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语言要讲究美
2017-10-24吴杜莺
吴杜莺
【摘要】 一堂课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跟教学语言是分不开的。有人也许认为,教学语言不就是照着教材、讲稿讲吗?其实不然,同样的教材,不同的人来讲,取得的效果是绝不一样,为什么呢?是因为他们的教学语言的差异。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研究语文教学的科学化和艺术性,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必经之路。语言是一种艺术,它随时都在向人们绽放它的光芒,展现它的美。现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浅见。
【关键词】 教学语言 美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09-130-01
0
一、 课堂教学语言要讲究“语音美”
美的教学语言,不仅能准确恰当地传授知识,表情达意,而且能够声声入耳,娓娓動听,吸引、感染学生;如果教学语言的声音不佳,不仅不能准确地传授知识、表情达意,反而会使学生厌倦和烦躁,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要做到教学语言的“语音美”,就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口齿清楚。发出的声音要清晰、准确,不能含糊。如果字音不正确不清楚,学生就不知道你讲的是什么,那怎能接受你的教学信息呢?第二,音质悦耳。好的音质令人悦耳爽心,有利于思想感情的表达,增强感染力。第三、音量适度。声音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如果小到令学生竖耳费劲,那就必然会影响教学效果。第四,语速恰当。整节课不能总是一种速度,要徐疾有致,快慢得体。第五,语调要丰富。做到声情并茂,语调富于变化,不能平板无力。
二、 课堂教学语言要讲究“讲态美”
任何教师在讲课时,都不可能用单一的语言来传授知识,而常常伴随着相应的眼神、手势、面部表情,体态动作等,借以加强表达效果,加深学生的印象。如教学《曼谷的小象》时,有学生问“潇洒”是什么意思?我们不仿用手臂模仿小象的鼻子,并屈伸自如,迈大步向前走,然后老师就告诉学生,这种大方、神气的的走法就叫“潇洒”了。这样的教学化抽象为具体,生动有趣,是学生最喜欢、最容易接受的。教师的教态运用得好,必然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课堂教学更富有艺术魅力。教师要有亲和力,举止大方,表情自然,让学生在一种亲切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
三、课堂教学语言要讲究“情感美”
教师讲课如能像演员那样进入角色,教学语言带上浓郁的情感色彩,就能更生动地表情达意,增强课堂教学的艺术感染力,对学生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一)导入的艺术
如果你着装漂亮,必定会吸引过路人的注意。同样,作为教师,如果能使导入语新颖、奇特,那么必定会吸引孩子们的注意,能在刹那间擒住孩子的注意力,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如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导入,乐意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在讲授《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时,为了使学生在了解抗日战争中涌现的英雄人物事迹的同时,进一步体会五壮士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因此这篇课文导入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有一个故事,老师一直想讲给你们听。故事是这样的:在解放军的一个连队里,至今保留着这样一个传统,每天早晨点名时,连长喊马宝玉、葛振林……队列里一片肃静,没有人应答,直到点到第六名战士的姓名时,才有人答“到”。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这个英雄连队的前5名战士曾在抗日战争中用鲜血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颂歌。这就是著名的狼牙山五壮的故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随着作者一起走进那硝烟弥漫的战场。这种讲故事的方式的导入一下子,就把热血沸腾的学生拉入了文境中。
由此可见,导入语不仅能有效地体现教师课堂用语的艺术性,还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精彩的开端,会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会令学生精神振奋,学习欲望高涨。一个好的导语,宛如一块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过来。
(二)讲述语的魅力
讲述语或和风细雨,或掷地有声,抑扬顿挫,动人心魄,能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手的情操,拨动学生的心弦。如教《圆明园的毁灭》,我们可以这样导入:在世界建筑史上,有一座最神奇、最辉煌、最宏大的建筑,这就是我国的圆明园。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这样赞美她: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想象力所产生的成就,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如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中国有圆明园,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十分惋惜的是这座被雨果称颂的建筑我们都没有见过,而且永远也见不到了。一百多年前就被英法联军烧掉了,这是中国人民的奇耻大辱。为了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今天我们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
这样的教学语言,既是对文本内涵的深情阐发,又是对学生情感态度的激情呼唤,充满着鲜活的人文精神,营造了浓郁的人文环境,激起了学生无限的想象、无尽的心痛,豁然开朗的顿悟,使学生和作者一起惭愧、担忧、呐喊。
(三)结束语的力量
作为语文教师,在授课时,不要忽视下课的那几分钟,要设置一些能够引起孩子思索和回味的结束语,让学生带着满腔的热情,在课后继续进行探究。如在学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后,教师有意向学生发问:“如果有一天,小钱和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们会说些什么?”这种结束语把学生在课中诱发出来的学习兴致延伸到课外去,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之,一堂课,注意到了教学语言的语音美、讲态美、情感美,就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时代的老师们,让我们一起用充满激情的语言点燃学生心中希望的火种,用特有的语言魅力鼓励学生积极向上,用特有的语言智慧引领学生攀登人生的高峰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