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个“吃瓜群众”真不容易

2017-10-24

妇女之友 2017年7期
关键词:瓶颈西瓜农产品

在日本,什么是土豪?能天天吃西瓜。日本人最羡慕中国人什么?能天天吃西瓜。日本的西瓜真那么贵吗?还真是!去过日本的中国人都知道,西瓜在日本确实属于“奢侈品”,想当个任性的“吃瓜群众”可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日本超市里,价格约人民币500-600元一个的小西瓜司空见惯。最近,日本舆论还对北海道当麻町的天价西瓜“田助君”津津乐道。

其实,剔除新闻的噱头,价值50万日元(约合3万元人民币)的高档西瓜除了光泽鲜亮的全黑瓜皮,以及号称的最好甜度,即便伴有日本市场十分流行的竞拍头彩文化因素,但也似乎也找不到太多能令其价格疯狂至此的“增值点”。

换个角度讲,比如日本新年伊始海鲜市场的金枪鱼年初竞拍,有时高达上亿日元一样,能够有潜力飙出天价的食品,一般就是日本引以为贵、引以为豪的特色产品。而西瓜作为普通农产品,能玩出价格心跳,充分折射出了日本农产品行业的生态。

第一,日本农产品行业发展销售模式单一化,缺乏竞争力。多年以来,竞拍成为日本很多农产、水产品牌提高身价、扩大宣传的代表性手段,但往往陷入“虎头蛇尾”的尴尬,并不能在后期形成广泛销路。在中国日渐普及的“电商”销售方式,也并未引起日本业者的多大兴趣。即使“吃货”有需要,农产品的流转也存在瓶颈,使日本农产品行业缺乏活力。

第二,日本農产品行业国际化程度有待提高。多年来,日本一直乐于将“食品安全”挂在嘴上,而拥有众多精品品牌更是其农产品行业的自我骄傲。即便如此,在全球化加快的当下,日本农产品行业也开始出现保护主义,以大米等为代表的反TPP浪潮就是如此。而包括农产品在内,日本不少产业正遭遇“对外开放”的危机。出于难以扭转的高昂成本,加之“日本制造”缺乏足够的国际视野,“田助君”们展现出的某种傲娇与自负,其实也是自己玩。

第三,日本农产品行业的国内市场已经进入严重的瓶颈期。随着人口锐减、经济下滑等趋势加重,日本消费品内需市场早已走过饱和期,深陷瓶颈,众多产业纷纷转向海外寻求新生机。和其他制造业相比,日本农产品更难突破自身成本、技术和模式三大束缚,即便卖到海外也成为受众面十分有限的所谓奢侈品、高端货。听起来“华丽丽”,但对日本农产品拓宽销路却造成了很多障碍。日本农民受益于农产品的高附加值而富有,但如果不能顺利冲出国门,仅仅守着国内的一亩三分地势必遭遇生存危机。

应当看到,众多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农产品品牌,已经越来越有人气,在国际市场上更吃得开,对于迟迟找不到感觉的日本农产品造成了很大冲击。成为中国人笑谈的“一瓜难求”,高价背后其实隐藏着日本农业的巨大危机。只有让民众都能轻松当起“吃瓜群众”,才是农产品相关产业顺畅的表现。

猜你喜欢

瓶颈西瓜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大小西瓜
当夏天遇上西瓜
突破雾霾治理的瓶颈
巧切西瓜
突破瓶颈 实现多赢
如何渡过初创瓶颈期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