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2017-10-25李德庆姜剑桂芳
李德庆+姜剑+桂芳
【摘 要】论文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特点、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和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应注意的五个方面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认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着力打造“地方性、应用型、有特色”的办学定位,着力培养具有结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基础,具有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five aspects of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talents, reform of the major courses system, construction of major courses system and the problems should be atten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major courses, paper analyzes these five aspects and draws a conclusion that the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should strive to build a “locality, application, featured” orientation, and focus on cultivating the high qualities application talents with strong discipline knowledge base, outstanding practical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构建
【Keywords】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9-0121-02
1 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课程体系是学校人才培养的载体,是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学实践的桥梁。
1.1 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学内容优先符合学生成才和本科人才培养规律,适应行业产业、职业技术能力要求,使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有机融合。
1.2 建立科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个性品质发展,建立科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科学设置学科基础平台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品质发展,设置拓展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心里身体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的系列课程,凸显个性化培养。
1.3 建设优势特色学科专业
以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产业对学生专业知识、能力、技术技能、创新创业能力结构的需求为导向,按照课程内容对应职业标准,照顾广大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教育需求,优化调整各专业课程结构体系,进行差异化培养,使之有利于应用型有特色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1.4 精选课程和新知识
为应对来自经济社会实际生产过程所需的各种变化,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和精选行业产业课程和新知识进入课程体系。植入行业产业课程,设置专业方向课程,增设职(执)业资格与工程认证课程,缩短学生毕业入职适应度。
1.5 创新课程结构和知识结构
合理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课内教学和课外实践的学时学分。设置集中实践教学计划,形成完备的“教、学、做、创”实践能力循环提升的实践教学体系。
2 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2.1 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是指以非职业性、非专业性、非功利性教育为特征,以培养思想政治素質、心理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为目的的课程,是保障学生基本素质的重要载体[1]。通识教育课程应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
2.2 专业教育类课程
专业教育类课程由专业基础平台和专业主干核心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构成,是课程体系最为重要的部分。设置该类课程应本着学科专业自身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结合行业产业发展要求,不断更新课程和教学内容。
2.3 职业能力培训类课程
职业能力培训类课程是培养学生在本专业领域内各种不同岗位应当具备的职业能力与技能。该类课程包括一般性职业技能培训和专业性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前者如普通话基础、书法基础、演讲与口才、写作、大学语文、网络信息检索、专业口语、职业生涯和职业道德课程等。
2.4 创新创业训练类课程
创新创业能力培训类课程分为一般性创新创业能力训练类课程和专业性创新创业能力训练类课程,学校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一般性创新创业能力训练类必修课程,创业基础、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创新与专利等。
3 教学组织
应用型人才的理论教学主要是培养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能力和专业素质。通过理论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有科学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专业领域前沿知识的能力,观察不同学科、文化、理念能力;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
集中性实践教学主要由独立开设的实验实训课程、认知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课程设计、社会实践等组成。实验实训课程和认知实习主要在低年级开设;课程设计、实习实训、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在中高年级开设;社会实践包括军事理论和训练、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教育、公益活动、社团活动和社会调查等实践环节,贯穿本科学习阶段的全过程。endprint
4 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1做好整体规划
根据课程体系优化原则,科学规划,分步实施课程结构体系改革。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统筹全校课程体系改革方案和长远规划,各学院负责各专业课程结构体系改革的组织,并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4.2 加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
采取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办法推进“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实施专业教师“双百工程”(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实训一年以上,聘请企业、行业单位高级技术人员到校任教),实施教师“全覆盖工程”(所有教师转换到行业、企业、政府挂职半年以上),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应用、实践教学和社会服务能力。具体措施如下:一是加强对现有教师的生产实践培训,有计划分批次安排教师到企业接受挂职和生产锻炼,鼓励教师获得相应的职(执)业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考评员资质。二是完善教师引进的政策和规定,实施专业教师“双百工程”,重点引进具有行业背景或企事业单位工作经历的优秀专业人才。将引进优秀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作为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三是广泛吸纳企业、行业有丰富工作经验和较强实践能力的专家,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推行企业、行业专家导师制。四是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的激励机制。一方面加大对教师实践经历和能力培养经费的投入,另一方面要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职务聘任晋升和教师考核方面加大对“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倾斜力度。
4.3 加强课程建设
课程是课程体系基本单元要素,课程建设应与课程内容对接的职业岗位能力、教材要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教学大纲要与学生基础和实践条件相适应、考核标准要有企业行业人员参与制订与实施,实施精品课程战略,课程实施负责制,实现优胜劣汰的淘汰机制。
4.4 加强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重点建设校内实验实训中心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形成实验实习实训环节有效銜接、实习实训过程校企共管、实习实训结果校企联合考核的实践教学运行机制。
首先,要加强学校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一是整合学校实验室,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重建实验实训中心。二是联合企业共建实验实训基地[2]。三是发挥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的孵化器作用,引入学生企业、研发机构入驻,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其次,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建立与相关行业、企业和研究院所的沟通协商机制,本着合作共赢的宗旨,联合企业行业、研究机构建立跨专业集群、跨经营环节、跨生产岗位的综合性实习实训基地,开展全方位的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与推广合作。
4.5 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质量保障体系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把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纳入质量保障范围,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形成有学校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一是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加强学校质量保障队伍建设,实行执行机构与监督评价机构分离,教考分离,增强质量考核评价的客观性、公平性、公正性和导向性,建立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生“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制度。二是贯彻落实国家专业标准,适时开展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制订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要环节的质量标准,并予以实施。三是从“产、学、研”全过程引入第三方评价,建立全员、全过程评价机制。根据工作性质和工作岗位分类制订评价指标,采取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相结合,开展师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引入第三方进行评价,从而形成科学完备的质量保障体系与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潘懋元.什么是应用型本科[J].高教探索,2010(1):46.
【2】崔颖.高校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J].高教探索,2009(3):5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