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药妆向何处去
2017-10-24郭之东
●本刊记者/郭之东
▲国内的进口药妆店
近年来,药妆一词逐渐进入大家的视野,其显著的护肤功效得到认可,作为化妆品界的新宠在国内越来越受到一众女性消费者的青睐。但是在国内,以药妆名义销售的化妆品多是国外品牌。什么是药妆?我国有没有自己的药妆品牌?蓬勃发展的药妆市场我国品牌为何缺席?这背后又有哪些深层次的原因?记者就此进行了走访。
国外药妆已形成模,国内则刚刚起步
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就已经提出了药妆的概念,药妆是指经药线专销的功效性化妆品,经由医师或专业团队根据皮肤常见问题研发的皮肤保养品。其特点是配方必须完全公开,所有有效成分及安全性须经医学文献和皮肤科临床测试证明,且不含公认的色素、香料、防腐剂等过敏源,须配方精简,同时有效成分的含量较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药妆不是药,国际上普遍认为药妆介于药物和化妆品之间。药妆以此为基点迈入产业时代,很快便风靡全球。目前,在国外的化妆品行业,药妆占了60%以上的份额。
按药妆的概念,我国也有自己的药妆,如同仁堂、协和医院等的护肤品。但国内为避免与药物混淆,没有药妆的概念,只是称其为医用护肤品,属于普通化妆品。目前中国“药妆”在化妆品行业所占的市场份额不足10%,主要在少数药店、医院销售,部分超市也在销售国内“药妆”,如同仁堂的各种功效的面膜等。
国内外药妆售价差距较大
记者调查到北京通州区北苑万达广场的一家进口药妆店内部分药妆产品,其成分和普通护肤品相比较为简单,多为水、甘油以及酸酯类、醇类物质以及一些如茶树、菊花、柚籽等植物提取物等。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某品牌的具有祛痘功效的药妆,护肤水、乳液、精华再加上洁面的套装售价在1500元左右,高出普通护肤品一倍多。而我国“药妆”的价格普遍较低,同仁堂的护肤品一般都在百元左右,协和医院护肤品专卖店的护肤品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即便高端产品售价也在1000元以下。
企业尴尬缘于法律的空白
记者关于是否了解药妆的问题采访了一些女性,大部分人的回答是“药妆就是加入了药物的化妆品”、“药店销售的化妆品”,或者“药妆应该是医院开的护肤品处方”。除了消费者对药妆的无知还有企业的尴尬,国内有企业尝试向药妆进军但却不能以药妆名义销售,在国内以药妆店名义销售药妆的都是国外的进口品牌。这些现象的存在或是因为我国相关法律并没有关于药妆的明确定义。
依据《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我国化妆品分为两大类:特殊用途化妆品和非特殊用途化妆品(2007年之前称为普通化妆品)。《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第十条规定,特殊用途化妆品是指用于育发、染发、烫发、脱毛、美乳、健美、除臭、祛斑、防晒的化妆品。在我国法律中并没有提及药妆。相比之下,国外的法律则非常明确。以美国为例,其化妆品的相关立法历史较长,已颇为完善。其《食品、药品、化妆品法》(简称FDCA)和《良好包装和标签法》(简称FPLA)对于美国市场准入化妆品进行了明确的阐述:如果产品既是化妆品又用于治疗或预防疾病,或对人体功能或结构有影响,则把此类产品看作是化妆品又是药品,而且必须同时遵守法令中有关药品和化妆品的条款,未上市过的此类化妆品在上市销售前要向代理机构出示安全和效力证明,其制造过程必须遵守美国药品GMP法规21CFR210和211中的cGMP(现行良好制造规范)。在国外,药妆既可以在普通的药妆店销售也可以在药店销售,许多国外的药妆店一般都会有具备职业资格的药剂师和普通药物售卖人员、膳食营养师以及健康美容护理顾问等。
国内“药妆”销售对从业人员没有特殊要求
记者对多家护肤品店进行了调查,对于是否有销售“药妆”问题的回答都是否定的,但据记者了解在这些店销售的许多产品都属于药妆。为何销售人员对于“药妆”一词如此茫然?记者采访的进口药妆店的专业导购给出了回答:“像雅漾、薇姿、理肤泉这些都属于药妆,她们之所以那样说应该是对自己的产品不是很清楚或者说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像进口药妆店的导购,首先要求必须是大专以上的文凭,其次还要经过专业的培训才能上岗,而且之后也要定期做培训。”随后,这名销售人员针对记者肤质进行了推荐。
记者在随后的调查中了解到,大部分国产品牌对销售“药妆”的从业人员无学历要求,也没有关于专业的要求,销售人员经过简单的产品培训就可以上岗了。在“北京协和医院护肤品专卖”柜台,消费者可以购买任意一款产品。当记者以消费者身份问及是否可以指导购买时,对方表示自己只是普通的销售人员,对专业知识不了解,看病可以去皮肤科。也未针对其他消费者肤质提出购买建议。网店客服也只知道产品的功能,无法提供商品选购的相关指导。据某皮肤科专家介绍,“药妆”产品功效单一,只能针对皮肤的某种问题,不能兼顾皮肤的其他问题。“药妆”的有效成分更高,针对性更强,但在皮肤症状改善以后就要停止使用,兼顾皮肤其他问题,例如补水。否则高浓度的成分会对健康的肌肤造成负担。此外,一定要在了解肤质和皮肤问题的前提下才能选择合适的“药妆”。
美容店打着“药妆”的旗号招摇撞骗
许多药物(如雌激素)都可以透皮吸收,吸收有益成分的时候也可能吸收有害成分,存在潜在的风险。据某药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介绍,该厂生产的某雌激素软膏作为女性雌激素补充剂有相当好的疗效,但是如果过量使用或者使用不当会产生一些副作用,而且有些人如过敏体质者、妊娠妇女是不能使用该产品的,产品必须在专业指导下使用。但有些不法美容机构将该产品掺到某些化妆品中重新配制后,以“药妆”的名义使用。大部分美容店的从业人员并不具备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这对消费者存在很大的威胁。据一些在美容机构购买过此类服务的女性反映,美容院里宣称的有显著功效的“药妆”,使用过后的效果确实很明显,但最多只能维持一周就又恢复原样了。
我国“药妆”的发展需要立法的支持
目前,国外药妆在国内化妆品行业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我国药妆如果不尽快加快发展步伐,将会被国外产品抢占了市场。当然,这需要多方的努力。
相关业内人士提出决定因素的是立法,国家要下决心为药妆定义,法律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前提,只有相关法律健全,一切围绕药妆出现的例如销售人员的资格、销售的地点、监管等才能够规范化。我国的法治环境与国外不同,虽然国外对药妆管理较松,但我国还是不可以简单效仿。目前我国国民道德水平仍然较低,所以相关管理部门应该严格管理药妆,避免出现泛滥现象。再者对药妆做风险评估也十分重要,使大众可以了解到药妆存在哪些潜藏的风险,指导消费者正确购买,还可以根据风险评估制定相应法规,这样就可以对药妆进行更加细致的管理,有利于其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