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兵团:履行职责使命 发挥特殊作用

2017-10-25辛兵

中国报道 2017年10期
关键词:兵地麦麦兵团

辛兵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坚定坚决落实党中央对兵团的定位要求,紧紧围绕新疆工作总目标,忠诚履行职责使命,为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而努力奋斗。

秋天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最壮美的季节。在中哈界河,阿拉克河水流湍急,像马军武一样亦兵亦民的兵团职工守卫着西陲漫长的边境线;在东天山脚下的哈密市,一条名为“兵地融合大道”的高等级公路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在一个个大型现代化农场棉海翻滚,一排排兵团自主制造的农业器械来回穿梭,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新型城镇里人潮涌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新疆和兵团考察调研,主持召开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部署指导兵团深化改革工作,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疆代表团审议,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明确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新疆工作的总目标,要求兵团履行好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三大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思想,为兵团做好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赋予了强大动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兵团党委书记、政委孙金龙强调,兵团要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牢记党中央赋予兵团的特殊使命,勇于担当兵团维稳戍边特殊作用,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稳定器:关键时刻勇于担当

维稳戍边是中央赋予兵团的职责和使命,也是兵团存在价值最根本、最重要的体现。扎根边疆,甘愿奉献。兵团战士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

兵团第十师一八五团地处我国西北端的国境线上,是兵团特有的“路到头、人到头、水到头、电到头、田到头”之地。“西北边境第一哨”桑德克哨所巍然屹立,这里是马军武和他的妻子张正美工作和生活的地方。

升国旗、登瞭望塔、巡视河堤、检查分水闸,修补边境线上的铁丝网……快30年了,马军武与同是战友的妻子风雨无阻地行走在20公里的边境线上,担任巡边、守水、护林任务。他们走了近30万公里,磨破400多双胶鞋,穿坏了40多套军便服,未发生一起涉外事件,观察和排除多起洪水、火灾等隐患。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当听到马军武说“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当卫士”时,总书记称赞道:“真了不起,我非常敬佩你们。”“总书记关心着我们,党和国家没有忘记过我们,再苦再累心也甜。”马军武说。

“棉花施肥的事儿,你赶紧找人弄一下。要是有空就去趟巴扎,孩子开学了,得买身新衣服……”天还没亮,第三师四十五团八连职工李培德就忙着叮嘱妻子张国香。如马军武一样,李培德也是一名兵团职工,他作为“创兵团棉花最高单产纪录者”被抽调参加网格化巡控,家里的事就交给妻子。

巡控安检点比较远,往返10多公里,得早一点出发。迎着清凉的山风,李培德携带好头盔、盾牌、警棍,和6名民兵一道上路了。轮训期间,李培德一有空就往训练场上跑,俯卧撑、仰卧起坐、蛙跳,练得比谁都认真,支援防范、紧急出动、防暴队列,一项一项补短板。为了提高执勤能力,李培德自费买了随身听,每天闲暇时间戴上耳机学维吾尔语。还找来当地地图,逐条熟记街区、道路,做到街区“活地图”、执勤“一口清”。

“我们现在定时训练,平时还要把地种好。兵团人屯垦戍边的职责不能丢。”李培德说。

兵团职工亦兵亦民,守卫着西陲漫长边境线。从伊犁“2·5”事件、阿克陶县巴仁乡武装暴乱到乌鲁木齐“5·22”、莎车“7·28”暴恐事件,在一次次危急关头,兵团民兵在第一时间挺进维稳一线,执勤巡逻,维稳戍边当先锋,打下一场场胜仗。

近几年,兵团先后出动民兵20万余人次,胜利完成了南北疆冰雹、山洪、泥石流、雪灾等抢险救灾任务。辖区维稳执勤、协助边防部队清山控边护路、网格化巡逻防控,重大节日、敏感时段各项维稳任务都有他们的身影。

2016年6月17日夜间,青河县阿热勒乡遭受山洪袭击。6月18日凌晨,接到灾情报告后,兵团第十师立即紧急集合人员,组织120名民兵赶赴洪灾现场,全力支持青河县应急抢险。“关键时候,他们靠得住,真是好兄弟。”当地少数民族群众胡斯满·库尔班江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大熔炉:民族团结一家亲

从人民解放军凯歌进疆到数十万官兵集体转业成立兵团,从为新疆发展打下基础到无偿支援地方建设,从撤销后融为一体到恢复后携手同行,从军民鱼水情到民族团结一家亲……新中国成立以来,兵团深度参与新疆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与自治区共同建设如今这个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美好新疆。

兵团——这座融合团结的大熔炉,火焰正越烧越旺。正如“兵地融合大道”,全长82公里的公路建成后,将串联起哈密市伊州区6个乡镇、兵团第十三师4个团场和3个工业园区。“兵地融合大道由第十三师和哈密市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施工、统一时间开工,是深入推进兵地融合发展的又一次具体实践。”哈密市交通局党组书记白建国告诉记者。

“发挥兵团特殊作用,就必须推进兵地融合、民族团结。”孙金龙强调,要发扬兵团光荣传统,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断深化拓展兵地融合发展的方式和途径,在服从服务新疆大局中更好展现兵团特殊作用。

路之东是规划齐整、富有兵团特色的团场,路之西是繁荣发展、欣欣向荣的城镇217国道——这条横穿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的道路,曾经是兵地之间的一条界线,而如今则是兵地融合发展的见证。

打开新购买的燃气灶,望着跳动的蓝色火焰,第七師一三七团退休职工彭松平打开了话匣子:“团场居民以前都使用液化气,不仅价格贵,还有安全隐患,现在我们终于用上了天然气,又便宜又环保,这都是兵地融合带给我们的好处。”彭松平口中说的给一三七团居民诸多好处的项目,是由乌尔禾区与一三七团联手引进、正在施工的天然气入户工程,工程完工后将实现兵地双方天然气全覆盖。endprint

多年前,毗邻而居的乌尔禾区与一三七团,秉持着“兵地有别、隔路而治”的固有思维模式,经济社会发展“各干各”,双方发展都相对缓慢。然而,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守着丰富的油气和旅游资源的乌尔禾区和一三七团认识到,不能再陷入“单打独斗”却发展缓慢的怪圈里。

“如果没有当初区域一体化的总体战略规划,就不会有今天兵地优势互补、共同繁荣的局面。”乌尔禾区委书记薛宏舜深有感触。2016年,兵团第七师党委和克拉瑪依市委联合成立了新疆首个兵地融合发展改革试验区管委会——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七师一三七团兵地融合发展改革试验区管委会,双方不仅实现了产业分工合作,还在卫生、教育、医疗、招商引资等领域实现了联合行动。

兵地发展不仅是兵团与地方政府的融合发展,兵团人也在生活中与当地少数民族群众携手发展。12年前的那个盛夏,麦麦提图如普给老板尤良英打工拾棉花,拾花期结束后回到了远在和田的家。没想到,一个电话又将两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老板,救救我老婆贝丽古孜,她开刀住院了。”电话那头,麦麦提图如普的声音充满焦急与渴望,“求你了,借我1万元吧,一定还你!”尤良英与麦麦提图如普相处时间并不长,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她还是决定将钱借给麦麦提图如普,“人命关天,再说他能想到我,说明他信任我,我不能辜负了他的信任。”

在尤良英的帮助下,麦麦提图如普的妻子病愈康复。尤良英不仅延缓了他的债务,还承诺要帮助他摆脱贫困。从那以后,尤良英与麦麦提图如普姐弟相称。经过尤良英多年的努力,麦麦提图如普家里盖起了新房,日子越过越红火。

“兵团是一座大熔炉,我在这里不断成长,也带领着少数民族朋友们进步。只要我们把民族团结的事一直做下去,新疆一定会更加团结稳定。”尤良英说。

自去年10月起,兵团与自治区同时开展了“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截至目前,兵团机关部门和直属事业单位中,已完成结对认亲干部10.09万人,结对认亲10.07万户,结对认亲完成率达99.82%。“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只是兵团60余年发展历程中重视民族团结工作的一个缩影。

示范区:引领先进的旗帜

红番茄、绿西瓜、紫葡萄、白棉花……很多人一提到兵团,最先想到的都是兵团的大农场和大农业。但很多人看不到的是,在兵团的棉花地、水稻地、葡萄架下没有毛渠,只有一条条黑色管子通往作物根部,给庄稼打“点滴”。这就是兵团闻名全国的膜下滴灌节水技术。

“传统的水稻种植全生育期每亩需水2000立方米,而膜下滴灌水稻每亩只需水700立方米,可以节水60%以上。”天业节水董事长陈林说。因不需要田埂、水渠,每亩节约出来的10%的土地又可以增产,高产田块亩产可达800公斤以上,增产40%以上;从铺管、覆膜到播种、收割,全程实现了机械化,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

茫茫大漠中,兵团滴灌的管子埋到哪儿,绿洲就延伸到哪儿。今天,兵团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670万亩,兵团的节水技术也已辐射到河北、河南、甘肃等20多个省区市,也受到国外用户的青睐。

近年来,兵团加大以科技为引领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全国节水灌溉示范、农业机械化示范、现代农业示范三大基地基本建成,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由0.35︰1提高到1︰1。

兵团结合自身优势,以科技为引领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以招商引资为带动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大力弘扬先进文化、传播中华文化,充分发挥在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时代在变,引领先进作为兵团的一面旗帜始终成色未变。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坚持向南发展的战略,做活南疆“棋眼”,逐步改善整体实力“北强南弱”局面。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发展主战略,探索推进北疆师代管南疆团场、园区,与广东探索推广与援疆省市合作共建兵团团场新模式,加快引进企业、发展产业、建好城镇、聚集人口。

党的十八大以来,兵团坚持稳中求进、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总基调,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1190亿元增至2016年的2134亿元,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年均增长13.9%,经济总量占自治区比重由16%提高到22.2%;兵团级以上各类园区达32家,其中国家级6家,兵团以新型工业化为支撑的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

同时,兵团提出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覆盖兵团、辐射周边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一大批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相继落成,造福群众。文化产业与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迸发出无限活力,催生出一批新创意、新产业、新业态。兵团目前已经建成63个团场综合文化中心,兵团文艺团体赴基层慰问演出2500多场次。具有浓郁兵团特色的红色旅游、丝路旅游、屯垦旅游等逐渐兴起,成为兵团文化新名片。endprint

猜你喜欢

兵地麦麦兵团
兵团记忆
兵团记忆
兵地篮球友谊赛促进融合发展
深化兵地融合加强民族团结实现新疆总目标
兵团在
我需要一首歌
融合共赢
融合万事兴
用兵团精神凝聚兵团人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