教师的意见同样重要。基层教师用奉献和汗水支撑起教育体系,是教育政策的先行实践者。他们的意见应当被予以考虑。
其他数据(教师年龄)
参与调查的150位老师中,31-50岁的老师有113人,占比75.34%;22-30岁的老师有30人,占比20%;51-60岁的老师有7人,占比4.67%。可见,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集中在31-50岁,而各类疾病的高发期同样集中在这个年龄段。压力和疾病的双重打击,会使老师不堪重负。
四、结论
呼和浩特地区教师压力的种类有教学工作压力、家庭压力、社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其中,教学工作压力以对课堂管理的焦虑、对学生不守纪律的焦虑、对升学考试的压力为主;社会压力集中于舆论对教师教学工作的不同看法;人际关系压力以学校加诸教师的行政工作、对学校领导权威的抗拒、对家长不配合工作的焦虑、对学生目无法纪的愤怒为主。成因分为个人因素和外部因素两种。个人因素有身体健康状况、精神状况等;外部因素有来自学校、学生、家长的多方压力。巨大的压力造成呼和浩特地区的教师不同程度患有多种形式的身体疾病,精神状况常年不佳,易怒,暴躁。教师所受到的巨大压力也通过不同形式转接到了学生身上。近年,呼和浩特地区师生关系不和以致冲突的新闻时有爆出,也警醒教师要缓解自身压力。我们欣喜地看到,呼和浩特地区的教师们有体育锻炼的习惯,如登山、跑步、健走、游泳、健身。也有很多教师有固定的兴趣爱好,如读书、运动、写字、听歌。
结论:缓解教师压力,应从三方面着手。
1、应当呼吁教师从自身着手,缓解自身压力。跑步、游泳、下棋、健走等体育锻炼应当被提倡。在呼和浩特范围内设立教师运动节,以人人参与的宗旨,鼓励每一位教师参与到运动中来,摒弃传统的教师运动会形式,使运动变为每一位教师都可尽情享受的放松活动。同时,应大力提倡教师们培养业余爱好以放松身心,陶冶情操,如读书、看电影、听音乐。
2、应当从学校层面摒弃一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行政活动,使学校变为专注学业的圣地,使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从而减少教师不必要的精力付出,减少教师在人际关系中所耗费精力,达到缓解教师压力的目的。同时,应当重视学校工作与家庭工作的配合,增加与家长的有效沟通,降低教师在家庭教育上的工作量,让教育成为家庭和学校共同的责任。守望先锋队呼吁呼和浩特市各中小学校长签署协议书,从实处着手,以小事见大业,切实落实为教师减轻压力的承诺。
3、应当从政府层面着手,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减少教师的工作量,实现家校共通;增加教师的休息时间,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与福利,优化教师的办公环境;扩招师范生,保质保量,缓解现有教师压力;减少班容量,降低教师工作量;加强对学校领导的监管制约,保证学校的民主公平公开公正;为学生减负,为老师减负。最重要的是,实行高考制度的有效改革,摒弃将减负变加负的陋习,真正实施阳光高考。对分数的变态苛求是导致畸形教育制度和巨大教师压力的根本原因,只有卸下对分数的追求,才能真正减轻教师压力。守望先锋队呼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即将到来的两会上认真审议有关教育改革的提议,将教育改革落实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Kyriacou C, Sutcliffe J. TEACHER STRESS: PREVALENCE, SOURCES,AND SYMPTOMS[J].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78,48(2):159-67.
[2] 邵光华. 国外教师压力研究综述[J]. 比较教育研究, 2002, 23(11):20-24.
[3] Adams E. Vocational Teacher Stress and Internal Characteristics.[J]. Journal of Vocational & Technical Education, 1999,16:7-22.
[4] 赵立芹, 张海燕. 教师压力成因分析[J]. 外国教育研究, 2004(2):38-40.
[5] Matt Jarvis. Teacher Stress[EB/OL] .
[6] Veenman S. Perceived Problems of Beginning Teachers[J].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984, 54(2):143-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