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鄂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失误探究

2017-10-23蒋再汶

文学教育 2017年11期
关键词:交叉导语教材

蒋再汶

鄂版语文教材自问世以来通行十多年,师生们及社会各界人士,语文教育专家对其评价褒贬不一,众说纷纭。实事求是地说,任何一套语文教材都不可能做到调和众口,皆大欢喜,尽善尽美,疏漏在所难免,总是在实践运用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以期达到传播语言文化、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情趣情操等作用,所以在此我就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陈述一二,如果借此能引起编者注意,同行思考,则足以令人欣慰。

总的来说,这套教材总体给人印象是主题虽明确但较混乱,多有交叉重复,甚至深浅与学龄倒置;知识点解说错处不少,不够严谨;课后问题设置有些大而无当,空洞无解……

第一类,注解错误

1.七上刘禹锡《秋词》诗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注释将"排"解释为"推",这个说法不合语境。"排"的确可作"推"解,如王安石诗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排闼"指推开门,"推"的是自内而外的平行动作,而此处的"排云"应解为"冲上云霄",是自下而上的动作,与此同解还有一例,《岳阳楼记》中"浊浪排空"注解为"浑浊的波浪冲上天空","排云"与"排空"可以视作一个意思。

2.七上《穿井得人》中句子"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闻"注解为"被听见",而后文"于"也作"被"讲,如此说来,就译作"宋国人纷纷议论这件事,被宋国国君被听见",显然语意不通,后一个"被"是多余,所以"闻"应解为"听见"。

3.九上《孟子二章》中句子"困于心,衡于虑","困"注解为"被难住","于"注解为"被",如此直译,就是"被内心被难住",这又是不通的,"于"应解为"在",也就是"在内心被困住",与下文"在思想上被堵塞"相吻合。

第二类,编辑不认真,随意删减,内容缺损

1.九上梁启超《最苦与最乐》"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这是梁先生原文,这个排比句有三层意思一一"对他人、对事、对自己"都要负责任,而教材却删掉了第二句,意思不完整,表达不彻底,更显得对原文的不尊重。

第三类,出题不严谨

1.八下第三单元写作,主题为"我爱我家",备选作文题有《我爸和我妈》《瞧,咱这一家子》而单元导语是这样的一一你的家在何处?是在车水马龙、高楼林立,充满现代气息的城市,还是在麦浪翻滚、青山绿水,有着田园牧歌诗意的乡村?是在黄土高原,还是在江南水乡?是在大漠草原,还是在岭南海边…家是我们生活的港湾,家里有说不完故事……我们发现这段导语是提示作者关注家乡风貌风情,而与"我爱我家"主题偏离。所以本次作文我的学生有三分之二写偏题,写成"我爱我家乡",这导语"不导还好,越导越跑"。

如果修改成这样一一你的家是什么样子?你的家人之间朝夕相处,一定有许多精彩有趣的故事:早晨起床后的手忙脚乱,晚餐桌旁的笑闹调侃;爷爷奶奶在安享晚年,爸爸妈妈在为事业拼搏为家庭操劳,作为晚辈的我们,是被呵护的中心,也承担被寄予的厚望,我们的日子看上去重复单调,却充满了喜怒哀乐…家是我们生活的港湾,家是我们爱的栖息地。

這样一改,引导正确,主题清晰。

第四类,主题交叉重复

初中语文课本共六册三十六个主题,我初步统计有如下主题出现交叉重复:

a.七上"思辨的智慧"与八下"语言的魅力"与九上"智慧的较量"

b.七上"光荣与梦想"与七下"英雄"与八上"理想的印痕"与九上"抱负与志趣"

c.八上"大海"与八下"山水情怀"与九上"风景无限"

所以,我们师生学习课文时常有原地踏步,似曾相识,不知今夕何夕之感。

以上四类是我多年教学在一线,细心研读教材,却又不肯轻信"权威"所得。张载说"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这句话改成"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教"也是可以的,任何一科老师都不应盲从与轻信教材,应该带领学生求知识求真理,从小培养"质疑的习惯",树立"独立之精神",才能品尝"探究的乐趣"。

(作者单位:湖北省水果湖第二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交叉导语教材
教材精读
阳光
如何写读后感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阔腿裤的小秘密
连数
连一连
连星星