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莺莺传》到《西厢记》
2017-10-25司东晓
司东晓
摘 要:女主人公崔莺莺的性格冲突,无论是在传奇《莺莺传》中,还是在杂剧《西厢记》中都起着推动故事发展的重要作用。崔莺莺是一个美丽多情,虽受礼教束缚而仍渴望自由爱情的贵族少女。她的形象从《鶯莺传》到《西厢记》是一个逐步丰满、逐步鲜明的过程。
关键词:崔莺莺;莺莺传;西厢记
中唐著名诗人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篇重要的爱情小说,也是元稹自述本身故事的写实小说。元代著名戏剧家王实甫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创造,形成了千百年来上演不衰的著称杂剧《西厢记》,但这个西厢故事已不是元稹当年创作的模样了。特别是人物形象的发展,张生、崔莺莺、老夫人、红娘等人的形象都是一个逐步丰满、逐步鲜明的发展过程。其中女主人公崔莺莺的性格冲突,无论是在传奇《莺莺传》中,还是在杂剧《西厢记》中都起着推动故事发展的重要作用。
莺莺是美丽的。《莺莺传》中元稹通过张生的眼睛来表现莺莺的美丽:“常服睟容,不加新饰,垂鬟接黛,双脸销红而已。颜色艳异,光辉动人。”到了《西厢记》杂剧中,王实甫更是巧妙地运用语言的形象性和雕塑性描写了莺莺的美丽。且不说张生眼中的“樱桃红绽,玉粳白露……千般袅娜,万般旖旎,似垂柳晚风前”的莺莺是如何动人。只看那僧俗的表现:“大师年纪老,法座上也凝眺,举名的班首真呆劳,觑着法聪头做金磬敲”。“老的小的,村的俏的,没颠没倒,胜似闹元宵”。不仅老的少的,村的俏的,男女僧俗都为之六神无主。《西厢记》较之《莺莺传》用更多的笔墨来描写莺莺的美丽,使得莺莺像从天而降的仙女一样。
莺莺的美丽不只是表现在形体上,而且表现在她的灵魂上。《莺莺传》中的莺莺对张生的爱是那么纯洁、透明,不掺一丝儿杂质。面对张生的抛弃,仍是“始乱之,终弃之,固其宜矣,愚不敢恨。”《西厢记》中莺莺,面对孙飞虎的掳掠时的表现,展示了她灵魂的美丽。“体爱惜孩儿一身,还是献于贼汉。”面对强大的贼兵,她没有为自己考虑。作者写尽了莺莺形体的美丽后,又突出地表现了莺莺灵魂的美丽,使得崔莺莺这一形象更有感染力。
莺莺渴望趋势专一的爱情,热烈追求自由的婚姻。《莺莺传》在这一方面的描写显得笔力不足,但我们还是能看到莺莺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当张生西去京城应考,将“不复可见”时,莺莺的表现是“哀音怨乱”“泣下流连”,表现了莺莺是多么渴望爱情的真挚专一。
《西厢记》中的莺莺在最初的出场里便唱出了“花落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比较含蓄地道出了她的生存状态是正处于青春萌动中的,也是她对囚笼般生活的苦闷。继之,与潇洒英俊、才华横溢的张生佛殿相逢,把她的青春和生命惊醒了。她对张生以身相许,以此对封建礼教做出了关键的冲击,做出了那个阶层女子所能做到的最大反抗。“标示着封建社会的青年男女对封建牢狱生活的愤怒、怨恨、诅咒和反抗”。
莺莺是坚强的,但同时又是脆弱的。虽然莺莺强烈追求爱情婚姻的自由,并为此做出了坚强的反抗。但她的反抗道路并不是平坦的,而是一条十分艰巨的曲折道路。莺莺自身性格的矛盾和冲突是这条道路上一个重大的阻碍,也正是她性格的这种冲突使得西厢故事一波三折,扣人心弦。这种矛盾和冲突也是莺莺这一形象的最为鲜明的性格特点。元稹的《莺莺传》中初步描写了莺莺的这一矛盾性格的冲突。到了王实甫的《西厢记》,作者把崔莺莺的这一性格冲突发展到极致,使崔莺莺这一形象更为鲜明、生动、可爱。
莺莺从小生活在囚笼一样的深墙大院中,受的是母亲那种束缚人的封建礼教的教育。“她的背叛不只是要背叛这个社会,不只是要伤透了母亲的心”而更重要的是她首先要撕破整个时代在她心里布下的礼教规范的那张网,这张网时刻吞噬着她那颗萌动着自由和恋爱的心,使得待月西厢的莺莺在幸福离她那么近时伸手推开它。
莺莺身上既笼罩着封建礼教的阴影,又显现着自由意识的光斑。莺莺不同于她的母亲,但同时在某些行为上又相同于她的母亲,在她身上,我们可以认出她母亲的教养。她有相国小姐的娇惰、怯弱,内心深处也有封建礼教的影响。如《闹简》一折表现的“假意”:“小贱人,这东西哪里来的?我是相国小姐,谁敢将这柬帖来戏弄我,我几曾惯看这等东西?告过夫人,打下你个小贱人下截来。”如果说这一《闹简》是怕红娘乱说,被老夫人发觉的心理驱使,那么《赖简》一折莺莺的变卦,就更侧重于自身性格矛盾。暗约下张生,而当张生真的赴约而来时,她却忽然变卦,发起脾气,把张生当贼给拿住了。她虽然由于对爱情的渴望写下了约会张生的书简,但她的内心矛盾并未解决。在她的思想里,认为自己的行为是见不得人的。对爱情的渴望、环境的压力以及还残存的礼教意识交织在莺莺胸中。莺莺的矛盾性格在人生的十字路上充分展示,这说明莺莺走上叛逆道路是有一个过程的。
总之,莺莺的生活环境与所受教养决定了她在追求自由婚姻道路上必然伴有深刻的自我斗争。她的性格经历了由要求爱情的实现到要求爱情专一的过程。
在元稹的《莺莺传》中,崔莺莺是一个任人玩弄、抛弃的“尤物”,到了《西厢记》中则完全是一个有性格、有追求的多情少女了。这一形象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她和杜丽娘、林黛玉一样,成为追求自由爱情,反抗束缚的封建女子的代表,打动着古往今来无数读者、观众的心。
参考文献:
1.李道英,刘孝严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隋唐五代.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8月第一版.
2.中国四大名剧·西厢记.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12月第一版.
3.宋之的,论西厢.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1月第一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