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2017-10-25魏法汇
魏法汇
【摘要】红色文化是一种先进的政治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教化作用、凝聚作用、规范作用、传承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在推广红色文化的过程中,应注重将其与人文文化、自然文化、改革开放文化相融合,丰富红色文化的教育内容与形式,充分发掘红色文化的价值意义,从而更好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红色文化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发展进程中创造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理念。红色文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阶段均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红色文化资源中,处处呈现出忠诚于党、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人民的精神实质。在当前形势下弘扬红色文化有着积极的教育意义,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社会道德风气的净化,而且对于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红色文化可与人文文化、自然文化、改革开放文化相融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红色文化可与人文文化相融合,如延安红色文化。在延安,从枣园到宝塔山,从桥沟鲁艺到南泥湾,处处遍布着革命旧址,其红色文化内涵丰富。尤其是其革命传统中凝练出的人文精神,如抗大精神、南泥湾精神、延安整风精神、白求恩精神、张思德精神等,是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中心的延安精神的集中体现。延安的红色人文文化凝结着共产党员的信仰、精神和价值。在当前弘扬延安红色文化,对于抵制和克服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抵制奢靡之风和形式主义,都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深挖延安红色文化精神,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较强的引导作用。
红色文化可与自然文化相融合,如井冈山红色文化。“红色文化”在革命年代的发生地多是经济相对落后而自然环境优美的地域,如沂蒙山区、广西百色、井冈山、西柏坡等。这些“红色文化”的发源地可利用其绿色秀美山川,让它们与优良革命传统、革命文化相结合,使得“红”“绿”两种资源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以井冈山为例,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是全国“重点红色旅游区”和“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其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红色文化根基深厚,可以说井冈山既是一座革命山,又是一座旅游山,还是一座文化山。高校可以积极引导大学生深入革命老区,在实地教学中寓教于乐、寓教于游,使大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同时通过旅游也能间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对加快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红色文化可与改革开放文化相融合,如红旗渠精神。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人民在整个国家处在经济困难的条件下,经过10余年的艰苦奋斗,战天斗地,在悬崖峭壁克服重重困难而建成的大型水利工程。红旗渠精神以“一切为了人民”为根本出发点,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基本立足点,倡导无私奉献、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弘扬红旗渠精神有助于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华民族自立自强、战天斗地的激昂之志,坚定为实现国家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的信念及追求。
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的研究与教学程度尚浅。目前,红色文化教育只是在个别红色学校或特色高校有所开展,红色文化普及度不够,教育成效不显著。许多高校对大学生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往往只是组织学生看一本红色书籍、看一部红色电影、听一场红色报告,或组织去一次红色景点,开展现场教育,教育的内容往往浮于表面,为了活动而活动,只停留在完成某次学习任务的较浅层面,没有做到持续深入地系统学习,不能从精神层面细致体会红色教育资源的精神内涵。
红色文化教育的成本较高。高校无论组织学生听报告会,还是到革命历史纪念馆、革命历史遗址、红色博物馆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都需要付出讲座费或是交通费、门票费等成本,远不如常规教学节约现实成本。教育成本的推高也无形中限制了高校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规模和程度,使得红色文化教育效果在高校打了折扣。
红色网站的建设水平与利用程度参差不齐,距离达标要求有较大差距。部分高校对加强红色网站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即便建站,也多是转载上级文件政策要求或是长篇大段的理论解读,内容与本校学生的思想实际不切合,网站内容单一,教育内容不接地气,内容和形式都有待整合提高。在实践中,红色网站还面临内容更新不及时、网站管理员队伍不健全、网站建设经费匮乏等情况。
丰富红色文化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多措并举推进红色文化教育进高校教材、进课堂。高校应提高思想认识,把红色文化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把红色文化教育融入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努力探索红色文化进教材、进课堂的方式方法。高校要搞好课程设计,把红色文化教育纳入学生必修课程,组建教学团队,组织教师集体备课,编制统一教学大纲或教材,完善教学计划。通过以上举措,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红色文化教育进教材、进课堂的思想认识。同时,应注重对辅导员、班级导师、专业课教师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理念的宣讲,引导他们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开展红色文化的浸润教育。健全相关制度,对教师开展红色文化教育进行跟踪问效和考核,切实增强教师课堂传授红色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力求红色文化教育在课堂教育落地生根遍地开花。
积极营造浓郁的红色文化教育氛围。一是充分利用学校报纸、电视广播、新媒体、橱窗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红色文化,讲好红色故事。二是邀请参加过革命斗争和建设的老干部、老战士、老模范做革命优良传统报告,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红色文化进课堂”等活动,让大学生的思想受到深刻教育,增强其对革命理想信念的认同。三是增强与诸媒体的合作,积极开拓红色文化进校园的活动形式,策划红色文化摄影展、图片展、红色文化电影放映周、红色艺术演艺周、寻访红色历史遗迹等活动,增强红色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渗透力和感召力。四是利用好国家公祭仪式、烈士纪念日、重大革命历史事件纪念日、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遗迹等,展示红色文化深刻内涵,培育爱国主义精神。
深入开展红色文化社会实践服务活动。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在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服务活动,深化红色文化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性和实效性。充分利用高校寒暑假社会实践的有利契机,依托学生各自专业优势,充分发动和组织学生分赴革命教育基地,红色老区、红色教育基地等地方,寻找红色文化遗迹,感受红色文化魅力,服务红色老区人民,争做新时期学红一代。在具体实践中,把青年学子的志愿服务热情和服务地方、扶贫济困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宣讲,积极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社会调研。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支教活动,搜集整理并讲好红色故事,让学生在服务红色革命老區的实践中增知识、长才干,在具体的活动实践中加深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感性认知,通过切实的实践体会,增强对红色文化育人效果的切身感受,充分把握并挖掘红色文化的实践育人效能。
(作者为山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参考文献】
①刘克、黎绍富:《红色文化: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有效载体——以井冈山红色文化为例》,《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
②王全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论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河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③徐朝亮、周琰培:《利用红色文化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继续教育研究》,2009年第7期。
责编/周素丽 美编/宋扬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