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慧明:在激励教育中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2017-10-24邓文圣

教书育人 2017年1期
关键词:笔谈班级老师

■本刊记者 姜 波 邓文圣

高慧明:在激励教育中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本刊记者 姜 波 邓文圣

高慧明,北京市第十二中学老师,教育教学效果显著、教研教改成果丰硕,在《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等30多家全国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较有影响的论文500余篇,其中100余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教育》《高中数学教与学》等全文转载。出版个人专著8部,应邀主编、参编教材和教学著作28部。有关高老师班级管理方面的成就和做法以“高慧明老师专版”入选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教师(师范生)专业教育系列读本。

《给学生一个心灵的支点:高慧明班级高效管理艺术》一书2011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投放市场后读者好评如潮。国家教育部、《中国教育报》杂志社多次向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荣获北京市优秀教育成果奖,这几年又多次重印。

作为湖北省数学特级教师、湖北名师和北京市数学特级教师,高老师教学成绩显著。然而你可能想不到,他的班级管理成效也是出类拔萃,是首届全国十佳班主任。他的成功得益于其对“激励教育”的深入理解,把教育教学的各项活动建立在学生的兴趣、需要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现代学生的特点:思想活跃、价值多元、崇尚自我、反感束缚,特别是高中生。这就需要班主任老师不断思考,寻找新对策。

用情感激励,打开突破口

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对一尊少女塑像产生爱慕之情,每天以深情的眼光观赏不止。他的热望最终使这尊雕像变为一个真人,两人相爱结合。期望和赞美能产生奇迹——这就是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高老师从情感激励入手。用自己的信任、鼓励、尊重、支持对学生进行激励。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关心、理解学生。随时注意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使他们能从细微的进步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有一年高一入学时,班里有一个从外省转来借读的学生。这个学生比较散漫,经常违反纪律。但他为人热情、重感情、讲义气、有理想。高老师细心观察了解后,没有立即批评他的缺点,而是与他长谈好几次,倾听他的过去,他的家庭,当孩子说到对父母的思念时,流下了眼泪。高老师及时引导他:你很幸运,到了一个好环境。为了理想,你比别人付出了更多的代价,你只能比别人更努力。谈过之后,针对他存在的问题,高老师给他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当然高老师更注意在各方面给予他关怀。一次,这个孩子生病一个人在亲戚家,高老师知道后特地去看他,亲自给他做了一顿晚饭。尽管发着烧,孩子还是跟高老师说了许多心里话。后来在班日志上,孩子深情地写道:“‘二班’这个词的出现,使我的一生都改变了。它陪伴我开心地度过上高中以来的每一天……我爱二班,我爱高老师,我的幸福是由心底而发的。”

一次高三接班,高老师发现一个女生成绩一直不理想,学习时精力不集中,交流中常流露出“世界是虚伪的”、“人与人之间没有真正的感情”等消极想法。经过了解得知,她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母亲另组家庭,父亲常年在国外生活,她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老人脾气暴躁,常把对儿子的不满发泄在孙女身上。

缺少家庭的温暖,使这个女孩十分痛苦,比较情绪化,十分敏感。高老师先与孩子的父亲、爷爷取得联系,希望在孩子最关键的时期能多鼓励她,给予她更多家庭的温暖,可是家庭矛盾积怨已久,收效不大。家庭改变无望,高老师主动承担起“父爱”的责任,生病时送她就医,过生日时与她一起庆祝,填报志愿时与她一起精心商量,一次,孩子给了高老师一张纸条,称他“爸爸”。

高三成人仪式上,其中有一项活动,每个家长送给孩子一封信,作为成人礼物。高老师就以“父亲”的身份给这个“女儿”提起了笔;针对很久收不到亲生父母的来信,高老师安慰她:“没有父母的祝福,对你而言,难免会很惆怅,也许还有痛苦、忧伤,但在高老师就是你的‘父亲’,高老师知道你是一个坚强的女孩……”毕业前夕,高老师专门给她写了一封长信鼓励她:“就要毕业了,对你而言,具有更大的意义。像一只借宿的小鸟,终于要离巢展翅翱翔了。高老师为你高兴!相信你在考场上的发挥,一定能完美发挥。加油吧,相信你一定会有幸福的明天!爱你的‘爸爸’”。

用活动激励,教化于无形

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是激励教育的有利契机。高老师鼓励支持学生们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锻炼与成长。

作为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调的文科班,在运动会上是很不利的,高老师就专门召开女生动员会,选举拉拉队长。运动会上,全体同学组成拉拉队,挥舞着自制的道具,呐喊声、击鼓声响彻赛场。仅有的几名男生积极地报满了所有项目,无论成绩如何,归来都受到全班同学的热烈欢迎,大家用自己的激情创造出一道亮丽的风景。

高老师设计的“分享快乐、分担痛苦、共同成长”的成长小组活动,深受学生喜爱。高老师把全班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定期开组内交流会,会上每位同学自由发言,可以谈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也可以探讨共同关心的问题。在班会上,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活动情况。假期见闻、好人好事、班级建设、时政热点,无拘无束;表扬好人好事、诉说压力及困难、提出建议和意见,借机消除误会道歉握手,形式多样。一次,一个小组集体上台唱了一首特殊的歌:用《简单爱》的旋律,改编了歌词,诉说对班级的情感:“我们一起玩拔河、丢沙包,如此简单的游戏,都会让我有种前所未有快乐,连隔壁同学都羡慕我现在的生活。歌,我们一起唱着。苦,我们一起分担。让我们并肩筑起旅途的起点!”看着台上、台下的动情吟唱,高老师的眼眶湿润了。

高一新生入学后,“我的高中我做主”的班级演讲会,是高老师的保留节目。每个人说出自己的高中设想,这既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在于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怎样度过自己的高中生活。每位学生既是参赛选手,也是评委,通过打分,评出获奖同学。高老师借此引导学生制订阶段性的和长期的努力目标,让学生学有标准、行有方向。

请毕业生上班会,符合学生的视角,切近学生生活。第一年考上清华,回校复读第二年考上北大的陈佳是同学们眼中的传奇人物。新一届高三开学,高老师请陈佳回来跟大家谈谈高三生活。陈佳用一部根据漫画改编的日本电视剧《龙樱》,为学弟学妹上了一节极具特色的高三动员会,没有枯燥的“高大上”的说教,学生们却真正懂得了——人人平等,只要努力,任何人都可以获得成功;学习是会上瘾的,快乐的学习会让人欲罢不能。比起考上大学,坚持自己人生的方向才是最重要的。

2010年春节放假前,班上每一位学生都收到了来自高老师转发的学长短信“窗外炮声隆隆响,我在屋里学得欢,按你的指示,我正在革命着!”没想到,又一年春节除夕,高老师收到了十几条相同的短信,告诉他,他们在革命着。这种教育效果是老师用死板教条的告诫语达不到的效果。

从家长的反馈中,我们读到了高老师努力的结果。

“三年前,我的女儿是带着沉重的挫败感进入贵校学习的。然而是您,让她变得好像聪明了,学习起来省劲了,孩子还有了强烈的同情心,善良又大方。”

“在高老师的指点下,孩子非常好地处理了偏科、逢考心理波动大的弱点和毛病,学习成绩一个学期上一个台阶。我欣喜地发现,每一个学期,孩子都会分析自己的短项和弱项,每一门功课都有自己要达到的目标和措施,这些目标和措施都写成小条,贴在他的小桌上,达到了的、做得不错的,他都会给自己一个评分,一个奖励。这种自助式的自我管理模式,使孩子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对学习充满了自主性,这让我们对他的高考充满了信心。”

用笔谈传递深深的激励

高中生,不太容易跟老师敞开心扉。高老师发挥自身笔力深厚的特点——与学生笔谈。

刚开始,有些学生对这种师生交流方式有些顾虑,写得很少。“从小到大,我从来没有跟班主任这样交流过,很不自在,不知写什么”“老师,笔谈是不是笔头批评?”“在笔谈中,您是什么身份?”……

面对学生的顾虑,高老师就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他的真诚,用真诚、耐心打动学生,每次都用数倍的文字量来与其沟通,对学生的现状提出自己的分析和建议,既有理性的分析,又有热情的鼓励。有关心、有鼓励、有询问、有建议。渐渐地,学生们向高老师敞开了心扉,笔谈的语言更亲近,内容更丰富了——学习的困惑、班级生活感受、人生的思考和感悟等。

令人惊讶的是,在单纯的外表下,学生们对人生的思考深度有时超出了老师的想象。有的学生在笔谈中的流露与他平时的表现判若两人,平时掩盖的恰恰是真实的他。有些想法不乏偏激甚至消极。捧着一个个笔谈本,就好像捧着学生们滚烫的心。高老师感慨于学生的真诚、可爱,感受到学生对老师的信任,也为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所打动,为他们遇到的各种苦恼而着急、担心,更为自己平时观察的粗心而自责。高老师用心地读每一段文字,并用真诚而发自肺腑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看法。

“为什么从未这么努力过,还是失败?”面对学生的困惑,高老师告诉她,进步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行百里者半九十,一定要坚持下去。并用身边的例子来鼓励她,使她“暗笑自己的软弱,也许自己就缺少那么一种破釜沉舟的志气!”

“一棵大树,当它的叶子落光的时候,也是它要萌发新芽的时候;一个潜水员,当他下沉到最低时,也是要浮出水面的时候;一名学生,当他达到成绩的底线时,也是他进步的开始。我的信条:永不言败。我的名言:持续奔跑。”这是吴涛,一个考试严重失利的同学的话语。当高老师在班里朗读这段话时,同学们被深深地震动着、鼓舞着、激励着。高老师写道:从前那个脆弱、伤感的小女孩永远不见了,代之以一个焕然一新的坚强、成熟的女孩。高老师毫不怀疑你的信念能够始终坚定,就像毫不怀疑你一定有一个出色的未来一样!

一个学生在自己生日这天,写下这样的话:“又老了一岁,感到内心的空虚与无力。我是鱼,向往海洋,不想在现在的小河里游动。”高老师写道:“现在的你,是该哀叹又老了一岁,还是该祝贺又成熟进步了一岁?是该哀叹时光的流逝,还是该赞叹青春的美丽?现在你们正一步步走向最美丽的季节,尽管现在在小河游动,很快就会见到大海,除了快乐地加速游动,还做什么?”

一位同学在笔谈中,将学习比喻为爬山,将学生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奋力攀爬,不去理睬周围的美景,最终爬上山顶;第二种,看到山腰上的野花,禁不住美景的吸引,驻足停留,渐渐忘记了爬上山顶才是自己的目标。第三种:既不像第一种不懂得珍惜和把握过程中的美丽点滴,也不像第二种丧失前进的目标和动力,而是在奋力前进的同时,留心周围的美景,在困乏、疲劳的时候,摘下一朵野花,给自己一点动力,继续前进,也许不是最快到达山顶的,但却是最幸福的。高老师把这种想法在班会上介绍给大家,引起了热烈的讨论,这也成为后面几次笔谈的一个话题。有的同学认为第一种人太傻,浪费了大好的青春时光。第二种人半途而废,太可惜。最欣赏第三种人,能够两全其美。但随着讨论的深入,同学们得到共识:第三种人把握不好很容易蜕变为第二种人,第一种人用暂时的放弃会使自己最先到达山顶,欣赏到险峰的“无限风光”,是最值得欣赏的。

“现在100%投入,高三不就没劲儿了吗?”“数学是我永远的痛,怎么才能提高?”“老师,我还是总想他,怎么办?”“老师,我们家要换家具了,您说我那屋用什么颜色的好?”问题五花八门,有的轻松,有的沉重,但无一不是充满信任感的,令高老师倍加珍惜。

笔谈赢得了学生的信任。“看完您的话,我觉得您是一位特别了不起的老师。您的那句:‘无论你遇到怎样的挫折,都决不会让我产生放弃的念头’真的给予我好大的力量,不争气的眼泪顺着脸颊流下来,同时暗暗下决心:一定努力追上去。”“我几乎记得我的转变是从何日何时开始的。我真的很感谢您,有些已不再对父母讲的,我都对您说,因为我太相信您、太依赖您了。”“从小到大,从来没有一个老师能够像您一样把我分析的这样透彻。”“是您洗去了我身上的污泥”……

倾心的付出,换来丰厚的回报。伴随着学生的成长,高老师也在不断地完善自己。在同学们眼中,班级像家一样温暖。在任课教师们眼里,高老师的学生们身上充满阳光。教师是良师益友,同学们像兄弟姐妹一样互帮互助,共同走过团结、和谐、快乐、充实的每一天。高老师所带的历届班级因各方面的出色表现而受到学校、任课教师、家长们的一致肯定,多次被评为各级优秀班集体。召开的班级主题活动多次获得各级一等奖,高老师撰写大量班主任论文在各级刊物发表。

最感幸福的还是学生的健康成长。二十多年来,高老师送走了一个个优秀班级,带过的学生中,有优秀的学生会干部,有取得骄人战绩的竞赛精英,有信仰坚定的年轻党员,也有活跃于国际舞台上的模联骨干,更多的是以出色的个人素质迈入大学校门的青年学子。

以优异成绩从北大毕业的学生在出国留学前的信中写到:“短短三年改变了我的一生。与老师的付出相比,一切回报都是微薄的,学生只能更认真踏实地生活学习,为了老师的持久骄傲而拼搏,让老师看到他对一个人的影响可以如此巨大而长久!”

当听到家长充满感激的话语时,当高考结束后收到学生送上的花束时,当接到即将赴美国哈佛大学硕博连读的学生的告别电话时,高老师知道,他是最幸福的。

二十多年的教师生涯,一个个幸福的瞬间,是高老师不断激励自我的动力。一个优秀的班主任需要有渊博的学识、丰富的人生阅历、敏锐的洞察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深刻而灵活的思辨能力,还要有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那就是对学生巨大的爱心、耐心、宽容和善解人意。

师爱的力量是伟大而神奇的,高老师深信,有付出就有收获,用一颗爱心播撒爱的种子,一定会收获一个金色的秋天!■

高慧明,首届全国十佳班主任、全国著名数学特级教师、国家教育部课程改革“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著名高考数学命题与考试研究专家、国家教育部“国培计划”全国中小学教师培训特邀主讲专家、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特邀主讲专家、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特邀主讲专家、全国多所大学特聘教授。受邀为国家教育部“国培计划”等做专题报告1000多场,场场好评如潮,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猜你喜欢

笔谈班级老师
班级“四小怪”
明清戏曲序跋研究笔谈
班级英雄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当“汉学”被缀以“主义”:汉学主义笔谈
培育法治理念 加强法治建设——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笔谈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