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实:侯正永校长“元品质”的坚守与行动演绎
2017-10-25成尚荣
成尚荣
摘要:本文从“元品质”的角度分析侯正永校长的专业发展之路和学校管理之道,透过他朴实的风格窥见他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智慧,带领他的团队突破当下初中教育的困境,高扬素质教育大旗的风采,并从“思所思”的角度分析侯正永校长对自己朴实理想的坚守与行动带给我们的启发。
关键词:元品质;思所思;樸实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9B-0010-03
“元品质”是“元问题”概念的迁移。
比较哲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元问题。所谓元问题,是“从一种文化前提批判的视角进入比较哲学的问题”,是一个关于“如何超越习常‘所思的那种理解范式和思想方式”。超越习常“所思”是比较哲学绕不过去的问题,叫做“思所思”[1]
“思所思”,我们应该对什么问题要“思所思”呢?这“元问题”迁移到教育中来,尤其是迁移到教师、校长发展中来,我以为应是“元品质”,即从诸多品质中寻找、确认具有“思所思”的、前提性的品质。正是这种“元品质”才能生成其他品质,才能让我们超越习常,在“思所思”中突破。
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初中部校长侯正永具有十分可贵的元品质:朴实。学校老师对侯校长有这样的概念性印象:“凡是和侯正永老师打过交道的人都会有这样一个突出的印象——朴实。”并描述了这样一个细节:直到现在,走进侯校长的办公室,你仍会发现他的桌子上有一个笔筒。这个笔筒很特别,别人的笔筒里放的都是可以用的笔,可是侯校长的笔筒里放的却是一把已经用完了的黑色或红色笔芯。他说他有个习惯,就是每学期都会把用完的笔芯积存下来,看看这一年自己改了多少作业,写了多少字。朴实的行为,朴实的解释,朴实的风格。
侯正永校长的风格的确朴实。但是假若我们“思所思”,就可能还有这样的认识:朴实不只是风格,风格是品格的折射,透出的是人格,因为风格是关于人的。此外,朴实,也不只是朴素、实在,透过朴实,可以发现对纯粹的追求,对教育本义的追寻。其要义至少有三个方面:注重内涵,反对花哨,反对形式主义;注重行动,从理念走向实践,反对“口头主义”,扎扎实实,踏踏实实;注重研究,推动改革,在实实在在的研究改革中,发现并把握规律。
侯正永校长以自己的行动,诠释并演绎了“朴实”,这正是“朴实”的“思所思”,是对习常认识的超越。从字面上来看,“朴实”不如“创新”“创意”“创造”“特色”那样吸引人的眼球,显得过于“朴实”,其实不然。深究起来,“朴实”很深刻,在当下也更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我们冷静下来,认真想一想,就不难发现当下教育改革,包括校长对办学特色的追求有一些不良的倾向,那就是为特色而特色,为创意而创意,刻意追求功利,显现出浮躁之气,浮躁很有可能带来浮华以至浮夸之气。倘若如此,就会极大地伤害教育,伤害教师,最终伤害了学生。即使是“创新”“创意”“创造”,也应该以朴实为底色,真正的创新一定是不浮躁的,一定是朴实的。朴实不是创新的对立面,恰恰是创新的前提、保证,也是创新的题中应有之义。
不仅如此,朴实也正是教育本义与真义的具体体现。教育原本就是一个认认真真、实实在在的活动,其过程讲究真实,切切实实地影响学生的发展,不容许有半点的虚假、浮躁,否则教育就会“变形”,甚至会异化。翻开历史看一看,就会发现,凡是急功近利的、做表面文章的改革实验,不朴实的,都是过眼烟云,都是转瞬消逝的浮云。侯正永校长以自己朴实的理念,努力去探寻教育的本义与真义,“朴实”已成了他永远的品质追求,这种品质应该叫做“元品质”。“元品质”具有根源性、生成性、永恒性。这一品质的“思所思”,就成为好校长、好教师发展的既是实然的要求,也是应然的要求,是发展的本然性的前提。
侯正永已经把朴实这一品质镶嵌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也镶嵌在自身发展和教师发展的情景中。作个概括的话,那就是:以最少的时间去创造最好的教育质量。“最少”与“最好”往往是一组对立的词,常常发生矛盾和冲突,用“最少”的时间创造“最好”的质量,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在二十九中初中部,已正在逐步变成现实,并呈现着良好的发展态势。这一矛盾、冲突是怎么化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复杂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毋庸置疑,朴实的品质、作风在其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其实,在二十九中初中部还有另一个突出的矛盾冲突:最小的面积承载着最多的生源。狭小的校园面积,有这么多的学生,显然是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的。用句形象的话来说,是把这么多学生“装”在校园里,此时校园、教室有可能变成工厂、变成仓库。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十分复杂。侯校长必须正视这一现实。在我看来,他是把这么多的学生“装”在自己心里。心比宇宙还大,让学生在更大的宇宙中去发展。于是,侯校长提出了办适合的教育,用适合的理念、适合的内容、适合的方式去实施,真正的适合是顺应规律,是对时空的新理解。原来的二十九中初中部在玉泉路上,他和他的团队以路名为基础,提炼了学校的价值定位和学生素养要求:比德如玉,启智如泉。德与智犹如玉泉,应和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也应和着智慧校园、育智慧之人的要求。这样的教育是适合的,是最好的。现在学校已搬迁到龙蟠里,侯校长又受地名的启示,认为比德如玉、启智如泉的教育,还应让学生生龙活虎、龙腾虎跃起来。当然,这两者是不矛盾的,是相互涵盖和包容的。但是把后者凸显出来也是必要的,虎虎生气才像一所初中学校。
用最少的时间创造最好的质量,这是真正的教育,良好的教育,是科学的教育、智慧的教育,是真心实意地实施素质教育。有两个时间可见其素质教育的一斑:学生早上八点之前到学校即可,没有安排早读课,下午4:30准时放学,初三学生延迟半小时放学。别小看这几个时间数字,素质教育就在规定的时间内。不以多的时间去提高成绩、提高分数,以与别的学校相比少得多的时间去提高,谈何容易?事实证明,二十九中初中部的质量已走在全市前头了。侯正永和他的团队以朴实的品质、作风,基本实现了“最少”和“最好”所编织的理念、愿景和目标,正在创造素质教育的新时空学的篇章,适合的教育正走在科学的轨道上。
为了进一步实现这一理念、愿景和目标,侯正永又践履着以下朴实的话语,这些话语其实已成为了他和学校的行动纲领。
朴实话语之一:做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事。一切为了学生,学生发展应该是自主发展,但学生发展应当有情境、有平台、有机会、有各种各样的支架。校长所做的一切,都要为学生着想,都要为他们提供以上这些条件。侯正永对此认识是坚定的,行动是扎实的,效果是好的。暂且举一个例子。学校在玉泉路的时候,几乎没有操场,无法开展校园足球运动。但是学生喜欢呀!侯校长结合学校实情创造了适合校园特点的三人制校园足球联赛,后来学校还正式成立了足球俱乐部。如今,操场上的龙腾虎跃已成为学校最为生动的景象。此外,沉寂多年的学校管乐团又重新成立了,如此等等,这就叫“做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事”。
朴实话语之二: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学校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以学生发展为本,决不意味着对教师发展的排斥;教学是一个完整的概念,以学生的学为核心,决不意味着对教师教的否定。这种完整的概念、完整的过程在侯校长那儿是真正完整的。以往,我们常常把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对立起来,成了简单的二元思维方式,而在二十九中初中部这已在破解,“幸福教育理念下初中教师教学风格养成的实践研究”成了学校教师发展的指南,“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没有高质量的教就没有高水平的学”“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师生发展共同体”,已在朴实品质和作风带领下初步实现了。
朴实话语之三:初中教育要有活力,活力的原点就是初中学生。初中教育始终是基础教育体系中薄弱的环节,虽已有改变,但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对此,侯正永早已有认识,但究竟怎么改变这一似乎无法破解的难题呢?他认为让初中教育“活起来”,就在于让初中教育“有活力”,而活力正在于学生本身,学校之活,是因为学生之活,学生之活是初中活起来的根源。侯正永把准了初中教育的脉。初中学生处于小学和高中之间,上下之间很可能演变为两难之中。于是他着力研究初中学生发展特点,结论是保护初中学生“天真的可爱”特点,认为成长比成绩更重要,让“天真的可爱”成为初中教育的重要评价标准。比如,他说校园里一定要有学生的笑声。那笑声的背后是什么呢?可以有许多想象。这一朴实的表达含义是深刻的。
朴实话语之四:如果不上课,那我就真正下岗了。侯正永在担任副校长和校长期间,有一个坚定的自我认识:永远的教师。热爱课堂,忠实于課堂,研究课堂,发展课堂,一直是侯正永的情感寄托和专业发展之源泉。三尺讲台是他真正的战场。他对教学研究也是十分朴实的:一,数学教学改革,坚持引导学生“先预习、后听课,先看书、后作业,先整理、后考试”,这十八个字影响了一批批教师,影响了一届又一届学生。二,课堂教学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不能搞一刀切,而应该百花齐放。这一要求的实质是鼓励教师从实际出发,进行创造。三,教学改革一定要建立在研究的基础上。他引导教师走上研究幸福之路,他本人就是一个十分优秀的教学研究者,先后承担了好几个重要课题,又发表了许多有质量的论文。在实践数学研究领域,侯正永校长是一个榜样,值得大家关注、研究、学习。
侯正永校长的朴实,给我们这么多的思考和启发,足见“元品质”所带来的“思所思”多么有价值。我们应当真诚地感谢他。
参考文献:
[1]田海平.比较哲学的元问题及道德形态学方法再思考[J].新华文摘, 2017(14):14.
责任编辑:颜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