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言文的特点及教学价值
2017-10-25陈亚琼
陈亚琼
2017年9月,教育部编的初中语文教材将投入使用,“部编本”相较其他版本的变化之一就是传统文化的篇目增加了。初中教材所选古诗文篇目占所有篇目的51.7%,比原来的人教版篇幅有增加,平均每个年级40篇左右。体裁更加多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文,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百家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录。为什么越来越重视古诗文的教学?本文从文言文的角度谈谈其特点及教学价值。
文言是五四以前通用的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提炼而形成的一种以简洁、典雅为特征的书面语体。是我国古代文献资料所使用的一种最基本的书面语形式。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文言文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文言文被我国沿用了两三千年,使用范围十分广泛。[1]
文言文的特点
一、言文分离
语言学研究认为,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书面语,二者相互促进又相互影响,关系十分密切。在先秦口语的基础上形成了文言,但随着时代的推移,文言却与后世的口语之间逐渐拉远了距离。自汉魏到明清,因为正式实施和科举考试的需要,读书人刻意借鉴“四书五经”的语言来撰写诗文,以古雅为尚。这样,越来越大的拉开了作为书面语的文言与人们口头实际用的语言之间的距离,从而造成了言文分离的状况。[2]
二、历久不变
一直到“五四运动”之前,文言被人们代代相传,在书面语言中占据统治地位,被沿用下来,其语言成分基本未变。例如先秦时期的一些常用虚词、基本句式的用法等都在历代的文言中得到了沿用,甚至在语言要素中最活跃的词汇,在文言里也具有很强的稳定性:有些词的古义在口语中早已经消失,但在文言文中却依旧使用。虽然后来人们在模仿中难免会加入一些当时的口语,从而给文言带来了一些微小的变化,但从总体来看,文言在语法系统、词汇系统等一些方面还是基本保留了本来的面貌。[3]
三、行文简练
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多数是用文言撰写的,其中有许多以简约精练著称的不朽作品。文言本身就包含着简约精炼的因素:一是省略,省去主语、谓语、宾语、以及介词的情况在文言文很普遍;二是文言文中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比较少,单音节词占的相对较多。再加上历代名家多注重锤炼语言,讲求“微言大义”,从而就形成了文言文严密简洁的风格。
四、古奥难懂
由于时代的久远,与口语相脱离的文言越来越艰涩难懂了。佶屈聱牙的句子,生僻古奥的词语,还有许多的名目典章制度……这些,在初学文言者的眼中成为了捉摸不透的“迷言”。所以,文人学者孜孜以求的工作之一,就包含给古书作注,解决难懂的问题。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文言文曾经起到了无法取代的作用,是文言,使我们这个幅员辽阔、多民族多种方言的国家在书面语言上取得了统一。文言文是历朝历代一直沿袭的书面语形式,记载了中华几千年灿烂的文明。文言文是一座巨大的学术宝库,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能够传承下来,文言文功不可没。
文言文的教学价值
一、文化价值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类发祥地之一。五千年来,经过炎黄子孙一代代的创造和积累,中国文化虽历尽沧桑,却绵延不绝,其内涵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掌握祖国的语言好比得到了一把打开本国文化的钥匙。中学文言文教学,就好像在孩子们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了一条通道,让他们如穿越时空般,去阅读、去思考、去吸取,感觉如与两千年前的学者直接对话一般,了解并深刻地认识我们的祖先,了解我们的历史,从而继承和发扬我们的历史文化。中学时期文言文的学习,是中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起点,这将为他们以后更进一步了解并热爱祖国文化打下了基础,并有助于其一生的文化素养的形成。
二、教育价值
辩证地、批判地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发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抵御当下不良风气侵袭的一道屏障。在中学素质教育的体系里,应高度重视如何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而文言文就具有这方面的教育作用。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大多都是是思想内容非常纯正的作品,或记述经历,或歌咏山川,或抒怀言志,或阐发哲理,表达了古人对于真善美理想的美好追求。浸润其中,涵泳体味,使人不由自主的受到熏陶与感染。[4]
三、艺术价值
现代汉语的语言系统是由古代汉语的语言系统发展变化而来的。二者是“源”与“流”的关系,既有差异性,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汉语常用字绝大多数依然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而且还保持着十分强大的生命力。有些字以单音节词的形式得以沿用,保留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和多音节词语中;有些词保存在由古代俗语、谚语、警句中的成分压缩凝结而成的成语中。成语在古今汉语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学习汉语我们不能忽略古今汉语的血缘关系,文言文的教学可以收到探本溯源的效果,察古知今,从而进一步丰富与发展现代汉语。另外,学习文言文还有助于学习者克服“语言断层现象”。
現代汉语的发展,需要继续从古代汉语中吸纳仍然鲜活的因子,在其中去提取养料。
在写作方法、文风教育和艺术技巧等方面,对文言文的学习也可以收到多重效果。文言作品经历过了历史筛选,许多诗文堪称精品,大多行文简洁,布局严谨,气韵生动,文采斐然。多学习这样的作品,确实会使读者受益匪浅,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文学鉴赏方面,文言文的学习还对培养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情趣有很大的帮助。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文化心态。就如伟大的诗人流沙河所说的:“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这是每个中国人内心深处极为敏感的一根弦,拨动了它就会激起了一种浓浓的情愫:对我们的民族对我们的故土的依恋。在很多流传已久的文学精品里,有这种审美特质的文言比比皆是。因此我们呼吁:让学生多读点儿文言吧,多读读苏东坡的词、李白的诗,多读读韩愈、柳宗元的古文……也许这样,会让他们从内心意识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的语言。我爱我的祖国!
参考文献
[1]王力.谈谈学习古代汉语[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吕叔湘.论语文教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3]基础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