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观点
2017-10-24焦富莲
焦富莲
摘要:阅读带给我们的力量是巨大的,能拓宽知识面,提高品德修养和思想情趣,从根本上提高中学生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语文教师不能只是满足于把自己的知识传输给学生,最重要的是给学生以良好的引导和影响,让他们开阔视野,不满足于把眼光盯在有限的课本知识上,而是自觉地进行力所能及的涉猎,在广阔的天地里汲取丰富的语文养料。
關键词:语文阅读;探究兴趣;课外阅读
一、营造美读氛围,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
美读是学生进入文本的桥梁,也是一种美好的学习氛围。它是语文教学中得天独厚的一朵奇葩。美读可以把教材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把文中静止的感情变为真情实感,既能“了解作者说些什么”“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又能把课文中的人物、情景展现出来,跃出纸面,把自己带进课文的情境中去,毫无障碍地接受课文内容的熏陶感染。因此,美读是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的主要方式,是获得情感体验的主要途径。比如:教学《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我在引导学生找准本文的文眼“快乐”后,让学生探究:盲孩子为什么这么快乐呢?文中哪些句段描写了盲孩子的快乐呢?这些描写盲孩子快乐的句段,你认为应该怎么读呢?为什么要这样?学生自读、小组读、齐读、分角色读,反反复复。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学生通过形象思维,将文中的人、事、景、物变成可以看到、听到、闻到、尝到、感触到的客观世界中的种种事物。运用联想和想象。再现逼真的情境,真切地体验到盲孩子快乐的情感,同时,也体验到自主探究的乐趣。像这样美读,能带领学生走进作品博大而精深的世界,从中发现与自己人生息息相关的地方,也能饶有兴趣地读出自己的感悟。
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是我们每个人的天性,而传统的师问生答的、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却扼杀了学生的这一天性,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所以,课堂上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改变过去那种由教师确定目标,引导学生达标的牵引式的教学模式,放手让学生先进行尝试性阅读,做到学生自明目标和自寻学路。同时,教师在引导性阅读的过程中,要激发学生产生创新的欲望。在阅读中遇到的一些简单问题,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就可解决的,要鼓励学生运用学法或自创学法,独立试读,自问自答。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展示自学成果的机会,对于学生的创新性学法,教师应大加赞扬,并倡导大家学习运用。这样,学生感受到自创学法的益处与乐趣,学习积极性更高了,创新的兴趣也就更浓了。
二、课外延伸阅读
课外延伸阅读,是指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自觉地在课外选择与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相应、由课堂教学的诸多层面而生发延伸开去的相关读物,并根据个体实际情况、发挥个人主观能动、采取适应的形式,从中获取有益信息、形成自身知识积累阅读。开展课外延伸阅读,应当注意选取适当的阅读材料,以求其形式多样、难易适中、富有趣味的阅读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级性,从而自觉地对材料进行多角度、多层级的研读、体味和欣赏,得到知识的滋养、艺术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在课外延伸阅读过程中,作为阅读主导者的教师应帮助学生做好选材工作,根据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多方面、多渠道地选择构思新颖、视角独特,既富有新鲜知识、又能怡神悦志的材料。
因此,在课外读物铺天盖地的情形下,健康的阅读情趣是学生课外阅读中追求真、善、美,追求文明、高雅境界的关键。这时我们既考虑学生的自主性,又加强了对课外读物的选择指导,即选择现实生活中适合儿童阅读的各类读物。指点他们利用休闲时光读书。即既要读古代的作品又要读现代的作品,既要了解民族的文化又要了解外国的文化,既要接触高雅的文化又要接触通俗的文化。还有我们想让学生学一些系统的知识,就要让学生读一读相关的书。比如,要想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就要读一读《上下五千年》之类的书;要想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奥秘,就要读关于科普读物、科幻小说;要想了解英雄人物,就要推荐些英雄模范人物的故事等阅读书籍的材料。
三、语文阅读学习要结合生活,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语文阅读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郭效松.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浅析[J].学周刊,2015(11):129.
[2] 陈永元.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学周刊,2015(11):126.
[3] 蔡绍利.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8):1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