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与未成年人教育刍论
2017-10-25张峰
文化被理解为几百年来起作用的许多精神和社会力量的有机产物。曾几何时,关于个人成为真正的人,关于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关于人的物质和精神使命,关于各民族的相互关系及其成为一个有种最高的精神目标统一起来的人类的理想等,文化的伦理理性定位开始诉诸现实并改变现实。在质疑、批判、启蒙运动中,人们成功地摧毁了神道、宗教体系,人们欢呼雀跃:“文化的世界化”与“世界的文化化”终于成为现实。
但不幸的是,精神领域中的思想失灵,进而追求整体进步的理性思想及其付诸现实的冲动枯竭,是文化衰落的决定性根源。为自己的生存而斗争,为稻粱谋、为自己的物质利益而忙碌的“定在”。也是限制、削弱自由和思想能力的重要因素。物质成就虽然使人从自然中获得了更多的自由。但同时也弱化、减少了独立生存、自由思考的能力。现实世界的合法性只存在于物质财富的创造活动中,存在于GDP的不断增长中。为此,背井离乡,扭曲温情脉脉的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真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离开世代休养生息的精神家园,卷入日益激烈的生存斗争,现代机器大工业的经济系统中。由此一來,严重的心理伤害、病态的生活方式,折射为精神世界中的“利益理想”、“文化沙漠”。许许多多的个人退化为、异化为过度忙碌的劳动者蚁族,日益沉溺于外在的消遣中,陶醉于丰盛、丰裕物质盛宴。既然现代社会物质财富成为唯一的衡量尺度、取舍标准、个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之所在,那么损害的就只能是人的个性、自由、精神、全面发展,劳动能力和全面发展之间的割裂。由此一来,个人精神生活的贫乏、思考能力的退化、个性的丧失,知识和能力局限于特定领域。鉴此,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正当其时。
一、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情况
蒙阴县图书馆自2016年下半年起,以“家训”入手开讲,聘请乡村儒学推广会秘书长王家安作为我们尼山书院的讲师,陆续讲解了诸葛亮的《诫子书》、王阳明的《王阳明家训》、朱熹的《朱子家训》以及《朱伯庐治家格言》、《弟子规》等,受到了广大家长的好评和青少年的喜爱。王主任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之余喜欢文学创作,今年有二十余篇作品散见于《农村大众》、《诗词百家》等多家报刊杂志,撰写的家训被市文明委评为二等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是中国人民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的集中表达,滋养了独特丰富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人文学术,至今仍然具有深刻影响。我们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与未成年人教育”这个讲座,正是积极探索将传统文化教育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的实践,有利于未成年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变成“日用而不觉”的习惯。
二、主要做法
1.聘请我县“乡村儒学推广委员会”秘书长王家安主任担任我们尼山书院讲师,自2016年下半年起,每周日上午9点至11点,在蒙阴县图书馆二楼国学讲堂,开办“优秀传统文化与未成年人教育”主题系列讲座。
为了保证讲座质量,避免出现每堂课人过多或过少的情况,我们每周提前2至3天,通过蒙阴县图书馆微信公众号、蒙阴县全城百日诵读公益国学讲堂微信群发布本周讲座内容和报名方式,通过电话预约、微信预约报名确定受众群,人员过多时我们会礼貌告知,希望他下次提前报名参加;人员少时我们就发布奖励信息,告知参加本次报名的听众可以享受免押金办理图书馆阅览证,这样即保证了每次讲座的受众群,也可以让他们有所准备,提前做做功课。
2.提前到乡村偏远山区的一些学校联系,不定期地邀请王老师到这些学校做专题讲座,例如到联城乡富山庄小学做《弟子规》讲座,到高都镇中学做《诫子书》专题讲座,积极探索将传统文化教育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引导孩子们对优秀传统文化产生兴趣,使这些未成年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变成“日用而不觉”的习惯。
3.每周六晚6点半至8点,由我们尼山书院的老师到蒙阴县新华书店,进行论语一百诵读,由最初的10余人参加至今已发展壮大到近百人,我们的目的就是坚持将《论语》领诵100遍,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未成人在一遍又一遍的诵读过程中体会到古人的智慧,立君子志,行君子行。
三、特色创新
蒙阴县图书馆”优秀传统文化与未成年人教育系列讲座”,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每个青少年立德树人的实践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内经济社会转轨转型,深刻变革,现代传播技术迅猛发展,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社会思想观念日益活跃。青少年学生思想意识更加自主,价值追求更加多样,个性特点更加鲜明,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倾向和道德行为,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们进行道德教育修养的“好教材”,强调“要始终把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作为极为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力道德支撑”。我们正是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资源,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让未成年人学习传统文化,究竟学的是什么?最直观的,是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感悟先人的思想,找出时代价值。传统文化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青少年学着做人、学会做人。读《诫子书》可以感受到 诸葛亮的志存高远的精神境界和千年不灭的人格力量;读《王阳明家训》可以感受到他“知行合一”为人处世的大智慧。读《朱子家训》可以学习到 “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和“勿损人利己,勿妒贤而嫉能” 的正能量。
四、社会影响endprint
我们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与未成年人教育系列讲座,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旨在引导青少年学生立足于优秀传统文化,将时代精神、现代气息融入其中,形成爱国、处世、修身三个层次的价值观念,活动的目的本来是给青少年做的讲座,结果同时得到了大多数家长的喜爱,很多家长放弃周末休息时间陪同孩子一起来听讲座,甚至帮助年幼的孩子做笔记,督促孩子背诵这些古代经典。有一些周末社会办学机构,如翰墨轩书画培训中心,通过朋友圈多次看到我们的活动后,邀请我们在周六給他们做了《诫子书》的专场,100余孩子和家长7点多就早早等在图书馆门口,等待讲座的开始,座椅不够家长们不嫌弃,在走廊里加了临时凳子,这些场面深深激励着我们不怕累不怕苦、克服工作人员少的困难,将这个讲座坚持下去。春节期间,因王老师有事听了几周,尽管我们通过微信公众号通知了,但很多家长还是打电话询问什么时间讲座开始,说他们期待着早日开始,因为这已经成为了他们每周的文化大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强烈责任感,包含着人与人之间以仁爱相处的哲学,包含着对个人“正心诚意”、“修身齐家”的道德与行为要求,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孕育着和谐社会价值体系,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定积极意义。我们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立足于优秀传统文化,将时代精神、现代气息融入其中,形成爱国、处世、修身三个层次的价值观念,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和家长的好评。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扎好青年学生道德的根基、做人的根基,先做人后做事,人都做不好,又怎么能把事情办圆满?又怎么能够实现人生的价值,经营出幸福美满的人生?厚德载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目的,就是要培养和增长一个人的德行。青年学生有了良好的德行,他这一生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人生最难的不是奋斗,而是抉择。怎样才能下对抉择?凭的是真正的人生智慧。人生智慧从哪里来?从学习传统文化当中来,青年学生学好了传统文化,就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对他一生事业家庭命运的影响至关重要,是决定他人生能不能走好,能不能真正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所在。
由上可见,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授、在一定程度上建构“文化精神家园”方式,进而使得“与内心对话,或者与人们和书籍进行严肃的对话,以度过留给孩子们的空闲时间”来推动未成年人教育、建构文化世界观、指向人在更高程度的有序组织和更高层次的教养的发展,必然会形成和谐有序的文明状态:大力提升道德素养和伦理高度,从而规避精致的利己主义和腐朽的极端个人主义、金钱至上主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贡献微薄之力。
作者简介
张峰(1970.10—),女,山东省蒙阴人,大学,图书馆馆长,中级职称,图书馆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