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的咬文嚼字
2017-10-25胡宜海
胡宜海
摘要:在初中作文教学过程中,咬文嚼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不是通篇咬字,而是要咬住关键部位。
关键词:写作能力;“咬文嚼字”
写作能力是初中生表达能力的重要体现。写作不仅能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准确地表达个人观点,认清自我、认识世界的能力。
一、初中作文教学的问题
作文教学无序性造成的结果是学生写作缺乏兴趣。现在许多教师的作文教学方法是先读范文,然后讲一些乏味的写作技巧,这样缺少层次性的引导很难激起学生写作兴趣。当前,关于中学作文教学研究中对写作方法及应试技巧的研究很多,如吴学谦《作文十要诀》、《作文立意选材构思》等,而像刘祖元《从学生作文心理探究初中作文教学》这类对学生写作认知心理、知识建构之类的研究却很少,这些恰恰是有效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理论知识。当下,初中作文教学过程都是以中考为指挥棒,以得分技巧为训练重点,随意性很大,难以形成系统化的操作。只有以分数论英雄,而没有层次、没有递进,学生感觉不到4年来自己在写作方面的任何改善,写作不再是内心的倾诉,而成为一种应付考试的工具,趣味全无,当然也就写不出好作文。
二、教会学生“咬文嚼字”
写作文时,最重要的是要把字写正确,错字满篇的文章怎么可能是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呢笔者在批改作文时发现,学生用错字现象一是误用同音字,比如“已经”学生误写为“以经”,“彩色”误写为“采色”二是误用形近字,比如“拟人”学生误写为“似人”,“例子”误写为“列子”三是过多地使用乡言土语。成熟的作家能够熟练地使用各种语言,把乡音土语有机地融入到作品中,因为其经过了筛选和提炼,所以能够给作品增色。但是,笔者发现学生在使用乡言土语时完全是某种炫耀或者恶搞,所受到的是网络聊天的影响,觉得把土语用书面语标注出来是一件很炫的事。他们不计较用字,只求合乎发音,这对于他们学习规范的语言是有消极影响的,需要教师加以纠正和提醒。对于常写错字的学生,教师一定要让他们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字典是不会说话的老师,一本字典能解决学生好多问题。再者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咬文嚼字”,把常见的同音字和形近字进行比较,比较它们字形上的不同和意思的不同,并且让学生积累经常用错的字词,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错字练习,这样能大大减少他们作文中的错别字。笔者曾经找出一篇错别字最多的作文当然隐藏了学生的姓名让全班同学来改,也找出全篇没有用错一字的作文让大家来欣赏,一正一反的对比,让学生不仅意识到错别字是作文里的蛀虫,更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样的作文才是好文章。
三、咬文嚼字的教学体会
“学无定则,教无定法。”很多老师在谈及自己的教学经验时常提到这句话。我也很认同这种说法。的确,我们的教学总是因学科和老师的不同而千差万别,尤其新课改之后,随着多媒体设备等先进的教学形式走进我们的课堂,我们的教学方法在不断翻新,我们的语文课堂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不过,我们在锐意改革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和丢弃传统教学中一些宝贵的东西,比如“咬文嚼字”,否则,很容易使语文教学出现华而不实、看着精彩却立足不稳的弊病。
比如有老师教学形式很新颖,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大多对字词、文句的品读一带而过,甚至干脆不提,只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作者的情感等。课堂效果挺好,可是课后问学生文章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学生基本都能说出来,可是再细问是怎样表现出来的,从哪些文句表现出来,却有很多学生说不出来了。这就可见深入到文章中咬文嚼字是很重要的。咬文嚼字被诟病,确实不在于其本身,而是因为以前有的老师讲课文的时候总是逐字逐句处处咬,处处嚼,使文章被支解得太碎而失去美感。但如果咬得准,嚼出韵味,对语文教学是大有好处的。
再比如今年中考题《就这样,埋下一颗种子》,需要细细咀嚼题目中的文字,细斟酌,多推敲,才可付诸笔端。
题目中的“就”字,首先可以理解为表示顺承,也可以理解语气上有强调,还可理解为偏偏,或仅仅等;题目中的“逗号”,从形式上强调“这样”,“这样”的阐释,多层次去写,两到三个层次为佳。
“种子 ”从字面上看是种子植物的繁殖体系,对延续物种起着重要作用,关键词“延续”,爱可以延续,乡愁可以延续,文化可以延续,美也可以延续……,所以,爱的种子,乡愁的种子,文化的种子,美的种子等等都是不错的写法。另外“种子”也可理解为个大的,饱满的,爱、乡愁、文化、美的内涵也都应满满的。
“埋与种”,"埋”种子与"种”种子相比,前者更强调隐藏性,放到文章中,可理解为更强调内心的自我长,精神的自我完善。“颗”与“粒”相比,“颗”更强调小头也。所以,以小见大,一砖一瓦皆是诗,一草一木总关情,总是不错的写法。就选材来说,家庭、校园、社会都可,这些材料在文中可表达爱、成长、乡愁、文化、自然、美等主题。其实,关键在详略,详写“就这样”,详写“埋”的过程,才能突出主题,才有真情实感。
好题目的解读除了理解关键字,还有个补上留白。谁埋下了一颗种子,这个谁可以是我,是你,是我们,是他们,可以是任何具体的人,也可以是抽象的;为自己埋一颗种子,为他人埋下一颗种子,为其他种种埋下了一颗种子,也是有无尽之意。
题目轻读一遍,感觉干净爽口,也隐含文风和题目应保持一致,文风也应清楚、干净、具体、生动。纵观历年中考题 ,特别是最近五年中考题,今年第四次出现逗号,再一次强调形式和内容统一的重要。好比一个健美的人,即使瘦点或胖点,但身上的气却很足,从头撑到脚,贯穿整个经络。
由上分析可见,中考作文题解读仍需要在微观上咬文嚼字,在宏观上以小见大,在方寸中见天地,大事不虚,自显真情实感。
四、结语
总之,作文教学就要发挥咬文嚼字的优势,让学生从细节处入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才是為作文写作水平的提高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许景明. 命题作文的位点应该在何处[J]. 语文教学通讯, 2008(32):49-49.
[2] 叶国炎. 语文教学中的咬文嚼字[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7(4):76-76.
[3] 刘大为. 语言知识、语言能力与语文教学[J].全球教育展望, 2003, 32(9):15-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