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
2017-10-25黄露
黄露
摘 要:构建高效课堂并非易事,在概念上,高效课堂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注,然后,语文学习是渐进式的,在短时间内无法明显实现学生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的提升。虽然构建高效课堂难度较大,但是我们并非无计可施,具体可以通过学生阅读习惯、创新思维、学习品质等几个方面来着手,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语文 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以人为本的课堂,以学生的成长为目的,看到学生实实在在的进步。就一节课而言,就是40分钟前后学生是应该有变化的。如果不能抓住每一堂课,课堂教学徒有其形,而把学习的任务推迟到课堂之外,又谈何高效呢?实实在在上好每一堂课,踏踏实实备好每一堂课,高效课堂,让学生动起来才会卓有成效。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目标。目标应有月目标,周目标,日目标。老师要让学生知道我们在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这样安排。高三是复习课,主要是专题的复习。大方面来说,目标应该是围绕专题来安排。语文的六个大块——论述类文本阅读、古诗文阅读、文学类阅读、实用类阅读、语言表达和作文,一字排开,有全年的、整月的、一周的安排,学生就心中有数。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学生不知如何下锹,复习效果一定不好。小的方面来说,一节课的目标要明确,要不单一,要通过落实目标让学生动起来,有足够的收获。这就牵扯到内容的问题。[1]
其次,突出每一节课的内容要点。一节课的内容,安排少了学生吃不饱,多了学生吃不消,适当最好。如何突出目标教学,即一节课的要点,这要老师去斟酌。通常的情况是目标好定,设置内容非多即少,目标教学学生能否明晰,变成疑问,无可知晓。我认为一节课要多设几个环节,根据教学目标和课堂情况增删,比如检查--练习--讨论—质疑—解疑—讲解等,突出某一目标要点,又避免课堂教学的单一性。一节课分成几块,连起来是个有机整体,时间上好把握。下节课容易承接。如在教学《夜归鹿门歌》时(《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二单元的作品)。该单元要求教会学生“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把握诗歌的意境)。即要教会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尽量构想诗人描绘的奇幻世界,从而获得对人生、自然的新认识。从而推想诗人的情感。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我在导入新课后,便直奔“主题”,按此“缘景明情”的基本思路——(绘景——析景——摹形——溯情)来进行教学,并作分析。在学生朗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找一找诗中写了哪些景物?学生明确诗中写了江边之景及山中之景后,我再以赏析江边之景为例,提出一系列要求:描述当时的场景,概括画面的特点,根据画面以及诗中相关诗句,想象此时诗人的形象,归纳诗人在这幅画面中所体现出来的感情。从而使学生初步掌握了“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和技巧。为作者写人生短评,作为第二节课的目标,突出训练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我想,在每节课上,我们要明确知识点,解决疑难点,扎实有效的推进课堂教学。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课文只是个例子。”教学时,若能每节课针对文本重点分割实施,一节课只讲清楚某一个问题,重点培养一方面的能力,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反复训练,学生定会受益匪浅。
第三,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课堂。老师的动是主导,学生的动是主体。学生要动口动手动脑,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来,气氛活跃了,学生就不会睡觉。我反对老师一讲到底,或者占用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老师要尽可能的让学生活动,如果老师讲得太多,学生就疲惫困乏。目标呈献给学生,学生通过读、写、讨论或某二者结合的方式去落实目标,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拿出来,老师讲的就会很有限,课堂也就活跃了。一讲到底不好,一练到底也不好。争取当堂反馈,当堂解决问题。
第四,高效课堂的板书尤为重要,现在多媒体的使用,信息量大,学生更是不知晓重点在哪,如果老师一节课板书只写一个标题。学生更是抓不住知识的重点和条理。 我的课堂最后五分钟定是看黑板,看板书,明目标,再思考,动起来。
最后,高效课堂之后续——作业布置,是课内学习的有效补充,是培优补差的重要形式。应天天做,应分层次布置,应加强检查督促并部分面批面改。作业布置分必做和选做。如:柳永的《雨霖铃》后留给学生这样的作业:1.反复朗读本词并能有感情的背诵 (必做);2.根据自己的理解,可以创造性的发挥,把《雨霖铃》改写成故事、散文等(选做);3.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婉约派”,并了解另外一位婉约派词人并赏析这位词人一首词。(选做)以上作业内容丰富且难易适中,确保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不同层次作业的最佳选择。[2]
尽管每位教师采用的教育形式不同,但殊途同归,都是为了同一个教育目的,即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成长奠基高效课堂。“高效”不应只是分数和升学率的最终高效,而应落实于每一天、每堂课的有效、高效上。“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在语文的课堂上,让我们可愛的学生插翅高飞。
参考文献
[1] 李志辉. 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探究[D]. 湖南师范大学, 2012.
[2] 马寿华. 有关高中语文自主学习策略的思考[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15):3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