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专业物理实验教学状况的比较分析
2017-10-24童家明喀蔚波王晨光韦相忠屈学民储信炜
童家明,喀蔚波,王晨光,邓 玲,韦相忠,江 键,屈学民,储信炜,吉 强
(1.青岛大学 物理科学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2.北京大学 医学部 医用理学系,北京 100191; 3.哈尔滨医科大学 药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4.第三军医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重庆 400038; 5.广西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广西 南宁 530200; 6.第二军医大学 基础医学部,上海 200433; 7.第四军医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32; 8.天津医科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与技术学院,天津 300070)
医学类专业物理实验教学状况的比较分析
童家明1,喀蔚波2,王晨光3,邓 玲4,韦相忠5,江 键6,屈学民7,储信炜8,吉 强8
(1.青岛大学 物理科学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2.北京大学 医学部 医用理学系,北京 100191; 3.哈尔滨医科大学 药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4.第三军医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重庆 400038; 5.广西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广西 南宁 530200; 6.第二军医大学 基础医学部,上海 200433; 7.第四军医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32; 8.天津医科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与技术学院,天津 300070)
基于2016年、2004年2次调查结果,比较分析了普通高等学校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专业的物理实验课教学状况,指出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了解决对策. 十余年来,广大医药类专业物理实验课程教师积极建设物理实验教学资源,尝试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 大多数学校由于物理实验课学时数的减少,物理实验仍以基础实验为主,但许多学校还是在基础实验与医学的结合、综合性实验、研究性实验等方面做了很多努力. 教师对教材的满意度大幅提高,各校的实验经费情况差别非常悬殊的情况没有多少改变. 今后可以根据各校的情况,借鉴部分院校成功的经验:少学时院校可以重视实验内容的改革;每个实验课时可以适当延长,拓展实验的深度;条件好的院校可以开展分层次分类的实验教学. 在物理实验课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各校应积极协同建设好在线开放物理实验课程资源库,弥补实验课时少的不足. 教师的教学理念也需要更新,积极参加教学研讨会. 各级单位应完善职称评定制度,使教师的教学工作在业绩考评中得到充分体现.
物理实验教学;医学教育;对比分析
物理实验课是高等学校医药类专业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本训练的必修基础课程,是本科生接受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 2004年,我们完成国内首次对医药类专业(本科)物理实验课程教学状况(2002—2003)的调查分析,并针对医药类专业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1-2],为医药类专业物理课程教学研究协作组(医药协作组)、医药工作委员会(医药工委会)工作的开展及医药类专业物理教师的物理实验课程建设提供了必要的资料. 迄今十余年间,广大医药类专业物理教师在医药类专业物理课程教学研究协作组、医药工作委员会的组织引导下,针对医药类专业物理实验课程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积极开展研究与实践,不断深化课程改革,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为了总结已取得的成果,了解当前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求对策,以便更好地开展医药类专业物理实验课程建设,我们在对近3年(2014—2016)医学类各专业(本科)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情况再次调查的基础上,结合2004年资料,比较分析了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专业的物理实验课教学状况,指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解决对策.
1 实验课课时比较
《医药类专业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2014)(以下简称《基本要求》)建议医药类专业物理实验课不少于36学时.
表1列出了2016年与2004年[3]医学类(五年制)各专业物理实验课学时统计. 与2004年相比,2016年除医学影像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专业的最高学时有增加以外,各专业的最高学时、最低学时、平均学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2016年各专业的平均学时均低于22,而2004年则均大于24学时.
表2列出了2016年与2004年[3]医学类专业物理实验课5种学时数段的学校百分比. 与2004年相比,目前只有很少的学校能达到《基本要求》建议的36学时,麻醉学专业的物理实验课没有达到36学时的学校,2016年调查医学类各专业物理实验课为20学时及以下的学校数有大幅增加,医学类各专业物理实验课为20学时以上的学校数则大幅减少,预防医学专业有1/3院校的物理实验课为0学时.
表1 2016年、2004年医学类专业物理基础实验课学时统计
注:平均学时、均方差的计算不含0学时.
表2 2016年、2004年医学类专业物理实验课5种学时数段的学校百分比
每次实验课的课时情况:2016年调查的53所学校中,2学时的院校为7所(13.2%)、3学时的院校为34所(64.2%)、4学时的院校为12所(22.6%);2004年调查的69所学校中,2学时的院校为24所(34.8%),3学时的院校为45所(65.2%).与2004年相比,2学时的院校有减少,出现了4学时的院校,学生做1次实验所用的时间,在不同的院校是有差别的.
分组人数情况:2016年调查的53所学校中,21所学校(39.6%)1~2人,26所学校(49.1%)3~4人,6所学校(11.3%)4人以上;2004年调查的69所学校中,21所院校(30.4%)1~2人,20所院校(29.0%)3~4人,28所院校(40.6%)5~8人. 与2004年相比,总体上实验小组分组人数略有减少,但是个别学校有所增加.
2 实验内容比较
在《基本要求》中,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的比例建议分别为:70%,30%(各学校可根据本校的特点和需要,做适当调整,但综合性实验的比例应不低于20%,并含有一定比例的近代物理实验和医学物理实验),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设设计性或研究性实验.
表3列出了2016年(53校)与2004年[1](54校)医学类专业物理实验课教学内容. 此外,2016年调查,仅1所院校开设的实验还有13个:气垫导轨实验、新型约利弹簧秤测弹簧劲度、音叉实验、伯努利方程验证、液氮比汽化热测定、整流滤波、单缝衍射和双缝干涉实验、X射线基础实验、X-CT图像重建、全息照相、弗兰克-赫兹实验、氢原子光谱、计算机实测实验;2004年[1]调查,仅1所院校开设的实验有16个:超声演示、生物材料弹性测量、人体若干参量测量回归分析、正负压、直流电路、电泳法测离子迁移率、膜电位测量、模拟直流电离子透入疗法、温差电偶校准与测量、电子束偏转、简易助听器、数字电路、激光实验、氢原子光谱、塞曼效应、用粒子验证狭义相对论的动量-动能关系.
2016年调查,53所院校共开设63个物理实验,其中基础性实验约占76.2%,综合性实验约占23.8%,近代物理实验约占14.3%,医学物理实验约占19.0%,设计实验约占27.0%;2004年调查,54所院校共开设62个物理实验,其中基础性实验约占79.0%,综合性实验约占21.0%,近代物理实验约占11.3%,医学物理实验约占24.2%,设计实验约占27.4%.
与2004年调查相比,摆的研究、不良导体导热系数的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定、气体比热容比测定、光的偏振、刚体转动实验、人耳听阈曲线的测量、模拟CT为新增或增加学校数较多的实验. 总体上,基础性实验与医学物理实验数略有减少,综合性实验与近代物理实验数略有增加.
表3 2016年、2004年医学类专业物理实验内容及学校数、比例情况
3 课程建设比较
3.1教材使用
2016年调查(53所学校),37所院校(69.8%)使用由各校主编或协编近3年分别在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地方性教育出版社及一些高校出版社出版的实验教材,16所学校(30.1%)使用的是近3年各校自编的内部讲义;2004年[1]调查(69所学校),24所院校(34.8%)使用正式出版的实验教材,45所院校(65.2%)使用的是内部讲义.
实验教材评价:2016年调查(53所学校), 评价为“好”或“较好”的学校38所(71.7%),“基本适用”的院校15所(28.3%);2004年[1]调查(69所学校),评价为“好”或“较好”的学校39所(56.5%),“基本适用”的院校20所(29.0%),“不理想”的院校1所(1.4%),未评价院校9所(13.0%). 与2004年调查相比,教师对使用教材的满意度有大幅提高.
此外,2016年调查(53所学校),54.9%院校希望实验内容具有普适性,54.9%院校希望有设计性实验资料,70.6%院校希望实验内容能体现医药学需求,21.6%院校希望实验内容趣味性强;2004年[1]调查(69所学校), 30.1%院校希望教材有较好的普适性,65.8%院校希望有设计性实验资料,75.3%院校希望实验内容能体现医药学需求,38.4%院校希望实验内容趣味性强. 随着实验课学时的减少,部分院校对实验课类型的要求有了变化.
3.2实验经费
表4为2016年(53校)、2004年[1](69校)2次调查时的近3年实验经费情况. 与2004年调查相比,在耗材/维修与实验建设投资费用增加的学校数增多的同时,这些费用减少的学校数也增加.
表4 2016年、2004年调查不同实验经费的学校数
3.3实验教改
2016年调查(51所学校),48所院校(94.1%)认为给医药专业(本科)的学生开设物理实验课是必要的,其中有34所院校(66.7%)认为物理实验应加强与医药学的结合,19所院校(37.3%)认为应增加近代物理实验的内容,3所学校(5.9%)未做选项;2004年[1]调查(69所学校),66所院校(95.7%)认为给医药专业(本科)的学生开设物理实验课是必要的,其中有40所院校(58.0%)认为物理实验应加强与医药学的结合,28所院校(40.6%)认为应增加近代物理实验的内容. 2次调查数据表明,各校对实验课的基本认识没有变化,但随着实验课学时的减少,部分院校对实验课的内容要求有了变化.
2004年[1]调查时,有 27所(39.1%)院校实施了实验课单独考核,其中14所院校采用抽签考核操作的方式;有3所学校尝试设计性实验. 2016年调查表明,由于许多学校的实验课学时减少,实施单独考核操作的学校减少了,有不少学校将实验考试与理论课考试合并;部分学校尝试实验技能比拼大赛、实验考试过关才能参加理论课考试等;部分学校坚持尝试设计性实验、开放与半开放实验、必选课与自选课相结合等;利用网络技术与平台,尝试微课预习实验、实验视频点播等,如北京大学医学部喀蔚波主编的《医用物理实验》(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8)已经与在线开放课程结合起来,通过扫描书中每个实验的二维码,可以得到相关实验的在线数字资源,便于学生的预习及实验操作. 北京大学医学部主持的教学研究项目“医药类专业物理学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建设”(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教学指导委员会,2015)和“医药物理在线开放课程群建设”(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16)分别有13与21所学校参与,其中包含有物理实验课的资源建设,使在线开放物理实验资源的建设摆脱各校“单打独斗”状态,实现了诸校协同、共建共享的新局面.
北京大学医学部针对必修课物理实验提出了“医学应用与物理基础并重、现代技术与动手操作并重”的实验教改方针[4],将每次实验由2学时增加为4学时,并对实验内容周密设计,拓展了每个实验的深度,如在“验证刚体转动基本定律”中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该实验涉及到长度、时间及质量等基本物理量的测量,并指导学生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作图;在“超声特性研究”中不仅测量超声在液体中的传播特性,还研究超声在固体中的传播特性,使学生对超声的传播有全面、深入的了解(超声在固体中的传播模式有横波、纵波及表面波);在“脉搏语音观测实验”(自主设计开发)中,用压力传感器测量学生自己的脉搏波,经傅里叶变换将时域图变为频谱图,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基频频率及基频与各倍频的相对强度由哪些因素决定,其实验结果因人而异,也使学生了解不是所有问题都有标准答案;在“信息光学综合实验”中有阿贝成像、θ调制及全息照相等内容,包含了图像处理的基本思想,通过在频谱面做选择性滤波可以对图像进行处理的思想是脉搏语音观测实验中频谱概念的丰富和发展. 这些实验,内容新颖且有深度,学生都非常感兴趣,受到普遍欢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复旦大学物理教学实验中心[5]在给医学类专业学生开设必修课基础物理实验的基础上,又以公共选修课及医学类专业选修课的性质,开设了“医学物理与实验”课程(获评2012年度上海高校市级精品课程),解决医学类专业物理理论及实验课程的分层次教学问题. 在实验方面,根据当代医学科技水平,针对物理学在医学中应用的几个方面相应设计3个模块的实验内容:第一模块为生理物理量测量,包括压力传感器及数字血压计组装、温度传感器及数字体温计组装、心电图机技术指标及心电位测量、人耳听觉听阈测量等实验;第二模块为医学成像基本原理实验,包括A型超声探伤综合实验、B型超声成像物理基础实验、X光特性及X-CT影像研究、核磁共振成像等实验;第三模块为生物材料物理参量测量,包括骨头的弹性及人造骨杨氏模量测量、毛细管法测酒精黏度、药液表面张力系数测量、药液旋光性研究及浓度测量、眼睛光学系统及视力矫正研究等实验. 为对物理实验感兴趣的医学类专业、理工科部分专业的学生搭建了医学物理实验平台,除有部分医学类专业学生选修外,还有许多理工科专业学生选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 分析与思考
从以上比较可以看出,大多数学校由于物理实验课学时数的减少,物理实验仍以基础实验为主,但许多学校还是在基础实验与医学的结合、综合性实验、研究性实验等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如摆的研究、不良导体导热系数的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定、气体比热容比测定、光的偏振、刚体转动实验、人耳听阈曲线的测量、模拟CT为新增或增加学校数较多的实验项目.
随着出版社的改制,众多策划编辑走进学校,邀请教师参与教材编写,使更多学校的教师能够总结教学经验,编写出版符合本校特点的实验教材,这或许是2016年调查对实验教材满意度大幅提高的原因之一,而教学质量工程工作的开展,编写教材可成为教师考核的业绩,也为教师编写教材增添了动力. 根据中国国家图书馆及中国版本图书馆资料显示,2005—2016年,23个出版社出版了书名冠以“医用(学)物理学实验”、“医用(学)物理学实验教程”、“医用(学)物理学实验指导”的实验教材60余部;1978—2003年21个出版社出版的同样冠名的实验教材20余部.
十余年来,广大医药类专业物理实验课程教师在积极建设物理实验教学资源、尝试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北京大学医学部主持的“医药类专业物理学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建设”和“医药物理在线开放课程群建设”2个教学研究项目的完成,将为更多的医药院校学生提供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学习平台,满足对物理实验课程多层次、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同时也将为教师提供多层次、多元化、个性化的物理实验教学解决方案,会很好地推动医药院校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革.
在看到这些成绩的同时,还要注意到当前医药类专业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各校的实验经费情况差别非常悬殊的情况没有多少改变,依旧是少数重点综合性院校的经费情况较好,部分理工科院校与医科大学次之,少数医药院校则几乎没有投入,这与各校的经费情况及领导的重视程度密切相关. 此外,与部分医学院校物理教师的教学理念有待更新也有一定的关系,从调查结果来看,部分实验教学做得好的学校,教师教学改革投入较多,教学效果有所提高,学生兴趣提高,收获增加,有助于学校加大投入,进入良性循环;部分学时减少的学校,教师对教学改革投入不足,或不知道怎么改革,造成教学效果不好,学生不感兴趣,学校不仅不会增加投入,反而缩减学时,进入恶性循环.
总体看,物理实验课学时数在不断减少,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专业分别仅有5.6%,0%,1.9%,5.7%,2.9%的被调查学校能达到《基本要求》建议的36学时,如何在学时偏少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达到医药类专业物理实验课程教学目的,值得深思.
物理基础理论课与实验课学时数的增减与当前各高校依据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新《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新的专业介绍及本校特色,陆续修订的本校人才培养方案,为贯彻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的教改精神,对总学分总学时的控制压缩密切相关;还与不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定位不同有关[6],如2016年调查,临床医学专业物理实验课学时数≥36的6所院校中,5所为985院校,1所为211院校. 此外,学时数的减少,还与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专业认证有一定的关系,我们的调查资料显示,已通过临床医学专业认证院校中的44所学校,物理实验课的学时数分布在0~54之间,已通过口腔医学专业认证院校中的16所学校,物理实验课的学时数分布在0~54之间.
《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规定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的知识目标之一:掌握与医学相关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7];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育办学标准中的教育计划规定:课程计划中必须安排自然科学课程,为医学生学习医学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打下基础 (注释:自然科学课程通常包括数学及物理、化学等)[7]. 这表明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的物理基础课程必须设置,《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中没有具体规定与医学相关的物理学知识领域与物理基础课程(理论与实验)的学时数,各校可以根据本校的特点确定物理基础课程(理论与实验)的教学内容与学时数.
《口腔医学本科教育办学标准》(教育部高等学校口腔医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0)在教育计划的课程设置规定“口腔医学院校(系、专业)必须在课程计划中安排自然科学课程,为口腔医学生学习医学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打下基础”[8]. 由于没有对自然科学课程注释,各校可以根据本校的特点确定自然科学课程(理论与实验)教学内容与学时数.
根据高等医学教育专业认证的这种情况,当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需要减少总学分、压缩总学时数时,物理实验课学时数减少的学校还会增多. 今后一段时间,会有更多的院校申请高等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如果高等医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或方案)能像某些工程教育认证标准那样,围绕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目标,在专业补充标准中列出物理学课程的基本知识领域或能力要求,必会对医学类专业(五年制)的物理理论与实验课程建设的规范化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比物理学理论课程,物理实验课程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 然而,物理实验课程学时数的确定不以教师的个人意志为转移,在多数院校医学类专业物理实验课学时减少的现实面前,就医学生学习物理课程的目的而言,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应当比学习物理学知识更加重要[9],数量众多的少学时院校,如果能够借鉴北大医学部的经验,重视实验内容的改革,通过对具体实验内容的选取与设计,让新颖的实验内容对学生有吸引力,从而对实验产生兴趣;每个实验项目的课时适当延长,有利于拓展实验的深度,保证学生能够将每个实验做深做透,或许可以最大限度地达成医药类专业物理实验课程教学目的,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方面的训练. 在物理实验课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各校积极协同,建设好在线开放物理实验课程资源库,并根据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在线开放物理实验资源,将物理实验课程的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不仅可以事半功倍,还可以弥补实验课课时的不足.
对于少数条件较好的综合性大学,复旦大学物理教学实验中心的经验值得借鉴:在给医学类专业学生开设必修课基础物理实验的基础上,开设“医学物理与实验”选修课(同时也是物理系的选修课及理工科的公选课),为部分对物理实验感兴趣的医学类专业、理工科部分专业的学生搭建医学物理实验平台,并开展研究性教学. 在选修课“医学物理与实验”课程中,开设自主设计实验或若干个具有研究内容的物理实验,包括与医药领域相结合的传感器应用实验[4,10],例如:测量心率及心电图、测量呼吸率与肺活量、验证伯努利方程(了解血液循环过程)、X光透射与晶体分析、红外成像、显微摄像、超声波应用等.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4,11],例如:肺呼吸物理模型、脉搏计数器、家庭用听阈曲线测试系统、喉镜手术过程中的力学模型、基于计算机平台的听阈测试医学教学软件、loveEars-基于移动终端的纯音气导听阈自测平台、人体循环系统模拟测试装置研究、呼吸系统模拟演示实验装置、生物材料黏弹性教学实验仪、LED紫外线鞋内消毒仪、LED红外线康复治疗装置. 经过教师的设计,开发出部分医学物理实验[12-14],例如:肺呼吸物理模型测量肺顺应性、人耳听阈与痛阈曲线研究.
鉴于当前医学类专业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实际情况,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或许需要更新. 多年来,医药类专业物理课程教学研究协作组、医药工作委员会一直致力于提高医学院校物理教师的教学水平,除组织2年1次的“全国高等学校医药类专业物理课程教学研讨会”外,还组织过一些不定期的“医学类专业大学物理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这些会议上都有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很有特色的院校介绍经验,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医学类专业物理教师积极参加这些会议,交流经验,更新教学理念. 医学类专业物理实验课程的教改还需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多年来由于对教师的业绩考核评价严重偏向科研论文项目,教师工作负担沉重;教师的教育背景与知识结构、新校区的建设给教师带来的交通不便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部分院校教师的物理实验课程教改积极性被严重挫伤,期望随着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在各地高校的落实与各级质量工程的深入开展,教师的各种教学工作能在业绩的考评中得到充分体现,使喜欢、热爱教学的教师愿意克服困难钻研教学与教改,使医学类专业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再上新台阶.
致谢:本文的调查工作得到了洪洋、俞航、李辛、王亚平、高清河、盖立平、王礼、柴英、付大伟、诸挥明、陈洪斌、祝颖、蔡勋、王岚、张淑丽、万永刚、仇惠、于彤军、王卫国、王力、王蕴华、孟燕军、郝晨汝、闫冰、谷俊改、赵剑锋、高建武、赵强、侯淑莲、白翠珍、袁小燕、计晶晶、陆改玲、张晓军、马远新、冀敏、倪忠强、闵康丽、盖志刚、赵仁宏、范应元、李光仲、李秀珍、陈月明、魏杰、李敏、余傲秋、杨晓岚、郑海波、唐伟跃、刘东华、王章金、张延芳、丘翠环、陈仕国、张燕、周正诚、唐锋意、许建梅诸位老师的热情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1] 童家明,刘成玉,周晓彬,等. 普通高等学校医药类专业物理实验课教学现状调查[J]. 物理与工程,2005,15(4):42-46.
[2] 喀蔚波,孙大公,苑桂红,等. 医药类专业物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大学物理,2005,24(11):48-51.
[3]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中国高等医药教育课程指南(2004年版)[M].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
[4] 喀蔚波,孙大公,苑桂红,等. 医药专业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 大学物理,2016,35(10):46-51.
[5] 复旦大学物理教学实验中心. 医学物理与实验 [EB/OL]. (2017-05-04)[2017-08-09]. http://phylab.fudan.edu.cn/doku.php?id=course:medical.
[6] 童家明,喀蔚波,王晨光,等. 医学类专业物理理论课教学状况比较分析 [J]. 大学物理,已录用.
[7] 教育部,卫生部. 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EB/OL].(2008-09-16)[2017-04-08].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740/s3864/200809/t20080916_109605.html.
[8] 教育部高等学校口腔医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口腔医学本科教育办学标准[EB/OL]. (2010-02-04)[2017-04-08]. http://kqjzw.scu.edu.cn/News_show.asp?Newsid=41.
[9] 章新友. 中外医学教育背景下的物理教学比较分析[J]. 大学物理,2011,30(8):51-54.
[10] 陆申龙,马世红,冀敏. 医药类物理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 物理实验,2005,25(12):20-22.
[11] 闻焱焱,卿淦,李爱萍,等. 生物材料黏弹性教学实验仪的设计[J]. 物理实验,2017,37(6):48-53.
[12] 冀敏,苏卫锋,李爱萍,等. 肺呼吸物理模型测量肺顺应性的教学实验[J]. 物理实验,2014,34(1):22-26.
[13] 冀敏,姚红英,苏卫锋. 利用虚拟教学听力计测量人耳听阈曲线[J]. 物理实验,2017,37(4):19-22.
[14] 乐永康,龚新高,苏卫锋,等. 虚实结合的物理实验教学[J]. 物理实验,2017,37(1):39-43.
Currentsituationofphysicsexperimentteachinginmedicalspecialty
TONG Jia-ming1,KA Wei-bo2, WANG Chen-guang3, DENG Ling4, WEI Xiang-zhong5, JIANG Jian6, QU Xue-min7, CHU Xin-wei8, JI Qiang8
(1. College of Physics,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266071, China; 2. Department of Medical Science, Health Science Center,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1, China;3. College of Pharmac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86, China; 4. College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8, China; 5. College of Pharmacy, Gu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ning 530200, China; 6. College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China; 7. College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Xi’an 710032, China; 8. Department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0, China)
According to the data surveyed in 2016 and 2004, the situation of the physics experiment teaching in medical specialty in ordina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Main problems were pointed out and some countermeasures were given. For more than ten years, teachers for medical professional physics experiment actively built teaching resources, attempted all kinds of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and a variety of modernized teaching means. Facing the shrinking of physics experiment course in mos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ic experiments still survived. The combination of basic experiment with medical,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s and research experiments were also carried out. The satisfaction on teaching materials improved. The construction fund gap between different laboratories did not narrow substantially. The universities of less class hours could learn from the few comprehensive universities, reform the contents, prolong the class hours and extend the depth of the experiments, carrying out experiment teaching in different levels of classifi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actively construct online open course resources to make up for the inadequacy of class hours. Teachers should update their teaching concept,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eaching seminars. The academic title evaluation system should be improved to fully reflect teachers’ performance.
physics experiment teaching; medical education; comparative analysis
G642.423;R312.4
B
1005-4642(2017)10-0036-08
[责任编辑:任德香]
2017-08-16
高等学校物理实验课程教学研究项目(No.01-201601-17);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研究项目(No.DWJZW201511hb)
童家明(1960-),男,江苏张家港人,青岛大学物理科学学院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医学物理学教学与研究.
吉 强(1958-),男,天津人,天津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技术学院教授,学士,主要从事医学物理学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