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董小宛“隐谷”:探幽“天下第一名园”水绘园

2017-10-24刘磊

新青年 2017年10期

刘磊

誉满中外的水绘园,地处江苏如皋市东北隅,是一座秀丽典雅的古园林。它占地面积约28万平方米,由水明楼古建筑群、匿峰庐、逸园等景区景点组成。园中波烟淼淼,隐映如绘,宛若一幅幽静清雅、意韵空灵的山水画。

水绘园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传到冒辟疆时,他将旧园重整,赋予思想,精心增饰。在园中构筑妙隐香林、壹默斋、枕烟亭、寒碧堂、洗钵池等十余处佳境,使之日臻完善。清初名士陈维崧在《水绘园记》中写道:“绘者,会也,南北东西皆水绘其中,林峦葩卉块扎掩映,若绘画然。”

跨入古色古香的东大门,踏上拱形小桥,旧园主冒辟疆的雕塑巍然屹立于眼前。他长衫飘飘,正手执书卷凝望前方,眼神里含着淡淡的忧伤,不知是正在构思新的诗篇,还是在慨叹明代的灭亡。望着他,我想起了那段历史:清兵入关后,“明末四公子”中唯有他隐逸山林,不事清朝,全节而终,多么令人敬佩的民族气节!

冒辟疆出生在一个世代为官的家庭,先人为蒙古贵族。祖父冒梦龄、父亲冒起宗以及他本人,都是学养深厚的文人。当初水绘园在建造时,融进了许多地方的名胜佳景,那时的水绘园“环以荷池、带以柳堤、亭台掩映、望若绘画,树林隐观、亭台典雅、曲水缓流”。冒辟疆与复社志友们在读书吟诗,亦或慕名而至,他们常聚在水绘园内用心领悟杜甫“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的深远意境。因此,水绘园其实是一座书卷气十足的文人园林。

董小宛与李香君、柳如是、陈圆圆……人称“秦淮八艳”。她聪明灵秀,神姿艳发,窈窕婵娟,通诗文,善书画,尤善画桃花,落笔生姿,是秦淮旧院女子中的第一流人物。她的姿色曾引起一群名公巨卿、豪绅商贾的明争暗斗。而明末四才子之一的冒辟疆富于才气,两人一见钟情。冒辟疆容貌俊美,风度潇洒,董小宛矢志相从他为妾,恭敬顺从,勤谨淡泊,与冒君对吟成诗,相赋成趣,泼墨挥毫,赏花品茗,评论山水,鉴别金石。

这里是冒辟疆与秦淮佳丽董小宛的栖隐之地,堪称“爱情桃花源”。

冒辟疆在《影梅庵忆语》中叹到:“姬之生死为余缠绵如此,痛哉痛哉!”在相知相惜下,她与冒辟疆铸就了患难与共的真情。正是冒辟疆的《影梅庵忆语》,使水绘园名声远播,留下千古绝唱。

池边“画舫”水明楼

步入景区,只见水绘园内小桥流水,玉宇琼楼,一番诗情画意的景象。沿着曲径通幽的石子小路漫步前行,忽然发现这里蜿蜒曲折都是水,廊前水盈盈,轩后水汪汪,这里的水把亭台楼阁巧妙地连缀在一起,展现出一个恬静淡雅的世界。

倚着小桥西望,洗钵池的水在阳光下泛着点点波光。洗钵池,大石之上的这三个字是郑板桥所书,这原是唐代中禅寺的放生池。宋代著名文学家曾巩的三弟曾肇,幼年随父亲来如皋,在此读书,常在池中洗钵,得名“洗钵池”;也有传说说取自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之意,因此极可能与冒辟疆与友人修禊有关。修禊,即三月三日祭水消灾,文人因之聚会游戏,赋诗言志。历史上最大的莫过于王羲之等人的兰亭盛会,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书法史上的绝世珍品,又将文人修禊的传统发扬光大,流风余韵远播后世。冒氏与友人步武前人,自在情理之中。不管传说如何,它早于这个园子的存在是可以确定的。

临池伫立,只见它水明如镜,烟波袅袅,映影如绘,宛如一幅清幽静雅、韵意空灵的山水画。岸边脚下,停着三五舴艋小船,若乘这样的小舟徜徉其上,划船戏水追逐玩乐,也颇有乐趣。迎着夏日凉风,我徜徉园中,欣赏着秀丽的风景,感受着幽幽怀古情。

池边一排排古建筑典雅别致,那是冒辟疆和秦淮佳丽董小宛的故居——水明楼。它临着洗钵池,楼影在水波间漾得美,真如绘出一般。此时柳色正绿得鲜,夏日里风也弱,枝叶柔得失去力量,更衬出这所楼舍的幽静。

只见红木屋子飞檐翘角,错落有致,亭台楼阁遍布其间。那青砖红楼,清秀雅致,隐约可见青松翠竹探出墙头。

一进大门,先是一个露天的厅堂,两棵千年古松矗立其中,虽然饱经风霜,但依旧虬枝苍劲。步入回环的廊道上,来回漫步,透过精妙绝伦的漏窗向外眺望,碧水,船只,拱桥,柔柳,翠竹,幽径,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画卷,凉风拂面,美景尽收眼底。

正厅内摆放着四张古色木椅,墙壁的上方还悬挂着才子佳人的画像。面前的董小宛是一位二十几岁的少女,长着一张令人喜爱的瓜子脸,有着一张樱桃小嘴,一双灵巧的手。中年的冒辟疆有着长长的胡子,面带微笑,给人学者风范。面对这对情侣那栩栩如生的画像,我仿佛看到了当初冒辟疆倚着木椅,提起毛笔,写诗作画,吟诗作赋;董小宛则傍着碧水,弹奏筝乐,纤纤玉指琴弦上跳动,滑出婉转动听的乐曲。这派与世无争的情景,令人心醉。

看着董小宛当年摆放瑶琴的古琴台,我似乎看到她正轻拨瑶琴,指尖流泻出动听的旋律,才子冒辟疆正和着琴声吟诗作对呢!这时,一旁展示的一面红木竹屏吸引了我的视线,这是中国独一无二的双面雕红木竹屏,据说由六个匠人花了3年半的时间才雕刻而成,竹屏枝枝清晰,叶叶有形,简直可以以假乱真,让人不由得慨嘆中国民间匠人的高超技艺!

据导游介绍,水明楼是乾隆23年(公元1758年)安徽盐使汪之珩,在几近荒芜的水绘园洗钵池畔营建的,其名取自唐代大诗人杜甫,“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的诗句。构筑此楼,包含着汪氏仰慕冒辟疆、董小宛,缅怀水绘园的深意。

水明楼原先以木桩支撑,建于水上,丹楹飞,倒映碧波,水色天光,明艳如画。整个楼群建筑南北长40余米,前有轩亭,中有厅室,后有阁楼,藉九曲三弯的回廊相连接。

登楼浏览,处处小巧玲珑,十分精致,墙是青砖细刻,窗户则雕花见漏;室内空间不大,桌椅屏几,布置井然有序;室外玉梅翠竹,蕉石掩映。东窗下,碧水漾波,给人以船浮水上,似动实静之感。中部以漏窗隔景,内室、中道、外廊层次分明,又以幽湖石与暖阁相接,使景致层层相生,步步见异,咫尺之间。东南可眺壶领园景色,北可望水绘园故址,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多美的意境!endprint

有人说,这池子边的古水明楼仿佛一艘“画舫”,从400年前的烟雨迷蒙中驶来,载着冒董的传奇,驶过风风雨雨,向游人讲述着旧日的浪漫凄美的故事,真令人唏嘘不已。

被誉“天下第一名园”

出了古水明楼,赏过了波烟玉亭、小三吾亭及镜阁,我登上了园中最高处——悬霤峰。日照下的悬霤峰山石,黄一块,紫一块,好似彩笔染过似的。峰顶还有一座小亭子,犹如北宋书画家米芾所绘的风景画,难怪有诗云:“推窗忽忆三湘景,米家画里听秋猿。”

环顾四周,园中美景一览无余,古树葱郁,栏绕廊转,宛如一幅绝妙的画卷。当年,冒辟疆就是在这儿与董小宛推敲诗句的吗?当年,冒辟疆就是在这里相会文人志士的吗?当年,冒辟疆就是在这里收留抗清将士遗孤的吗?我不由得又一次坠入历史,遐思万千。

令人叫绝的是,当年冒辟疆营造的水绘园不设垣墉,环以碧水,园中凭借水流于地面,自然地形成了一幅幽美的画图。这里,有画堤的两岸夹镜,涪溪的窈窕,香林的妙隐,似镜浮的茅亭,洗钵池的空明和屿地的不羁,水中倒映着冬季的“碧落”,早春的“寒碧”,夏日的“悬露 ”,爽秋的“泼烟玉”,更有那迟疑的涩浪坡和怡淡的枕烟亭。

园中以洗钵池为中心,池水四方分流,把园分为数块。再加上水中洲,在其回环的水道上,疏疏落落地建有一堂、一房、一斋、一庐、二阁、三亭剩下来的就全是水景了,这正好点出了地处长江三角洲水网平原上的造园特色。

园中既然是自然的水道,那么就有些地方是互不通连的,当年园主人在这里挖土相通,名小浯溪,就近推积,遍栽翠竹,形成障景,使之竹影浯溪,名“妙隐香林”,富有禅意。经过这样的处理,客观上形成了三道通道,一自小浯溪南东近古刹中禅寺,可觅隐玉斋遗踪,一自小浯溪北东近寒碧堂处,又一自西绕过障景可北通壹默斋。

小浯溪那边的小三吾亭,是文人唱和的最好去处。“浯溪”,源出于湖南祁阳西南松山,那里水清石峻,唐代诗人元结在道州任上时,爱其景胜,构筑浯亭于溪上。冒辟疆十分崇尚元结的意趣,于是在故乡仿造了小浯溪和小三吾亭。亭前有峿石,数块傲立水中,就像瞿塘峡中的滟滪,时跃白鱼。附近,又有月鱼基孤峙中流。遥想当年,冒辟疆于夕阳裹柳中,与三两文友,驾扁舟登小三吾,吟诗作赋,那是何等的潇洒风流。

水绘园以水为贵、倒影为佳,既秀且雅,并融诗、文、琴、棋、书、画、博古、曲艺等于一园的特色,又足以说明它原来是一座饶有书卷气的“文人园”。于我国私园中独树一帜,被著名建筑大师陈从周誉为“徽派园林孤本”、“天下第一名园”。

如今,它又有了一個雅号——中国第一情侣文化园。董小宛那样的多情玉女,依水住下来,凭楼凝睇,是何情状,悠然可想;冒辟疆恋慕董小宛,在他看,小宛清姿融于花,“人在菊中,菊与人俱在影中”。这菊,是她最爱的剪桃红吗?俏媚花姿衬着妙丽人影,真是淡秀如画!融于月,清辉下倚窗而诵唐人流萤纨扇诗,真是“人以身入波烟玉世界之下”!

浮想联翩之余,我真的醉了,不仅因园中如画风景,更因这对千古佳丽凄美而诗意的爱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