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执法重如山 环保情似水
——记温州市瓯海区环境监察大队教导员陈海刚

2017-10-24苏漫

中国环境监察 2017年4期
关键词:瓯海区群众环境

文|苏漫

执法重如山 环保情似水
——记温州市瓯海区环境监察大队教导员陈海刚

文|苏漫

身体力行 敬业守则

“在这个岗位上,方知责任重大,所以我时刻不敢懈怠。”自1999年陈海刚从部队退伍至今,他已然在环保一线戮力深耕17载。2012年至2015年,他任温州市瓯海区环境保护局郭瞿环保所所长;2015年7月被调任至瓯海区环境监察大队任教导员,主管环境刑事案件。

在熟悉陈海刚的同事眼中,他是个“拼命三郎”。每次外出检查他都随车带着撬棍,哪里有污水冒出来便撬开窨井查看一番;为排查废水偷排企业,他带领同事日夜蹲守是“家常便饭”;面对环境违法行为,他从严执法,一丝不苟……

凭借着在执法过程中的全力以赴与尽责履职,2015年,陈海刚荣膺由浙江省环保厅颁发的 “最美环保人”称号,获得2015年度浙江骄傲提名人物奖;他曾任瓯海区九届党代会代表、温州市十二届党代会代表;曾获得瓯海区委党内个人一级嘉奖以及瓯海区十大“时代先锋”荣誉称号。

矢志不渝,应民众之诉求

对于环保工作而言,民生是第一位的。我们的目标就是要维护好群众的环境权益,营造群众满意的辖区环境。

——陈海刚

“群众的诉求是我们干好环保工作的动力。”在陈海刚心中,工作责任高于一切,群众诉求大于一切。在工作实践中,他以勤恳务实的工作作风带领工作团队将这一理念根植于心、细化于行。

路过瓯海区三溪的主要河道,都能看到在排水口旁设立的环保宣传牌,陈海刚的个人手机号码作为投诉电话赫然印在其中。“八小时内忙工作、八小时外多奉献”是对他工作状态的真实写照。

率队检查企业

以前,78平方公里的瓯海市三溪辖区聚集了3000家企业,其中重点污染企业185家,整治难度颇大。在陈海刚担任郭瞿环保所所长期间,他下定决心,要啃下这块“硬骨头”。经过三年多“动真格”“不手软”的整治,如今这里的非法“十五小”和废水偷排情况基本绝迹,企业的环保意识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在一系列整治成效的背后,蕴含着陈海刚和他的同事们所付出的艰辛与汗水。2014年年初,陈海刚收到群众举报称,在周末的凌晨特别是雨天,瞿溪街道三溪河坝下河段总会被蓝色污水污染。偷排的时间很短,加之雨水冲刷,偷排的痕迹很快被掩盖。对此,陈海刚立即率队对疑似区域开展了持续两周的地毯式检查,仍然一无所获。后来,在局领导的支持下,陈海刚带领全局抽调的26名执法人员,连续3天在瞿溪三溪河排水口和关键路段的雨水污水窨井口进行夜间蹲守。终于,执法人员在雨水管道窨井内发现蓝色废水正在排放,沿雨水管道向废水上游方向排查,发现了一个极为隐蔽的非法转鼓加工点,该加工点负责人最终受到了刑事处罚。在陈海刚的工作中,像这样以“零容忍”的态度冲锋在执法一线,打击环境污染犯罪的例子不胜枚举。

“5+2”“黑+白”是陈海刚的工作常态

对待企业“刚柔并济”

企业违法排污的治理需标本兼治。治本的一个关键是要让企业知道修复被污染环境的成本远远大于企业违法排污的获利,环保投入实际上为企业创造了很多隐性效益。

——陈海刚

陈海刚常对身边的同志说:“唯有严格执法才能逼出企业的环保自律。一线执法人员要拥有更多的耐心,做到标本兼治。”

陈海刚在郭瞿环保所工作期间,他发现一些龙头企业因为环保设施建设年限较早,导致废水处理效果不稳定。对此,他在坚持“执法如山”理念的同时,秉持“执法如水”的行事风格,力图做到双管齐下,刚柔并济。一方面,他带人上门检查,进行水样监测,对企业形成压力;另一方面,他主动约龙头企业负责人谈心,引导和鼓励他们起带头作用,投资改造废水处理设施。对此,有一部分企业不解,抱怨“环保投入巨大,又见不到直接效益”。面对企业的质疑,陈海刚总会提出两个问题——“企业要长期发展还是短期生存?”“企业合法经营合算还是非法经营合算?”当时恰逢新《环境保护法》修订阶段,提高环境违法成本的说法开始在媒体上广为宣传。他以此为契机宣传新《环境保护法》的思路,让许多企业负责人深谙今后环境违法成本将远远大于环境保护成本,现在企业的投入是为了避免今后的巨额罚款。每次见到企业负责人,他总会强调:“现在监管得严,是帮企业以后省钱。”在陈海刚的督促和推动下,郭瞿先后有24家企业投入800余万元对旧的环保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

2015年7月,他被调任至瓯海区环境监察大队任教导员,主管全区环境刑事案件办理工作。在新的岗位上,他不断开拓思路,学习公安部门的办案模式,在局领导的支持下,成立了全国首支以收集环境污染犯罪信息为主要工作的信息收集队伍,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强势打击环境污染犯罪行为。

一日,有群众反映梧田街道有废旧蓄电池非法堆放,可能污染环境。陈海刚立即联系相关人员,并赶赴现场。在现场看到,数十吨的废旧铅酸蓄电池露天堆放在一条排水沟上面,几个破损的废旧蓄电池流出废液。陈海刚立即安排人员现场取证,并联系公安部门以及有相关资质的单位转运废旧蓄电池。电池格外笨重,转运工作从17时开始直到次日16时才结束,整整运了5辆大卡车。此时正值周末,他跟踪指导连续工作30余个小时,直至废旧蓄电池转运、清点、称重、入库工作全部完成后他才回到家中。像这样加班加点的工作节奏对于陈海刚来讲是常事,但他从来都是勤勤恳恳,没有半句怨言。

日新日进,勇于创新

在工作中无论压力有多大,都要扛下来。我是军人出身,带着责任感与使命感去工作是我对自己的基本要求。

——陈海刚

“红绿两色画线法”——是陈海刚立足于企业管理者的角度探索出的方便管理、提升工作效能的好方法。在执法过程中,他注意到一些企业并非故意偷排废水,而是不小心漏排废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广开思路、对症下药,提出将企业厂区内的雨水管道、污水管道分别用绿色、红色油漆进行标示,这样既方便企业发现和修复雨污混流问题,也方便环保部门监督检查。在实践工作中该做法获得了实效,得到了瓯海区环境保护局局长的肯定,并在全局进行推广。

企业厂区内的雨污情况搞清楚了,厂区外的市政管道情况如何?对此,陈海刚向局领导请示,邀请专业的勘探单位集中对主要工业区的市政雨污管道进行全面排查,建立图纸资料库。对于排查中发现的堵塞破损等问题,抄告市政管理部门及时解决;排查中发现的企业直排问题,依法处罚并责令企业立即改正。同时依托于此次排查,瓯海区环保部门对市政公共管道雨污分流情况有了较为全面的掌握。

针对环境信访件处理工作,陈海刚一直强调要适应新形势,立足从全新的角度审视和理解环境信访工作。“在环境污染投诉处理中直面群众,这也是民众认识和了解环保工作的一个窗口。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开展环保宣传的一个主阵地。信访件处理得好不好、及不及时,直接体现我们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对此,陈海刚在郭瞿环保所任职期间,专门抽调2名正式人员成立了环境污染投诉处理组,并由副所长对环境污染投诉处理情况进行监督。同时,他要求在处理举报时要站在群众立场,力争减少污染、解决纠纷。例如,瞿溪的机械工业区废气扰民存在历史遗留问题,面对这一“老大难”的信访件,郭瞿环保所没有回避,将其作为重点信访件来处理。陈海刚亲自负责,多次与街道领导及企业负责人沟通,并联合安监、工商、消防、行政执法等部门多次现场联合执法,引导和督促工业区20余家搅拌器生产加工户安装废气防治设施,使得废气扰民现象得到大幅好转。郭瞿环保所勇于担当的态度获得了上级单位和群众的肯定,该信访件也被评为“优秀信访件”。

环境保护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我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我取得的所有成绩和荣誉都应当归功于瓯海环保局这个集体,我只是瓯海这个“大禹鼎”上的一枚螺丝钉。

——陈海刚

在环境执法工作岗位上,陈海刚心怀“群众无小事、执法重如山”的坚定信念,一步一个脚印,带领队伍全力以赴、勇于担当,赢得了群众们的一致好评。2014年,郭瞿环保所在瓯海区万人评议基层站所活动中,被评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

在成绩的背后,蕴含着陈海刚和他的同事对环保事业全情的付出与坚守。而谈到家庭,他觉得亏欠家人的实在太多太多。父亲病重,照顾不周,孩子读书家务全是妻子操持。多少次,夜查完毕已是后半夜,他疲惫得直接睡在了单位宿舍里。长期以来,陈海刚将满腔热忱投入到工作之中,他舍小家、顾大家,用奉献谱写下良好生态的和谐乐章。

“作为维护群众环境利益、保护生态环境的一个主要部门,环境监察领域的一切工作都应以群众是否满意作为出发点,以改善辖区环境质量为目标。”陈海刚表示,“努力向人民群众交出合格答卷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服务群众的道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猜你喜欢

瓯海区群众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多让群众咧嘴笑
上学校
瓯海区社区级邻里中心空间布局研究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天”字歌
环境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