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全球化时代的工匠精神

2017-10-25刘益銮

职业·下旬 2017年7期
关键词:资本运作精益求精全球化

刘益銮

全球化时代的工匠精神从伦理角度来看,在强调自身精益求精的同时,应更加强调运作资本的主体如何学会敬畏资本、对资本负责,从而避免资本的“恶”,发挥资本“善”的功能,使它承载道德与良知、责任与担当,为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提供坚实的伦理之基。

一、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

从传统意义上看,工匠精神是指对产品的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及更完美的精神理念。也就是指工匠在高超职业技能和良好人文修养结合下形成的一种精神理念,它体现了工匠对本职的热爱坚持、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及品牌、创新意识。而全球化时代,工匠不仅仅是指机械重复的工作者,更为重要的是工匠一词还可以凝结在企业身上。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因此,我们在充分挖掘传统工匠精神价值内涵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培育企业的工匠精神。企业是资本运作的主体,是振兴我国民族工业的担当者,因此,资本运作主体应敬畏资本并对资本负责,避免资本的“恶”,发挥资本“善”的功能,这是全球化时代工匠精神的价值诉求。

二、深刻认识资本“善与恶”的两面性

依据马克思对资本的研究,我们能清晰地认识到,全球化实质上是以资本全球化为起点,资本在全球范围自由流动的客观性,使世界各国经济在先进的科学、信息技术发展的助推下而密切联系在一起,经济全球化成为现实。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资本全球化又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核心。由此依据马克思基本理论,笔者认为资本本质具有“善与恶”的两面性。一方面,资本自身实现价值增值或获得剩余价值的客观要求,使资本全球化成为现实,资本全球化开创了世界历史,为促进更高社会形态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这是源于资本的文明进步性作用的必然结果。这就是资本“善”的功能,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榨取剩余劳动的方式和条件,同以前的奴隶制、农奴制等形式相比,都更有利于生产力、社会关系以及更高新形态的各种要素的创造。但资本的另一面,由于它一开始就蕴涵着剥削,即增值自己,获得剩余价值,这就往往导致其增值的方式或借以繁殖自身的手段有悖伦理、甚至不排除特权干预和违法现象的存在,从而给人类造成各种伦理困境,如生态危机全球化、全球空间结构等级化和贫富悬殊两极化,劳动异化、人的物化以及拜物教的普遍化等,这就是资本“恶”的表现。因此,研究全球化背景下出現的现实经济问题,还得回到它的起点或核心,从根源上认识正是资本自身的增值或对剩余价值的过度追求在起决定性作用。

三、将企业和企业家的“工匠精神”,融入产品

不是每名工匠都能成为企业家,但大多数成功企业家身上都有“工匠精神”。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一定程度上承载着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品牌强国转变的梦想,关乎中国制造业的生存和发展,关乎“三步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而目前不少企业在资本运作过程中,都在追求“投资少,见效快”的理念,把自己的工匠身份变成了纯粹的商人,从而忽略了振兴民族工业、创新民族品牌的历史重任,导致国人对中国制造敬而远之,如手机要买苹果的,汽车要买德国制造的,甚至马桶盖、剪刀等生活用品也要日本的等等。所以拉回国人总“向外看”的目光,让中国制造有朝一日成为人人争先购买的产品,这是企业和企业家义不容辞的责任。这种责任担当也有助于资本主体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信誉和市场竞争力,更有利于提高自身的长远经济利益,还有助于协调内部成员的行为。因为资本主体的责任有多大,市场就有多大,发展也就会有多远。因此,为增强资本运作主体的社会伦理责任,使其充分发挥资本“善”的功能,应充分利用道德传统、舆论的力量来感化资本的灵魂,使其从今天开始抛下浮躁的情绪做产品,坚守分内的职责,以恪尽职守的态度,做到精益求精;还应从制度的角度,利用强制性手段规范约束资本“恶”的行为。希望资本在拥有清醒良知的同时,恪守“慎独”精神,使其血管里流淌出更多的“道德财富”,使我国的产品质量、经济增速,在避免资本“恶”的前提下,通过利用资本“善”的功能名列世界前茅,从而在全球化格局中站稳脚跟。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技师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资本运作精益求精全球化
创新务实谋发展 精益求精铸辉煌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光影视界
集团化资本运作的融资分析★——以复星收购地中海俱乐部为例
民间借贷对中小企业资本运作的影响
推陈出新 精益求精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