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小学德育教育有效管理的几点思考

2017-10-25余小丽

未来英才 2017年19期
关键词:德育管理建议小学

余小丽

摘要: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和高校故意伤人事件的频发,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物质条件越来越优越的今天,我们的教育本应该呈现出的是一片和谐,欣欣向荣之态。然而,现实中的教育,却面临着诸多的考验。骇人听闻的校园暴力事件背后,是对德育教育的反思,在追求分数,强调成绩的今天,教育的天平是否过多的倾向于“智育”,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格的培养?我们又该如何“从娃娃抓起”,在小学阶段就把好学生的“品德观”?本文旨在通过对高校投毒案的反思,浅谈几点关于小学德育管理方面的建议,希望与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勉。

关键词:小学;德育管理;建议

一、透过现象看本质,关于复旦投毒案的反思

最近几年的高校伤人事件中,复旦投毒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13年4月上海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研究生黄洋遭他人故意投毒后,经抢救无效死亡。而给他投毒的人,居然是他的室友林森浩,林森浩给黄洋投下化学剧毒N-二甲基亚硝胺的原因竟然是因琐事对黄洋不满。2014年2月18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被告人林森浩犯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2015年1月8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终审维持原判:因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

复旦投毒案曾经轰动一时,原因很简单:在这起悲剧中,无论是受害人黄洋,还是杀害他的林森浩,他们都是复旦大学医学专业的研究生,是无数学子中的佼佼者,是我们眼中教育的“成功品”,学习的榜样。然而就是这样的榜样人物,竟然为了宣泄自己心中的不满,将知识变成了杀人的武器,知法犯法,残忍的杀害了自己的室友。林森浩的行为,暴露了他“学霸”光环下扭曲的人格,而这种扭曲的人格其实就是早期德育缺失的产物。

所以,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我们要重视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工作,引导学生在意识萌芽阶段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学生的成长营造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让学生成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品学兼优的国之栋梁。

二、当前小学德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首先,在小学阶段,为了迎合学校对老师们的各项考核,老师们都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智育”,也就是抓学生的学习成绩上,习惯性的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来给学生下定义,贴“标签”,而很少关注生活中学生的道德品行。其次,学校对德育管理工作的推行,没有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方案,对德育管理的目标没有明确的定位,这也导致很多老师在推行德育教育时,缺乏科学的指导,不知道该如何将德育工作落到实处,片面的认为,只要学生在校学习成绩良好,不打架斗殴,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这样的学生德育就算是达标了,很少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性格培养。结果就是在小学阶段就应落实的德育管理工作无法真正执行,只能推迟到大学期间再对其大范围的开展和实施。但这时学生的思想和身体都已经成熟,尤其是在对世界和身边事物的认知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体系,再对其进行德育方而的教育,首先执行的过程中就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其次是结果也很难取得预期的成效。最后,大部分学校都特别重视学生对文化课的学习和掌握,而忽视了德育管理的重要性,这也导致许多学校没有专业的德育管理方面的教师,给德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新的困难。

三、有效实施德育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1、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开始。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制定,应该少一些理论知识,多一些实际的、可操作的内容,让老师们在开展德育工作的时候,能够清晰明了德育工作的开展要从哪些方面着手。小学阶段的孩子,由于年龄较小,意识形态正处于萌芽阶段,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还没有形成。所以,这个阶段我们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帮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良好的人格品质的养成奠定基础。例如,每个班级可以在校规校纪的指导下,自行制定符合本班级实际情况的班规及日常行为准则等,一是帮助学生通过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二是在学生心中播下“道德”种子,让他们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能做的事情要怎么做。比如:规定在课间休息时,不能相互追逐打闹;做游戏时要互相关爱,懂得分享;下楼梯时要有秩序、靠右行,不能奔跑打闹以免发生踩踏事件伤及自己和小伙伴;上学、放学路上,要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不横穿马路等。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要多强调这些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细节,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操守,减少教师在执行德育管理工作上的负担。

2、道德品质的培养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的相互配合。要想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就必须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学校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上好的或坏的行为习惯对学校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把社会上一些好的行为习惯进行进一步的引导,以及扩大它在学校的影响力,而对于那些消极的、负面的行为习惯进行抵制从而消除其在学校产生的不良影响。家庭是组成社会的最小单位,学生的生活基本上除了学校的学习,就是在家庭中和父母及兄弟姐妹们的朝夕相处。家庭对学生的影响自然不言而寓,父母在平时的生活中以身作则,不仅能让自己的品德有所进步,还能够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们在家里形成了一些好的习惯后,在学校里会对其他的学生起到潜移默化地影响,而且能够降低教师在开展德育管理工作中的难度。每个学生最终都要步入社会,在社会中接触不同的人、不同的事,能否认清哪些是真善美、哪些是假恶丑,并在分清之后能否站在好的、正义的一面,这些从根本上来讲都是在检验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德育教育的结果。所以,作为教师在传授给学生书本中知识的同时,更应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做事;家长也不能只关心孩子的衣食住行和考试的成绩,孩子心灵的健康从某种意义上甚至比身体的健康更为重要。

四、结语

良好的道德品质是衡量一个人的重要标准,也是衡量教育质量的“标杆”。作为小学教师我们要培养的是身心健康,品学兼优的栋梁人才,而不是成绩优异,人格扭曲的“怪物”。德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我们要从学生的行为习惯、生活细节等小处着手,结合家庭教育和社会实踐,将德育教育落到实处,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桂兰.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策略分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03).endprint

猜你喜欢

德育管理建议小学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试析小学德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基于以人为本的高职德育管理艺术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