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鹰顾狼视—由型号剖析日本军用造船工业

2017-10-24雪鸮

军事文摘 2017年10期
关键词:造船厂三菱重工

雪鸮

作为一个海洋国家,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一直不吝惜对海军的投入,众多财阀以承包政府所有的造船厂起家,最终形成了政、商、军一体的企业,正是这种氛围让日本的军用造船工业一直处于先进水平,日本强大造船工业的存在正是其发动太平洋战争的物质基础。二战后,大部分财阀并未消失,而是改头换面以另一种形式延续下来,随着冷战的开始,其军用造船工业纷纷被激活。近几十年,日本政府费尽心机保持了数个主力舰建造队伍,通过不同型号使这些队伍具备更先进型号的制造经验,非常值得引起重视。

第5艘苍龙级潜艇驶离港口

“寓军于民”的日本造船工业

日本的造船工业极为庞大,技术水平在国际上也比较领先。然而,受到战败国身份的限制,日本在军用船舶的研发和建造以及舰队的总规模上受到极大的限制,且在短期内也不能出口,建造的军舰仅供自己使用。因此,虽然日本政府在舰艇的更新速度上做到极限,基本上达到了1年更新1艘主力舰、1艘潜艇的频率,但是单就军舰而言,日本的总市场并不大。

日本的航运业极其发达,相应的,日本的民船制造水平和规模属于世界一流。民用造船行业的强大对于军用方面是极其有利的,龐大的民用订单不仅可以养活工人和设计团队,有时甚至可以投资军用的先进技术,再反过来反哺民用工业以取得技术上的领先。由于军舰的利润和技术要求往往较高,对于某个财团的造船厂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因此日本的财阀也乐于参与军舰的制造。

日本财阀所下属的造船单位模式也加速了技术的扩散,每一个大财团往往都拥有不少于5家、分布于全国的不同造船单位,如果其中1家具备了较先进的军舰制造经验,公司内部的人才流动可以慢慢将学到的新工艺、知识和经验扩散到民船厂。同样,在军舰制造厂技术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平时从事民船生产的工人只要经过一定的培训就可以从事军品生产。甚至,在不考虑经济性的极端情况下,民品厂有能力在较短时间内转产军品。与高度专业化的美国造船厂不同,由于这一制度的存在,日本转产军舰的速度也许会出乎不少人的预料。

日本船舶工业主要由三菱重工、川崎重工、石川岛播磨重工、日立造船、三井造船、住友重机械所构成,上述公司还成立了少量联合体从事造船业或是上游企业,而这些企业都或多或少地参与了日本近年来的军舰制造计划。然而,从经济角度来看,这是很不合理的。以美国的阿利·伯克级防空驱逐舰为例,其建造总规模约70艘,以年均2~3艘的速度服役,也仅仅安排了巴斯钢铁造船厂和英格尔斯造船厂两家承包商承担。如果从型号上详细分析,日本在军舰制造安排上的这种反常会更加清晰明了。

受到宪法的限制,日本难以发展大规模的进攻力量,除去本土防卫的需求之外,按照美日同盟的规划,日本在反潜能力上有着较高水平和规模。因此,日本的主力舰艇中主要分为6000吨级反潜护卫舰、10000吨级宙斯盾防空驱逐舰、常规潜艇和近年来发展的直升机护卫舰。日本政府往往会将合同价值定得较高,并给予船厂各种或明或暗的补贴,以此来鼓励更多企业参与军工研发制造。

以20世纪90年代开工的村雨级反潜护卫舰为例。村雨级原本计划建造16艘,后7艘建造计划被改成了改型高波级,而这9艘村雨级居然安排了5家不同的造船厂承建,另外一家川崎重工也为村雨级提供了一些子系统。可以说,为了村雨级的建造,日本造船工业基本上被完整地动员了。

日本的万吨级防空主力舰金刚和爱宕级,以及即将推出的27DDG爱宕改型,大部分由占据日本军舰制造绝对主力地位的三菱重工长崎造船所制造,惟独金刚级的4号舰鸟海号由石川岛播磨重工承建。众所周知,新建生产线、对船坞进行技术改造、物料运输调整、组织建造团队极为耗费人力物力,从正常角度看,不让三菱重工继续建造而选择另换一家简直是匪夷所思。与此类似的还有世界领先的秋月级反潜护卫舰,前3艘均由三菱重工长崎造船所建造,4号舰却突然被交给了三井造船玉野造船所建造。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日本最新的朝日级反潜护卫舰也将采取这种非正常的建造方式。

日本的常规潜艇技术也较为先进,并长期维持着16艘潜艇的规模(近年来计划扩充到22艘的规模),构成日本海上自卫队水下舰队主力的亲潮级和苍龙级常规潜艇分别由三菱重工和川崎重工位于神户的造船厂建造,两家潜艇制造厂相隔并不远,也都具备1年1艘的建造能力,但日本政府还是选择让两家公司各以2年1艘的频率交替建造,目的是维持两个潜艇制造团队。为了维持两套建造班子,三菱和川崎都有着不小的财政压力,日本此前设法谋求苍龙级对澳大利亚的出口,也有缓解造船厂母公司负担的原因。

受到技术更新迭代和规模的限制,日本往往同一级别舰艇不会建造过多,一般不会超过10艘。从经济角度而言,选择一家厂商批量建造是最划算的,日本的做法除去平衡各大财团利益的因素外,主要还是为了维持自己的军事潜力。

财阀的“合纵连横”

冷战不仅是军迷的幸运,也满足了日本军工业的饕餮胃口,随着《广场协定》带来的经济恶化和冷战的结束,日本军用造船工业的蛋糕不可避免地缩小。除去对政商联合最重视、技术实力最强的三菱重工保有稳定的订单之外,别的公司靠自身已经很难维持自己的军品制造团队。除拥有强大母公司的三井造船和住友重机械以外,川崎重工、石川岛播磨重工和日立造船合资成立了日本海洋联合公司以获得更大的市场竞争力,并希望以联合的方式获得军品高端技术的输入,试图打破三菱重工一家独大的局面。

准备出海的出云号直升机护卫舰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三家财阀的联合,日本海洋联合公司终于获得了来自日本政府的大单。近年来,远洋野心的重燃让日本开始建造日向和出云级这样的直通甲板式直升机母舰,经过适当的改装,甚至有潜力搭载F-35B型垂直起降隐形战斗机,总共4艘“准航母”均由日本海洋联合公司位于横滨的船厂建造。该工厂原本属于石川岛播磨重工,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53年,这个日本战后最大战舰的建造地,同样也有望成为日本未来真正航母的母巢。从建造节点来看,以出云号为例,该公司仅用3年就完成了出云号的建造,日本造船工业不容小觑。

从全面性来看,三菱重工以及同属三菱财团的三菱电机在日本军工中仍然处于绝对的巨头地位。三菱重工占据了一半的潜艇和大部分主力舰合同,是日本新式坦克和火箭的主承包商,并且具备组装F-35A、F-2和设计心神验证机的能力,三菱电机则开发了性能不低的雷达和导弹,吞噬了日本自卫队大约一半的订单金额。

这种畸形的采购體系正在逐渐被改变。随着限制被逐渐放宽,日本政府也在逐渐考虑武器装备采购的多样性,也在引进外国技术时选择更多的技术合作方,防止寡头继续坐大。除日本海洋联合公司以外,其他军工公司也在特种机设计、飞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等方面向三菱重工发起挑战。

结 语

综上所述,由于日本政府对维持建造团队煞费苦心,以及对军品促进先进技术较为明确,日本常年维持着不对应自身军备规模的造舰水平。考虑到目前日本的军费所占GDP并不高,有理由相信,如果日本真的成为“正常国家”,其造舰潜力将会被完全激发,且有不少于5家造船厂具备主力舰的建造能力。

不过,由于美国依然禁止日本对关键子系统的研发,日本并不具备所有自造主力舰的完全国产化能力。以日本已经编列预算、即将开建的27DDG爱宕改型为例,这艘排水量超过万吨、综合水准接近美国伯克2A的驱逐舰最关键的宙斯盾和火控系统来自美国,由于军舰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一块重要系统的缺失会严重影响战斗力。目前,日本有希望实现全面国产化的最大型战舰为秋月、朝日级别吨位的反潜护卫舰,如果完全放开限制,日本将有不少于5家造船厂具备该吨位军舰的生产能力,有理由相信日本将依靠该级别的军舰实现迅速扩军。而万吨驱逐舰的建造和集成难度将上升一个档次,这对于子系统上有重大空白的日本是暂时无法企及的。

从设计角度而言,日本也拥有秋月级别护卫舰的自主设计能力,这主要是因为美国给日本在美日同盟体系中专职反潜的定位,并且美国目前缺乏该级别的军舰,因此只能交给日本自己设计。就朝日级的方案来看,日本已经将专职反潜舰往多用途方向发展;但日本在万吨级驱逐舰上的设计集成能力显然就差不少,主要是由于日本的金刚和爱宕级几乎都是照搬同时期美国伯克级的设计,并无太大创新。从各个角度来看,目前日本基本上具备了6000吨级军舰的自主设计生产能力。

日本是否能建造真正的航母?从目前来看也面临着很大的难度,航母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大量工程学、材料学的使用经验,尽管日本在出云级的建造上展现出了较强的实力,在材料和大型船舶上也具备丰富经验,但这与真正的航空母舰仍有很大区别,将这方面的优势变成航母仍然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金。直升机母舰和真正的航母在技术上有着巨大的跃进,以美国和苏联为例,在建造6~8万吨的大型航母之前,两个超级大国都以不少中型航母作为过渡,积累了各方面的技术经验。再加上日本在动力、航空等关键技术上仍然被美国阉割,在可预见的未来,日本还没有建造真正常规起降型航母的可能性。

不得不说,日本在谋求成为“正常国家”以及摆脱战败国身份后该如何行动上实在是费尽了心机。为了保持“随时能大造”的战略能力,日本政府不惜以相当高的成本颁布合同,报废实际上还能用的军舰以保持更新频率,并且依靠庞大的民用船舶工业供养一部分达到军工水准的技术人才。随着美国对日本压力的逐渐松开,我们必须正视这个对手的战争潜力。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责任编辑:葛 妍

猜你喜欢

造船厂三菱重工
造船厂
大型重工结构件焊接自动化生产
中海重工暴跌近70%紧急停牌
一扫沉寂
俄新一代航母的建造工作或将在圣彼得堡造船厂进行
三菱重工或将再次放弃豪华邮轮建造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