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省美丽休闲乡村发展现状与动力机制研究

2017-10-24李子蓉林克涛赖莉芬

湖南农业科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福建省美丽旅游

李子蓉,林克涛,赖莉芬

(1.泉州师范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2.福建师范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7)

福建省美丽休闲乡村发展现状与动力机制研究

李子蓉1,林克涛1,赖莉芬2

(1.泉州师范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2.福建师范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7)

在回顾国内外美丽休闲乡村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福建省美丽休闲乡村发展现状进行研究,探索发展机制,运用SWOT模型分析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发现应选择的发展战略;通过对动力机制的研究,发现福建省美丽休闲乡村主要有需求、供给、营销和扶持四方面发展动力;针对不足,提出从发展进程、特色打造、乡村宣传和政策扶持等促进休闲乡村发展的建议。

美丽休闲乡村;发展;动力机制

从国内外乡村已有的发展形式和案例来看,美丽乡村中的“美丽”包含了两层涵义:一是乡村生态环境优美、布局结构合理和基础设施完善;二是指产业发展、农民经济富裕、乡村特色鲜明和社会关系和谐。建设美丽乡村的关键要实现四个层次的美,即村容村貌整洁环境美(自然之美)、农民创业增收生活美(发展之美)、乡风文明农民素质美(文化之美)、管理民主乡村社会美(和谐之美)[1]。休闲乡村是在美丽乡村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以休闲旅游者需求和居民品质生活追求为导向,以休闲乡村资源为基础,以传统村落为载体,以休闲农业和相关休闲设施为支撑,休闲氛围浓郁、休闲功能完备和休闲产业特征鲜明的特色化新型乡村[2]。“休闲”,作为当今最普遍的话题,它是当社会经济发展达到了一定水平之后所出现的现象,它是美丽乡村往休闲旅游方向建设的新模式。休闲乡村可以理解为更高层次的美丽乡村的建设。美丽乡村是休闲乡村发展的基础,休闲乡村是美丽乡村新的表现形式。

SWOT分析法是对内外部竞争形势的分析方法,将研究对象内外部有关的基于、挑战与威胁通过一定调研进行列举,进而采取系统分析的方法,从中得到对研究对象有关的策略性和战略性的结论。该研究方法在研究农村发展的研究中较为常用,较为能够客观分析研究对象的发展现状。在有关休闲农业和美丽乡村的研究中,邓志强等[4]、李亚楠[5]、黄振国[6]、郑文昭[7]、王中雨[8]分别运用SWOT法对苏州、山西、湖南、宁夏、河南的休闲农业进行了研究,也取得了较为可靠的成果。运用SWOT法进行研究,以期获得对福建省美丽休闲乡村发展具有战略性的建议。

1 福建省美丽休闲乡村发展概况

1.1 福建省概况

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背山面海。因地形多样形成了多样的地方性气候,为发展各种各样的农、林、副业生产提供了基础;同时海域面积广,岸线曲折,伴有许多岛屿作屏障,两侧依附半岛或岬角,形成“口小腹大”的优良港口。

福建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现代化水平较高。2014年,福建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 055.76亿元,比上年增长9.9%。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 014.91亿元、12 515.36亿元和9 525.49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3 472元。全年公共财政总收入3 828.02亿元,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和支出分别为2 362.29亿元、3 300.70亿元。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 331元。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 65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 722元[3]。

福建省的交通设施建设已逐步完善,21世纪以来,依照“构筑高速铁路,加强出海通道,贯通区域线路,完善海西路网”的总体思路,海峡西岸经济区将重点建设“三纵六横九环”的海峡铁路网。随着改革开放方针的贯彻与落实,公路交通已经进入开创新局面的阶段,形成了以厦门经济特区、福州—马尾经济开发区、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为中心,并且向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辐射的新公路网。

1.2 福建美丽休闲乡村发展现状

我国在美丽休闲乡村的推介上主要分4类:特色民居村、特色民俗村、现代新村、历史古村。据资料显示,国家农业部对2016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进行了公示。经过地方推举和专家们评审,农业部推介了150个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其中有特色民居村40个、特色民俗村44个、现代新村43个、历史古村23个。2015年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推介名单中,有特色民居村33个、特色民俗村30个、现代新村38个、历史古村19个。2014年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名单中,有特色民居村29个、特色民俗村22个、现代新村28个、历史古村21个。近3 a福建省均有被推介为美丽休闲乡村的村落(表1)。

表1 2014~2016年福建“美丽休闲乡村”名单

2 福建省美丽休闲乡村发展的S WO T

2.1 优势分析

2.1.1 自然资源得天独厚从自然地理看,福建位于亚热带地区,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以丘陵地形为主的条件下,河流发育较多且流域面积广,有利于发展农、林和渔业,从而有利于形成农业观光等类型的休闲乡村。从历史文化上看,福建有许多文物古建筑,比如福建土楼、独特闽南建筑和闽北地区流传的徽派建筑等。2016年当选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的大田县东坂村,就是以其独具特色建筑土堡(以安良堡为代表)来吸引游客的。在文化上也保留了许多传统的农作方式、生活习惯、乡村节庆和趣闻传说等。例如福建省惠安县大岞村,就有颇具特色的大岞惠女服饰和多元的宗教文化(妈祖信仰、基督信仰等)以及装活佛和踩高跷等民间娱乐活动。大岞村将这些独特的文化元素融入其休闲乡村建设中,充分发挥了其特色民俗村的优势。

2.1.2 区位优势从广义上说,服务业的区位选择一般考虑以下5点因素:一是到达该服务设施的交通通达性,二是竞争企业的量与质,三是是服务区的具体服务设施对顾客的吸引力,四是该区域的民居特征与风俗习惯,五是区域的基本概况等。而在休闲乡村的建设中,交通通达性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国内城市居民不同出游目的地的到访率的调查显示,有91%的旅游者在距离城市15 km的范围内活动,有近60%的旅游者在50 km的范围内活动[9]。乡村的时间和空间距离直接决定了乡村的可进入性。调查表明,乡村要发展为休闲乡村,其距离城市所消耗公路交通时间在2 h以内的距离是优势区位。从福建省被评选的部分乡村中可以看出(表2),乡村距离城市、县城或著名风景区较近,其通达性较好,有利于游客的进入。目前福厦高铁也已经顺利开通,铁路网已初具规模,各区市都通达了高速公路,各乡镇、村也已基本有公路通达,为休闲乡村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表2 乡村距离城市距离表

2.1.3 经济优势福建省是我国较早实现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30 a来,福建省的经济一直在不断高速增长,GDP 从1980 年不足100 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15 年的2 万多亿元,增长速度居全国前列。

从图1中可以看出,2011~2015年福建省的经济一直保持着增长水平。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从2011年的17 560.18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25 979.82亿元,短短5 a间增加了8 419.64亿元。雄厚的经济基础对休闲乡村的建设与发展有积极作用,它能为休闲乡村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和促进相关服务业的发展。

图1 2011~2015 年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GDP)

另外,在2013~2014年中国内地31个省、市、区经济综合竞争力综合排名中,福建省域经济综处于第8位,在全国处于优势地位。同时,休闲乡村发展中的客源市场较为接近大城市,在间接基础上,经济保持较高水平为休闲乡村的发展创造较好条件。可见,福建省发展休闲乡村的经济优势较为明显。

2.1.4 客源市场优势休闲乡村建设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乡村旅游的客源市场。目前,由于假期数量增加且相对集中,受时间制约,旅游者往往选择邻近短程的乡村为目的地,重点以城市近郊区(1~2 h车程)为活动范围。旅游者的构成中以城镇居民为主,占比超过了85%。

图2表明,2015年福建省各市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呈增长趋势。以福州、厦门、泉州、漳州、莆田为主的发达沿海地区客源市场,其区域内接待游客人数保持大幅度增长;另一方面,作为山区市的南平、三明、龙岩、宁德和平潭由于铁路与高速交通改善,与沿海客源市场距离迅速拉近,2015年接待游客增速均超过20%,其中增速最大的是南平市,高达到28.8%。这表明,福建省乡村旅游的市场正逐步扩大,越来越多的人群选择以乡村旅游的方式出行,为福建省休闲乡村建设提供了必要保障。

2.1.5 休闲乡村的旅游感知形象较好在国内和国际旅游市场中,旅游目的地的营销人员为了在竞争中获得有利地位,往往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以期在潜在旅游客源市场中建立理想的旅游感知形象[10]。而游客的旅游感知形成的信息来源主要有广播、电视、互联网、书籍、报刊杂志、地图、旅行社和他人推荐等。其中,互联网传播信息迅速,已成为游客收集信息的主要来源。旅游感知形象对于休闲乡村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随着现代化新农村的建设、规划和环境等逐步提高和改善,对乡村的旅游感知形象也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游客认为,优质旅游乡村应是民风淳朴、环境优美、宁静和谐的。旅游感知形象的提高也成为推动休闲乡村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动力。

图2 2015年各设区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人数情况

2.1.6 后发优势根据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旅游地的演化分为了6个阶段:探查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退或复苏阶段。探查阶段的旅游地只有零散的游客,没有特别的设施,其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旅游的产生而发生改变;参与阶段的旅游地游客逐渐的增多,旅游变得规律,并且广告逐步出现,旅游市场逐步界定等;发展阶段的旅游地形成城市的旅游市场,外来投资增加,本地的简陋的膳宿等设施逐步的规模化、现代化,旅游地的自然面貌基本改变;巩固阶段的旅游地游客增长率下降,但游客数量依然增长,旅游地的经济活动与产业联系在了一起,广告无所不在,在这一阶段旅游地有了明显的商业区娱乐区等分化;停滞阶段的旅游地游客量达到最大,旅游地的环境容量几乎趋于饱和状态,环境、社会等诸多问题随之呈现出来,接待设施的过剩,自然和文化吸引物大部分被“人造”设施所取代;衰退阶段的旅游地市场衰退;复苏阶段的旅游地吸引力又必须发生根本的变化。而福建省的休闲乡村正处于参与期向发展期的过渡。游客人数日趋增多,乡村设施逐步完善,休闲乡村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通过借鉴其他地区和国外的经验,日益精进,越来越好。

2.1.7 政策优势自2013年起,福建省开始对美丽乡村建设进行积极有益的探索实践,并且取得初步成效。2014年2月出台《关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对美丽乡村建设提出统筹发展、因地制宜、生态优先和以人为本的四项原则,“布局美、环境美、建筑美、生活美”的四美要求,以及“整治裸房、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村道硬化、村庄绿化”五项重点任务;随之,制定出台《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实施宜居环境建设行动计划》《关于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成立以省长为总指挥的宜居环境建设指挥部,力争用5 a全面改善和提升农村环境面貌与质量[11]。2014年开展了“千村治理、百村示范”美丽乡村建设,把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任务。最终,美丽乡村建设有序开展并取得了阶段性的进步。截止2015年1月,福建省929个乡镇中有531个乡镇已经在建或建成了垃圾压缩式转运站,全省农村地区总共配备了卫生保洁员3.1万人,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2.2 劣势分析

2.2.1 业态单一发展休闲乡村的关键在于形成独具特色的乡村发展模式。旅游者在欣赏乡村美丽风光的同时,可以参与独具特色的乡村活动和体验乡村生活。目前的休闲乡村大多以农业观光、农业采摘和“农家乐”等形式为主,形式结构单一,重复率高。在建设方面,休闲乡村普遍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容易忽视乡村本该具有的风貌与特色,导致定位模糊,缺乏特色和创新意识。例如:泉州市的武陵农场,以观光、采摘为主,体验项目较少,且缺乏特色;泉州市的香草世界,游玩以赏花为主,辅以射箭等小型活动,项目结构单一。因此休闲乡村的发展应要改变业态单一的不足状态。

2.2.2 规模效益差随着乡村旅游风的形成,福建省休闲乡村数量日益增多,且分布较为分散。从沿海到内陆,大大小小的休闲乡村遍布各市。这种盲目开发容易导致休闲乡村缺乏特色,同质化严重,品质难以提高。一方面由于地形本身的制约作用,休闲乡村的规模不大,另一方面由于财政支持的倾斜,使得许多内陆地区休闲乡村发展难以更大规模地发展。小规模经营的休闲乡村,辐射能力较弱,发展较为缓慢。福建省的休闲乡村,大多是以私人经营为主,一味相互竞争,缺乏合作意识,最终导致休闲乡村规模效益差。

2.2.3 宣传不够目前,福建省休闲乡村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休闲乡村知名度不高,缺乏宣传力度,又大多是以旅游团的形式宣传,形式单一,辐射范围小,效果不明显,使得很多人对于休闲乡村的了解不充分。

2.3 机遇分析

2.3.1 时代机遇全球休闲旅游时代即将到来,休闲旅游将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乡村休闲旅游也将为2020年世界第一旅游大国地位奠定坚实的基础[12]。这为休闲乡村的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时机。近年来,福建省积极推动海峡西岸乡村旅游发展,借助海峡两岸合作发展的机会,计划将休闲乡村发展成为主题鲜明、交通便捷、设施配套、环境优美和吸引力强的特色乡村。

2.3.2 政策机遇对于旅游,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和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提倡在农村地区大力发展电商,促进乡村的流通企业与电商企业的结合;还要发展现代食品产业,延长产业链,大力推广“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商超销售”等产销模式,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除此之外,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这些政策为休闲乡村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将进一步促进休闲乡村的发展。

2.4 挑战分析

2.4.1 面临邻省的竞争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逐步发展,乡村经济不断提高。尤其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乡村旅游更是如雨后春笋一般发展,沿海地区的浙江、广东等经济发达的省份,由于背靠长三角和珠三角,休闲乡村的发展更是速度空前。这对地缘上相邻的福建省形成了潜在的挑战。

2.4.2 面临其他类型休闲游的挑战随着生活和认知水平的提高,以及当前游客对于旅游需求的个性化,休闲旅游类型也逐渐增多,休闲农业作为众多旅游业形式之一,如何更好地利用自身优势应对同行业的挑战是一项需要长期思考和备战的工程。

2.4.3 生态环境面临考验美丽休闲乡村的重要基础之一就是优质的生态环境。生态作为一个系统具有其“复杂性”,一方面,在地缘上较小区域的生态环境容易控制;另一方面,跨区域性的生态系统的质量很难控制。因此,美丽休闲乡村所需要应对的既有来自自身小范围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挑战,也面临如何应对大区域尺度生态不利因素的影响。

2.5 发展策略选择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福建省美丽休闲乡村发展的优势大于劣势,外部机遇多于挑战。这与图3第一象限较为吻合。因此,SO战略(发展战略)较为适合福建省美丽休闲乡村未来发展,这是一种机会战略,也是优势战略,有利于福建省发挥自身特点,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与外部机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图3 SWOT战略选择图

3 发展动力机制分析

休闲乡村的发展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因素,如资源条件、区位优势、经济状况、市场需求和政策战略等,可归纳为4个方面,即需求、供给、营销和扶持动力。这些动力的共同作用,促进了休闲乡村的发展(图4)。

3.1 需求动力

需求动力,即旅游者的旅游需求,对休闲乡村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近几年,乡村旅游的人数逐渐增多,促进乡村旅游市场不断扩大。尤其是城市旅游者,更多的想利用短暂假日得到身心放松,对乡村休闲旅游的期待值日益升高。旅游需求量的逐步增大驱动休闲乡村快速发展。

3.2 供给动力

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给休闲乡村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例如福建独特的出砖入石建筑、泉州地区独特的惠安女文化和浔埔女文化,这些乡村本身所独有的特色文化会吸引游客,从而间接为促使乡村进一步发展成休闲乡村而提供必要的动力基础,以至更好地打造休闲乡村特有的风情民俗和自然人文景观,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通达度。

3.3 营销动力

福建省目前的休闲乡村存在着营销动力不足的局势。休闲乡村雷同现象严重,缺乏创新,并且乡村发展定位十分模糊,这会导致旅游者对休闲乡村的旅游逐渐失去兴趣,使得重游率不高。因此,若要促使乡村更好更持久地发展,把握好营销动力是至关重要的。加大市场宣传,利用移动电视和手机等网络新媒体,将休闲乡村以推介的形式让更多民众能够深入了解,激发其旅游兴趣和积极性。

3.4 扶持动力

政府的扶持是推动休闲乡村发展的必要条件。在政府扶持下,乡村建设有稳定的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得以改善,公共设施的维护也可以得到必要保障。政府在公路和铁路建设等方面决策,也很大程度上可以推动休闲乡村的发展。应充分利用政府的扶持乡村政策,打造特有品牌,扩大休闲乡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图4 美丽休闲乡村发展动力机制图

4 福建美丽休闲乡村发展建议

4.1 发展进程方面

在建设美丽休闲乡村时,开发前应注意,尊重当地居民的意愿,充分考虑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不论在餐饮、住宿还是购物等方面,应该推行休闲乡村品质认证制度,可以保证质量,更有利于进行规范管理和提高当地产品的知名度。福建省在建设休闲乡村时,对服务质量、卫生状况和安全保障等方面还需要不断提高。

4.2 发展特色方面

由于目前的乡村建设大同小异,雷同度高,乡村特色不足,因此要发挥乡村特色旅游项目,以吸引更多游客。根据不同乡村的文化特点和景观特点,发展不同类型的美丽休闲乡村模式,如休闲娱乐型休闲乡村、康体疗养型休闲乡村和自我发展型休闲乡村。

休闲娱乐型的休闲乡村,通过开展新颖的活动,使游客参与其中,以满足游客多层次的需要。康体疗养型的休闲乡村,通过强化旅游产品的医疗保健功能,从而衍生出的理疗、按摩等旅游项目和产品,以满足游客的健康需求。自我发展型休闲乡村,通过满足旅客对于提高自身能力的需求而发展的休闲乡村。游客在当地度假村休闲的同时,可以与其他的团队交流合作,使得旅游者可以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新知识和技能,不仅享受了轻松的休闲生活,而且丰富了自己的知识,提升了自己的能力。

4.3 乡村宣传方面

通过网络、电视和报刊等方式,加大对美丽休闲乡村的宣传,从而吸引更多的旅客,扩大旅游市场。如建立休闲乡村网站,传播休闲乡村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提供休闲乡村管理技术和服务模式等消息,使游客们更多地了解休闲乡村,还可以整合各地休闲的线路,构建品牌的影响力。

4.4 政府扶持方面

力求获得政府部门的重视与支持,积极争取政府财政资金补助,为美丽休闲乡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帮助,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城乡和谐发展。力争由政府部门负责,系统研究福建省休闲乡村发展体系,整合当地的旅游资源,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加强美丽休闲乡村的可进入性。由于市场发育还不够成熟,从业人员素质水平不高,制约了福建省美丽休闲乡村发展。因此,政府应及时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支持美丽休闲乡村的发展,相关部门也要开展有关乡村休闲服务内容的培训,提高福建省美丽休闲乡村发展地区的劳动者素质,使休闲乡村的服务业成为当地居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1] 解丹怡.休闲视角下的宁波美丽乡村建设实践与探索——以宁波镇海朝阳村美丽乡村规划设计为例[J].中国乡镇企业,2014,(4):24-28.

[2] 谢华春,胡继明,吴关峰.休闲乡村发展模式[J].北京农业,2015,(6):141-142.

[3] 福建省统计局.2014年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2015.

[4] 邓志强,王 卉,王 文. 基于SWOT理论的苏州市生态休闲农业旅游研究[J]. 广西农业科学,2010,(11):1255-1258.

[5] 李亚楠.山西休闲农业发展研究——基于SWOT分析法[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10,(2):21-24,34.

[6] 黄振国,朱雅玲,祝琪雅,等. 湖南省休闲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2,(1):143-146.

[7] 郑文昭.宁夏休闲农业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4,(12):3626-3628.

[8] 王中雨.基于SWOT分析的河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2014,(3):111-112.

[9] 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144-145.

[10] 郭英之.旅游感知形象研究综述[J]. 经济地理,2003,(2): 280-284.

[11] 杜 强. 稳步推进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考——以福建省为例[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8):150-154.

[12] 林绍华,郑耀星.福建省乡村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169-172.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Dynamic Mechanism of Leisure Villages in Fujian Province

LI Zi-rong1,LIN Ke-tao1,LAI Li-fen2
(1. Quanzhou Normal University, Quanzhou 362000, PRC; 2.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007, PRC)

Based on reviewing the relevant concepts of leisure villages in China and abroad, this paper studies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he leisure villages in Fujian Province, and further explores their development mechanism. The SWOT model was used in this research to analyze the advantages, weaknes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 in th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villages in Fujian Province.The results shows that the leisure villages in Fujian should choose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Meanwhile,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leisure villages in Fujian Province,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leisure villages have the developing force in demand, supply,marketing and supporting.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deficiencies found in this study, we propose that we shoul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villages in four aspects, namely,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characteristic building, rural propaganda and policy support.

leisure village; development; dynamic mechanism

F332

A

1006-060X(2017)09-0095-05

10.16498/j.cnki.hnnykx.2017.009.026

2017-07-06

福建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2016R0081)

李子蓉(1964-),女,福建厦门市人,教授,主要从事创意农业与休闲农业发展研究。

(责任编辑:朱 蓓)

猜你喜欢

福建省美丽旅游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
旅游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
旅游的最后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