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017-10-23虎玉娟

速读·下旬 2017年10期
关键词:探究性文学作品课外阅读

虎玉娟

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有这样一句名言几乎众所周知。那就是“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它把书对人的影响力、对人的心灵塑造说得形象而深刻。在这个信息膨胀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们在获取知识的方式上已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但阅读仍是不可代替的。

一、倡导个性化阅读

自古以来,解读文学作品就由作者、文本和读者三极构成。语文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作家不同的创作风格、不同的个性。语言共性使语言成为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的工具而语言的个性使语言具有永久的魅力。作者再创作过程中使用的语言是受个性意志支配的,包含了表达主体具个性的气质和精彩的独特选项。任何阅读都不能是“清白的阅读”,都必然加进读者自己的“前理解”,因此,任何读者理解到的意义都不完全等同于作品原来的意义,而且不同读者面对同一作品所理解到的意义都不可能完全一样。

二、培养探究性阅读

首先,探究性阅读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传统的阅读教学是封闭的教学,是学生在有限的空间(教室)和有限的时间(课堂)里,借助单一的,媒体(课本),通过单向性活动进行操练式的学习。探究性阅读要求既要深入理解课文,又要跳出课文,走向课堂,贴近现实生活,融入学生的独特体验。

其次,探究性阅读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探究性。学习活动是学生自己发起的(发现问题、形成研究课题),学习方法是由学生自己确定的(提出研究的思路、解决问题的设想)。学习过程是由学生自己控制的(收集相关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结果也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交流评价)。这样学生由传统的阅读教学中的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究性学习,确保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的位,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探究性阅读强调合作性。探究性阅读要求学生分工合作、共同探究问题。既要学会沟通和交流,在欣赏自己的同时,也要尊重和赏识他人,又要敢于抒发己见,在思想碰撞中求同存异。从而养成富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三、自主选择文学作品

广泛的阅读兴趣、科学的阅读习惯、优良的阅读品质在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人生、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形成健全人格方面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而这些目标的完成仅靠我们课堂45分钟是远远不够的,这就把课外阅读推到了至关重要的平台。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经验也告诉我们,兴趣能大大激发我们做事的积极性,提高我们做事的效率,使我们做事的过程变得轻松愉快,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对于不感兴趣的事,尽管迫于种种压力,不得已而为之,效果却总不尽人意。阅读也是一样,兴趣是阅读的第一原动力,阅读成果产生于有兴趣的阅读过程中,读到一定的程度就自然而然产生,必有顿悟。

当然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不等于完全放任自流,教师应作阅读的领航者,而不是袖手旁观的看客。学生阅读前,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有效途径做科学的引导,使班级内的课外阅读内容形成一个主题,由老师的引导带动文学欣赏水平较高的学生,再由这部分学生带动其他多数学生去鉴别、挑选课外读物,确定阅读内容。另外,在主流的基础上发展各条支流,容许多种读物并存。几年的实践告诉我们,这种学生之间的相互推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阅读时,鼓励学生学以致用,以课内阅读实践来指导课外阅读,教师也可适当做一些方法的指导,但主要以学生自读为主,尊重学生不同层面的独特体验。

四、以读书笔记丰富阅读体验

文学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文学作品的美具有飘忽、朦胧的特点,她决定了解读、审美体验和意义阐释的不确定性。教师只有用直觉领悟和心理体验的艺术思维方式才能进入艺术,也只有用空灵蕴籍的语言才能传达作品的审美蕴涵。要求学生阅读时要做好读书笔记,包括圈画、摘抄、评注、仿写、加标题、写段意等。学生借助这些技术来控制自己阅读的注意力,弄清文章写了什么内容。同时把精彩优美的语句和文章的片段摘录下来,光撷博采读物的长处,并消化吸收,学以致用,在需要时参照、借鉴。这样,使学生养成不动笔不阅读的习惯,积少成多,自然会丰富学生的内涵,打下坚实的文化积淀,持之以恒的这样做,学生的语文素养定会大大提高。学生阅读后,考虑到他们的认识往往较为感性,这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動,举办一次朗诵会等。以此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引起学生理性的思考,实现阅读的终极目标:认识社会人生。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意思说对于学问,了解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能以它为乐而陶醉在其中的人。要让学生能愉快的进入最佳阅读和思维状态,教师就应该恰如其分的诱导学生尽量大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文学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的熏陶,必然能全方位的调动学生学习潜能,引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好学”、“乐学”。叶圣陶老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老师的主导作用不是给学生“鱼”,而是教会他们怎样“渔”。让学生在整个中学阶段尽可能多读书,拓宽阅读的视野,养成爱读书的习惯,掌握会读书的本领,为终身读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endprint

猜你喜欢

探究性文学作品课外阅读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浅谈探究性阅读教学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