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腔剧目中的“三廉”

2017-10-24司马坡

金秋 2017年14期
关键词:法门寺秀英秦腔

◎文/司马坡

秦腔剧目中的“三廉”

◎文/司马坡

“三廉”者,指《法门寺》的赵廉,《八件衣》的杨廉(一作杨连)和《玉凤钗》的王廉(又作王琏)。最早注意到秦腔中的“三廉”,是在十多年前。那时喜欢听假克勤袁相如的戏,偶尔看到一盘袁相如的《王廉哭五更》磁带,买来越听越喜欢。忽一日想到《法门寺》里不是有个赵廉么,《八件衣》里不是有个杨廉么,加上这个王廉,就是“三廉”了。而且这三廉有共同特点:

一、都是县官。

二、都是须生应工。

三、都“廉”,起码不是贪官。

四、都断不清案子,后来在外力的作用或者帮助下,才审清了案子。

于是,对于有关“三廉”的剧目有了兴趣,下载了有关剧目的演出音、视频,在电脑里加了一个“三廉系列”,里面下载了阎瑞民、王君秋、刘随社、袁相如等名家的《赵廉悔路》《杨廉上路》《王琏哭五更》的音、视频资料。

《法门寺》原先又叫《双姣缘》《双玉镯》。原先应该有老本子,但是43本一套的《陕西传统剧目汇编——秦腔》中没有收它,上世纪50年代初,剧作家姜炳泰改编了它,1954年西北人民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都出有单行本,1980、2000年陕西人民出版社、陕西旅游出版社分别有单行本,2011年出的《西安秦腔剧本精编》36集也有收录。

《法门寺》讲的是明武宗时,陕西眉坞县傅鹏,偶游孙家庄遇孙玉姣,互生爱慕,遂遗玉镯一只,图订终身。玉姣拾镯被刘媒婆窥见,刘媒婆于是向玉姣诓绣鞋一只,允为撮合。其子刘彪偷鞋欺诈行奸未得逞,误杀玉姣舅父、舅母,掷女头于刘公道(刘彪父)家。刘公道令雇工宋兴儿将人头投枯井内,为灭口,又将兴儿打死投尸枯井,反诬宋兴儿盗物逃去。眉坞县官赵廉审案,株连宋兴儿父亲宋国士和其姐宋巧姣。巧姣、玉姣、傅鹏相继入狱,于狱中相遇。巧姣问明事情的来龙去脉,慨允鸣冤。傅鹏感其义,赎巧姣出狱。巧姣借刘瑾去法门寺降香,前往告状。刘瑾令赵廉捕刘彪、刘公道、刘媒婆,搜鞋探井,全案冤情始明。演过此戏的名家有广雪琴、王君秋等人。

这出戏最常演的折子戏是《拾玉镯》,最流行的唱段是“宋巧姣告状”和“赵廉悔路”。但是这戏在姜炳泰的本子里并没有《悔路》一折,只是在《捞尸》一场开始,赵廉有一句“帘内尖板”:“战兢兢忙离了大佛宝殿”就完事了。后来大概为加强赵廉的音乐形象,才加了一段唱,起名叫《悔路》,是须生赵廉在这出戏里的主要唱段。现在这段唱流行两种唱词,一种是以“战兢兢忙离了大佛宝殿”开头,王君秋、王宏义都是这种唱法;一种是以“眉坞县在马上心神不定”开头,刘随社、雷开元都是这种唱法,两段的韵脚也不同。但是我以为,单从唱词上看,前一段唱词要好,它不光是回忆了案情,同时也表达了赵廉的后悔和自责,如“到今日成冤案我后悔迟延”“看起来我赵廉才疏学浅”等,确是“悔路”。而后一种唱法,只是叙述赵廉了解到的事情经过,坠入了老剧本翻来覆去叙述事情的老套路。

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的《秦腔优秀传统剧选(一)》里收的《法门寺》里增加了一场《悔路》,用的是“战兢兢我离了大佛宝殿”。刘随社、雷开元的版本算是研究院版本了,但是《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剧作选》第八卷所收的《法门寺》里并没有增加《悔路》,也就没有“眉坞县在马上心神不定”。《赵廉悔路》不管哪一种唱法,其实基本就只是一段唱,一个过场。不过这一段唱倒比较长,如“战兢兢”二十句,两段都是尖板起唱,然后起塌板,接着转入二六,最后以留板结束。比较完整,属于这出戏的核心唱段。

赵廉倒想做清官,他第一次出场有四句上场诗:

金榜题名龙虎春,为官清正辖黎民。

要教芳名留青史,不负祖荫与皇恩。

但是这个人错就错在太迂腐。专凭主观感情和臆想来断案。他一见孙玉姣美貌而且拾了傅鹏的玉镯,就断定傅鹏因奸杀人。这多少有点像《十五贯》里的过于执。好在后来总算弄明白了,没有一错到底。赵廉不知是哪里人,但是死后埋在了韩城薛峰水库以上牛心瀑布附近。这里向西有两条路,一条向正西通柏峪,一条向西南通向白马滩。赵廉坟刚好在三岔路口。坟上有块碑,刻什么字忘记了,但是无疑是赵廉坟。

《八件衣》讲的是:宋时,儒生张成愚欲上京应试而无路费,乃往舅父家中告借。舅父嘱咐女儿秀英包几件衣服给张去当铺换钱。秀英对表兄有意,故而除八件衣服外,又将自己积蓄的白银十两夹于衣内,并附绣鞋一只以示私赠之意。张成愚将衣物原封不动给了当铺,不知内有绣鞋银两。恰巧富户马鸿家失盗,盗贼杀死家丁,官府派人稽查,发现张成愚典当的包里有银两而讨价甚少,认为实系盗窃。差人白石刚怂容马鸿承认衣物即自己之物,绣鞋系其女群英之鞋。县官即以盗窃杀人罪将成愚拷打致死弃之荒郊。张母望儿不归,有人报以犯罪被打,其母即往娘家询问,秀英闻知,说明赠物情形,情愿公堂对质。县官杨廉审问,秀英背诉衣物及绣鞋色样,一一皆符,乃愤而自刎。杨廉虽明知审讯有误,但仍不知道凶手是谁。夜宿神庙的乞儿仁义,当晚听知凶犯的名,并于荒郊救了未死的成愚,又携成愚到包拯堂前告状,得以鸣冤。

《陕西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二集中收有此剧,《西安秦腔剧本精编》四十一集中也收有剧本,陕西旅游出版社出过单行本。《陕西传统剧目汇编——秦腔》中收的是旧本子,在那个本子里,秀英后来也起死回生,与表兄成愚结为夫妻。演过此剧的名角有乔新贤、周留华、丁良生、周芙蓉、乔慷慨等。我最早看到这出戏,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有个民营剧团上演了这出戏,后来多次听过丁良生的《杨廉上路》,也关注过关于县官能不能带马童的讨论。

杨廉也想当清官,也知道“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他的错在于太粗心大意,有点草菅人命。稍微认真一点,将成愚舅父以及表妹秀英提上堂来一问便可知成愚并非凶手。凶手就在自己手下尚且不知,可谓认人不清,糊涂至极。《八件衣》经常上演的折子戏是《荒郊义救》,是小丑、小生的戏。经常能听到的唱段就是《杨廉上路》中的“在原城堂前上了马”。以丁良生的唱腔最有名。

《玉凤钗》的故事大概是:清时,宁夏张寡居有二女,大女凤英,配夫李毓华,二女凤莲尚未许人。张寡居寿诞,李毓华同凤英往拜,因酒过量,夫妻二人夜宿凤莲房中。凤莲于尾门游转,恰逢生员李俊路过,二人有意,李俊遗玉凤钗,凤莲赠清和帕。事为张显发现,夜晚去凤莲房中杀奸,错杀大女夫妻,并将凤英头抛于张胡子家中。张欲埋头河滩,遇见谢三识破,乃用铁锨铲死谢三,一同掩埋。张寡居告状到县官王廉,王将李俊、凤莲屈打成招下狱。十四王巡视宁夏,李俊表妹王桂英拦轿告状。十四王调王廉复审,王廉哭五更,无法结案。幸有惯盗刘炳,从张显夫妻口中听得底细,告知王廉,案才审明。杀张显和张胡子,李俊同凤莲成亲。

此剧又名《玉凤簪》《王琏哭五更》《十四王访宁夏》。《陕西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30集、《西安秦腔剧本精编38卷》里都收有此剧。从剧情看,《玉凤钗》的案情起因与《法门寺》相似,而它的破案却与《八件衣》相类。细想起来,王廉破不了案,怪自己太无能。十四王一加压力,就愁得一夜睡不着,整整哭了一夜。又是埋怨王桂英不该将状告在十四王跟前,又是埋怨父母不该让自己读书做官,又是埋怨妻子只知穿绸挂缎。这用韩城话说,就是“戏输了埋怨社家”。要不是后来有偶然因素,他这案子还破不了呢。

此剧过去三意社可能演出较多。现在全本演出已经不多见了。但折子戏《王琏哭五更》却有演出,为须生唱功戏。目前比较有名且留有音、视频的有:假克勤袁相如的盒式磁带制作的音频,渭南阎瑞民的视频,以及银川市秦剧团岳双七的视频。我曾根据音、视频记录整理了袁版、阎版的剧本,上传在《秦腔乱弹网》,并在阎瑞民版剧本后面简单分析了几个版本的不同。主要是袁本、阎本里王桂英与李俊的关系不同,一为表兄妹,一为夫妻;唱词多有不同,板式结构也有差异。

这三位名家的演唱,其中袁相如的袁派味十足,满宫满调,虽然我们不知袁克勤当年是否演过此剧。但是袁相如的音频都是磁带翻录,有杂音。阎瑞民的演唱韵味好,表演洒脱,视频制作也很清晰精美。可惜阎先生有拖节奏的毛病,特别是慢板拖腔,节奏拖得尤其厉害,也算白璧微瑕。大家可以找来剧本读一读,下载有关音、视频听听看看。

猜你喜欢

法门寺秀英秦腔
“秦腔名旦”是怎样练就的?——《双官诰》、李娟及秦腔艺术的传承
在“秦腔现代化与现代秦腔实践之路”研讨会上的发言
法门寺里的琉璃
1987年法门寺唐塔地宫出土秘色瓷清单
“揭秘”秘色瓷 从法门寺唐塔地宫出土秘色瓷说起
《主角》与秦腔:彼此成长
同期听力(六)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
误解
把饺子当钻石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