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班级实践的高校本科生创新能力提升途径探究

2017-10-23屈琳

学习导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创新能力

屈琳

摘要:高校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条件,是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由之路,是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本文以GD班为例,从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两个角度提出了基于新形势下高校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及提升途径探索,并为加强大学生创新意识指导工作提供了启示。

关键词:本科生科研创新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一、班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

为积极应对高校本科生科研创新愿望无,科研创新能力弱,科研创新质量低的严峻问题,GD班从制度和形式两个方面探索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的途径。

首先,探索创立了班导师负责下的科研小组制度,力求为拓展班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途径寻找突破口。科研小组制度即是在班导师的统一统筹安排及负责下,依据学生主观喜好和专业相关特长将所在班级分割成人数大致相等的若干科研小组,并为每个小组配备专业业务能力强、责任意识突出的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在课余时间范畴内对小组学生的课业学习、科研实践、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加以指导和统筹,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积极发展。这一制度的设立对全面普及班级科研创新活动,激励学生自觉、自愿、自主进行科研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1.有利于目标精确化,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当代大学生普遍具有思想多元化,自我意识凸显,注重自身发展和自我价值实现的基本心理倾向。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他们更愿意听从自己的内心感受,注重主观体验,崇尚个体需求的自由和表达。因此,当代大学生在学习认知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过程中往往具有态度差异显著,个性化解读和认知明显,感兴趣的领域和角度差别较大的特点。GD班通过建立科研小组,将个体差异化明显的班级学生依据学术科研兴趣的自然匹配分化为若干团体,使得团体内部差异化较之于班级整体而言明显减小,有利于精确锁定目标方向,有针对性地开展本科生科研创新工作。指导老师在日常指导组内学生的学术科研活动过程中,易于清晰判别组内学生共有的科研兴趣倾向,并依据学生的科研兴趣点组织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和研究,激发学生的科研创新热情,以亲近学生科研创新思路的角度和方法入手,对其进行潜移默化的科研创新方向引导和科研创新活动指导。

2.有利于实现“近身教育”,提升学生科研创新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GD班通过建立科研小组,使得学生在科研创新过程中,可以经常与指导教师、师兄师姐等进行交流,他们丰富的经验及完备的知识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学生们的眼界和思路,为其思考研究和创新水平的提升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科研导师能够在指导学生科研、调研、社会实践等一系列学习任务的同时敏锐捕捉学生的思想状态,及时给予学生科研创新思路的引导和科研创新方法的指导,从而帮助学生找到科研创新的乐趣。学生在科研小组制度中通过不断获得认可和鼓舞得以从根本上提高对科研创新活动的认可度,从而加强大学生内心对科研工作的全面认同,提高其自觉学习、主动接受科研创新指导的积极性。因此,这种拉进学生与导师交流距离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新制度实现了言传身教代替理论说教,通过“近身学习”使科研创新动力扎根学生内心,拓展了高校本科生科研创新工作的施用范围,开辟了当代大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创新活动的新途径、新角度。

其次,探索创立了“交叉式教学”和“1V3互动”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新形式。

1.“交叉式教学”即任课教师与科研小组导师交叉,在日常教学中融入创新教育的指导和内容,在创新能力培养中实现日常教学知识的运用。基于本科生的科研创新活动具有学习性的特点,学生必须在掌握课堂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和学习,进而完成本科生的科研创新活动,因此,只有将本科生教学与科研创新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够达到巩固专业知识、拓宽知识视野、掌握科研创新技能的目的。“交叉式教学”将课堂学习与科研创新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把科研创新带进课堂,利用科研创新案例使得课堂教学生动、充实,激发学生科研创新的兴趣;把专业知识用于科研创新,利用所学研究学生自身感兴趣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1V3互动”形式即1个学生至少选择学术论坛、科研项目、专业相关比赛3项科研创新活动中的1项参与并在团队互动和导师互动指导的模式下进行科研创新的形式。这一形式将科研创新带来的个人荣誉感和成就感深刻植入大学生内心追求与思维习惯之中,从根本上奠定大学生在积极担当和追求卓越的过程中自觉自愿追求科研创新乐趣的心理基础。GD班导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大学生SRT项目、大学生优秀学术论坛等科研创新活动,参加社会调研及科研导师项目的问卷调查、部分书稿写作等工作,加强其个人荣誉意识的培养。荣誉感的普遍获得有力地激发了大学生对科研创新活动的参与热情,对科研创新工作的积极响应,对科研创新探索的强烈意愿,消弭抵触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提升高校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工作的效率和针对性。

二、班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当前各高校十分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实践精神是高校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学生實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以学生的专业知识为基础,以实践技巧为支撑的,不同于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因此,GD班主要从实践形式和内容方面探索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的途径。

首先,要想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热情,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可以实践操作的平台和渠道是实践创新的前提。因此,紧密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并通过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实验室开放以及本科毕业设计等多种形式设立并对学生开放这些实践创新平台是十分必要的,针对当前实习平台利用补充的问题,GD班任课教师、科研导师、专业导师、辅导员、班主任多方协调,积极为学生提供实验室设备、场地及实践机会,鼓励学生进行毕业设计,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endprint

其次,为充分利用大学教育现行制度中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充裕的优势,将高校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工作内容延伸到学生的假期生活中以形成全面包覆的实践创新引导与教育格局,GD班通过有创造性的“假期作业”将专业拓展与实践创新渗透紧密结合,将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贯彻落实到底。以GD班导师布置的大二暑期作业为例,班级学生需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为红色歌曲重新拍MV的作业。组内学生需分工协作完成对指定红色歌曲的MV制作,要求打破原有MV形式,不允许以既有演出、既有电影、既有图片为主要素材编排MV,每组必须做出有自己特色的MV作品。此类通过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实践作业,引导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提升专业实践能力,潜移默化地完成实践创新。其加强实践创新能力提升引导效果的主要作用在以下两方面:

1.克服困难,锻炼意志品质。

当代大学生在实践创新活动中普遍存在思想活跃但缺乏执行能力,乐于自我展示,但在承受挫折、自我调试方面存在能力缺陷,情绪管理能力不足的特点。由此导致了大学生思维活跃但实践参与度低,参与实践创新活动经常虎头蛇尾,一次实践创新没有成功就停滞不前等现象。GD班针对这些问题,有的放矢地安排需要同时调动个人主观能动性和集体主义协作精神才能完成的作业任务,有力地锻炼了当代大学生勇于接受挑战、面对困难锲而不舍的意志品质。在收集MV素材、编排策划MV剧本、寻找演员或亲自出演MV的过程中,接触专业领域尚不深入的学生普遍遇到诸多困境。因此,因主观涉及缺陷或客观执行环境造成的阶段性困难要求大学生必须不断逾越内心的懒怠、得过且过的消极情绪,克服拍摄或出演过程中的紧张、尴尬、羞怯等情绪,迎难而上、大胆尝试,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出路和途径。通过这一实践性锻炼,GD班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意志品质均得到了较大提升,这在根本上替代了正面说服教育预期的效果,是提升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多样化新尝试。

2.树立创新意识,探索创新途径

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创新难”的问题。大学一、二年级是创新意识的启蒙阶段,但是由于专业知识匮乏、专业指导缺失等种种原因使学生有着“创新难”、“没法创新”、“拿什么创新”甚至“我不想创新”等想法。GD班针对这一普遍现象,通过难度相对较低的MV重新拍摄作业形式启蒙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通过让学生参与实践创新活动,锻炼他们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能力。在撰写剧本、策划拍摄的过程中,促使学生自己摸索实践创新的方法、步骤和途径。通过本次暑期作业的完成,GD班中的大多数同学学会了找问题、勤思考、改现状、敢想象、跨专业實践等创新途径,树立了良好的创新意识。在整合全班同学采访资料的过程中,班导师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暑期作业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使学生不断突破传统思维和经验的束缚,寻求创新。

总之,积极探索和实践本科生创新能力提升途径和方法是应对新时代背景下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endprint

猜你喜欢

本科生导师创新能力
能为与应为:从本科生成绩单看绩点制的功能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导师的猫
本科生论文流于形式
广东鹤山实施新录用公务员双导师制
和谐秘诀
真正的爱是使人自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