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如何借用社会实践促进大学教育和社会教育协同发展

2017-10-25苏婧张寒申屠芊马福珍胡璐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3期
关键词:社会实践协同发展长效机制

苏婧+张寒+申屠芊+马福珍+胡璐

摘 要:社会实践活动是实现高等学校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大学教育与社会教育协同发展的形式赋予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更丰富的内涵。本文旨在探讨如何促进双方协同发展,实现双向共赢,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新模式,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社会实践更好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社会实践 长效机制 协同发展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和内容都有了新的要求。大学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合作成为了一种发展趋势,而“协同教育”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被赋予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更丰富的内涵和更重要的意义。

一、协同教育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背景

《大学》有言: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教育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重要功能。而社会教育则指一切社会生活影响于个人身心发展的教育。可以看出,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形式。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大学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协同教育成为一种需要。社会教育需要高校支持,高校推进人才培养也需要社会支持,协同教育的实现,不仅是推动大学人才培养的动力,也是社会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石。

二、协同教育视阈下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内涵

根据经济学的成本效益理论,作为人才的使用单位——社会,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反哺高校教育。以支持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为切入点,参与到高校的教育中来,主动承担起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人才培养是全社会的任务,高校没有掌握全部资源,并不能负担全部责任,而社会各组织却拥有高校所不具备的、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包括开放性的场地、社会化的人员、真实的场景、多样化的设施等。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能让大学生社会实践引入更丰富的社会资源,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大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提升,更好地推进自身的社会化进程。

同时,大学生社会实践会产生学校协同社会教育、社会协同学校教育等多种协同教育类型,更丰富了教育的形式和内涵,也深化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义。

三、协同教育中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

参与大学生社会实践亦是社会实现自身发展的需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社会各方面要为学校开展生产劳动、科技活动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 “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街道、社区、村镇等要主动配合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社会可通过参与大学生社会实践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高校集中了众多的科研人才,大量的科技成果,这些作为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资源,需要通过与社会的合作转化成生产力。社会组织可通过与高校联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借助高校的科研实力和人才优势,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时候开展调研、宣传及技术攻关等工作。

社会力量参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对社会自身的良性运行,包括社会结构优化、社会群体关系的弥合以及社会文化的传递都具有重大意义。反之,社会的良性运转又会对社会力量的有序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使之更好地反馈高校,形成良性互动。

1.协同教育应成为实践教育發展方向

在“协同教育是未来教育的主流”的形势下,大学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协同发展成为实践教育的发展方向。大学需要通过社会实践,验证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和社会服务能力,从而校准人才培养方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社会也需要通过社会实践,进一步提升理论水平,调动社会资源,动员各方面力量,提升工作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所以,大学生社会实践不应仅停留在大学完成教育任务和社会被动配合的层面,而应该通过大教育观和大资源观来进一步推进如何促进协同教育的双向构建,做到共同发展,共同受益。

2.双向互动,促进协同教育良好运行

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上需要大学和社会这两个教育主体通过双向互动,有效地发挥二者的优势功能,促进协同教育的良好运行。在协同教育观念指导下,对于教育目标的明确和具体实施方案的设定皆需综合考虑大学教育的育人计划和社区教育的发展需要,从传统的“单向协同”模式向共同规划、执行和双赢的 “双向协同”模式转变,在具体目标的设计与规划方面进行充分的沟通、寻求共同点,达成共识,体现双方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中的双主体作用,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最大可能调动资源,实现效用最大化。

3. 促进协同教育的政策支持

高校和社会要打破传统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单一、对立的供求关系和授受角色设定,需要得到政策的支持。因此,政府应发挥好社会和高校之间的纽带作用,运用立法、行政、经济等手段促进双方资源的共享、流通,从而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有序、高效的运转。同时,高校也要主动寻求社会支持,为社会力量参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提供合作渠道。

首先,建立社会参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法律机制、道德制度及社会责任制度。使共同承担大学生社会实践既是社会应履行的法定责任,也是社会应担负的道德义务,以此来形成全社会的共识。其次,制定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安全保障机制和责任分担政策。合理界定政府、高校、实践接收单位和学生个人在社会实践中的责任与义务,建立合理的责任认定机制、沟通途径和争端解决办法。再次,制定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经费保障政策,确定社会力量承担社会实践成本的经济份额,避免其他主体将负担转嫁给接收单位。最后,制定财税金融优惠政策。对接收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单位给予政策上的奖励,对拒绝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提供方便的社会组织给予相应的制约和处罚。

综上所述,大学教育与社会教育协同发展视域下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应该采取全方位的有效措施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规范化、合理化、项目化、长期化,发挥社会实践基地的育人功效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从而引导更广泛的社会力量更积极、更深入地参与到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去,更好地推进大学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协同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会实践协同发展长效机制
构建长效机制推进扫黑除恶治理常态化
关于构建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的思考与探索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建立探析
为资源下沉建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