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角下中国菜名英译研究
2017-10-23马璐焦称称
马璐 焦称称
摘 要:中外交流的频繁,使得中国的餐饮文化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的一种重要方式,菜名的翻译由此受到学者们的重视,本文试从跨文化角度,分析中国菜名的翻译策略,以增加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促进中外交流。对于中文菜名英译中特色文化的传递,这些翻译技能在传递原文的基本信息的同时也有助于让中菜走向世界。
关键词:菜名;跨文化;翻译
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中国饮食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国饮食受到越来越多的西方人的关注,使得我国的餐饮业日趋国际化。但是中式菜名的英译却不尽人意,闹出了许多笑话,例如:将“四喜丸子”翻译为“四个高兴的丸子”;将“童子鸡”直译为“没有经历性生活的鸡”。这不仅让中国人自己啼笑皆非,更是让外国人摸不着头脑。
很多学者也对中式菜名的英译进行了研究,但大部分是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指正等。事实上,翻译绝不是两种语言之间简单的转换,更多的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鉴于中式菜肴自身独特的烹饪特点和文化内涵,从文化角度来研究中式菜名有其迫切的现实意义。美国著名翻译家尤金·奈达(1993)说过:“就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译者的双文化功底甚至比双语功底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起作用的文化语境中才富有意义。”本文借助巴斯特纳的文化翻译理论,并结合翻译中的归化、异化理论来研究文化视角下的中式菜名的英语翻译。
一、文化翻译理论和归化、异化
1.文化翻译理论
巴斯特纳认为翻译绝不是纯语言的行为,而是深深植根于语言所处的文化之中。其曾在自己的著作《翻译、历史与文化》中提出:第一,翻译应该以文化作为翻译的单位,关注不同文本所蕴含的不同文化功能,从而达到翻译目的。第二,翻译不是简单的译码——重组的过程,更多的是一个交流的过程,主要是文化内部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第三,翻译不应局限于对原文文本的描述,而在于该文本在译语文化中功能的对等。要考虑翻译服务对象,即译文读者的接受能力,并考虑原文本在原语文化中所起到的功能。第四,为满足不同的需要,不同时期的翻译需要遵循不同的原则和规范,从而满足文化的需要和一定不同文化群体的需要。
2.翻译的归化和异化
关于归化和异化的定义,施莱尔马赫(1813年)在《论翻译的方法》一文中指出,翻译含有文化内涵的文本可以通过两种路径:一是尽可能让作者不动,引导读者去接近作者;二是尽可能让读者不动,引导作者去接近读者。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把前者概括为异化,后者概括为归化。韦努蒂又分别给出了具体的定义。翻译的归化法是“以民族中心主义为核心,使外语文本符合译人语言的文化价值观”,它是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最大限度地淡化原文的陌生感的翻译策略;而异化法是“接受外语文本的语言和文化差异,把读者带入外国语言文化价值观的场景”H1,它主张在译文中保留源语文化,丰富目的语文化及语言表达方式。
二、跨文化视角下菜名的翻译方法
1.直译法
直译法是菜名翻译最简单,最行之有效的方法,通常是把对应的制作方法或作料先译,再加以主要原料作为中心词菜品,由烹调原料和烹饪方法直接命名,一般在翻译时候使用直译法进行翻译利用直译法进行翻译,更好地传达原文意思,体现原文风格。如:香菇蒸鸡译为Steamed Chicken with Mushroom,把鸡肉的做法蒸字译出来,使人一目了然。又如干烧鱼翅译为Dry-fired Shark Fin,都译出了蒸、干烧等制作方法,外国人在点餐时,就会立即明白菜品的特点。
2.意译法
由于菜品的做法具有多样性,在跨文化背景下,不同的菜品又具有不同的含义,一些命名复杂或文化元素的菜名,采用直译法往往不能穷其实质,甚至还有可能引起误解。因此,意译的翻译方法就显得十分必要。意译法中最常用的处理方法是“烹饪方法+主料+with/in+配料或调料”,以原料为中心词,再加上用介词with/in或与调料或配料构成的短语,有时把烹调方法一起译出。如“蒜泥胡豆”译为Broad Beans with Mashed Garlic,“盐水虾”译为Boiled Shrimp in Salt Water。类似的例子还有红烧狮子头:Mewed Pork hall in Brown sauce,蚂蚁上树:Rice Noodles with Minced Pork等。
3.音译法
音译法是按照中文拼音译出,音译法一般分为两种,一是采用音译或音译加注法,一些主食常采用此译法,如“炒面”译为“Chow Mein”,“担担面”译为“D an Dan Mein”;“粽子”译为“Zongzi,a kind of glutinous rice dumplings wrapped in bamboo leaves”。二是“音译地名或是人名十style”的方法译出,如:“杭州凤鹅”可译作“Pickled Goose,Hangzhou Style”,“德州扒鸡”可译作“Braised Chicken,Dezhou Style”,利用音译法进行翻译,更大程度上保留了源语言所表达的信息,更为贴切。
4.释义法
释译法是指将事物的含义解释出来的翻译方法。如干炒牛河译为Dry Fried rice noodles with beef,当红炸子鸡译为Deep- fried Chick-en,再如三鲜汤译为Soup with Fish,Shrimp and Pork,将各类菜式做一个简单的解释,外国人就能从菜单上对食物做出比较正确的判断,从而减少想要这样的菜,却上成了别样的菜肴等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烦,简单明了。
总之,中国菜名在其意义、风格和内涵上,都生动地反映着中国古老而丰富的饮食文化。随着中国与其他国家日益频繁的交往活動,我们在输入外国优秀文化的同时,也应输出我国优秀文化。中国饮食文化作为我国优秀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输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在文化视角下研究中式菜名的英译很有必要。基于文化翻译理论、归化论和异化论,我们主要采用了三种翻译策略,即直译,直译加解释以及意译,来进行探讨。本文只是选取了众多中式菜名中的一部分来进行剖析,以期抛砖引玉,希望广大学者能够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王东风.归化与异化:矛与盾的交锋[J].中国翻译,2002.
[2]刘碹传.论析菜肴英译与中国饮食文化[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
作者简介:
马璐(1987—),女,籍贯河南南阳,研究方向:英语教育;学历:研究生。
焦称称(1983—),女,籍贯河南洛阳,主要研究英语语言及文化,讲师。
郑州市市社科联项目研究成果,项目名称:郑州市饮食行业外宣翻译对策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