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改善与推动经济发展的思考
2017-10-24赵玉梅
赵玉梅
民生问题社会普遍比较关心,人民生活质量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社会安定团结和和谐稳定,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是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新形势对民生改善提出了新要求。即墨市“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到“十三五”末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确保在时间进度上快于全国,在实现程度上优于全国。
一、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密切。社会经济的健康和谐发展是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根本保证。在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使人民更多地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基本形成了经济增长—社会财富增加—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需求增加—消费水平提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性循环和良性互动局面。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水平,改善民生;强大的物质基础是构成民生改善的基本条件和重要前提。
二、即墨改善民生的成效
近年来,即墨市委、市政府都非常重视民生工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十分注重民生的改善工作,城乡居民的收入稳步增长,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事业等不断推进,改善民生工作取得明显的成效,亮点纷呈。
1.居民收入稳步增加
全市上下把切实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出发点,作为进一步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调整收入分配制度、鼓励就业和用好公共财政等政策措施,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着力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工资分配制度和正常增长机制;根据国家政策取消农业税,增加种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养老保险等制度,让老百姓从经济发展中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十二五”期间全市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0.5%和10.2%,“十三五”开局之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9543元和18199元,增长8%和7.6%。
2.保障体系日益完善
近年来,即墨市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日臻完善,按照“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全力推进、全民保障”的发展思路,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加快推进,人民群众得到了切切实实的实惠,社会保障在促进社会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的作用日益明显。到2016年末,即墨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五大社会保险实现全覆盖面,缴率达到99%以上,即墨市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高达99.7%,农村老年居民享受基本养老补贴和养老待遇的覆盖面达到99.9%,被征地的农民纳入即墨市社会保障覆盖面超过99%,提前实现了城乡居民低保标准并轨。
3.人口素质明显提高
即墨市高度重视教育,充分发挥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带动作用,坚持率先发展教育,实行教育先行,把优先发展教育摆放在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并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强化财政资金优先保障各类教育的投入,把公共资源优先用于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需要。同时,坚持解放思想,创新教育发展,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招生考试制度和教学的改革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管理机制、教育投入方式和教育评价制度。大力促进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即墨市教育事业硕果累累。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率、巩固率继续保持100%,2016年高中教阶段入学率达95.6%,人均受教育年限10.1年,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达15.2年。
4.医疗服务水平提升
近年来,即墨市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強化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切实将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基本需求作为推进医疗服务改革的重要任务来抓;始终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公众提供,做到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坚持围绕“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在服务水平上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差距;坚持正确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公平与效率、基本服务与非基本服务的关系,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全市公共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通过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发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努力维护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
三、即墨民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尽管即墨市在民生改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一些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亟待进一步关注和解决。主要表现在:
1.收入增速低于经济增速
目前,即墨市正处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攻坚期,经济总量已位居青岛五市前列,民生改善和经济实力增长还不够协调、不相适应,由于收入差距扩大,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目标尚未完全实现。2006—2016年10年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总量从2006年349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1180亿元,年均增速达到13%,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仅为11.5%和10.9%,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均低于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速。
2.公共服务与需求不协调
长期以来,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公共服务水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不相适应。2016年,即墨市每千人拥有医生数为1.71人,低于全国、山东的水平。2016年,即墨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超过23.9万人,其中7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超过9.1万人,但全市养老机构床位数仅5698张,每千名老人(70岁及以上)拥有养老机构床位数仅为62.6张。
3.人均财政支出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民生保障和福利水平与财政支出水平密切相关,人均财政支出的水平直接决定人均享受的福利水平。即墨市经济总量较大,但人均财政支出水平却较低。2006—2016年,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年均增长23.5%%,但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年均增幅仅为22.7%,低于地方一般预算支出的增长。endprint
四、促进民生改善的几点建议
1.不断提高就业水平
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同时也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1)重视就业岗位的提供,增强就业岗位的吸纳力,尤其是在产业招商、项目引进过程中,特别引进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项目。(2)注重城乡统筹和一体化发展,加快将城镇的就业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向农村拓展延伸,推进城乡就业一体化均衡发展。(3)强化就业职业培训,不断推行以就业培训为导向的培训模式,以此来提升我市就业水平和质量。
2.积极鼓励自主创业
创业是富民之源,也是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有效途径。要优化创业环境,认真落实税费减免和创业补贴政策,用好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不断激发创业热情,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加快建设国家创业型城市。
3.着力推动居民持续增收
收入是民生之源,也是富民惠民的保障。(1)稳步推行劳动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立完善职工工资水平决定机制和正常增长机制。(2)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着力探索农民从土地增值中获得长期收益的有效途径;扶持壮大农村“三大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做强农村集体经济实力。(3)大力发展和扶持民营经济,充分发挥其对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提高收入的支撑功能。
4.全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保障是民生之基,也是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基础。(1)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扩大社保覆盖面,努力实现“应保尽保”。(2)深化养老、医疗保障改革,加快实现农村养老保险与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并轨,实现城乡社会养老保障一体化;深入推进全市各统筹区职工医疗保险覆盖范围、保障项目、待遇标准、医疗救助和管理制度的“五统一”,保证城乡民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3)完善失业保险制度,逐步提高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圍,充分发挥其“保生活、促就业、维稳定”的功能。
5.继续加大惠民工程的投入
要继续加大对民生工程的投入,改善和保障民生,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1)重视加大财政公益性资金的投入,突出保障民生的服务功能,尤其要加大对社会保障、就业安居、城乡一体化、文化卫生、生态环保、科技教育、公共交通等惠民方面投入,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2)要拓展民生投入的渠道,强化民间资本的投入,积极引导和鼓励民间投资资本进入社会公共服务的民生领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