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1+X”模式下对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
2017-10-25毛雨佳
毛雨佳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校的课程结构也逐步发生变化,由先前的“国家——地方”两级课程模式变为“国家——地方——学校”的三级课程模式。“校本课程”应运而生,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现已经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中小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一,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开发出形式各异的校本课程,也创造性地涌现出“1+X”、“1+2”、“1+1+X”等多种校本课程模式。以下是笔者近年来在本校“1+1+X”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获得的一些不成熟的心得体验。
关键词:基于;1+1+X;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一、“1+1+X”模式校本课程的开发
1、开发背景与依据:伴随着新课改的春风,江西省玉山县以“敢为人先,勇于挑战”的胆识和魄力率先在全省提出并实施了新课程改革。这为地处玉山县东南部,闽、浙、赣三省交界处的百年老校——仙岩中心小学带来了机遇。近年来,在上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与关心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紧紧依据新课改的要求,立足校情,创造性地开发并实践了“1+1+X”这一全新的校本课程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1]
2、“1+1+X”模式的基本内涵:所谓“1+1+X”就是一个集“德育”、“古典文化”和“学生体验活动”于一有机整体的校本课程模式,其中第一个“1”是指德育序列校本课程《修身立人》,主要是加强对学生的养成、心理健康和文明礼仪教育,规范学生的行为,具有普适性;第二个“1”是指文化序列校本课程《古韵诗风》,强化学生对祖国古典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提高综合素养,同样具有普适性;而“x”是体验活动类课程,主要包括人文素养类、科技实践类、体育艺术类这三大类x科目 ,满足学生课余文化需求,开发学生的智力,锻炼学生的体魄,具有自主性的特点,学生依据自身特点与兴趣爱好,自主选择,投其所好。
3、开发“1+1+X”校本课程的原则。
(1)立足地区实情,因地制宜。要开发一套有价值的的校本课程,必须要充分了解地区历史文化。我们在开发文化序列校本课程《古韵诗风》时,就充分挖掘了仙岩古镇的历史文化,将地区文化与祖国传统诗词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发出“1+1+X”校本课程中的校本教材——《古韵诗风》,受到领导和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2)立足学生,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改要求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那么,校本课程的开发也不能忽视这点,我校在开发“1+1+X”系列校本课程时就充分尊重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特别是“X”系列课程的开发就是在充分听取学生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和学校的办学条件,开发出深受学生喜爱的体验活动类课程。
(3)充分利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等现有资源,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化”。我校在开发德育序列课程《修身立人》和文化序列课程《古韵诗风》时都充分挖掘了现有的课程资源。《修身立人》就充分结合了学生的必修课思想品德,实现了与思品课的有机融合。《古韵诗风》的开发就充分利用了古诗词的教学与诵读,实现了与语文课有机结合。
(4)健全制度。俗话说“没规矩不成方圆”,开发校本课程必须建立并完善各种制度(方案),保障校本课程的顺利开发。为了推动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延续性,学校相继制定并实施了《《古韵诗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仙岩小学“1+1+x”校本课程体系》《仙岩中心小学德育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等一系列制度(方案),促进了我校“1+1+X”系列校本课程的循序开发。
二、“1+1+X”模式校本课程的管理与实践
1、校本课程管理情况。
(1)逐步建立健全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组织。①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骨干教师为主体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组织和管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②设置教研组。我校在多年的校本课程探索中初步成立了专门的校本课程教研组(与各学科教研组平行),负责校本课程的课时落实、课表安排以及相关的教学常规检查。③初步形成课题研究小组。深化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研究,促进本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更加科学、更加规范。
(2)逐步形成完善了校本课程管理制度。制订了《仙岩小学校本课程实施评价细则》对于任课教师的工作量、业绩评价都有了明确的量化规定,保证了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2]。
2、“1+1+X”校本课程的实施。在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应用的初期,我们根据学校、老师当时的实际情况,采取循序渐进,不断探索,逐步深化的做法,不断完善“1+1+X”校本课程的实施。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1)学习培训——磨刀不误砍柴工。刚开始进行校本课程的实践时,我们遇到很多的问题、很多的困难。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是实施的关键。但要想改变一个人的传统思想,非常难,如同要去改变一个人的生活习惯,只有让他认同、内化才能变成自觉的行为。我们采取集體学习研讨和自学相结合的办法,学习校本课程的内涵与基本理论、心理辅导等理论,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融入到实践工作中。通过这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学习培训,老师们对校本课程的性质、目标、构建等认识、理解逐步清晰和加深,从而使“1+1+X”课程实践有了基础和保障。
(2)循序渐进,开展体验式主题式实践活动-动起来就会有收获,每个主题又分为许多的教学情境,每个教学情境的完成大概需要3-4节课,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每个教学情境的活动安排步骤基本上是:布置并说明活动目的和活动要求——收集资料(个人或小组合作完成)——整理资料(个人或小组合作完成)——汇报活动成果。
(3)做好评价、反馈、总结——校本课程实施的加速器。校本课程的评价反馈是课程开发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既是一种保障机制,又是一种导向机制。再好的设计方案也有它的不足,这就需要我们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的反思、不断的修改、不断的生成并实施,才能在校本课程的实施道路上走得更远[3]。
通过几年的努力,我校“1+1+X”模式的校本课程不仅成了师生们喜闻乐见的第二课堂,也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同学们越来越喜爱校本课程,希望能有更多的实践性课堂,能在更广阔的天地里自由驰骋。
参考文献
[1] 熊梅,脱中菲,王廷波.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模式探索[J].教育研究,2008,(02):61-65+80.
[2] 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的思想基础——施瓦布与斯腾豪斯“实践课程模式”思想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0,(06):7-11.
[3] 吴可.高师校本课程“高中数学选修系列专题选讲”的开发模式与实践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