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新型农民培训合作研究

2017-10-24◎杨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金三角互联网+农民

◎杨 洋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河南 三门峡 472000)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新型农民培训合作研究

◎杨 洋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河南 三门峡 472000)

人力资源与人才信息合作是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的要求,区域内农业产业结构相似度高,涉农培训具有较好的合作前景,根据长期以来从事涉农培训管理与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总结传统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认为借助互联网+带来的新技术和新理念,通过互联网+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造,可以较好地解决传统培训存在的,同时对培训过程中涉及的参与者、政策、基础建设等提出了建议,希望借助互联网+构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新型农民培训合作模式,提升培训的效果。

互联网+;农民培训;培训合作

2015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报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介,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这是推动互联网从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的重要举措。

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互联网开放、无限的特点对许多行业产生了颠覆性的改变。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互联网+”在我国教育培训中的优势也日渐显现,借助互联网创新农民培育模式的创新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一、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培训合作的基础

2014年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协调试验区获批成立,国家发改委专门制定了《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规划明确了将黄河金三角地区打造全国省际交界地区协调发展试验区、区域物流中心、华夏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和中西部地区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业基地。加强综合开发利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四市长期以来经济联系紧密,产业关联度高,特别是近年来着眼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共建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基地,深化社会事业合作,区域合作机制初步建立,联动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培训教育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基础。

(一)区域规划的要求

通过职业教育与培训合作可以消除因人力资本差异而造成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促进社会公平。《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中提出了:加强就业培训机构建设,结合市场和企业用工需求,支持开展多层次、多类型、订单式的就业培训;整合区域内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信息共享平台,建立一体化的人力资源市场。这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开展培训合作提供了政策支持。

(二)产业结构与产业发展定位

区域内四市都是资源优势明显,矿产储量大,生产条件得天独厚的河水资源丰,文化旅游资源富集。产业上都有矿产开采,加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区域文化旅游等或相似相近的内容,尤其是农业领域,都属于黄土高原,农业产业结构相似,林果业、养殖业、食用菌栽培等在农业经济中占据较大比重,为开展培训合作提供了产业基础。

(三)职业教育发展为培训合作提供基础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内目前有17所各类型的高等教学学校,其中职业院校13所,专业涵盖理工、农林、工程、医护、经管、信息、教育等,专业门类齐全、覆盖面广。根据教育部、人力资源部2015年发布的《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服务经济转型升级面向行业企业开展职工继续教育的意见》教职成[2015]3号文件的精神,职业院校应当发挥自身优势,提高职工文化知识水平和技术技能水平,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为开展各类培训奠定了良好的智力支持。

二、传统农民培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培训可以用“四个定”来概括,既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师资,这四个定一方面反映了传统培训的严谨,同时也反映出传统培训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培训组织缺乏灵活性

传统农民职业教育培训都要求集中组织、定时定点授课,主要采用课堂教学、专家讲座、现场指导等形式,需要培训老师与学员面对面来完成,这使得广大农民培训时需要放下手头农活,外出打工的甚至需要请假返乡回家才能接受培训,参加培训所要承担的机会成本巨大。根据笔者2015年河南省社科联《新型农民培训模式研究》课题组对三门峡市农民的调查,“没时间”和“没精力”成为影响农民培训积极性的主要因素,同样农民对目前的涉农培训普遍的认识是“学的起、误不起”,结果需要培训的人往往放弃培训,造成参加培训的人并不是政策设计之初需要培训的人。

(二)课程设计单一,内容针对性较差

在没有主导产业的农村,农村经济依然是传统小农经济,农民根据各自的条件自主选择经营内容,造成农民的需求分散、复杂、多样。以帮助贫困农民为目的的雨露计划为例,每个受训农民可以享受1000元的培训补贴,包括培训场地租赁费、教师授课费、培训耗材费、培训招生宣传费、培训机构差旅费等,培训机构为了利润最大化,往往会选择集中培训,内容设计注重共性,而忽视个性差异,针对性较差。

(三)财政资金条块分割,培训效果不佳

目前农民培训管理主体涉及的部门包括扶贫、农业、人社、妇联、残联等,他们都有各自归口的涉农培训,都有一定的资金,并且有各自的任务、要求和标准,这些培训都对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术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不同部门组织的农民培训,在实际工作中又缺乏协调和沟通,造成培训交叉、内容重复,使培训总体上缺乏长远的规划,往往是以阶段性、临时性的工作出现,不能按照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来落实。造成单从数字上看,每年培训总数都在增长,培训效果却没有明显提升(见表1)。

表1 目前实施的涉农培训项目一览

(四)覆盖面小,受众群体少

目前的涉农培训主要以政策性培训为主,不同的部门根据本部门的工作计划确定培训对象的范围,培训机构从不同的主管部门获得培训任务,再根据自己的实力、资源状况制订具体的培训方案,由于受季节、地域、交通等因素的制约,实施过程受限明显,培训机构为了利润最大化,往往选择在交通条件好、组织基础好的农村进行。而那些地处偏远、组织基础差的农村也往往是经济条件差、农民技术技能欠缺,急需培训的,导致培训实施不均衡。

以交通条件为例,以市辖区培训机构为培训实施主体,选择最近和最远的农村,距离相差都在150KM以上,且多为交通条件较差的县乡道路,交通不便,就近开展培训优势远远优于选择较远的地方,再加上涉农培训多数在夏季、冬季农闲时段开展,这种差异带来的比较优势更加明显(见表2)。

表2 黄河金三角区域城市职业院校培训机构距离农村交通距离

(五)受训农民参训主动性差

目前的涉农培训主要是政策性培训,对培训主管部门来说这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项政治任务,有培训时间、内容、人数的要求,是必须限期完成的,否则部门领导会受到上级部门甚至纪检部门的问责、通报等。由于培训难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对于日常劳作繁忙,没有时间、精力参加培训的农民来说,往往成为一项而外的负担,这一点从培训对象的年龄要求上可见一斑,以劳动力转移为例,培训对象的年龄从最初设计的45岁年龄上线,逐步放宽到2015年的59岁,培训对象多集中在农村的中老年人、妇女等群体,多数人参加培训只是应付差事。即便如此,各培训机构依然需要通过发放礼品来吸引培训学员按时参加培训。

此外,传统培训补助在学员资格认定上还存在重户籍,轻实际的不合理现象,造成在开展培训过程中有些人需要参加培训,但是由于户籍的原因却得不到补偿。

三、“互联网+”给培训带来的新变化

“互联网+”作为一项生产实践成果,依赖其便捷、快速、广泛、大平台的特点,为各行各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开辟了新的领域,将在社会、经济、生活领域引起深刻变革,也将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形成新的经济形态。互联网,尤其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给教育培训行业带来了全新的变化,可以用“四个自由”来概括这一变化,就是时间自由、地点自由、内容自由、教师自由,利用“互联网+”改造传统培训,改变传统培训中存在的不足,是对培训的新发展,新探索。

(一)课程内容更加符合培训对象的要求

培训需要通过收集、归纳培训对象的共性需求,设计相应的课程,能否准确地得到培训对象的需求信息就成为培训成功的关键,需求不清晰的课程内容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形式都无法提升培训效果和学员满意度。互联网依其开放性,再辅以大数据技术,深层次挖掘农民的内在教育培训需求,使这个过程变得更加便利且有效,可以利用互联网后台数据通过记录分析用户的上网习惯、搜索内容等发现用户的真实需求,也可以让用户在一种轻松甚至是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完成需求调查,这种调查更容易反映用户的真实需求;也可以利用网络调查问卷快速完成一个专项内容的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确定培训对象的学习背景、学习动机、学习需求、学习能力等信息,准确把握农民的真实需求,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的意愿,设计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给农民提供相应的教育培训资源。

(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较好地解决了时间上的矛盾

传统培训的四定严重制约了培训的规模、效果,无法满足新型农民培训的现实需求。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为农民网上学习带来的可能性,现代慕课“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学到任何知识”的理念很好地诠释了这种改变。农民在互联网上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有选择地学习相应的知识、技能,可以弥补农民闲暇时间少,难以定时定点参加培训的问题,化解了农民培训中的时间矛盾。

(三)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将培训由套餐变为点餐

互联网的开放性、无限性,可以将优质的教育资源整合在一起,过去那种大规模、集中化、不分层的套餐式培训方式将被菜单式、点播式、交互式的点餐式培训方式取代。农民可以按需选取适合自身需求的培训课程,通过在线学习,在线互动问答,实现“培训教师远在天边,培训服务近在眼前”的新型培训服务模式,实现全方位培训,全过程服务。

(四)开放自由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培训效率,

传统农民教育培训主要是通过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和专家讲座为主,工学矛盾、季节矛盾、地域限制等问题突出,培训规模难以扩大,受训面偏小,培训效率难以提高。利用互联网覆盖面广、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开展农民教育培训,一方面借助网络学习不再需要为学员安排教室、食宿,可以节约受训农民的时间和费用;另一方面互联网也降低了信息收集和处理的成本,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传统农民培训面临的工学矛盾、季节矛盾、地域限制,以及农民教育培训需求的分散性、复杂性、多样性等问题都将迎刃而解。同时随着WIFI布局日益推广和4G技术在手机中的运用越来越普及,培训的范围、受众人群可以更大、更快速扩展。

四、以林果业为例构建“互联网+”背景下黄河金三角区域新型农民培训

黄河金三角区域本身就是按照地域相近、产业相似的原则建立的,为跨区域合作带来了可能性,在培训领域,尤其是面对传统培训的不足,需要利用“互联网+”来改造传统培训,新型农民培训内容涉及面广,需求层次差异较大,培训涉及农业生产技术、新型农民职业与文化素养、农业政策法规、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营销、创新创业等方面内容,根据新型农民的特点和需求的多样性、特殊性,各培训主体需要开发适合农民学习的网络教育培训资源。黄河金三角区域内多山的地理特点为当地的林果业带来了发展机遇,以林果业为例,设计“互联网+”培训的合作模式。

林果业发展可以包括种植、采摘、储运、销售等主过程以及果树修剪、疾病防治、农业保险、特色农家旅游、信息发布等辅助过程。但是具体到不同城市又有各自不同的优势产业,因此各自的发展特点培训需求又存在具体的差异,需要统筹规划、分类对待。

林果业生产发展过程图

(一)政府间合作,做好跨区域合作的顶层设计

黄河金三角区域发展规划中提出的整合区域培训资源与人力人才信息平台,建立一体化人力资源市场。在涉农培训方面,需要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解决传统培训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为新型农村建设服务,积极发挥“互联网+”培训的积极作用,需要做好相关的顶层设计。首先需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区域内市一级人民政府牵头成立林果业发展培训联盟,做好区域内培训合作规划以及实施步骤,逐步推进区域内培训资源全面共享;其次创新资金使用机制,变目前以户籍定资金使用为以工作地为主、辅以户籍作为参考,打破资金使用中的地域区割;再次,协调区域内培训机构,尤其是以高校、职校为主要力量的培训机构按照林果业发展的全过程结合各城市的优势产业做好相应的培训课程资源开发与培训师资队伍培养,确定公共基础培训资源、特色培训资源,各地区按照各自的优势开发建设相应的培训资源和人力资源发展规划,为跨区域培训合作提供资源基础。

(二)创新资金投入、使用模式

目前涉农培训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专项拨款,使用有严格的限制,包括可以享受的对象、培训的内容、培训的费用等都作了具体的限制,这样做虽然保证了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合规,但也给培训的高效合理开展带来了阻碍。应该改变目前以户籍为培训依据的培训方式,变成与区域产业规划相结合,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培训模式,培训对象的来源与产业规划、企业发展相关联,使培训真正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鉴于目前财政专项资金总量很大,具体到培训个人又相对较少的现状,建议试点实行个人培训专户制度,有资格享受培训的农民可以自由选择培训内容、机构,账户内资金可以跨年度使用,使农民能够根据自身的长远发展需要,选择更需要的培训项目,甚至可以用于个人或子女的学历提升费用,通过长期的积累,为农村沉淀出一大批高知识、高技能的人才。

(三)建立培训资源共享平台

需要建立以高校、科研机构等开发培训资源、政府出资购买、社会组织参与推广服务的三位一体的培训资源共享平台。平台既有模块化的公共资源课程,也需要开发独具地方特色需求的乡土教育课程,同时要发挥平台的资源优势,建立强大的后台服务功能,通过在线互动提升平台在涉农培训方面的实用性,实现在线学习、在线技术咨询、共享教学资源信息。

(四)发挥本地职业院校的资源优势

职业院校不仅是技术的引领,更应该将其提高职工文化知识水平和技术技能水平、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的责任和优势扩展到新型农民培训领域,高校需要发挥自身的知识高地、人才高地的优势,开展“互联网+”培训的研究,这种研究不是简单的培训模式研究、可行性研究,而是实实在在的试点性研究,用互联网思维统筹规划和设计培训工作,开发适合农民学习的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实现在线学习与现场教学相结合。

(五)以培训为切入点,带动农村工作全面开展

“互联网+”培训不仅是新型农民培训的切入点,更应该成为农民终身学习的平台,创业发展的平台,成为建设新型农村的入口。通过培训使农民了解、信任平台,从而为平台功能扩展、跨界融合提供基础,整合金融、保险、教育、文化、医疗、乡村旅游等相关服务,把平台发展成为农业生产服务平台、农民教育学习平台、信息交流平台、农村购物旅游平台、农产品营销平台、新农村娱乐平台等。通过开展全面的培训,不仅要把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还要把农民的头脑丰富起来,日常生活活跃起来,为农民建立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新型农村文化生活。

五、结语

互联网+背景下的跨区域农民培训合作,是互联网发展给予涉农培训的一次机遇,需要政府、培训机构、农民等的统筹合作,这个过程中政府起着主导作用,通过政策的倾斜与支持,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培训与互联网的融合以及跨区域合作;培训机构之间根据各自的相对优势,开展培训合作,共建优势培训资源,培育品牌化的培训项目,借力互联网+,提升培训的质量,提高培训的满意度;农民借助互联网平台在接受培训的同时,也是在接受新理念、新生活方式,是农民现代化的过程。

[1]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Z].国发[2015]40号.

[2]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服务经济转型升级面向行业企业开展职工继续教育的意见[Z].教职成[2015]3号.

[3]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Z].发改地区〔2014〕169号.

[4]吕莉敏.“互联网+”时代新生代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策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9):45-49.

[5]邵会婷.京津冀职业培训合作模式与促进机制[J].职业技术教育,2015(15):52-59.

[6]王健骏.互联网思维下新农人“双创”培训的创新与实践[J].2016(6):92-94.

New Modeof Peasant Training Cooperationin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inthe Yellow River Golden Delta of Shanxi,Shaanxiand Henan Provinces

YANGYang
(Sanmenxia Polytechnic,Sanmenxia472000,China)

Human resources and personnel information cooperation is the Yellow River Golden Delta of Shanxi,Shaanxi and Henan Provincesregional cooperation,theindustrial structure of agriculturein theregion of high similarity,agricultural training has good prospects for cooperation,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the author has long been engaged in agricultural training and management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there are always traditional training in the process of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that with the help of new technology and the new concept of Internet plus the Internet plus,through targeted transformation,can better solve the existing traditional training,and suggestions for training involved in the process of participants,policy,infrastructure and other proposed,hoping to build a new Internet plus farmer training mode of cooperation of the Yellow River Golden Delta of Shanxi,Shaanxiand Henan Provinces region,to enhance the training theeffect.

Internet+;Peasant training;Training cooperation

F207

A

1671-9123(2017)03-0034-06

2017-06-06

河南省社科联、经团联调研课题(slk-2015-2853)

杨洋(1981-),男,河南三门峡人,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 卞建宁)

猜你喜欢

金三角互联网+农民
电磁感应综合问题中的“金三角”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金三角图案
破解天体运动问题的“金三角”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
越境大剿匪——国民党金三角“复兴基地”覆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