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中公共基础课教学模式改革
2017-10-25任亚琼
任亚琼
摘要:信息技术在公共基础课中的应用,在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资源和机会,大大提升他们学习主体性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公共基础课信息化教学中的问题,提出通过开展主题式教学和打造信息意愿学习平台等措施,为公共基础课信息化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信息技术 主题教学 资源共享
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技术被普及应用在公共基础课的教学中,促使我国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模式发生着变革,开始摒弃不适宜的、过时的方法,优化了教学环境,共享了教学资源,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改革創新。教师和学生深受新教学技能的积极影响,教师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学习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自由安排学习时间。总之,信息技术在公共基础课的普遍应用,推动着公共基础课的良好发展。
一、公共基础课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逐渐渗透到教育的每个角落,为教学和研究提供了许多便利,促进了教学和研究的开展。
第一,信息技术的应用让学生享受到了更多的学习内容,让资源得到最大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互联网的流行,现代校园都建有自己的校园网站和网络图书馆,社会上也有很多进步青年在利用网络学校学习深造。可见,教育资源越来越共享化和普及化。学生在网络资源中可以学习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对高校公共基础课的开展有着良好的建设意义。共享资源让高校公共基础课的学习更加便利,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料,有针对性地学习研究。同时还可以将自己的学习心得上传到网络供大家参考,做到借鉴别人的优秀学习成果、优化自己的学习结构,使学习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第二,信息技术的应用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多样的形式,给学生更多的学习体验,丰富他们的学习生活。高校公共基础课在各专业学生的心里可能并不是很重要,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那么,为了让学生重视公共基础课,教师一定要丰富自己的教学课堂,变化出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觉得上课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除了利用教学课件教学,还可以利用当下流行的“小咖秀”当教学素材,让学生自己当教师,变换课堂角色;让学生感受新鲜感,保持学习的兴趣。多种形式的教学,不仅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还能锻炼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好习惯。
第三,信息技术的应用让学生发现自身的学习优势,使自己的才华得到有效发展。学生的学习和接受能力高低不平。应用信息技术的公共基础课与以往的传统教学不同,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和地点要求,教师可以更好地对学生因材施教。因为有了信息技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的选择,教师就可以进行有个性的公共基础教学,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特殊之处,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潜能。对于能力强的学生,平时的教学可能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学生就可以在课余时间里自行在网上寻找学习更加高深的知识,丰富自己的学识,扩充知识面,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二、公共基础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多媒体辅助教学在高校公共基础课中的普遍应用,使得教学取得了一些成绩,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在慢慢改变,在网络中教师和学生可以自由的交流对话,使信息的传递更加快捷。总体来说,信息技术在公共基础课教学中的发展还算是中规中矩,但是问题也是随处可见。
公共基础课的重要性没有被学生认识清楚。高校里各个专业的学生对待自己的专业课程都还不是很重视,对待公共课程就更是怠慢了。但是高校中的公共基础课都是培养学生成为一名有学识、有修养、有见识的必修课程,对于学生的成材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高校学生大多是经过十几年的应试教育考上的大学,都是在教师的鞭策和家长的监督下学习的,他们的自律能力很差,而大学是一个自由自在的学习空间,他们还不能良好的适应。
公共基础课在高校中受到多方面制约,不能发挥出应有的教学价值。我国很多高校的教学基础设施还存在着巨大的不足,严重制约着教学的顺利开展,不利于学生的深入学习。公共基础课利用信息技术来教学,需要有懂得信息技术的教师、有电子设备的教室,这些基础的要求可能还不能得到满足,而即使能够满足的高校,还要受到学生人数的制约,不能顺利地进行教学。有时为了达到教育部门的教学要求,让学生在多媒体教室里学习,造成公共基础课严重超员。教师不能兼顾到每一位学生,很多学生开始逃课,上课时间做别的事情等等,因此公共基础课成了摆设,失去了教学价值。
创建弹性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有些教师的专业水准达不到要求。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对教和学都提出新的要求,教师不仅仅需要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会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而有的公共基础课像思想政治课、大学英语课都属于文科范畴,教师对于计算机的使用真的不太擅长。为了上好一节课,教师需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去准备教学课件,对教学内容的准备时间就会相对较少,而使公共基础课十分乏味无趣。为了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信息化教学,高校教师的个人素养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公共基础课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
1.利用信息技术打造完美公共基础课课堂氛围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最基础应用就是它的媒体作用,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传播媒介,搭建起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途径。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模式改革之一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生动的学习环境。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资源,努力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舒适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呈现动态的学习课堂,激励他们积极地去探知,学会独立自主的学习。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千万不要过于注重多媒体的演示,而忽视了教学的真正目的,不要让教学空有华丽的外表,而没有实在的内容。
例如,在高校进行思想政治公共基础课教学时,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对课堂氛围进行渲染,让学生感受革命前辈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牺牲生命、保家卫国的伟大精神,提升学生的政治觉悟。平日里学生不喜欢看革命影片,只喜爱日韩电视剧、崇拜港台明星,教师可以利用教学的机会,将优秀的革命影片推荐给学生。endprint
2.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主题研究的教学模式
高校中的教学更加趋于总结形式的教学,很多公共基础课都是学生在中等教育阶段学习过的内容知识,进入了高等学校,教师应当教会学生从总体上系统地学习。所以,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公共基础课程进行主题模式的研究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课堂学习主题,让学生围绕这个关键词去网络中寻找需要的学习资料。这样在教学前期,学生就同教师一起进入了学习模式,为课堂教学打下了基础。公共基础课堂上,教师按照主题教学把每一个阶段的关键词发布给学生,让学生将自己提前准备好的资料对号入座,自己制作成一个简单的PPT。然后教师挑选出几个有代表性的播放给学生,让他们进行比较和补充。这个过程,既对学习的知识进行了归纳总结,又是一遍学习感悟的过程。这种主题模式的教学对于高校的学生来说,还锻炼了他们自主学习和概括总结能力,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3.利用信息技术创建学习资源共享型的教学模式
学习资源型的教学模式就是让所有的人都可以自由自主地学习,体现出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高校中总是提倡资源要共享、学习要交流,只有建立一个这样的平台,转变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才可以真正实现。对于这种新的创新,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像大学英语公共基础课就可以创建这个平台方便学生进行英语的交流和练习。有了这个学习平台,教师再也不用担心课上的时间不够用,学生也可以自由调配自己的时间进行学习。
管理学生也是一门艺术,这比教好课程更难。教师创建学习资源共享平台,一方面可以进行教学,另一方面还可以进行学生管理。比如,大学英语课程需要学生多进行英语对话练习,而课上的时间教师大多数用来讲解知识点和课本内容,没有充足时间留给学生做对话。在平台中,学生可以与计算机对话,也可以与在线的其他同学对话,俨然发挥了一个英语角的作用。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对话练习制作成音频上传到共享平台。教师进行听阅,對学生的发音进行纠正,使其发音标准。有了这样一个平台后,教师可以更多地与学生交流,让学生喜欢公共基础课,积极参加课堂学习。
四、小结
综上所述,高校公共基础课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大力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双面发展,同时也全面提高了高校公共基础课的教学质量。信息技术改变了教学模式,整合了教学资源。对学生而言,他们可以更加自主地学习,加深对文化知识的认识,打开了眼界,综合文化素质有着显著的提升。对于教师而言,不断地修整教学计划,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将最好的提供给学生,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填充知识体系。
(作者单位:山东理工职业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