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中感悟,在演中深化
2017-10-24刘淑荣
刘淑荣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09-170-02
0
【教材分析】
《满山的灯笼火把》是S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写的是作者小时侯生活在农村外婆家。在一个下大雨的傍晚独自一人从田里回家,不幸被卡在井口,直到天黑。在危急中他冷静、保持体力,等待亲人援救。在黑暗、寒冷、孤独、害怕中,他坚持着,坚信着,最后全村男女老少打着灯笼火把救助他,令他十分感动。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思想较单纯,对事物的认识往往停留在表面。阅读中就要求教师要层层引导,从引导中品悟,课堂上指導学生现场模拟演示,结合生活实际设身处地体会。“我”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害怕、着急的心情,以及想摆脱困境的本能的挣扎。“我”很快地冷静下来,动脑筋思考,做出决定,这一点是一般年龄较小的孩子不容易做到的,需要理智,也是触动学生思考的地方。
【教学重点与难点】
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是怎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教学准备】
课文朗读录音、插图、课件
【教学方法】以读代讲法、模拟演示法、指导朗读法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指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部分,抓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从作者童年这件难忘的事情中得到成长的启示。
【教学理念】这篇课文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文中配有插图,学生易于理解。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我紧紧围绕“读——品——演——悟”这四个环节展开教学。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在演中进一步深化理解。
【教学设计】
一、复习
【设计意图】(巩固生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上一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词,并知道了课文给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导入新课内容。(课文2—5自然段)
【设计意图】旁白、录音、大声读书环节,激起学生学习情趣。
(一)旁白引入,激起情趣。
1. 板书课题
旁白:狂风骤起,乌云翻滚,哗哗的大雨下着,“我”独自一人走在回家的路上……
2. 听录音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思考:
课件出示:在路上发生了什么事?当时“我”的心情怎样?危急中,“我”明白了什么?
3. 再自由大声读读二、三自然段,同桌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那些疑问?
4. 学生交流学习情况:……
(二)“读——品——演——悟”,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以读代讲,指导朗读,模拟演示,品悟体会。
出示课件:因为舍不得穿鞋,就脱下来拎着,光着小脚丫,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滑溜溜的窄窄的田埂上走着。
1. 请个别同学读
2. 评:读得怎样?
3. 抓关键词(舍不得、脱、拎、深一脚浅一脚、滑溜溜、窄窄的)再读,从读中你感到了什么。
4. 演一演当时的情景。
5. 师生共读:(师)因为舍不得穿鞋,(生)就脱下来拎着,光着小脚丫,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滑溜溜的窄窄的田埂上走着。(师)这样真是——(生)提心吊胆啊!
(三)观看插图,听老师朗读。想想:“幸亏”“卡住”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插图直观,对学生理解词义,加深体会作者的心情起到帮助。
旁白:一阵疾风扑面而来,我不由自主地侧身避风,不料,脚下一滑,一下坠入田边的土井中,幸亏那上大下小的背篓和我瘦弱的身子恰恰能卡住井口。
出示课件:我哭着、喊着、挣扎着,两手抠着井沿上的泥土和杂草,希望能爬上来。
1. 体会作者的心情。(害怕、着急)
2. 生朗读,评价,抓关键词(哭、喊、挣扎、抠、爬)再读。
3. 演一演: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师提示:除了动作外,能加上“我”的语言效果会更好)
4. 师生再次共读第二段。
(四)师:一番艰苦努力的结果却是又往下陷了一点,危急中,“我”明白了什么?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作者的坚持与坚信,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出示课件:不能再这样盲目地胡乱挣扎了,乱挣扎的结果只会更坏。我应该保存体力,坚持着不再往下掉,等人来援救。我知道亲人们一定会来救我的。
1. 从“不能……应该……”中,你知道作者是个怎样的人?(聪明、有办法,有一定的自救常识……)
2. 你有类似的事吗?前后桌互相交流。
3. 讲自己的类似经历。
4. 写一写:“……不能……应该……”
5. 师生再次互读:(师)四周围死一般的寂静,连一个人影也看不见,可是我(生)仍然坚持着,我不再哭,也不再喊,只是全力拽住井口的杂草,不让自己往下坠。(师)虽然四肢已经发麻直哆嗦,身子又可怕地往下陷了一点儿,可是我(生)仍然坚信着,亲人们一定会来救我的。(师)可是我(生)仍然坚持着……(师)可是我(生)仍然坚信着……
6. 小结:
(1)在遇到危险时,要保持冷静,想办法逃离危险。
(2)读自救小儿歌。
三、作业
【设计意图】积累自救常识,区分近义词。
1. 收集自救小常识。
2. 用“坚持”、“坚信”各写一句话。
板书设计:
满山的灯笼火把
教学反思:《满山的灯笼火把》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作者童年中的一个成长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文章配有形象生动的插图。在教学中我紧紧围绕“读——品——演——悟”这四个步骤展开教学,采取多种形式地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我”的害怕、着急的心情和“我”的勇敢坚持、沉着泠静。通过课堂上的演一演,进一步深化体会,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讲类似事例,积累学生的自救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