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执着?一路跨越?一路收获
2017-10-25赖丹丽
赖丹丽
一、课题的基本情况
1.课题研究意义价值
(1)通过《提高学生对学校文化的认同的研究》,激发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我校的校训为“绽放最美丽的自己”,创建独具特色的“缤纷教育”,学校文化环境的建构与完善,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3)创建积极向上和谐健康的学校文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课题界定:
通过构建和谐学校文化,提高学生对学校文化的认同感,提高学校教育功能,培养适应未来和谐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
3.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研究目标。
科学界定学校文化的实质与内涵,构建完整的学校文化教育目标体系。
营造优美、和谐的校内自然物质环境和人文文化氛围,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探索学校文化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关系并构建学校文化的教育模式。
(2)研究主要内容:
① 以人为本,着力抓好教学文化建设、科研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形象文化建设、社区文化建设等,学生认可参与学校文化建设。
② 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促进学科教学和教科研的结合,努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③ 通过《提高学生对学校文化认同的研究》,推进校园人际关系建设,实现学校干群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家校关系、学生和环境关系和谐相处。
4.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政策依据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教基二[2013]2号,以及广州市中小学教育质量阳光评价体系为依据。
(2)理論依据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对师生关系的和谐的重要性作过论述。夸美纽斯、洛克等强调教育要遵循自然,尊重人性,师生关系应当平等互助。
中国古代第一部教育教学专著《学记》提出尊师重道观点,尊师才能重道,重道必须尊师。这一些为该课题提供了研究的基础,有很好的理论参考价值。
5.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2)观察记录法 (3)问卷调查法
6.研究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年9月一10月 制定研究方案,立项申报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5年11月一2016年8月
围绕研究内容开展观察记录,调查、分析。
第三阶段l(总结阶段):2016年9月一2017年2月
(1)总结提高对学校文化认同的经验
(2)形成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理念和系列活动
第四阶段(推广阶段):2017年3月一7月
二、课题研究过程、成果分析与课题反思
1.课题研究过程
在课题研究的初期,我们首先查阅、收集了国内外有关资料,了解国内外此课题研究现状。通过开展问卷调查、访谈等不同形式,了解全校师生发展需求和对构建和谐学校文化建设的愿景。
(1)整合相关材料,设计调查问卷,开展前期问卷调查
以抽样取数据的方式进行了实验研究的前测工作,选择了实验班级共155个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得出结论一:学生和家长对学校总体认同度较高,但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二:家校关系、师生关系和学校社会声望相对得分较低,可见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认可度较低,是下一阶段研究的突破口。课题组根据家长与学生实际反映的情况,了解目前学校的实际情况及存在问题,分析找出弱项指标与差距,挖掘提高实验的有效性与潜力,寻找获得学生与家长认同感的措施。
(2)确定学校文化教育目标体系
我们从校园文化建设整体分析。确立了以物质文化建设为基础,以一训三风建设为抓手,以教育教学文化建设为根本。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高雅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精心打造“桃花文化 缤纷教育”的办学特色,在“总有一门课程适合你,总有一项活动适合你”的办学行为主导下,建立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活动模式,搭建各类活动平台,引导全体师生向各个领域发出挑战,构成一个完美的和谐整体的学校文化教育目标。(见下页表)
(3)在拓展升华中凝炼,构建学校文化教育新模式
我们认真总结和继承学校优良文化教育经验,不断开拓视野,放眼未来。搭建舞台让学生“绽放最美丽的自己”,总结形成了学校文化教育新模式,师生在学习中热爱学校、热爱老师、热爱学习的新局面。
①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
按继承发展与创新的原则,我们在文化精华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升华。努力使学校环境成为“有不教之功”的隐性书籍。使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面墙壁都流淌着浓浓的桃花文化。为了让更多的“花样教师”、“花样少年”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学校定期开展“缤纷读书节” “缤纷体育节” “缤纷科技节”“缤纷艺术节”“缤纷桃花文化节”,形成了一个展示机制。在学校搭建的这些平台上,教师、学生充分展现个性,一朵朵桃花在校园中精彩绽放。
在隐性教育资源的开发上,我们特别注重师德建设。我们努力追求以和谐文化培养和谐的教师,以快乐的教师培养快乐的学生。
② 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结合
校内文化资源有广阔的领域,我们边研究边开发。对新兴领域,我们在探索中有效利用。为传播石马的地域文化,我们组织师生探究石马文化名人,古迹古建筑,课题组老师还申报了《“社区名人”资源滋养学生人文底蕴素养的研究》课题。为整合社会文化资源,我们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实践基地参观学习。开展论文团队拓展活动,法制、安全讲座,请粤剧团演出和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开办了“妈妈宝贝学堂”等。
③ 常规教育与主题教育结合
学校固有的基础文化、常规文化无时不在感染影响着师生们。而主题文化更有着鲜明的特点。在每周的升旗仪式上都要精心撰写国旗下讲话,入队仪式庄严隆重,学校的艺术节、读书节、体育节和独具特色的桃花文化节、安全活动月都有醒目的标语,隆重的宣传,让孩子们尽情绽放。主题活动的浓烈氛围和有效的教育形式、内容,让学生接受教育的同时,受到浓浓文化氛围的濡染。
④ 传统教育与创新教育结合
在探索中我们力求让每项传统文化元素都释放出鲜活的育人功效,同时也注重文化教育的创新。把能否创新作为检测文化建设生命力的体现,并作为文化品牌进行经营和打造。在研究中加强问题意识、批判意识和发展意识。通过“典型引路、专家诊断;集体研究、组内诊断;个体反思,教学论谈、互动交流;校级联动,资源共享”等多种方法和手段实现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同步提升,并在实践中完成“智慧再创造”。
在创新研究中,我们精心打造“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网络。通过家长开放日、妈妈宝贝学堂、亲子运动会、家长学校讲座等形式,以提高学校教育亲和力。
2.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将坚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从追究文化建设的外在美和环境育人的内在表现两方面,发挥“双向”作用。在实践中提煉研究内容,打造高品位文化品牌,打造为可持续发展奠基的学校文化建设主题和特色:
A、着眼于学校文化的现实作用和创新发展,赋予校园精神性文化建设以新的内容和时代气息。
B、树立学校文化师生共建意识,激励师生在文化建设中欣赏美、创造美、表现美,形成美的人格。
C、让文化处处都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断彰显个性,使校园文化建设形成特色。
D、开展丰富活动,创设各种平台,使学校文化建设、课堂教学、德育教育等领域相互整合发展,为学校育人成才培植优良土壤和宽松环境。
E、以正确舆论为导向,加强校园文化阵地管理,形成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人员良好的舆论网络。
3.课题研究成果。
(1)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学校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形成了学校文化教育完整的目标体系,科学教育模式以及管理机制等,为学生对学校文化的的认同提供了理论遵循。
(2)学校的物质文化基础发生较大的变化。
(3)制度文化建设日趋完善。
(4)学校形成了良好地人际关系和师风学。师生关系融洽,亲密无间。
(5)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水平显著提高。
(6)我校学生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师生艺体活动成果显著。
(7)结合课题研究实践,课题组成员勤于总结,不断反思,撰写了许多有质量的课题论文、随笔反思。
三、收获与思索
在一年多来,我们一路执着、一路跨越、一路收获,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师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共同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学校的主人,促进了师生的和谐发展,铸就了制度文化,学校理念文化和育人活动文化。提升了学校的内涵的软实力,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提升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通过反复研究,实践探索,让我们深深认识到,学生对学校文化认同感的提升是一所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和活力,它是学校精神和灵魂,具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它可以调节激励师生的思想行为,陶冶其情操,净化心灵,能培养和激发师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精神,能促进师生的自我完善,自我超越,促进师生综合素质的自我提高。我们在历史传承中不断创新,让学校文化育人功能都得到应有的释放,把我校办成充满智慧,充满阳光的学校。
四、不足与研究方向
1.对学校文化建设的整体把握,不够全面,还缺乏代表学校特色光亮的精品,还要组织师生深入研究,在教育教学中更好体现教学美的评价与创造,体现学校文化内涵与精髓。
2.继续增加投入,增添文化硬件设施和标志性的建筑,努力创设环境文化的特色品牌,努力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3.加强教师培训,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促进教师的自我完善,自我超越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美誉度、知名度、家长认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